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风光周记
乡村,人类早期文明的主要载体,在现代社会中仍以它朴素自然的风格占据历史的一角,默默叙说着乡村的道德。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乡村风光周记,欢迎大家参阅。
乡村风光周记篇一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乡下的奶奶家游玩。
公路盘曲而上,我惬意地躺在车里,鸟儿们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花儿也争奇斗艳,竞相开放,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没过一会儿,便到奶奶家了。
乡村的景色和城里大不相同。村子里静悄悄的,唯独能听到的只有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我们漫无目的地在田园中走来走去,但不管走到哪里,总会瞧见几只鸡,或是昂首挺胸的雄鸡,或是在丛林中觅食的母鸡,还有的就是在鸡妈妈翅膀下追逐嬉戏的小鸡了,它们是那么的活泼可爱,引人注目。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池塘边,池塘是鸭子的天下。鸭子在水中自由玩耍,时而把头钻进水中,时而吃鲜美的小鱼,时而再晒晒太阳,它们过得无忧无虑,悠闲自得。作文
虽然城里比乡村繁华气派,但在我的眼中,乡村的景色永远要比城里更美、更迷人。
乡村风光周记篇二
我的老家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王村店乡前李村。那里处于平原地带,有肥沃的黄土地。种了很多对土地要求很高的庄稼,而不是连荒山野岭也能结出又大又甜果子的果树。因为用这么好的土地种能在石头缝中都长得出来的果树实在太可惜了。于是就在土质好的地方种庄稼,比如小麦、玉米、蔬菜;在土地砂质多的地方用棉花与西瓜轮种。这样可以避免西瓜缺水和棉花的蚜虫病。还在村东的河堤一侧种了玉米和芦苇,即能收粮食还能防洪,真是一举两得。
爷爷家的院子里种了很多东西。南墙边种的是南瓜,瓜秧都爬到前面的房顶上了。到了收南瓜时得爬上屋顶才行;西面墙种的丝瓜和苦瓜,瓜秧被绳子牵着在院子上来回转。结的丝瓜和苦瓜吃都吃不完,有时走路不小心还会被垂下来的瓜打到头。爷爷会把它们分送给邻居们。爷爷还在院子里种了茄子、西红柿、辣椒……红的、绿的、紫的、长的、圆的……这简直就是《乡下人家》的现实版!
爷爷的房子有三部分。最大的一处住人,是新盖的瓦房;一间放农药、农具,是半砖半土坯的;还有一间存放“砟子头”,这间屋最老,是全土坯房。
爷爷家最有趣的是风箱。有句话说:“一个人拉呜抖抖,一个人填砟子头。咕哒哒,呜抖抖。”相信只有上世纪70年代的人才看的懂“呜抖抖”和“砟子头”。先不说这是什么。先看句子里的意思,有两个“一个人”,肯定是俩人一起干某个事,“一个人拉呜抖抖,一个人填砟子头。”如果你有乡下生活常识的话,就知道了“呜抖抖”是现在罕有的老式手拉风箱(也叫风掀),“砟子头”是晒干的玉米根,可以燃烧。因为乡下都用土灶台,一个人往灶膛里填玉米秸,一个人拉老风箱。“咕哒哒,呜抖抖”是风箱发出的声音。
风箱整体是一个大木箱子,看似简单,里面却藏着复杂的科学道理。下面说说风箱的结构;风箱的左面在左下方悬空吊着一个小木片,它在风箱的外面,只能朝外开不能朝里开,它右边盖住风箱上的一个小孔(出气口),它的左边是灶膛上的一个大一点的洞;风箱的右面在它靠墙的右下角有一个小方孔(进气口),方孔里面有一个小木片,这个小木片只能往里开,不能往外开。风箱正面的上方有一个小抽屉放调料。小抽屉下面是拉杆。拉杆有一部分在箱子里,连接着“毛头”缠着一圈鸡毛的方形木板。“毛头”能在箱子里前后活动,并在它的前边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一拉拉杆,风箱开始往里抽气,风箱右边的小木片被气体吹起,左边的小木片落下并被卡在风箱外,气体就进到风箱里了;一推拉杆,风箱开始往外吹气,这时右边的小木片落下并被卡在风箱里,而左边的小木片却被吹起,风就从这里进到炉子里,火就烧旺了。灶台里还有一个洞,通着另一个好东西火炕。每当烧火做饭时,灶台里的烟和热通过火炕后排出屋外。
火炕就是一种会发热的床,是用砖或土坯搭成的大长方体。为了使热量能充分利用,炕下有盘来绕去、曲曲折折的烟道,烟和热在炕下的通道中往复通行,使炕均匀受热,之后通过烟囱排出屋外。这样烧饭、烧炕同时进行,可以节约能源。炕前面的下方还有一个烧火口,使炕可以独立加热。
村子里也很有意思。我和村里的其他孩子一起喂猪,有时还会拿木棍儿去捅猪的大肥屁股;跟他们去放羊时,我们会一起追羊、捉羊,甚至会骑到羊背上。看牛吃草就有点儿恶心了。牛的嘴总是不停的嚼它们把吃进胃里的草再吐回嘴里重新嚼,这叫“反刍”,是一种消化食物的方式。哎!可真令人反胃。
我还摸过一头黑驴,并且没让它踢到。池塘里有几只鸭子无聊地游来游去,有时鹅也会赶来凑热闹,真是鹅鸭共游。
有一次我差点办了坏事。我跟两个孩子爬上一辆摇把式拖拉机。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孩摇不动摇把,另一个五岁男孩更是摇不动。我狠劲摇了几下,车刚有发动机的打火声就被主人制止了。真可惜!再有几秒估计就能发动了!
村子的四周都是田地。北边是大片菜地和果树,东边是西瓜地、麦地和玉米地,南边是梨树、苹果树和小麦玉米轮作地,西边是进城(德州市)的大道和大片大片、辽阔无垠、一望无际、看不到边的麦田,收成一定不错,是个大粮仓。村北还有一大片望不到边的棉花地,丰收时能做多少棉被啊!
五六月正是小麦成熟的季节。小麦每年10月播种,第二年六月收割。玉米六月种在收割完的麦田里,十月收完玉米后,再在地里种小麦。这就叫“轮作”。德州盛产的棉花是三月播种,夏天和秋天收棉花。收棉花不像收玉米、小麦似的一次就能收完,而是在棉花开后不断得到地里采收,这个过程会持续一两个月。
老家村子的东边还有一条河,叫马颊河。以前河面很宽,河里还有鱼、虾、田螺、王八(乌龟)。有一段时间河上游的造纸厂把污水排进河里,污染了马颊河。河水变得又黑又臭,鱼虾都死了。马颊河的水流也小了,有一条支流都干了,变成了一条干枯的大沟。真可惜了这条小河!如果不是那些造纸厂,村子的生态环境就不会受到这样大的伤害,那条支流也不会断流。光在河里养鱼也会赚很多钱。“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可惜!可惜!现在,经过治理马颊河的水又变清了!水鸟回来了!鱼虾回来了!河边又有了芦苇,水里又长出了绿油油的水草。希望马颊河快点恢复以往的生机!
我的老家,冬天白雪一片,银装素裹;夏天绿茵浓浓;秋天硕果累累,十里飘香。但我没见过老家的春天。有机会我一定会去看看,欣赏她的春天!
乡村风光周记篇三
乡村,是一道优美的风景线,也是一个果蔬生态园。
夏天,田野里绿树掩映。那一片片刚种不久的稻田显得像是无数个亭亭玉立的少女耸立在一起。夏天的田野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秋天,那少女换上了黄色的秋衣,不让冷风吹过。不过她们也老了,农民伯伯掂着镰刀去“看望”他们半年的“成绩”。秋天的田野,仿佛是一个小孩子,活泼,可爱。这就是真正的田野。
小河,是一个美丽乡村必备的,每逢秋季,你都会听见:“叮咚,叮咚”的声音,好像是一位钢琴家在演奏一曲“水上音乐”。作文
竹林在四川是司空见惯的,特别是在我的家乡—乐山。有人说,乐山的竹子比乐山的树多。那一根根竹子仿佛是一位军人,因为他永远不会低头,永远昂首挺胸,耸立在各个角落。
农村人住的,穿得没我们城市人好,可他们吃得都是自己种的天然食品。走进菜园子,你准会看见饱满的蔬菜,可以让你大吃一顿。作文
光有蔬菜没有水果,怎么招待客人呢?放心吧,他们还有果园呢。那葡萄仿佛是一串玛瑙。那梨如同一个不到翁,那樱桃倘若红宝石,看来农家人的“金银财宝”也不少啊!
那乡村人家有吃,有穿,也有住,都要赶上科技社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