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网 > 作文素材 > 哲理故事 >

职场励志故事及感悟

时间: 保燕2 哲理故事

  职场励志故事及感悟(1):用心呵护你的职场人脉

  人脉对于职场中的许多人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由于繁忙的工作、生活压力的负荷,对于人脉的经营便会疏淡下来。地么如何能呵护好自己的职场人脉呢?

  用细节打动对方

  30岁的张强,如今已是苏州某旅行社的总经理助理。几年前,他还是另外一家旅行社的小职员。自己之所以升迁这么快完全是人脉起了巨大作用。

  2004年,福建人张强来到苏州闯荡,应聘进入一家旅行社工作。那时候他刚刚离开大学校门,在苏州又举目无亲,工作迟迟打不开局面。在苏州大街小巷跑了一个月,虽然鞋磨破了两双,但仍没有旅行社愿意把客人交给他带。

  这一天,张强来到一家旅行社跑业务时,发现他们总经理刚刚被某机关单位评为先进个人。他也由衷为这位总经理高兴,便转身出去自费做了面锦旗送来庆贺。那位总经理见到初次见面的业务员如此恭贺自己,感到颇为震动,认为此人很有诚意,第二天便给了他几个散客业务,并磅他一沓名片把他推荐到其他几家旅行社那里。

  就这样,张强在苏州的旅游业逐渐站住了脚,客源越来越多。为了维系好这些客源,他每次接待好客户后,晚上回去都会给他们发个信息,表达对他们公司业务支持的感谢。而他有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面详细记载了客户的生日或者结婚纪念日等细节,到那天他一定登门送上礼品以示庆贺。

  有一次,一个客户与他的公司合作,买保险时需用到身份证号,他当时就把对方的号码记了下来。她生日那天,他给她买了束艳艳的鲜花,对方特别惊喜。当然,接下来对方公司的几个单子都给了他的公司做。

  “人心都是肉长的,用心就没有交不到的朋友。”张强如是认为。

  把客户当成朋友交往

  如今已经在上海一家房地产公司做中层的刘敏,还保持着与原来公司客户的联系。对他而言,早已没有了客户的概念,认识了就成为朋友。

  刘敏以前是一家电器公司的销售人员,因为公司的业务关系,他经常去北京出差,并且需要对那边的客户进行公关,也因此结识了许多京城的客户。刚开始与他们接洽时,刘敏会细心体悟对方的特质与兴趣,慢慢寻找到谈话的突破口。进而从交流工作过渡到交流业余生活上来,双方消除了更多的心理屏障,成了关系更密切的朋友关系。

  其中,有一家公司的行政经理王寒与刘敏格外谈得来,王寒有一次顺口提到自己很喜欢听一个歌星的CD。而刘敏下一次出差到北京的时候,特意在上海购买了那个歌星最新上市的正版CD,虽然一盘CD不过同十元钱,但在王寒看来这是逾越千里的情意!两人也在这一系列的互相关照中越走越近。刘敏到北京出差,王寒也不再以例行公事的客套对待,而是一有空就到他极具京韵的地段逛。因为年龄相仿,抛却工作两人话题也很多,渐渐地私交胜过了工作关系。

  不久以后,刘敏离开了这家电器公司,但两人并未因没有了工作关系而淡掉私人关系,反而联系地更加多了,不时在QQ上聊天。王寒来上海出差,他们也会出来聚聚,谈谈近况。“以前总是有工作层面在我们间横着,现在不在以前单位了,这个朋友交得更纯粹了!”

  刘敏认为,用心呵护自己的职场人脉不能只凭一时热情,要成为自己生活的习惯。从接洽的最开始,就把自己的客户当朋友去结交,那以后的关系自然好处。

  与客户成了闺蜜

  25岁的汪玲玲是杭州一家网络软件公司的销售代表,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她的客户散落在全国各地,与他们沟通只能凭借电话和QQ。虽然大多数人不会见面,但汪玲玲却与大家的关系一直很稳定。

  这其中有一个深圳的女客户谭芳,年近30岁。最开始,两人通过电话进行了一些基本接洽,到后来在QQ上沟通更多的细节内容。项目达成后,两人除了工作外,聊到了更多青年女性喜爱的话题:买衣服、化妆品、美容保健等等。渐渐地,两人发现有许多惊人的共鸣处,于是谭芳让汪玲玲叫她“姐姐”,汪玲玲欣然接受。

  两人成为姐妹闺蜜后,交流就更多了,开心事与烦恼事都会主动向对方倾诉。虽然联系了几年并未见面,但两人对对方的脾性、爱好,都了如指掌。得知汪玲玲还单身,谭芳热情邀请她去深圳发展,她想新建个项目请她去做负责人,还说认识几个合适的男士要介绍给她看看。

  除了谭芳外,汪玲玲这样的客户还有好几个,很多人都没见过面,但从交流中对汪玲玲的各方面予以肯定,做项目首先考虑的都是她。自己公司有空缺时,想到的人选也是她。“我现在杭州发展得很好,暂时没有离开这家公司的打算,但手上的这些人脉一定会巩固下去,那是我的一笔财富。”

  通过张强、刘敏、汪玲玲的职场故事可以看出,他们之所以能在自己的领域游刃有余,不断基因并开拓出自己的人脉,是因为他们都懂得用心去呵护自己的人脉,把它当成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初入职场的青年人也一定要谨记此点,把自己的人脉用心经营并呵护起来。

  职场励志故事及感悟(2):致命的职场“杀手”

  职场如战场,风云诡谲,险象环生。这其中,隐伏着许多“杀手”,这主要是一些“杀伤力”很大的个人不当行为,如果你对它们掉以轻心,就会“死得很难看”,就不会在事业上顺利地达到你的目标。

  以卵击石,与强势人物对抗

  小刘生性倔强,说起话来是小胡同里赶猪———直来直去。他所在的单位里有些人对领导不满,小刘就成了他们的利用对象,被推举为对抗领导的“形象代言人”,出头与领导抗衡。结果可想而知,势单力薄的小刘很快就被调离了本来大有前途的岗位。

  小刘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不具备足够的实力和能力的情况下,为了你自身的利益,千万不要贸然和强势人物叫板,你应当对单位里各种有关强势人物的传言置之不理,更不能被领导的反对派所利用。须知,当你被强势人物“杀”得落荒而逃时,他们是不会站出来助你一臂之力的。

  冲动易怒,听信子虚乌有之言

  王小姐是个急性子,遇事很爱冲动,动不动就“怒发冲冠”。一天,公司里的一位“小广播”告诉她,同事赵女士在背后说她的坏话。王小姐立刻怒从心起,未加思索就跑去找赵女士理论,弄得公司里鸡飞狗跳的。待弄明真相后,王小姐不由得傻了眼:赵女士根本就没有说过她什么,全是“小广播”在拨弄是非。事情是弄清了,但王小姐在上司和同事眼中的形象从此却变得“惨不忍睹”。

  如果有人很“仗义”地向你密报他人对你的“诽谤”,你很可能一触即跳,马上去找那嚼你舌头的主儿“过招”。你怎么会知道,你已中了拨弄是非者的“奸计”,他极有可能把你这时基于义愤所说的一些过头话,原汁原味地趸给“诽谤”你的人。如此这般,你和“诽谤者”就真的成了恨不得拧断对方脖子的仇敌,而那个“急公好义”向你“告密”的人,则会闪到一旁,惬意地隔岸看着你们鸡争鹅斗。

  口无遮拦,妄议是非曲直

  章女士有个毛病:说话不过脑子。平时她总爱在单位的稠人广众中谈论别人的是是非非,几乎每个人都是她议论的对象,时间一长,她在单位里就成了人人敬而远之的“万人嫌”,把自己弄得十分孤立。

  如果你遇到一位十分不堪的同事,不管你在内心对他如何厌恶,也不要公开议论他(她)。道理很简单:即使你辛辛苦苦地到处给他(她)“散德行”,也不能改变现状,反而会影响到你本身,一点也不值得。

  侵犯他人隐私,乱传同事的“风流韵事”

  小赵和小方是同一个办公室的同事,也是在暗中谈情说爱的一对情侣。他们的这点秘密被别一位同事大杨窥破了,他把这件事在单位里传得无人不知,这对情侣对大杨的看法可想而知。

  单位一般都不提倡办公室恋情,但这种情形的出现还是难以避免的。对于自己知晓的办公室恋情,明智的态度应该是“视而不见”,切不可对此好奇心过重,更不能津津乐道地到处传播。

  “三年早知道”,泄露别人加薪的秘密

  老王是一家私企财务部的会计,他为了显示自己“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独特优势,把公司刚刚决定但尚未公布的员工涨工资的事情,暗地里在同事中传播,结果被老板炒了鱿鱼。

  在私企中,每个人加薪多少全凭老板对自己器重喜好的程度,是没有绝对公平可言的,往往不一定能真实地反映自己的业绩。因而,如果过于关注加薪的事情而互相询问、传播,只会使老板心中不悦,导致自己的形象在他(她)心中崩盘。

  追求蝇头小利,公私界限不清

  钱女士负责公司办公用品的采购和发放,爱占小便宜的她时常利用职务之便,把一些办公用品拿回家给亲友使用。后被老板发现,钱女士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并被降职使用。

  千万不要化公为私,将公司的办公用品挪为己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毛病”,对你的前程所造成的伤害,远比你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危难之际丧失信心,“乌鸦嘴”唱衰公司前景

  韩先生是公司的部门主管,近来公司在经营方面出了问题,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公司里人心动荡。在这严峻而又微妙的时刻,韩先生居然在公开场合大发议论,对公司的发展前景作了悲观的评估,致使员工们纷纷跳槽离去。老板得知此事后,立马开除了韩先生。

  切记:不要自以为是地对公司的前景品头论足。老板和上司最不喜欢把本公司内部的隐情公开化、透明化,无论是赢利还是亏损,都会对员工们留一手,如有下属犯此大忌,必然引起老板和上司的极大反感。

  计较一时得失,因小失大

  某公司新组建了市场部,老板派李先生去该部任主管,可李先生觉得市场部刚刚组建,不易打开局面,所以推辞不去。老板很恼火,从此,李先生的形象在他的心目中大打折扣。

  不要因为眼前没有好处就不去做。如果这件事自己非做不可,那就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须知,任何事情对自己的人生历练都是有好处的。

  不能守口如瓶,贻害无穷

  一次酒后,唐先生信手将公司的一份投资企划书拿给几位酒友传看,结果泄露了公司的商业机密,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唐先生因此被公司扫地出门。

  要切记绝对不能把公司内部的机密传到外面去,尤其是当公司正全力推展一项至关重要的商业计划,而该计划尚未引起同行关注的时候,一旦走漏风声就会前功尽弃。所以,公司里的每一位员工此时都要高度警觉,以免在此问题上犯下无可挽回的错误。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在职场上,无论你有何等卓越的才干,如果不注意上述这些蠢蠢欲动的“杀手”,你同样会一事无成。

  职场励志故事及感悟(3):做踏实稳重的职场新人

  职场中曾有一些规定或是潜规则,让一些新人感觉无所适从。如何在职场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和同事们和平相处,就需要职场新人既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还要把握好自己的身份。

  王红是外贸公司新招聘来的打字员,是一个性格内向文静的女孩。每天她都早早来到单位,把打印室打扫得一尘不染,然后把大家的电脑打开,等同事们一到,就可以直接工作,为大家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大家对王红所做的事都非常感激。因为王红是新人,工作量不是很大,但当她看到大家都在忙碌地工作时,就帮着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哪个同事打完的材料需要复印,王红就会主动帮忙。有时看到大家忙得没有时间吃饭,她就会把饭菜给大家买来。由于王红的帮忙,大家都觉得工作轻松了不少,因此都特别喜欢王红。看她不多言不多语,实实在在地帮大家做事,比起那些浮躁自大的职场新人,要沉稳踏实得多,便在经理面前经常夸赞王红,使经理对王红也有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天,总经理让统计员李姐打一份年度报表,这个报表是旧账遗留下来的,数据混乱,整理起来很费事。报表要在三天内整理好,时间紧任务重,可难坏了李姐。王红忙完了手里的活,就主动帮着李姐核对。在李姐打完的报表中,细心的王红发现几个小数点的位置不对,就提醒李姐改了过来。下班后,王红主动留下来和李姐加班整理,两个人忙了大半夜,才把这些杂乱的报表归纳好。看着王红脸上细密的汗珠,李姐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如果没有王红的帮助,这些报表得让李姐忙好几天。

  总经理看到李姐这么快就把这堆乱线无头的报表整理好了,非常高兴,在早会上表扬了李姐,而且还许诺要发李姐一个红包表示奖励。李姐站起来,激动地对总经理说,其实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都是王红帮我做的,如果没有她的帮助,我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把这些报表整理好的。王红功不可没,所以我要把我的奖金分一半给她,也要把这份表扬分一半给王红。

  王红听了李姐的话,连忙站起来谦虚地说,李姐言重了,我是新人,空闲时间相对多一些,我也是用这些空闲时间帮你的,况且我们都是同事,你平时对我也很关照,我帮你也是应该的。同事之间互相帮助,融洽合作,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总经理听了王红的话,对她这种踏实谦虚的品质表示赞赏。总经理见过不少新员工,他们大多是眼高手低的人,工作做得不多还拈轻怕重。像王红这样脚踏实地而又勤奋谦虚的人太少了。从那以后,总经理开始器重王红,在工作中有意培养她。几年后,王红理所当然地当上了部门总管。每当再有新员工到来时,王红总会语重心长地对这些新员工说,在职场上,做为新职员,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工作,一不可眼高手低,二不可居功自傲。一定要记住你是新人,只有谦虚做人、踏实做事,才能在职场这条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职场励志故事及感悟(4):职场也需减速带

  表弟聪颖异常,读书时成绩优秀,小学、重点中学,一直到全国知名的大学,他闲庭信步般一一走过。大学毕业,他到美国读了硕士,回国后到某家外企任职,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对国际市场的了解,一年后,顺利升迁为重要部门的经理。

  一次,在做一笔生意时,他大意失荆州,看错条款,使公司遭受巨大的损失。老板暴跳如雷,把他由部门经理贬为普通员工。他由云端落到谷底,情绪低落,失去了生活、工作的热忱。姨父、姨母不在他的身边,得知情况后焦虑万分,要我解开他的心结。

  我用QQ与之交谈,他的QQ签名为:“请告诉我,我该用怎样的姿态迎接幸福?”在QQ中,他说处世艰难,举步维艰,苦闷情绪溢于言表。我虽百般劝说,也无效果。

  这天,我刚打开QQ,便看到他给我的留言,是一张笑脸。我非常诧异,问他遇到了什么高兴的事情。他告诉我,前一日傍晚,他散步来到小区门口,看到门前的公路上新增了两条减速带。过去,这里常常发生车祸,如今有了减速带后,车速自然减慢,安全系数大大增加。我说,这的确不错,可值得你如此高兴吗?

  他说,由此他想到了自己,原先他一直一帆风顺,这让他高估了自身,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这是造成了低级失误的祸首。现在遇到的挫折,像那减速带,让他步子慢了下来,有了反思的机会,多了认清自己的时间。

  此后,表弟恢复了常态,他注意向其他员工学习,向书本学习,对工作多了一份细心,多了一份执著,不久就又被委以重任,深受公司的器重。

  在职场难免遭遇挫折,就像晴朗的天空会有时飘过阴云、飞掠强劲的风雨。可如果对它们有冷静的态度,把它们当做减速带,让清冽的风冷却一下发热的头脑;让滂沱的雨刺激一下混乱的思想,减慢前行的速度,环顾周围的风景,矫正弯曲的路线,或许会避免很多的失误,收获甜美的果实。

  职场励志故事及感悟(5):校园离职场有多远

  信任不再是天上掉馅饼

  读书的时候,身边的人际关系简单,学生的身份也很简单。实验室里的同学需要合作,大家都是尽其所能地互相支持,没有什么隐瞒和保留。

  然而,进入职场后,我才发现这“信任”两个字远没有那么简单。加入公司不久,就接手一个总部的紧急项目,我作为分公司的项目小组长,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攻关。某天到了深夜1点,任务还没有完成。进度卡在一个技术点上,经过紧急排查,我认为是总部那边的系统出现了问题,于是要求进入系统内部跟踪详细的流程。

  然而,总部的合作人员却不允许我们这样做,并以各种理由来搪塞。对于这一不可理解的搪塞,我感到很气愤,与对方同事发生了激烈争执。

  事后,我的老板和我细谈了一次:“做成事情固然重要,但是你必须明白事情的背后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这次合作虽然紧急,但它不过是个小项目。对于总部来说,与其是在要求我们做成这件事,不如说是在侧面考验我们的攻坚力量和核心团队。像我们这样的大公司,部门和层级很多,很难像一个小团队一样一下就获得完全的支持和信任。你要学会做一个职业人,一个善于在不同环境中建立合作关系的人。”

  这件事情之后,我开始改变自己在校园中形成的观念,从一个个小项目做起,降低对对方的要求,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不对抗,永远寻找交流沟通的机会。随着一次次项目的成功,总部分给我们的项目也越来越重要,我和曾经争吵过的对方同事,也成了真正彼此信任的好搭档。

  在职场中,完全的信任并不是默认的资源。信任必须通过实际行动去争取。

  从校园“大牛”到职场“孤牛”

  在学校的氛围中,要紧的事情无非是科研和考试,“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最重要的,技术“大牛”和全才一直是大家仰慕的对象。这种有些“个人英雄主义”的习惯同样被我带到了职场中。

  初入公司的时候,我在一个小部门工作,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来推动,在学校中培养的这种能力对我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但问题却接踵而来。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手头的项目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复杂。由于我仍然坚持自己经手所有的项目细节,需要处理的事情便呈几何级数增加,经常是大家都下班走了,我还在办公室拼命工作。

  有一次,老板单独和我谈:“你要是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就要学会把工作更多地授权给合适的人。也许开始的时候,他做得不如你快,不如你好,但如果你总是想大权独揽,事必躬亲,丧失的将是更多的机会。”

  静下心来反思这件事情,我发现我失去的不仅仅是机会,在一个人埋头工作的时候,我与同事之间也疏远了。他们中很多也是初入职场的毕业生,同样渴望作出贡献、取得成功。我的“个人英雄主义”式的工作风格,从他们的立场看,就是傲慢、抢风头、不信任、不合作。我完成了工作,却失去了人缘。

  恍然大悟之后,我开始主动和每个人交流,努力消除曾有的隔阂。此外,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把原来的工作进一步充实、细化,将我所有的资源主动与他们共享。在工作中,我留心每个人的特点和风格,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并借助他们的力量。慢慢地,我发现每个人都有很多优点。

  哪些“好品质”会水土不服

  学校的思想教育经常提到艰苦朴素,提倡简朴的着装。但是,如果一个学生进入了国际大企业,仍然将上学时的那一套行头穿到公司来,无疑就是败笔了。现在有一个说法叫“打造个人品牌”,得体的穿着无疑是个人品牌重要的一环。在公司,你不单是一个独立的个人,还代表着公司的形象。

  学校提倡尊敬师长,现在大学生求职不易,往往进了企业就把自己的姿态放得更低,比如过于在意公司“老人”的想法,总是跟着他们的思路走。实际上,当新人度过了最初的“过渡期”之后,就需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来看待自己和公司前辈的关系。你完全可以有自己的创见和开拓,哪怕意见相左。

  大学毕业后,朋友小张进入一家大型国企工作,在一个重大的项目中,因为合作方屡屡刁难,虽然做了大量工作,最终小张所在的团队还是没能完成艰苦的谈判。事后,老总大发脾气,还专门召开会议,摆出一副兴师问罪的架势。

  见此情形,小张所在团队的所有人都噤若寒蝉,只有小张有条有理,处变不惊,为自己的团队进行了充分的辩护。

  三个月后,小张被提拔为主管。再一年后,他已经成了这家大型企业的金牌经理了。

  原来,小张这一看起来无视领导的行为,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不仅为自己团队的领导卸下了沉重的压力,也让老总看到了事情的客观全貌。更重要的是,当老总再向自己的上层管理者汇报时,也避免了被苛责的境遇。而且,小张的敢于担当,让几层领导都看到了他的优秀和大气的风格,他的职场发展,也就此踏上了起飞的跑道。

28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