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议论文5篇
城市议论文1:创建卫生城市,共建美好家园
我市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全市人民都积极地投入到创卫活动中,我们中小学生也积极地参与,去美化我们周边的环境。
我发现,自创卫以来,我们的肥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变得整洁干净了,不再有飞扬的尘土和随地乱扔的纸屑,一条条柏油马路宽广平整,路旁的花坛里栽满了草木,让人眼前一亮,充满着盎然生机。以前,城市里多难见到绿色啊,现在,这清新的绿扑面而来,让人心情不知不觉地愉悦。各个小区,校园里处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新城路上,蔷薇花开了,那是多么简单又纯粹的美啊,这一抹亮丽又温婉的淡粉色,触碰你的心灵。路旁的栅栏上爬满了蔷薇花,那粉白色的花瓣配绿色的藤很美很美,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美丽、温柔、典雅。我经常见到有人到大街上来打扫卫生,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至少精神可嘉,他们都为创卫做出了贡献,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觉得,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城市变得更美了、更干净了、更让人热爱了。
但是,还是有美中不足的方面。比如说,街边的小广告还是难以彻底清除,走在路上还是有人乱扔垃圾。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同学在校园里的各个角落捡拾果皮纸屑,但是仍有一些现象令人痛心:仍然有人乱丢纸屑、食品袋废弃物;仍然有人在草坪上肆意践踏;学校的绿化带中,常有摧折的树枝,灿烂的花丛中常有不和谐的音符。漂亮的街道后面,还堆藏着太多的污垢需要清理,宽阔平整的马路上还有果皮纸屑随风四处飘荡,时尚的霓虹灯下,还有随处可见的斑斑陋习。让我们用热情去传播创卫的理念,用行动肩负起创卫的重任,让我们的校园环境更加整洁干净,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的开展,将极大地改善城市卫生面貌和形象,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完善和拓展城市的整体功能,创建卫生城市不光是政府行为,我们普通市民也应该把创卫工作当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自觉承担起维护城市文明卫生的义务和责任。作为学生,作为校园的一份子,创建卫生城市,共建美好家园,要从净化绿色校园开始。我们需要动起手来,改善校园环境,增强文明和卫生意识,做一名文明的学生。校园是我们学习的沃土,是我们快乐成长的摇篮,为了营造绿色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我们就要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绿色作为我们校园的主旋律。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乱丢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看到垃圾动手清除,看到不文明的行为主动制止。更要多植树,多造林,爱护每一棵小草,每一朵小花,每一株小树,树立以破坏绿化设施为耻,以爱护绿色家园为荣的荣辱观。厉行节约,防止浪费,珍惜资源,减少污染,做绿色天使,当文明标兵,呵护我们的城市,善待自己的家园。
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我们的美好家园已是满目疮痍。面对贪得无厌的掠夺,面对肆无忌惮的践踏,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我们没有理由退避三舍,我们没有理由袖手旁观,我们没有理由麻木不仁,作为有理想、有道德、有作为的青少年,我们应率先行动起来,创建卫生城市,共建美好家园。
创建卫生城市,共建美好家园,更要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只有从自己身边的小事一点一滴做起,从自己做起,投身创卫,才能美化我们的家园。每个人作出的贡献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并且我相信,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像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只有一位母亲,我们要从面临的客观实际出发,要从身边的小事着手,立即行动起来。创卫的号角正在祖国大地声声吹响,我们的今天正如刚走过的春天,显示着勃勃生机,我们的明天将如此时的盛夏浓墨重彩如火如荼。让我们一起手挽着手共同创建卫生城市、建设美好家园吧!
我爱我美丽的家园,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创建文明城市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让每一滴水都变得清澈透明,让每一棵花草树木都长得茂盛,让新鲜的空气永留人间。同在蓝天下,共享美好家园。
创卫工作人人参与,美化环境家家受益。让我们共同努力,我们的城市天会更蓝,水会更碧、花会更艳,环境会更舒适。让我们的家园永远蜂飞蝶舞、水绿山蓝。
城市议论文2:城市给了我们什么
在过去的一二百年里,世界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人们的居住场所、生活方式和谋生手段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向了城市。1900年,城市人口占全世界人口不足10%,了2000年城市人口已占全世界人口的46%。城市展示了它特有的魅力。
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发达的社会文化。城市作为人类生活聚落形态,伴随着文明的演进而发展。正是地域赋予了城市文化基本的底色,形成城市文化最初的积淀。城市文化是人类进化到城市生活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的人格化表现,是人类生活的空间化表述。它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是城市的灵魂,是文明的标志,是属于这个城市人群的完整的价值体系。
城市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主流文化,它弘扬历史、融汇时尚,塑造特色,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在农村,文化是单一的和同质的,可交流性不强。每一代人都在传承上一代的东西,没有新鲜的刺激,就不会创造。城市文化来自四面八方。传统和现代,本国和外国,精英和世俗,都在此交流流通,给人以影响、以启迪、以教育、以知识。
城市的魅力还在于它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因为城市是工商业的中心,城市拥有现代化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在内的交通运输设施和先进的运输工具,往往处于交通枢纽或交叉道上,有充足的客源、货源。城市有现代化的通讯设施、电讯网络和传输工具,每时每刻都在交换大量信息。城市的现代交通和工商业中心相结合,使之成为商品、物质、人才、劳动、资金、信息等转换地,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城市的魅力又在于它巨大的社会效益。城市学校多,教育发达,人才辈出,与国内外科技信息交流活动频繁,城市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量大,这些都推动城市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除了推动生产和经济的增长以外,还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人类创造了城市。城市给人类提供了无尽的财富和创造力。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和大都市的出现,人类被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工作压力等所困扰。城市已不是“人类诗意的栖息地”。实际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甚至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都已经百病缠身了。
生态环境恶化使很多城市患上了“肺气肿”。1984年,臭名昭著的“洛杉矶烟雾”杀死了一只正准备参加第23届奥运会开幕式的秃鹰。
10年前,北京人对曼谷上下班高峰时汽车的时均行速只有10-20公里感到不可思议。10年后的今天,北京的司机相互联系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话是:“哥们儿,堵在哪儿了?”
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快餐化”了,人们的神经始终都很紧张。有人说,目前大城市的白领是前半生在用健康换金钱,后半生是用金钱换健康。
城市聚集了大量的资源,是我们物质财富和精神资源的集散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使得,但与城市繁荣共存的一些问题——城市病的症状也越来越凸现在人们面前。城市发展的出路何在,未来人类和城市将走向何方?我们会找到一个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好家园吗?
城市议论文3:一个城市可以不死
有人爱山,有人爱水,我却爱城。
同爱城的人中,有人爱都市,有人爱小镇——这于我都是无所谓的。我爱的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城市亦是可以被人格化的。科技可以赋予一座城市以它所愿意的任何外表,正如人可以选择任何他喜爱的衣装。但这样的城市是不真实的。我想到了帕斯卡尔。在空间和时间的轴上城市和人都被湮没为一个质点,但如笛卡尔所言“我思故我在”,若有了思想和灵魂,一座城市亦可以包含整个宇宙。而城市的灵魂,便是城市中的人。
忘了在哪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爱一个城市的程度,与这个城市的书店和历史成正比。”我是极赞同的。高尔基之语曰“不阅读的人没有灵魂”,依然如雷一般敲打着我。排斥阅读和思考,便如阿伦特所指出的,是将人置于自然属性的压力下,满足于物质消费,成为生存必然性的奴隶。马克思把劳动看作人之所以为人的必要条件,而我以为阅读和思考是人成为公民的必经之路。
没有公民,城如何称为城?
而历史则是公民气质的源泉。不是建筑的历史,而是习惯的历史。一个城市从他诞生的那一天起,便因为它的居民们而有了生命。居民的话语、故事,他们订立的法,他们的为人处事构成了城市的血液;到了现在,成了代代相传之后的道德律例和价值判断,体现出来的便是人的性格。如中国北方人的豪爽,南方人的细腻;又如巴黎的浪漫和激情、柏林的严谨,这是城的历史性,一座城无法磨灭的印记。
写到这儿,我突然意识到触摸城市的提法是不够恰当的。触摸是物质上的。在横店或者好莱坞,你能够触摸到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座城市。但那城是死的。城市的血液、生命和灵魂,是被摩天大楼、汽车和飞机忽略为质点的人。我爱我的家乡,因此我感受到他:他的呼吸和脉搏,与我的是一样的。
四川的地震如此强烈,几乎毁了汶川城。但汶川的人还在,他们只是暂时的离开。只要他们还选择成为公民,选择继续书写汶川的历史,这座城市的生命就还在。一个人放弃了阅读思考才会死去,一座城忘记了历史才会是灭亡,汶川还没有死。
城市议论文4:诚实颜色
昨日下雨。
两块钱的稍高级公车从桥上经过。以白灰二色为楼房主调的建筑群构成一个城市的颜色。这是我收起雨伞满脸狼狈跌坐在座位上十分钟后唯一能想到的事情。旁边的女孩子穿质地轻盈的淡绿色裙子,线条极其简单的凉鞋,看上去特别凉。我把白色外套披在黑色半袖上,形成强烈对比。
广州的城市底色是灰的,无论表面的颜色多么斑斓。这像一只苍白的手,修甲后画上精致的图案,举起盛满红酒的玻璃杯,足以诱惑许多人,然而去掉颜色,它也只是简单的手,掌控巴掌大的东西,缺失魅力。有人叫我去北京,一来完成研究生课程,二来尝试在另一个城市生活工作。北京的色调有点红,据说一块砖掉下来砸死五个人,两个是博士三个是研究生。我在那个地方生活过两个月,毫无亲切感,节奏的连续与满地飞舞的京片子让人紧张。
在网络上撕开生活的内里给人看。陌生或者不陌生的人。
婉说那是需要勇气的事情。
指尖透着烟的清香。中午跟三个人去吃饭,喝酒,抽烟,肆意说话。坐在东北人的炕子上,盘腿或者屈膝,喝一斤米酒,度数似乎很高。我对烟这东西动不了真感情,甚至每次经历烟雾缭绕后会厌烦齿间残留的尼古丁味道。祥子说要亲自包顿饺子给我们吃,在他摆满瓶酒的家里。我依旧惦记着他家那只斑点狗,去年他给小狗穿上毛衣拍了照,我看了哈哈大笑,觉得这穿毛衣的小家伙真的可爱至极。可是祥子说他把斑点狗送人了。我问他,真舍得?冰在一旁笑我笨:如果把喜爱的东西送给喜爱的人,就会舍得。
也许心有灵犀,亲近的人都说要来看我。他们觉得我过得不好。可是我觉得自己其实还好。真的,不骗你。
张说一年半的工作被领导虐待得没了主意和脾气,我以前也是,现在不了。慢慢找回“性格”二字,重新戴上黑玫瑰戒指。本来就不是属于红玫瑰的女子,娇艳欲滴,带着刺刺进男人的心。黑玫瑰的比喻贴切一点,不矫情,凋不凋谢褪不褪色也无所谓,是坚韧固执的花。平时沉默在红色海洋里默默无闻,然而肆意开放时却足以成为一片红中另类的视点。
他们说喜欢我的手。张劝我得把它好好保养起来,祥子说你在帮我修理电脑时那手跳动在键盘上我觉得它真好看。我记得开始写这类日记式的散文就是从手的蜕皮开始的,谁都不知道它在经历每年夏天丑陋的蜕变后才有这个温暖的冬天。然而这也是第一次从手得到美丽的经验:保持蜕变,不曾停。
在某个孩子的小本子上看到《东京爱情故事》里经典的台词,是喜欢的那种对话。完治:喂,我一直搞不懂,背这么大的包,里面都放了些什么东西呀?莉香:爱情和希望!赤名莉香是我一直喜欢的女子,然而日剧里再也出现不了第二个赤名莉香。我常抚摩大学时省吃俭用买下的全套VCD,感觉快乐。有时候我就只是想做莉香那样简单直接的乖小孩。可是可以么?
范玮琪在MV里翻唱朴树的《那些花儿》: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如今这里荒草丛生没有了鲜花,好在曾经拥有你们的春秋和冬夏。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啦啦啦啦,想她。啦啦啦啦,她还在开吗?啦啦啦啦,去呀!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从凌晨开始到两点半我一直折腾博客的模板设置。弄上了花花草草,鲜艳的绿打底,还有几张小图片。如果岁月带走了生命中的春秋和冬夏,如果复杂带走了这个城市的清新和美丽,那么我想在网络里找到它们,并延续下去。
张爱玲在《谈音乐》里写过这么一句:颜色这样东西,只有没颜落色的时候是凄惨的;但凡让人注意到,总是可喜的,使这世界显得更真实。其实我知道,即便这个城市只剩下灰色,它也能使到这个世界显得更真实。
城市议论文5:城市中的乡村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所必经之路,城市化后,有的乡村成了城市中重要的一部分,有的则依旧默默无闻独自静坐。也许很多很多年以前他们亲如兄弟,但历史最终给他们开了个玩笑,天壤之别的隔阂应运而生。
或许是我喜欢乡村独特的宁静,我享受独自骑行在城镇与乡村之间,在宁静与喧闹间进行着不同的思考,穿过一条马路,你就感觉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种不同的感受涌上心头。
听着纯朴的当地口音的上海话,望着如海洋般宽广的田野,如果你是一个在市中心的高楼里蜗居的市民,那么这些只能出现在电视的屏幕之中,你会觉得这哪里是上海。然而这的确是上海的一部分:城市上海中的乡村上海,只不过当地的人们似乎也不这样认为——他们把去市中心称为去上海,他们似乎被城市化的上海隔离了。然而一年甚至几年他们也只去市中心寥寥几次,甚至没有……我继续骑行在乡间,感受着不同的乡村气息。
当上海的迪斯尼中心确定在了赵行村时,由于距离不远,我便又一次独自前去寻找这块土地。在乡道上前行,蜿蜒绕过一片又一片麦田,终于找到了这个日后会天翻地覆的地方。平静祥和如其他乡村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他的未来。他注定会在几年内由一个小村庄变成一个大城镇,而在此之前,鲜有人关注他,但当他城镇化后,他的名字也会由赵行村改成了迪斯尼,曾经的赵行村也会被拖进历史的长河中,被不断翻滚的历史巨浪埋在河底。
但还有更多的村庄等待着这样的咸鱼翻身的机会,对他们而言,历史与文化已无足轻重,重要的是城镇与农村本质的区别。
城市化就是让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城市发展的同时,有些乡村却依旧落后,他们的发展速度远没有城市快,城市化最终导致了城市与农村更深的隔阂。城市化也许给某些乡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发展,但那些习惯于居住在乡村中的人们,难道他们就真的喜欢并适应城市的生活吗?不仅如此,农村的城市化还导致了原本就很少又多藏于乡间的传统文化被埋没在了城市化的推土机下,直到最后再也无法见天日。而农村过于随意的城市化又带来了许许多多不稳定因素,外来务工人口没有能力居住在市中心便只能居住在刚刚成为城镇的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村被外来人口围困,农村又变成了了另一种凄惨的景象。或许他们还没有等到合适的时候进行城市化。
不仅是乡村,就连市中心也有旧式的破落住宅,与身边一幢幢高楼大厦格格不入,随着城市化的进展,也许未来中国会像现在某些发达国家一样,优美的乡村中住满了英才,而市中心却是成堆的平民窟。但也许中国的城市化能避开这条弯路,毕竟,逆城市化也是城市化的一部分,社会依旧在进步。
没有人知道城市中的乡村的未来是什么,留下的只剩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