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地理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篇一
2017年高考地理复习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7年11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郑州市2017年高考地理复习研讨会,上午会议安排的是宁夏银川一中的老师的高考复习经验介绍,下午先观摩了两堂高三复习课:7中苏军奇老师讲授的《外力作用与地貌》、11中的王贵银老师讲授的《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与利用》,然后是听取我校教师沈永民老师讲在开封跟进培训张亚楠讲的有关内容,受益匪浅。
首先,地理高考复习应立足地理本学科教学,注重打好“双基”,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要求学生掌握,不能回避。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多年来初中地理一直重视不够,学生的初中地理基础普遍较差,到高一学生已基本淡忘,初、高中知识间形成断层。这就需要我们采用适当的方法,选择适当时机将初中地理知识渗透穿插到高中地理教学中。
其次,加强图表教学,重视图文转换,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能力。文科综合考试的考试说明中提出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社会科学的交流媒体大量地使用了图表和数据。能够阅读这类资料并初步运用这种资料形式说明问题,是测试综合能力的内容之一”这一要求。各类地图和图表,其本身就是知识载体,又是知识的综合体,
还是进行综合能力测试的训练基地。加强图表教学,一是要求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多种地理图象的阅读和分析方法。如在这两年的高考中就出现了等值线图、统计图、区域分布图、示意图等,种类较为齐全。二是要求不断进行地理图象的取舍、转换设计训练,包括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分布图取舍设计等,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绘图技能和应变能力。平时教学中就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突破时空的局限来观察、认识与分析地理事物,从而使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地理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再次,加强综合意识,锻炼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由于学生长期受“分科教学,单科考试”的传统习惯影响,一开始时对综合考试不适应,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从一个学科跳跃到另一学科,脑子一下子转不过弯来,在综合考试中学科知识鉴别时间长,综合思维能力差。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单科考试中能考出好成绩来,但三科一综合,成绩就差得多。这些说明了学生对跨学科综合思维不习惯,习惯于传统的一维纵深思维,而横向联系渗透的思维能力低下,学科知识干扰明显,学科跳跃思维不适应,增大了综合考试的难度,降低了综合考试的成绩。在复习教学中我们应改变划学科为牢的传统教育观念,在搞好本学科内综合的基础上,应淡化学科专业知识体系,打破学科之间的鸿沟,加强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重视政、史、地三科的知识结合
点,使学生具有掌握运用各种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固然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但我们认为更重要的还是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教师可挑一些典型的综合题作分析,指导学生善于捕捉综合的切入点,以提高对知识由横向联系渗透向纵向深度发展的网络思维能力。
最后,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综合卷中应多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在教学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指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去审视、分析、评判他们熟悉的地理事实、地理环境和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在复习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观察和思考;同时要提供事实材料或背景,指导学生获得信息,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思维对事件作出评判。有关专家强调,社会热点和国际焦点问题,过去是文科类高考的热门话题,今后仍然是文综高考的主旋律。
因此,在复习中要十分关注社会热点和国际焦点问题,例如资源、能源、人口、粮食、环境是全球人们最关心的五大问题,人类如何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这些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也就成了一项全球性的全民战略。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必须对人类当前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给予相当的关注,要求学生掌握“全球性问题”的概念,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可行性途径,
加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意识。
另外,我们还应树立学生信心,加强答题规范性。信心,是考试的隐形分数。许多考试成绩好的同学平时都具备一定的自信,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信也是能力的体现。高考既是知识能力的测试,又是心理素质的考验,考生的心理状态往往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在两年的文综卷中,都将地理试题排在最前面,且都有一定的难度,结果造成一些考试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感到很不适应,有一棍子打晕的感觉,整场考试头脑不清晰,没能发挥出应有水平。因此,我们在平时模拟考中就应较多地对部分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进行信心教育,帮助他们分析考试失利的心理原因,树立他们下一次考试的信心,这一点对部分学生来说极为迫切。
综上所述,“3+综合”考试是高考改革的大势,在地理教学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在复习中能抓好基础,加强图表教学,强化综合意识,关注社会热点焦点,把握命题的指导思想,研究地理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同时强调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全体学生的考试能力,取得理想成绩。只有这样,才能向素质教育迈出坚实的一步,才能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地理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篇二
广东省地理2014年高考地理备考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7年9月17日广东省地理2014年高考地理备考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在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举行,主办单位:广东省教育学会中学、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协办单位:江门市教研室、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2017年9月17日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共有2名高中地理教师参加这次研讨会,我很荣幸能够参加,在这里要感谢以上所有单位。下面我来讲述一下关于这次研讨会的一些心得体会。
2017年9月17日上午我和学校同事陈文幸来到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研讨会会场,一进门口就能感觉到这次研讨会的重要性。这次研讨会和我之前参加的地理讲座不同,这一次讲座是全省地理专家聚集一堂,共同探讨高中地理教学以及2014年高考地理的走势。首先是广东省江门地区地理老大郭老师发言,郭老师向大家介绍,接下来的会议就是两位高级地理教师谈高中地理教学和14年高考地理,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是新会一中地理教师钟泽民就《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广东卷分析》,钟老师总结了广东省高考3个重要特点,1、重视图表2、紧密联系生产与生活3、突出可持续发展观念。 钟老师接下来对2017年高考地理试卷考题范围进行分析,总结了他个人对广东省2014高考地理的走向,听完钟老师的发言,使我发现经常研究高考题对地理教师的帮助非常大,今后要多研究高考题。
第二个发言的是广东省江门教育局地理教研员郭老师,郭老师非常同意钟老师的思想,多做高考题,善于总结。郭老师第二个强调的是集体备课,三个臭皮匠顶得一个诸葛亮。郭老师对2017年试题难度进行的分析,同时郭老师教会我要经常对一些地理考题有批判精神,要选适当难度题目给自己的学生做,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注重如何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听完两位全省骨干级地理教师的发言之后,对我个人帮助非常大,个人觉得像这样的讲座参加非常有必要,可以提高我的地理教学,提高我的地理视野,再一次感谢有关单位组织这样的研讨会,同时还要感谢台山市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教研室给以我这宝贵的学习机会。以上就是我参加2014年高考地理备考学术研讨会的一些心得体会。
地理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篇三
3月29日—30日,市高三地理二轮教学研讨会在莒南召开,我有幸代表我校高三地理备课组参加此次会议。经过两天的紧张学习,我觉得此行获益匪浅。
第一,通过观摩三节公开课,我对二轮复习的课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三位老师一般都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双边活动,体现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培养,严格控制上课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量,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消化和提高;重视知识体系的整理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注重老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自我讲解相结合,复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解放了老师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五位老师精彩的主题发言让我们认识到学无止境,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三中的韩光迎的“一轮质量检测试题分析评价报告”发言让我认识到了如何分析一轮质量检测试题以及分析一轮质量检测试题的重要性。平邑高补的崔嵬老师让我们重新回顾了一轮复习的得与失。一中的耿顺传老师让我认识了山东高考文综考试说明和全国高考地理大纲的变化情况。沂水一中武传斌老师的发言,让我们对二轮复习有了清晰的认识,明白了今后复习的路子。尤其是沂南二中的刘振峰的发言给我解决了选修模块的复习这一萦绕心头的难题。
最后相老师的会议主题报告更是使我们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使我们解决了高三复习过程中的一些难题,为我们今后二轮复习指明了方向。
本次研讨会充分体现了“务实、高效、智慧、经验、分享、宽松”的氛围。与会期间,教师们之间随时随地的进行着各自的经验介绍和学习。
这次活动时间紧凑,效率高,给与会老师很大的启发。活动之所以非常成功,我认为原因有三:其一,这次活动准备充分,三节公开课都经过认真准备的;几个专题发言的内容充实,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介绍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内容详实,有指导性,又有操作性,对高中地理教学很有帮助。其二,会场上气氛很好,与会老师始终认真参与这次活动,显示了广大地理教师的良好的素质;其
三、市教研室和莒南教研室从多方面大力支持,是搞好活动的有力保障。
补习学校
一、 二轮复习研讨会的收获
(一)高考地理试题展望:
1. 关注素质教育新政,多了解国内外重大时政,用地理的视野来观
察、分析、思考问题,课本外的知识重要的是平时积累和沉淀,躲在课余时间读书看报、电视新闻等。
2. 试题整体难度会比去年降低,设问会更趋整合,但会体现区分度。
3. 命题的依据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后者尤为重要,不依据那一
版本教材。
4. 创设新情景、新材料,可超越一标多本,避免猜题押题,体现公
平些。
5. 考察主干知识,兼顾基础,引领教学导向。
6. 突出地理学的学科特色:空间性定位,准确性特征的描述,差异性
的比较,发展性的变化,特殊性热点或冷点。
7. 预计第26题仍以实际的或虚拟的中国地理区域有关的问题,区域
的经济发展方式,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措施,节能降耗等等。
(二)二轮复习课的课堂教学具体要求:
1.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的空间机会快乐感受归还给学生。
2. 课堂上要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反思,总结和感悟。
3. 二轮材料要做到前置使用,合理删减补充。
4. 要做好学情调查,特别是针对边缘生的学情分析,以增强课堂复
习的实效性。
5. 要想方设法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
6. 学科考试不可过密,每次考试建议一节课或一小时为宜,题量要
控制,题目要精选。
7. 训练师要高度重视选择题,首先保证选择题解答的准确性。同时
要注意综合题答题的规范,平时可采取让学生黑板板演,自备答题纸模拟等多种形式训练培养。
(三)二轮复习要注意的规律和原理
1. 地球运动的规律
2. 大气运动的规律
3. 水体运动的规律
4. 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规律
5. 区位论
6. 地理事象的成因与分析
7. 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有关问题
二、河东补习学校一轮成绩分析
(一) 一轮成绩分析
参加考试的人数共164人,85分以上的3人,优秀率1、38%;60分以上的122人,及格率74、4%;重点过线(77分及以上)24人,过线率14、6%;普通过线55人,过线率33、54%;最高分87分,最低分24分。总体来看优秀率不高,最低分比最高分分差较大;及格率和普通过线率与其他科目相比较高,普通过线率排名第二。
(二)试卷分析
1.试题特点
(1)符合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趋势,图文资料丰富,引导学生关注与地理有关的,与现实生活密切的时事、新闻,体现新课改理念。
(2)题目设问紧扣图文资料,综合考查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设问角度新颖,覆盖面广,涉及的知识点多,综合考查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知识。
(3)能力要求方面,更多的关注了学生的审题能力,从地理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4)设问中要求明确,如“简要分析”、“概述”、“简述”等词语。问题设计新颖,限制词语多,对规范答题、指导学生做好下一步复习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5)以能力立意为主,着重考查了主干知识的重组、迁移和灵活运用综合性强,难度适中,区分度高
(三)答题情况
平均得分65分左右,最高分87分,最低分24分,分差很大,说明区分度很高,也说明我校学生基础差别很大。
(四)暴露的问题:
1.审题能力不足,对关键字词的把握不准,审不清题意。如26题第一问要求只答一个方面,可很多学生答出了多个方面,第二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中也有学生答其他方面,失分很多。再如28题第二问,题目要求举例说明,学生没有实际举例,并且答的内容太多,费时费力,得分很低。
2.对概念的把握不准确,如26题第四问,由于学生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理解不深不透,答案很多,但离题太远。
3.知识的灵活迁移运用能力不高,如27题第第三问95%的同学答不出水运的优点。
4.分析不全面,总结不到位,叙述不恰当。如28题第一问,工业污染、交通压力基本能答出来,工业用地紧张很少能总结出来,28题第三问多数学生描述为主导风向下风向,最小风频下风向等,材料中看不出最小风频,只有“盛行风向的垂直郊外”才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