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母校的周记
回忆母校的周记篇一
时间在无情中走过,母校也慢慢地在时间的年轮中慢慢地老去。多少的故事刻在了母校的回忆里,多少的学子接受着母校的恩惠。我们渐渐地长大了,可母校却慢慢地苍老着。
一进校门,一棵高大挺拔的杨树就向我们招手,它灰黑色粗壮的树干上,斜着许多弯曲的枝条,那树叶绿得似乎要流出来。在树的附近,有一座塑像:女孩右手托着一只和平鸽,左手握着一本书,男孩手中拿了一支火箭。象征着我们对知识、和平的渴望,激发全体同学对发明创造的兴趣。
在塑像的下面,是一个花坛,一年四季的花朵在里面竟相开放,菊花呀,玫瑰呀,月季呀,紫罗兰呀……姹紫嫣红,艳丽迷人。花香飘过操场,飘进教室,也飘进我们的心田,令校园的莘莘学子陶醉在花香中。
一直向前,往右转,就是教学楼,教学楼高大雄伟。在这里,我们每天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知识,学习做人的道理。两幢教学楼之间有两块花圃,其中一块花圃里矗立着两块石碑,一块是原教育部副部长柳斌先生的题词:“百年树人。这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另一块则简要的记录了实小的发展,教学楼的旁边是升旗台,每个星期一早上,就在这里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伴着雄壮的国歌。就仿佛看到革命烈士激烈战斗、体育健儿奋力拼搏的情景,更激励着新时代的我们……。
继续前进,你会看见气势磅礴、美伦美奂的喷泉,喷泉的中心还有屹立多年的假山,假山上还有棵小树,叶子是那么翠绿,在阳光照耀下,绿得发亮。
蓦然回首,我似乎依旧可以看到母校那光辉的身影,依旧是那样的一个清晨,我们一起带着红领巾一起背着书包走在校园的道路上。尽管如今,我们即将人去楼空,但是母校却在我们的记忆中长存着。
回忆母校的周记篇二
“总是人生,总是旅程,总是行色匆匆,留不住痕迹,如果年华只是一阵风,我多么不甘,于是,我提笔……”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我已过了六年的幸福时光。我从一个朦胧、胆小怕事的小丫头长成了一位懂事的、活泼大方的、心怀理想的女生,我的梦想也将在这里起航。
我是三年级转来的,在三年级以前,在那汤溪小学的事我一点儿也记不得了。而三年级以后在母校却记忆犹新。因为在以前的学校,我都傻傻地过日子,傻傻地学习,傻傻地玩。自从来到了母校,我似乎关心身边的事了,开始为自己进步而努力,为自己在班中的地位而奋斗。是母校使我认识了我自己,看见了真正的我,不再雾里看花。
谢谢母校,是您用您的乳汁培育过我,养育过我。是您使一个调皮的孩子成为一个带红领巾的少先队员。望着三角形顶角装有金钥匙的母校大门,我便会想起在母校走过的一个个风风雨雨;望着一个个明亮的教室,一排排熟悉的课桌椅,一条条笔直的跑道,北面大操场,西操场,南操场,这不都是您的面容吗?在母校的风风雨雨中,有的事使我悲伤,有的事使我难以忘怀,有的事使我快乐无比。感谢母校,是母校养育了我,是母校使我长大。
母校,母校是我与同学的相会点。没有母校,也许我不会认识潘震、洪元杰、程恒宇、金江明……,也不会与他们相聚,更不会碰到黄老师、唐老师……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总要离别。所以,我要在这与大家与母校献上我的真心。如果,在期末考试考完,见大家最后一眼的时候,我会记下电话号码,并深情地望大家一眼,说:“我们一定会再相见”。并再浏览一遍母校,记住这曾经培育过我,使我与大家相见的可爱的母校。
回忆母校的周记篇三
其实母校给我的不是情,还有乐、悲、爱与知识。小学知识,如九层之台下的累土,是基础,也是关键的一笔。他就像漂泊的红帆船,以后是否美丽,就得回首望今天,而母校给了我一切……
感恩母校
就要毕业,多么留恋小学校园呀,这里激起了我们多少波澜,对母校的千言万语化为两个字——感恩。
校园的美景,教室的陈设,同学的争论,老师的关怀,比赛和友爱融在了这小学时代。
回忆在母校发生的一切,哦!原来母校给了我那么多,真要好好感谢它。
感恩母校,他给了我友谊,像一股清冽的清泉。下课奔跑时,玩性正浓的我却不知路上的绊脚石,一跤摔来坐在地上直叫痛,而母校无处不是友谊,一只援助之手把我拉起来,像把我从深渊中救出来。于是乎,安慰之声从四面八方传来:“不要伤心,下次不会这样的。”仿佛泉水注入我的心湖,一洗我所有的痛苦。母校的友谊是清澈透明而沁人心脾的。
感恩母校,他给了我关心,像苦涩、甘甜的咖啡。流感季节,校园里咳声不断,而母校的关怀声也不断。“哦!你生病了,需不需要要回家,要不要上诊所,要喝水的话我办公室有。”上课时老师会亲切的和我说这些话,从老师的脸上除了严肃和认真之外就是关心了。甘甜的咖啡不由得在我心中流淌。关心又流露出来了,课堂上老师无情地批评了我,老师和我的脸上都挂着不满,这是一股苦涩的咖啡,慢慢品味,感觉很提神。哦!老师的提醒是正确的。母校的关心,在老师身上,苦甜参半,正如咖啡。
其实母校给我的不是情,还有乐、悲、爱与知识。小学知识,如九层之台下的累土,是基础,也是关键的一笔。他就像漂泊的红帆船,以后是否美丽,就得回首望今天,而母校给了我一切。
离开母校的那一天,我一定会站在学校门前,瞻仰着校徽,宣示:要用学业把以前对母校的感恩,化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