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网 > 作文素材 > 哲理故事 >

企业励志故事感悟

时间: 保燕2 哲理故事

  企业励志故事感悟(1):适可而止是一种境界

  5月18日,40岁的江苏企业家吴文洪登顶珠峰,却在下撤时突发高山疾病不幸遇难。这也许是偶然事件,但偶然中也不难找到其必然的细节、常识和规律,他登顶珠峰勇气可嘉,信念执著,但他不具备条件,埋下了祸根。

  登珠峰是他20年的梦想。在中学读关于珠峰的课文、看了珠峰的照片时,就对珠峰产生了向往——“有机会,一定要登上珠峰!”生前他经营着一家企业,年产值数百万。今年3月,刚过40周岁生日的他,联系正准备带队攀登珠峰的前国家登山队队长王勇峰,希望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但由于他没有登过高山的经历,最高也只爬过海拔l860米的黄山,不具备登珠峰的条件。出于安全考虑,王勇峰婉言回绝了他的请求。

  吴文洪是一个非常执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3月下旬,他又联系上了西藏登山协会,被推荐给一家公司安排登山。在前往西藏训练时他向家人提出攀登珠峰的想法,遭到家人强烈反对。但执拗的他极力说服家人,执意要向珠峰发起挑战。

  登珠峰前一个月适应性训练,他总是最慢的一个。攀登珠峰,要登山者循序渐进训练四年,逐步提高登山适应能力,还至少要有一次登6000米高山的经历。出发前,领导根据他的训练成绩,劝他放弃,可是他却说,虽然自己速度慢,但是耐力好,在体力上没有问题。

  登山正式开始后,他的向导是曾于2007年登顶珠峰的欧珠。从大本营到珠峰各个营地,吴文洪在行进中总是落在最后。5月17日夜里向顶峰冲刺。出发不久他又落在了最后。吴文洪突发高山疾病症状,协助其他登山队友登顶后下撤的向导阿旺劝他不要再攀登了。可是别人都纷纷登顶,他不甘心,回绝道:“都走到这里了,我一定要坚持上去。”

  在规定的10点下撤时间到了,过了这个时间点,山上的天气情况将会变得异常恶劣,无论登顶还是下撤,危险性都将陡增。但他距离顶峰还有五六十米,大本营总指挥尼玛次仁告知向导欧珠,带吴文洪返回。可是离心目中神往已久的珠峰近在咫尺,吴文洪流下了眼泪,噗通一声跪在了欧珠的面前。“登顶是我最大的愿望,请再给我一个机会吧!”欧珠再一次心软了,带着他一步步走向顶峰。

  可登顶没几分钟,山顶天气突然骤变。欧珠赶紧带着他下撤。吴文洪的脚步越来越沉重,体力非常虚弱,无法再向前迈一步了。下午2点47分,欧珠请求大本营支援。接着吴文洪体力衰竭,氧气不足导致脑水肿等突发高山急症……凌晨四点,永眠于海拔8750米的雪域高峰。

  吴文洪走了,他怀揣着20年的梦想出发的,却永远倒在了梦中的地方。这不禁使我想到另外一位无氧登山运动员,在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中,在6400米的高度,他渐感体力不支,停了下来,与队友打个招呼,就悠然下山去了。事后有人为他惋惜:“为什么不再坚持一下,再攀点高度,就可以跨过6500米的登山死亡线呢!”他回答得很干脆:“不,我最清楚,6400米的海拔,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不遗憾。”

  人生就像攀登高峰,而且我们的事业、工作、学习、比赛要攀登很多座高峰,适可而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睿智,我们应该明白要到哪里止步,学会停止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每个人的生命、能力都有自己的极限,超过这个极限可能就会遭至报复。无所顾忌的贪婪,是对生命的虐待和亵渎。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和生命相比,无论怎样的高峰和极限都是次要的!在攀登人生一座座高峰时,我们应充分而正确地估价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适“度”而止,才能获得人生的最大成功,赢得他人的尊敬!

  企业励志故事感悟(2):借来的财富

  美国米塔尔钢铁公司是一家运营近百年的企业,经年累月的冶炼生产,厂区堆积了数万吨混有废钢的炉渣,虽废钢可回炉,但经勘算,翻捡的费用与其存量是得不偿失。

  后来,市政部门要在距渣堆千余米的地方建广场,要用这些废渣铺垫地基。钢铁公司正愁废渣无处消置,立即答应他们全部无偿运走。但市政部门经勘查,发现从渣堆到广场大型车辆无法通过,只能用小车甚至人力装运,这样需要费用20万美元,赶出工程预算近一倍。

  正当市政主管一筹莫展时,一个叫莫斯曼的冶炼厂老板来找他说:“只要给我10万美元,我保证将废渣全部运到广场。”

  市政主管喜出望外,立即与莫莱斯曼签订了运输合同,并预付了他10万美元。

  莫斯曼在电视台发了一条广场:“将米塔尔钢铁公司的废渣运到广场,就可捡拾其中的废钢,将有专人高价回收。”后来就是人们开着拖拉机、翻斗车等从四面八方涌来,蚂蚁搬家似的将废渣运到广场翻捡废钢,卖给莫斯曼设在广场的收购点。

  不到1个月废渣全部运完,莫斯曼用市政给他的钱收购了100多吨废钢,运废渣者都得到了不菲的回报,而莫斯曼用废钢炼出了90多吨钢锭,净赚了15万美元。

  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可遇到看似没用的机会,但只要透过表象看清本质,就会发现其中的有利因素,然后借助智慧、借助外力取得收获,人生有许多事情,就是在“借助”中走向成功的。

  

企业励志故事感悟(3):把枕头卖给董事长

  市里最大的民营企业“科海”公司招聘销售部经理。报名者多达数百人,可最终进入第二轮的只有四个人。

  面试由董事长亲自坐阵。四个人被喊进了办公室。秘书发给每人一个精美的枕头,同时告诉他们,谁在半天的时间里,能将手中的枕头推销给董事长,就意味着他已经成为了销售部的经理。如果四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公司还会另设考题决定谁正谁副。至于这个枕头,附有说明书,他们可以根据这些向董事长作详细的介绍。

  四个人退出去,站在原地苦思了很久。甲率先推门走了进去,他站在董事长面前,微笑着说:“董事长先生,我准备向您推荐一个枕头。它不是普通的枕头,而是根据中西医原理制成的药枕。它能醒脑明目,降低血压……”董事长不待他说完,就打断了他的话头:“我血压不高,买这个有什么用?”甲说:“还有别的功能,它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状况。”董事长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就算你说得天花乱坠,我也不会买这个东西的。”甲只得悻悻地退了出去。

  乙粉墨登场。乙的口才比较好,他说:“董事长先生,您是一位与时俱进的企业家,您在很多事情上都能紧跟时代的潮流,在这一点上,就连我们年轻人都自叹不如。因为您的思想意识超前,所以我向您推荐一种划时代的产品——保健枕头。它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可以这样说,这个枕头用的时间长了,能使60岁的人拥有30岁的心脏。该产品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了产品质量保险,绝对值得信赖。”董事长微微一笑:“说得不错,可我没病没灾的,买这个一点用都没有呀!”乙说:“保健就是让您的身体更健康,没病是董事长的福气,而用上它,就会使疾病永远远离你了。”董事长摆了摆手,乙失望地告辞而去。

  甲乙很不服气,自己说得很到位呀!如果是面对一般人,对方一定会听进自己的建议,甚至接受他们的推销。可他是主考官,以刁难应试者为己任。可是,如果一直这样下去,还能招聘得到人才吗?他们想不明白。

  丙的介绍和甲乙大同小异,自然也就落得和他们同样的结局。三个人站在外面,纷纷猜测,莫非是董事长在考验他们的耐心和毅力?他们都作出决定,等丁结束后,他们再进去。或许锲而不舍才是打开董事长心扉的钥匙。

  可是,这时却不见了丁的踪影。他干什么去了?放弃了吗?这不可能呀!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无论谁也不会轻易错过。就在他们胡乱猜测之际,丁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他走进董事长的办公室,片刻之后,就走了出来。三人一致认为,他和他们一样是铩羽而归。可谁知,董事长随后跟了出来,宣布胜出者就是丁。三个人当时就炸了窝,甲乙丙厉声谴责这场招聘是骗人的把戏,因为丁用的时间最短,在两三分钟内,他不可能比他们说得更生动更详细更能打动人。董事长笑了:“我知道你们会不服。其实你们表现得足够出色,但是,和丁比起来,你们就差得太远了。你们知道他进来后对我说了些什么吗?”三个人面面相觑,董事长说:“他什么也没说,只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有一行字:‘这个枕头治高血压有奇效,我认为你应该买下它。’这样,我就别无选择了,因为这是我母亲写给我的,她和我一样患有高血压。我不但买下来,而且买了两个。”他看了看这三个人,继续说:“丁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我家,而且知道我和母亲都患有高血压,这就是差别。而你们在我否认自己有高血压之后,都改了口风,说明你们并不了解顾客的心理,只有像丁这样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甲乙丙默默无语,此时,他们是心服口服。

  企业励志故事感悟(4):悬赏时间

  安德鲁先生经营着一家大型企业,手下有2万多名员工,工作可谓异常忙碌。此外,他还热衷于社会慈善事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慈善家,经常出席各种慈善活动。因为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工作之余,他常常会被别人拉去做关于成功秘诀的演讲,是一位出色的演讲家。

  曾经有一段时间,安德鲁先生感到身心疲惫——忙碌的工作与繁杂的社会应酬,让他常常感到分身无术。

  无奈之下,他只好把自己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满满的。整日忙碌的他,就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尽管他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利用起来,甚至牺牲了休息时间和节假日,减少了和亲人的团聚时间和次数,但是时间仍然不够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忙碌的生活并没有给他带来巨大的成就感,与此相反的是,逐日而增的遗憾加深了他的不安感——他开始为自己缺少时间,而感到深深的遗憾和焦虑。

  他常常想,如果金钱可以买来大把大把的时间,那该多好啊!因为,对于他来说,他有的是美金。

  为了给自己赢得更多有价值的时间,有一天,安德鲁先生突发奇想,在报纸上登出了“悬赏广告”,请别人帮他找回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悬赏广告”的大意是:如果谁能帮助他找到一种方法,让他拥有充足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他愿意付给对方10万美金。

  安德鲁的广告登出来后,舆论一片哗然:帮别人出个主意就可以轻松获得10万美金,太不可思议了。虽然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但更多人还是决定试一试——渴望这个天上掉下的“大馅饼”能有幸砸到自己头上。于是,各种信件如雪片般向他飞来。

  拆开信件,安德鲁发现,大家的方法五花八门,什么样的方法都有。有人向他提议:辞去工作,拒绝无聊的访问和邀请;有人建议他雇佣他人代为办理杂务……

  为了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安德鲁请来十几个助理,按照他的要求,帮他一一进行筛选。

  经过多日的忙碌,悬赏很快就有了结果。有一个人的方法,引起了安德鲁先生的兴趣。安德鲁先生决定照着试一试,然后再做决定。

  安德鲁先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如约而做。试用一段时间过后,他兴奋不已——从前那个忙得不可开交的安德鲁忽然间不见了,他对面前的一切应付得轻松自如。

  安德鲁先生对这个方法很是满意,如约履行自己当初许下的诺言,付给对方10万美金。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不是别人,正是美国的“钢铁大王”卡内基。凭着这个管理时间的方法,他重新成为了自己时间的主人,事业也因此获得了更加巨大的成功。

  其实,那个人教给卡内基的方法很简单,只需三步:第一,把自己要做的事情,依据轻重缓急的原则,进行优先排序;第二,衡量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确定自己一天可以完成几件事情;第三,认真履行自己的安排,尤其要留心优先顺序表上最前面的几件事情,全力以赴,专心做好。

  原来,一个人只有真正成为自己时间的主人,才能成为自己人生命运的舵手。而时间管理的所有秘诀,就是专心去做最该做的、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那几件事情。

  企业励志故事感悟(5):工资的差距是怎么来的

  曾有个月薪三千的女孩子,编的稿件漏洞百出,老板怒拍桌子,她却回了句:“一个月三千块工资,你还想怎么样!”琢磨她这话挺有意思,就像我们买了件便宜货,用不了两天就坏了,于是宽慰自己:就花那么点钱买的东西,你还想怎么样?当然,她的潜台词是,你给我八千,我自然就做得好好的。但问题是,老板付薪水也是一分钱一分货,你必须在拿三千工资时,先体现出八千的价值,老板才愿意买单。

  当年我刚入职时工资也是三千,但第二个月就涨到了八千。因为每次老板要的文案,我不仅写到位了,还会拿出两个以上的版本让他挑:一个是按他的要求写的,其它则是我建议的方案。

  当时我没有去想其中的关窍,只是因为喜欢写作,就会琢磨怎样写会更好;又因为珍惜自己的文字,所以觉得出自我手的文字,都关系我个人的品牌,于是很用心。在我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带过二十多个中文研究生后,才发现这种态度很稀缺。那些比一般人多念七年语文的人,竟连自己写的东西都不愿多看一眼,文字、标点、语法的错误触目惊心,对相关的知识背景一无所知,更别说去关心版式好不好看,配图美不美了。他们关心的是要不要加班,而想做好文字工作的人,是不会去考虑这件事。因为打磨文字所下的功夫,是看不到底的—不然曹雪芹也不会“加班”十年,还写不完一部红楼。试问,要做好哪项工作不是如此?以“要不要加班”来评价一份工作好不好的人,绝不是企业需要的人才,因为他对工作的态度就是“做了”而不是“做好”。

  举个例子,我公司附近的麦当劳门口,有个看自行车的大妈,夏天时她都会给所有的车,覆上自己带来的塑料布。顾客取车要走时,她还会笑着拧一把湿布,帮你擦擦坐垫,降降温。她从来没有开口,但很多人会主动多给她一块钱,还连声道谢。大妈和其他看车人的区别,就是“做好”和“做了”的差距—在金钱上,差距是一倍;在成就感上,差距无法估算。

  我完全了解有些新人的想法:又不想在你这久混,干嘛那么卖力气?其实,谁会在一家公司干一辈子?在中国可以活到3年以上的企业不到10%,向更好的企业、更好的工作迈进,是我们每个人的征程。不同的是,优秀的人在哪里都会垫下坚固的基石,所以越走越高。

  成为世界五百强的CEO,应该是每个职场人的向往吧,但对于新人而言,小公司也有小公司的好。大公司就像蔡京家的厨房,岗位细分到切葱花都要一个专职的厨娘,你可能老长时间连切肉的大活都没机会沾手,更遑论学会做一整个包子。而小公司人力资源紧张,同样三千工资不可能只让你切葱花,所以你必须很快学会做包子,还得会做很多种包子—当然,前提是你愿意学。

  如果你第一份工作就进入大公司,庆贺之余也要提醒自己,公司看到的只是你光彩夺目的学生时代,在职场上你还是一个零,有可能变成正数,也有可能变成负数。很多人错把所在机构的强大,当作自己能力的强大—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离开央视的主持人,很快就被人淡忘。白岩松曾说,让一只狗天天上央视,就能变成名狗。但要知道,没了央视的舞台,不用多久它就会变回土狗。

286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