个性作文评语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给学生的作文下评语,则是这一环节的点睛之笔。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个性作文评语,欢迎阅读!
个性作文评语:
1.我的爸爸就像亲人一样爱我。 ——【评语】敢情你是你爸爸从垃圾箱里捡来的?
2.有一种自卑叫自信,有一种跌倒叫爬起。 ——【评语】这位同学像是新时代的苏格拉底。
3.人生就像一杯白开水,平平淡淡的;但又像一杯加了糖的白开水,甜甜的;也像一杯加了盐的白开水,咸咸的。 ——【评语】这……还是白开水吗?
4.孟德斯鸠出身贵族世家,虽然从小过着安逸的生活,但他看着天空变化的云,突然做了一个震惊历史的决定———投身到资产阶级的革命洪流中去。——【评语】原来孟老师夜观天象忽然大彻大悟……
5.醉翁深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评语】苏轼TO欧阳修:大家熟归熟,你这样,我一样告你剽窃!
6.在桃花源过着田园生活的陶渊明写下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名句……——【评语】好吧……我承认其实我也不敢保证林逋老先生就一定不是陶渊明的邻居。
7.母鸡生小鸡要生好几天。——【评语】原来如此,可怜的母鸡———我终于明白相比于你的痛苦,鸡蛋两块八一斤是多么便宜了!
8.远远地,走来一位女姑娘。——【评语】我想见识一下男姑娘……
作文评语个性化策略:
作文点评是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要“个性化”,要返璞归真。作文评语也应“个性化”,也应“拨乱反正”,作文个性化教学研究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因为“评语是作文教学中体现教师主导地位的一种物化形式”“个性化的评语反过来”会“促进学生作文个性化的提高” (徐同 老师语,见 2003 年第 12 期《课题通讯》)。每期《作文个性化平台》各篇文章后都附有作者自鉴自评、同学读文杂感,教师点评,乃至编辑、家长寄语,说到底都是些各具个性的“评语”,很有特色,它们对推动“作文个性化”发展肯定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有关总结“评语”的文章见诸《课题通讯》上的则少之又少,所以笔者在此斗胆从理性角度对撰写作文评语个性化策略作些探讨,以期得到各位方家指正。
策略一:注意三个结合撰写个性评语
1 、结合学生的各方情况,多拓展
作文评语固然是要指出作文里的优缺点,但如果只就文论文,不仅易“千人一语”“万次一腔”,而且易使教师觉得写评语是件单调枯燥的苦差事,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因教师评语的老调重弹而对写作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平时一定要留心观察,搜集每个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诸如兴趣爱好,学习方法,气质性格,家庭成员等等,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写评语时要尽可能结合作者的相关情况,哪怕就写些看似与文章无关的生活细节,学生也一定会感到亲切以至更重视,从而激起心里的波澜,更加热爱写作。我在评一女生“构思巧妙”的文章时曾这样写:“你的这篇文章用了一线穿珠的构思法,很巧妙。看来你常向小学王老师借书,还挺有用嘛。”后来该生问我如何知道借书的事,我只笑不答,但学生感到新鲜、亲切,受激励的目的已达到。后来的事实证明,该生每次作文都很认真。
2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多赏识
对于学生作文的不足之处,教师不要过多指责和经常批评,否则,教师可能会好心办坏事,让学生失去写作信心。近年来,赏识教育因其效果突出而风靡全国,作文评语亦可借鉴此法。首先是要善于寻找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漂亮的语句,一个精当的词(差生更须如此);其次是对其不足之处多用“甜口良药”,以满足青少年学生的“求得尊重、得到认可、充满自信”的心理,调动他们的写作内驱力。如对一篇写字认真、漂亮但错字连篇、毫无章法的文章,就不应只下“文差”或“字好”内容的评语,可如此下评语:“你的字漂亮,我很佩服,如果你注意学习些文章章法,不写错别字,那你的文章就像你的字一样漂亮了,我坚信,这一天的到来已为时不远。”
当然,赏识要注意适度,并注意赏识评语尽可能有递增性,一次比一次稍高,万不可重复,方可取得好效果。
3 、结合学生的发展要求,多期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教师的情感准确地投射到学生的心理时,会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学生会把教师的期望看成是自己的奋斗目标。由此可知,期望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情感力量。依此,作文评语应少指责、多期望,让学生在教师的一个个小期望中改掉不足,提高自己。毕竟学生属于发展中的学生,他们的文章也只是习作,大作家尚且有错时,何况学生呢?如对书写太马虎的学生可如此评语:“写一手好字,别人会对你另眼相看,而要写一手好字,对什么都认真的你来说,只是小菜一碟,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在不太长的时间里练出一手好字!”
策略二:遵循三条原则撰写个性评语
1 、商量探讨的原则
请先比较下边几条评语: ①请想想,这段文字与中心思想联系是否紧密?如果去掉可以吗?——这段文字与中心联系不紧,应删去。②现换上这个词,你看是否更恰当些?请读读想想看——这个词用得不好!③请你想想,这段结尾是否可有办法改得更好呢?——这结尾不好。
我们不难看出,同样是指出学生文章的缺点,每组评语的前面部分采用探讨商量语气,而后边部分则采用生硬的口吻。如设身处地去想想,作为成年的我们也会欢迎前种评语的。但事实上,我们多数教师长期运用生硬命令式的语气写评语,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这是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角色。改变师道尊严的旧观念,具体体现在作文评语中,就是用民主、平等的对话方式,共同探讨的口吻来撰写评语。这样做,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得到了尊重,从而自觉、主动去领悟、改进,作文教学预期目标才得以尽快实现。
2 、表扬激励的原则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刻的本质,是被人欣赏的渴望。”自然,学生写出文章都希望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赏识,我们教师不应忽略学生共有的这种心理要求,也不应从语文教师也难以达到的写作高度去评价学生的作文,而应放出眼光找到学生作文的亮点(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然后写些鼓励的话,甚至可在班上予以表扬。要知道,一千句责备比不上一句激励的话,学生受到鼓励才会更热爱写作,只有让他们热爱写作了,也才可能去谈写作的其他方面。特别是写作基础薄弱的学生更须如此。
我们可以设想,当一个学生(不管他的写作基础如何)看到“你的语言表达有功底,我相信你只要再扩大阅读、多做些仿句练习,语言表达一定还有新突破”的评语时,肯定不会无动于衷的。
3 、语言示范的原则
书面语言表达在个性化作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教师不仅要作指导,而且应作示范,作文评语正是语言运用示范非常好的机会。用语或简洁明快,言简意赅;或情真意切,以情感人;或深刻启迪,以理服人;或幽默诙谐;或平易朴实……尽量尝试运用不同风格的语言,尽可能在同一本作文本上不重复用语,以此来影响、感染学生,也以此来锻炼教师自己。
2005 年 1 — 2 期《作文个性化平台》(高中版)刊载的河北承德市第一中学张宝童老师对三篇文章的评语可谓评语中语言运用的代表。现抄录一则如下:
有时常常困惑于孔子为何那么强调“乐”的重要,甚至和“礼”并重,读完刘男的《生命的神曲》,心中似乎有了一个清晰的答案,真正的音乐需要用音乐来倾听,真正的音乐需要用灵魂来解读。作者伴着舒缓、轻柔的乐曲,向我们倾诉着对生命中真善美的追寻。作者飞扬的个性展示在:音乐是抽象的,而作者却让春风、秋雨、夏花、冬雪来呈现音乐的多彩多姿;音乐是流动的,作者却从中沉淀出爱的深沉、坚强的力量、宽容的胸怀,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真正享受音乐的过程应该是精神升华的过程;作者把对音乐美的呈现通过雅致的古典诗词的引用来完成;那色彩的绚丽,那灵动的玄妙,那意兴的飘飞。总之,作者把我们带进缤纷的四季,带进诗意的王国,传递音乐给自己心灵带来的爱与美的震颤,告诉我们那是一处赏心悦目的胜景,那是一眼净化心灵的清泉,让我们产生一种按下 play 键的冲动,因为我也渴望爱与美的洗礼。
就在这组文章的“编辑寄语”中, 巴山人 老师有这样的评价:张宝童老师的“点评”“写得如诗如画,要言不繁。既点出原创个性之所在,又有简洁、具体的评析。”确实,张老师的评语句式整散结合,巧用修辞,又充满了想像力;看了张 老师的评语不仅能获得知识,更能获得一种享受; 相信张 老师的学生会因张老师的如此美的极富个性的评语而受益不浅。
总而言之,我们提倡学生作文要个性化,教师的作文评语也要讲究策略而个性化,这是作文个性化教学研究的需要,更是新时代教学评价的要求,我们应该努力去做好这件事。
对于学生来讲,在其写作水平逐步提高的过程中,指导教师的评语或者点评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候,哪怕是简简单单的一个“优”字或者一个鲜红的“ 5 分”,都能给学生以莫大的安慰,增强其写好作文的信心。可是,如果学生煞费苦心经营出一篇作文而得到的仅仅是一个“阅”字,既不表扬也不批评,其失望与泄气的神情也是可想而知的;尤其是对于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难得用心憋出一篇自认为不错的作文,怎一个“阅”字了得!
作为个性化作文,个性化作文教学,教师的点评更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老师们所选送的每一组文章里,“教师点评”尤其是不可或缺的内容。龙老师的《作文评语个性化策略初探》从个性化的角度出发,对作文个性化体系中“教师点评”这一关键环节进行研究,其着眼点非常好,很有实际意义。欢迎更多的老师参与这个话题的研究讨论。
关于如何写好“教师点评”,《作文个性化平台》在 2004 年第 6 期各版都专门提出了要求。可喜的是,自要求提出之后,也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老师们对作文个性化的理念有了明确的认识,“教师点评”的总体质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一改往日的陈规套路,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读者的面前,老师在点评学生作文的个性同时,还处处彰显老师自身的个性,展示老师的个性化教学。
点评不同于评语。评语仅就既成的东西加以客观的评判:作文好还是不好;哪方面好,哪方面不好……给出一个结论性的评价。而点评则不仅仅停留在结论性的评价上,它还用发展的观点进一步分析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怎样才能写好,等等。个性化的作文点评则又是站在更高层次上,师生以作文为媒介进行心灵的对白,情感的交流;学生通过一次写作练习所获得的不仅仅是写作技巧的掌握与运用,更重要的是自身认识上的提高,情感的升华。
我们来看 龙老师对学生作文的点评:“你的这篇文章用的一线穿珠的构思法,很巧妙。看来你常跑去小学王老师家借书,还挺有用嘛。”语言亲切自然,使人感觉不到这是在严肃地点评作文,而完全是师生间倾心地交谈,师生间零距离的接触;学生将会感到,老师不仅了解自己的文章,更了解自己。
然而,师生之间要能够达到心灵交汇,情感交流,则需要以平等为基础,以尊重为前提。师生对话是平等的对话,对话中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尊重。这也正符合作文个性化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重个性,是课题理念提出的理论基础内容之一。龙老师在文中所提出的两个策略中的“三个结合”与“三条原则”也是紧紧围绕课题理念而进行的。
教师的个性化作文点评反映的是教师个性化的作文教学,是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缩影,也是教师个性化的作文教学在“这一个”学生身上的具体实施。我想,随着作文个性化课题的深入研究,作文个性化理念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贯彻、渗透,教师的作文点评水平将会有更大的提高。
让作文评语个性飞扬:
长期以来,作文评价一直是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一大难题。面对新课程新形势,如何打破传统批改作文的模式,是广大语文教师着力研究探讨的课题。
新课程改革指出:“应重视对写作 过程与方法 、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大力革新作文评改方法,也让作文评语个性飞扬,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促进他们提高写作能力。
一、激励赏识,打破传统性
有位教育家说:激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要带着一颗“寻宝”的心,揣着一种欣赏的情绪去“读”学生,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体会他们的阳光时尚。面对学生的作文,老师应把批阅后的评价化作个性化的赞语,毫不吝啬地送给学生。
有位学生习作《美好的记忆》中这样写道:“每个周末,你总来我家,和我躺在我的小床上面对面的聊天。聊一个有你,也有我的未来。你说你要和我一起去上海开一间咖啡厅,让孤独的人感到快乐,感到温暖,我微笑地点点头。好!长大我们一起去上海开咖啡厅。”
这段文字的表达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给她下了这样的评语:
老师欣赏你和朋友之间纯洁真挚的友谊,尤其欣赏你独特的语言,真棒!你对时尚很有触觉,容易接受新事物。习作真精彩,老师期待你新的佳作!
对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应坚持鼓励性原则,婉转地指出,使学生乐于接受。对于那些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意识到,他们肯动笔写文章,有勇气上交,就说明有学好向上的愿望,这点士气是可鼓不可泄的。有时对即使“很烂”的文章,老师也要投入足够的耐心,从中找出可圈可点之处,用慎重的措词、殷切的寄语来点拨,让学生在老师温暖的评语中产生再创作的欲望。
一位学生在写话题作文的时以《一件关于“牛皮癣”的事》为题写了一篇记叙文。文章在选材、结构、甚至语言都与我在优秀作文选中看到的那篇《走进那张“牛皮癣”》如出一辙,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篇模仿性极强的文章,针对这位同学自尊心很强的特点,我是这样评价的:
“你的文章写得很精彩,很优秀!不过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希望以后你能凭自己的聪明才智也写出更好的文章来,你一定行的!”
在这个提倡素质教育、张扬个性的时代,鼓励赏析确实要比批评实用得多,教育的艺术归根到底是鼓励的艺术。
二、独特幽默,注重灵活性
作文评价独特幽默不仅仅体现老师的素养,也能深深地吸引学生,对他们的写作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对 学生习作《我家真“美味”》,我是这样评价的:
“在你的引领下,老师走进了一个“美味”的家。在家里,我尝到了各式各样“美味佳肴”,体验到了家的平凡普通、温馨和睦。你用缤纷的彩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家的蓝图。你的家实在太迷人了!”
在学生的习作评价中,教师不是一个单纯的批阅者,而是在用心和学生娓娓交谈。我常常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与学生心灵撞击出火花,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热情。如对于字数离要求相差太远的作文,我评价:“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你在作文上那么节俭,连纸张都节约了,难道你在追求勤俭节约的美德吗?”对一些错别字较多的习作,我则评价:“作文写得不错,就是错别字太捣蛋,扰得非错别字不得安宁,不能发挥作用。现在我把捣蛋鬼给揪出来,你自己把他们改造好,再让他们回到文章中去”。对个别后进生书写不认真,断句不清,一逗到底,我也风趣一番:“你和标点符号家族中的逗号交情很深哟!你对它如此关照,其他兄弟姐妹意见可多啦,说你冷落了它们,每回文章都见不上你一面。”
三、互评面批,体现多样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来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作文评价,或接受教师的“面批”,或与同学“互评”。
有一位学生在《难忘那个微笑》的结尾中写道:
“看着妈妈的背影,我眼泪止不住往下滴。妈妈早就知道我一模考得不好了,我想:她应该希望我可以正确地面对自己的挫折,重新振作起来吧。于是,我擦干了眼泪,对着镜子中的自己微笑……”
我找来了这位同学询问她的写作过程,让她深入的思考:怎样才凸现自己难忘妈妈那个鼓励的微笑。她一下子醒悟过来:篇末要点题!我进一步点拨,文章结尾点题就足够了吗?她马上说:“通篇还要紧扣题意,点明题旨。”我觉得这样的作文点评,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也乐意倾诉心里话。正因为学生说真话,表真情,才会有充满个性的习作诞生。
在学生习作评价中,不管是书面点评,还是交换互评,还是面批交流,目的是“让评价者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就是评价最大的效益。”
四、评文评人,讲究一致性
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我们平时也经常说“文如其人”,“读文知人”。学生的作文背后常常渗透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有位学生曾写过一篇称赞他大哥聪明能干的文章。说的是有一次跟大哥一起去镇食品公司拉猪骨头,当时正赶上歇班,车间里只有两位中年妇女。当哥俩气喘吁吁地把猪骨头装上车正要往外拉时,其中一位拦住他们要收“加班费”。大哥搬出伪装坑骗之术,说没带钱,想蒙过去。看到弟弟付了钱,很不乐意,事后还教训弟弟:
“傻兄弟,我是装的!你要是说没钱不就省了嘛。她们要钱也是给自己的,再说,我们白帮忙了?记住,以后在外面不要这么老实。”
文章的最后,这位学生感叹:“大哥真聪明能干,教给了我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经验……”
这样的文章,如果只评文而忽略了评人,学生就很容易对“什么是聪明能干”产生曲解,对他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影响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评文”与“评人”只有双管齐下,评价才会比较全面。我给这篇文章下了这样的评语:
你的文章从写法上看,算得上一篇上乘之作。但反映出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什 么是聪明能干?大哥的这种行为真的是“聪明能干”吗?如果都以善于伪装坑骗当作“聪明能干”,我们这个社会还有诚信可言吗?
近年作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教师对 学生作文个性化评价的重要性。它像沁人心脾的春风,又像润物无声的春雨,能让学生的习作迸发出无限的激情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