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网 > 作文体裁 > 说明文 >

小学生说明文作文800字3篇

时间: 小兰2 说明文

  葛石大枣以其果肉甜美、营养丰富而远近闻名,但对其栽培及管理一般人恐怕就知之甚少了。虽然枣树可以自然生长、结果,但要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没有科学的栽培及管理措施是绝不可能的。

  首先说说枣树的栽培。枣树萌芽较晚,枣芽就像一个懒情的孩子,一直到四月中旬,春暖花开时才睡酲。因此枣树的栽植时间以四月中旬谷雨时为宜,过早,容易造成“栽闷”,当年不发芽而延至下年发芽;过晚,则容易枯萎,成活率低。栽培地方一般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粘质土、山丘地都能适应生长。葛石几万亩枣林很多分布在山岭上,既给荒山秃岭被上了绿装,又增加了收入,一举两得。山丘地一般株距3—5米,行距7—8米,枣粮间作可根据情况扩大株行距,尽量使枣粮“互不侵犯”,“相得益彰”,

  幼苗栽植成活后,必须对枣树进行“正形修剪”,也就是“树”树,如同树人一样,都要扶正去偏。剪枝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每年都要进行冬剪(2-3月)和夏剪(6月上中旬),而且每株树都要经过三个过程:一、定干。栽植后2—3年内在早春发芽前进行,将剪口以下笫一个二次枝从基部剪除,利用主干的主芽抽生枣树头,其余二次枝各留一个枣股后剪去其它枝杈;二、培养主枝。定干笫二年选一生长直立粗壮的枝为中心主枝,围绕该枝,由上到下形成三个主枝层;三、在各层主枝上培养斜向生长的侧枝。基部主枝上的侧枝多些,上部应少些,形成一座宝塔。修剪后的枣树树冠充实,就像一把把绿伞支开在大地上。实践证明,修剪的树比不修剪的增产近一倍,

  栽培、修剪之后便是花期管理。枣树是多花多果果树,它具有花量大、花期长、座果率低的特点,因此,加强花期管理是夺取大枣丰收的一项关键性的技术措施。在花期喷生长刺激素、淸水、三十烷醉,根外追肥,枣头枝摘心,幵甲等技术措施,对夺取大枣丰收有显著效果。

  合理施肥、浇水是大枣丰收的一个保证。肥料是果树的粮食,枣树虽是“铁杆庄稼”,极耐贫瘠,但要稳产髙产,也须合理施肥浇水。枣树施肥同其它作物类似,在秋季施基肥,以圈肥、磷肥等为主。另外,要适时追肥,像人不断补充营养一样,不过枣树“吃”的是复合肥。施肥时注意尽量不施氨水。施肥之后需浇水。俗话说“旱收柿子涝收枣”,枣树在开花期和结果期需水量很大,因此,这一时期必须有充足的水分供应。今年由于持续干旱,使许多枣树花败枣落,给枣农造成校大损失。

  实现髙产稳产,还要防止病虫害的侵扰。目前,在葛石地区危害最重的当属枣疯病。枣疯似人疯,“疯”后“神志”不淸,导致花器返祖,退化为叶,形成密集的丛生小枝,冬季也不易脱落。这是一种毁灭性疾病,发现病株后,枣农们必须忍痛刨掉枣树,以避免“疯”病蔓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重视了科学的栽培和管理,枣树也会知恩图报,一般每株单产达50-70斤,多者百斤以上,到仲秋季节,看那缀满枝头的红果,谁能不为这丰收的美景而心醉呢?

  小学生说明文作文800字2:

  我的家里有许许多多空间,有臭臭的厕所、温暖的房间、明亮的书房、充满欢乐气氛的客厅和飘着各种菜肴香气的厨房。

  客厅是大家看书、看电视、吃饭、聊天、写功课、下棋,甚至是吵嘴的好地方,尤其我最喜欢跟爸爸对弈,每次眼看胜券在握,却被机灵的爸爸看出我的计谋,反攻了回来,我就输了。虽然我输了,但也不得不佩服爸爸的棋艺。

  书房是我们吸取智慧的场所,里面有包罗万象的书籍,有童话书、小说和英语故事书;书房是我准备考试的秘密基地,因为妈妈都会叫我带着许许多多的评量和自修去书房“拼”,那种感觉真是生不如死啊!但每次走出书房,我就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受,好像重获新生。这时候的我,有一股知识的力量,好像要冲出我的胸膛喔!

  在放满各种新鲜食物的厨房,是全家煮出好味道的地方,在那里放了各式各样的锅碗瓢盆,当然也有充满着酸、甜、苦、辣的调味料;在假日厨房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主角,早、中、晚几乎都会用到它,全家大小都会进去煮火锅,煮出来的火锅更是没话说,所以我们很珍惜这个做出佳肴的神圣地方。

  厕所是大家大便小便的地点,生病的时候不能没有它,如果没有它的话,拉肚子或呕吐时可是非常不方便的唷!

  大家常常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而我的狗窝就是我的房间,也是家中我最喜欢的角落。房间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是我在家独自一人的天堂角落,也是我听CD、睡觉的场所,虽然爸爸妈妈常对我说:“你的房间是猪窝啊!怎么这么乱?还不快整理整理。”但我觉得这样也很舒适,因为它可是乱中有序啊!我总是在房间里听着CD,进入想象天地里,天马行空,任意驰骋,啊!真是太享受了。

  在家里每一个角落都是舒适的,所以我们不能嫌说房间的床太硬、厕所太臭、厨房太小……。我们要记得,每一个地方都是舒适的,都是我最喜欢,尤其是我的“狗窝”呀!哈哈哈!我如此老实说,您可别见笑喔!

  小学生说明文作文800字3:

  ——调查杭州龙坞竹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调查的缘由:

  每次在超市,看到人们手提各种袋子时,我总是怀念竹篮,是久违了的杭州龙坞竹篮!小时候一直住在外婆家,每次看到外婆编织的一只只精巧,可爱的竹篮,总叫人爱不释手。看到外婆上下翻飞着编织着竹篮,望着她那娴熟而又悠闲的神态,我的思绪就会出现外婆拎上菜篮远去的背影,心中便揣进了一份希冀。那么杭州龙坞竹篮现在人对它有多少了解呢?政府号召大家少用塑料袋,对环保做贡献,那竹篮的使用率高吗?这份非物质遗产文化还在继续传承吗?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我对家乡的竹篮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杭州龙坞竹篮会编织的人(外婆)和年轻人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采访

  四、调查时间:2015年2月28

  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杭州竹篮的来历、编织过程、种类、价格、使用情况等

  六、调查结果:

  (一)杭州竹篮的历史

  我自豪:要知道这杭州竹篮可是出自我们外婆家哦——龙坞,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一个著名的西湖龙井原产地!

  据《杭县志稿》记载,杭州竹篮出自西溪留下镇以南的龙坞乡,通常以大小形式不同分为市大半、行大半、放样、全藏、小藏、大盒、小猫猫盒、大饭篮、小饭篮等名目,总称黄山篮。这黄山篮以龙门坎出者为最佳,因为龙坞地处山坳,田地稀少却盛产竹子,心灵手巧的村民便利用当地的资源特长,生产出了别具特色的竹篮。可别小看了这杭州竹篮,它是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相传两百年前,乾隆下江南时游至龙坞白龙潭瀑布,驻跸于龙门坎村孙家里,听见从农家里传出窸窸窣窣的声音,便向近侍盘问,听说是当地农家在做竹篮,于是兴致勃勃地前去观看。正巧有人在该农户家购买竹篮,编扎竹篮的老农因忙着手中的活计不便起身,接过银子后就随手往楼角里一扔。乾隆见状,诗兴萌发,随口吟道:“手里窸窸窣窣,银子堆楼角。”经皇上的金口玉言这么一说,从此,龙坞乡里做竹篮的人就越来越多,销路也越来越好了。民国初年,上海青帮头子张孝连到小和山金莲寺进香,把杭州竹篮的销售量推向高峰。后凡到小和山进香的人,总要购篮一只,从此,杭州竹篮闻名省内外。制作竹篮的人也越来越多,遍及上泗、留下地区,成为一项可观的家庭副业。

  杭州竹篮自龙坞发源后,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扩大,产地开始逐渐向上泗和蒋村扩展,尤其是蒋村湿地一带,本也是盛产竹子的地方,而且乾隆又曾到湿地观赏过龙舟盛会,于是杭州竹篮很快就在湿地农家流传开来。每到端午节,蒋村农民不仅都要举办盛大的龙舟盛会,而且还喜欢在家里挂起自己编织的彩色小花篮,里面盛上小小的迷你粽子,还有炒得喷香的豌豆、花生等,寓意丰收吉庆。

  (二)竹篮的编织流程

  我骄傲:听外婆介绍说编一只竹篮需要六道工序:劈竹篾——编篮底——编篮肚——编篮口——锁篮口——上篮环。但对外来说是小菜一碟!在我们村里她是赫赫有名的编竹篮儿的高手。村里和外婆年纪的妇女几乎都会!

  那天央求外婆编竹篮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一截粗粗大大的毛竹到外婆手中,只见她扬起手中的劈刀,干净利落地劈冲下去,一截竹子就被冲成了非常匀称上的两爿。几番手起刀落,那竹子转眼成了只有小拇指甲那么宽的一条,再。握着刀的手飞快地移动,“刷、刷、刷”一根根青竹竿在他手里像变魔术一样被削成一条条又软又滑的篾条。待大堆的篾条都劈好之后,奶奶就会直一直腰,掸一掸衣襟上的碎屑,然后重新坐回那一大堆篾条中编织起来。不一会儿,一只饭篮的雏形就在外婆手中诞生了。看外婆做得那么轻松,我也想自信满满地尝试过一回,却是怎么也劈不匀那竹条,甚至还差点伤了手指,以后便再也不敢碰了。

  (三)竹篮的作用:

  我喜欢:外婆每次带我去小菜场买菜,我手里提的是“小竹篮”,细细密密,小巧玲珑,一刀肉,一条鱼,几棵菜,一路的笑语,轻轻地化成了富足无争的江南!带我去绿油油的茶山,我会兴高采烈的拎着“大竹篮”,漫山遍野的采茶叶,尤其采了满满一竹篮茶叶,我的心,像灌了蜜一样甜!

  (四)竹篮的价格

  我问了会做竹篮的葛叔叔家,他告诉我虽然龙坞是杭州竹篮的传统产地,但现在会编杭州篮的人已经很少了,基本上都是老人,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已经不愿意学这门手艺了。在龙坞,没有专门的工厂生产这种篮子,所以产量不大,他卖的杭州篮,一部分是他父母自己编的,还有一部分是从各家各户收购来的。网上售价10元一只,送货上门的话,则是15元一只。

  七、调查体会:

  我憧憬……

  竹篮好看、扎实,以前是个物件,现在也许该叫手工艺品了,千年的传承因塑料的兴起而渐渐有点没落!不知从何时起,杭州竹篮的身影都悄悄地退出了我们的视野,总以为这是生活方式向前发展的必然规律,虽然不舍却又无奈。虽然多次回外婆家,但外婆已经很少编竹篮了,而到了妈妈的那辈几乎手艺就失传了。这几年,环保的概念深入人心,塑料制品也有点人人喊打的趋势,一些有损环保的袋子要被国家禁用,而竹篮因牢固、美观、环保,重新受到人青睐。或许这传统的民间竹编工艺将不会失传,竹篮子还会重温它过去的辉煌。小小的竹篮会一定会再次迎来它的美好明天!

29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