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网 > 作文体裁 > 散文 >

怎么做散文阅读

时间: 小兰2 散文

  散文阅读是高考试题中分量较重的一块,赋分一般为21-23分,且一般均为主观题。因此,这道大题的得分往往能拉开较大的距离,考生得分的高低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怎么做散文阅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做散文阅读的技巧:

  散文阅读的确是高中生的一个难点。散文有叙事或议论为主的,但大量的优秀散文为借景(物)抒情、即事抒情。你要提高散文阅读的水平,得先从散文阅读的量和质上下功夫。除日常的课堂学习之外,你最好每星期从书报刊选一二篇二千字左右的散文仔仔细细阅读。一篇散文在手,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主旨,并且试用一二句话概括出主题思想。这里还有一个小窍门,就是一个作家的散文作品,其思想内容会有一定的侧重点。比如现在各种新教材大多入选的刘亮程的散文,一般都是反映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忧虑。

  其次,你要着力理出作者的思路和布局谋篇。如果觉得这篇散文好,想想好在哪里,对你思想认识的提高有哪些帮助,文章中哪些语句使你联想到什么事物;如果你不大同意这篇散文的某些说法(这种情况比较少),到底为什么不同意。你把上述阅读时的所思所想随笔写下来。如果是自己的书报刊,可以在文章上旁批;如果是借来的,那可以写在卡片上。这样坚持几个月后,你不但感觉上很充实,而且由于有了量的积累,质也得到了实在的提高。再说,有了这样的感受和经验,有了“我能读好散文做好散文试题了”的心理暗示,不但会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且会在考试遇到散文阅读题目时胸有成竹,心里不慌。

  从起初的练习层面着眼,你可以找一些带有练习题的散文,结合答题来阅读。具体操作时,在快速浏览一遍原文及其练习题目之后,正确领会文章的思想倾向。这样,你思考局部性的问题时就会高屋建瓴,所写出的答案八九不离十。在此情况下,逐段阅读并回答有关题目,会比较得心应手。这时候要特别注意文章中作者自我解析的句群,哪一句是概述,以下哪些句子是解说,这些地方往往是出题点,答案往往就在文章的有关句子中,你根据具体要求略加概括即可。不过,你所作的概括要注意条分缕析,分点表述。各点之间的内容不要互相包容,不要形式上写了几点,实际上仍是一点。

  你用上述方法在课外“精读”了十几、几十篇散文之后,再自己将要求提高一步:结合课堂上老师引导阅读散文的方法,拿到一篇散文,作更加精细而又深刻的阅读。比如是记叙为主的散文,看明白各段描述了什么景(物),记叙到了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情,通过抒情又表达了什么看法。在全文首尾、段落首尾有无议论抒情的语句,如果有,这些议论抒情语句往往揭示了文章主旨;如果无,你要会“附和”文章主旨“试写”几句议论抒情。也就是说,能作一些超越文章材料的“形而上”的理解和挖掘,从一定的理论层面把握其思想实质(常见的重要观念有关于人类的生存和生态环境、思想解放与精神自由、道德人品、超凡脱俗等)。这是散文乃至其他文章阅读上最难的、也是最终必须攻克的问题。

  做好散文阅读的方法:

  1.找线索,理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料的线索,或为人物,或为事件,或为事物(时间、地点、道具),或为情感。找到了这条线索,就能较容易地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主旨。当然,也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线索,那么,理清思路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了。分析文章结构,就是根据散文的结构特点,分析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找出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理解其含义,同时分析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住作者的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⑴语段结构分析。

  一个语段,一般有起始、展开、终结三个层次。通常的情况起始是一两句话,同时这往往就是段落的中心句;接着展开对本段的具体记叙、描写或议论,最后用一两句话对本段小结。如: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解析:(朱自清《荷塘月色》)这一段第一句是起始,说月光照在荷塘上,是中心句。第二至五句展开,具体描写月光下的荷塘。最后一句是终结,总说塘中月色的印象。当然,有的文章连续用几段来写一层意思,就不一定每段都有终结了。

  ⑵全文层次分析

  把握全文结构层次,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方法。分析全文层次,首先可抓标志性句子或词语。有的文章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处会有结构大致一致的句子反复出现,这就是标志性句子。如2000年全国卷散文《长城》中就有“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这样的标志性句子,明显地把文章的中心内容分成了几个层次。有的文章会有“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之类的标志性词语,这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其次要抓文体。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结构方式。叙事散文往往按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或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安排层次;抒情散文(叙事、写景)既可按上述方式安排,又可按感情的发展变化来安排,还可按观察的角度的变化来安排;说理散文则多是按材料的性质安排,或层进,或并列,或总分,或对照,或综合。

  2.析词语,明情感,挖掘隐含信息。

  文章是由词语和句子构成的。词语在文章中不是孤立出现的,它要跟其他词语组合成句才能表达意思。所以,对于文中词语的理解,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即联系上下文。特别是散文,她承载了作者充沛的情感,作为文章的组成成分——词语就必然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有时还可能蕴含着非常含蓄的隐含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对词语进行语义和情感等方面的辨析,努力挖掘出其中的隐含信息。如罗春会的散文《舞蹈的蚕》中“舞蹈”一词不仅出现在文章的标题中,文中还多次出现:

  任你提起桑叶,蚕也不会掉下来,也不停止它的动作,兢兢业业一心一意地专事它的桑叶。……蚕永远相似的动作就像是跳着一曲美妙的华尔兹。静静的空气里沙沙沙地咬噬桑叶的声音是它们的舞曲。它们一边啃桑叶一边用自己发出的声响为自己的舞蹈伴奏。一个多月过去,蚕要老了。……它们爬上盒子光滑的两个相邻的盒壁上左右地摆动,至晚间,瞧见有了明晃晃的丝线紧紧地附在盒的两壁上,而蚕的头就在丝线之间上下左右地摆动,身子也跟着不停地摆动,一个透明的网已经把蚕自己网在其间,此时的蚕又像一个娴熟的舞蹈者认真地跳一曲探戈。

  解析:这里用“舞蹈”这样一个美丽的词语显然不仅仅是用来表现蚕吃桑叶和做茧时身体的扭动,而是赋予了作者的情感,指蚕为了实现生命的意义而奋斗终生的欢快劳动,而标题和结尾处的“舞蹈”更是升华为精神意义的“舞蹈”,体现了蚕实现生命意义的精神,描绘了蚕在生命历程中奋斗的形象。

  3.抓开头,重结尾,寻找关键语句。

  古人形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凤头豹尾,可见其重要。

  散文的开头是很讲究的,甚至有的文章开头就是“文眼”。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再如台湾作家琦君的《水是故乡甜》:

  此次经欧洲来美,一路上喝得最多的是矿泉水。因为其他各种五颜六色的饮料,价钱既贵又不解渴。只有矿泉水,喝起来清清淡淡中略带苦涩,倒似乎别有滋味。外子说矿泉水其实就是山泉,如果泡的是冻顶乌龙,那就更有味道了。我一向不懂得品茶,在旅途疲劳中,能有一杯自己现泡的热红茶,已觉如仙品般的清香隽永了。他啜着茶,就想起故乡四川的山泉来……开头写 “矿泉水”,巧妙自然地引出了故乡的山泉;同时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矿泉水卖钱反衬故乡山泉的富足与慷慨,异乡异土的矿泉水反衬故乡泉水的天然与美好。

  散文的结尾往往是卒章显志。前文中提到的《舞蹈的蚕》:

  我以为蚕已经死去,结过茧子的蚕因为了自造的坟墓将自己埋葬了。可不,几天后,蚕破茧而出,它们已化着了一只只蚕蛾……不久,蚕茧上就有了蚕蛾排出的无数密密麻麻如芝麻粒大小的卵。次年的春天,这些卵再变成幼蚕,它们便又开始了生命的下一个轮回。我以为蚕已归去,原来,它们又以另一种方式不断地延续着生命,以舞者的身姿绘出生命的轨迹,给不断生命的人制造着身上的华衣。蚕啊!那些终生欢快地舞蹈着的蚕仅仅只是为了给自己结一个遮蔽风雨的茧子么!

  联系全文,结尾的最后一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赞美了蚕的结茧并不是它们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的下一个轮回,是以另一种方式不断地延续生命;而那些像蚕一样的父老乡亲在完成自己的生命历程时实际上也完成了自己生命的延续,他们的优秀品质会不断传续,人类发展的历史也会因此而不断延伸。

  当然,文章的写法不是千篇一律的,有时候,文章的关键语句不在开头,也不在结尾,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寻找了。关键语句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它在文中或总起,或概括,或警策,或衔接,或揭示主旨,直接关系到正确理解文意,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如《水是故乡甜》第三段:

  ……父亲品着茶,常常说:“龙井茶,一定要虎跑水来泡才香、才道地。”母亲不以为然地说:“是哪里生长的人,就该喝哪里的水。要知道,水是故乡的甜哟。”母亲还说:“孩子们多喝点家乡的水,底子厚了,以后出门在外,才会承受得住异乡的水土。”

  这里加横线的句子就是关键句,内容上起点明中心的作用,说明要热爱故乡,汲取故乡物质、精神的营养,使自己的人生道路基石坚实、厚重;结构上起前后呼应,照应题目的作用。

  4.品语言,悟句意,分析写作手法。

  散文的语言是文学语言,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因而它富于形象性,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优美隽永,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品味散文语言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思考:语言的含意和作用,思考表达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内容上起什么作用;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质朴明朗等方面思考;语言的风格,有幽默、辛辣、含蓄、深刻、自然、淳朴等;语言的技巧,多从修辞的角度思考,有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反问、设问、借代、对偶等。

  写作方法多指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人物、环境、景物场面、细节、白描等)、抒情、议论、说明。

  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烘托、衬托(正衬、反衬)、铺垫(伏笔)、渲染、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等。

  另外,谋篇布局方面的线索、过渡、照应、详略等也属于写作方法。

  5.观全文,明哲理,领悟深层意蕴。

  哲理散文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常运用象征手法。所以,我们要注意文中对具体形象的描绘特点和文章揭示形象与特征内在联系的方法,找出蕴含哲理的关键句仔细领会。另外,哲理散文往往卒章显志,或揭示哲理,或拓展境界,或启发读者思考而意在言外。因此,我们还要特别注意文章的结尾,细细咀嚼,通观全文,辩明哲理,领悟文章的深层意蕴。如赵丽宏的《焰火的变奏》(2007四川高考题):夜晚,没有风,湖水平静得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夜空……

  …湖天之间突然蹿出一道道光点,犹如活泼的蝌蚪,这些蝌蚪和鸣镝便轰然炸裂,变成一朵朵巨大的彩色花朵,它们随风飘动变幻,继续着火焰在夜空里演出的奇妙童话。而天上发生的所有一切,无一遗漏,都同时倒映在湖里……

  …

  天上的烟花像什么?在听到有人这样发问时,除了那些美好的回忆,我的脑海中竟出现了一些和此时气氛毫不相干的景象。那是战争中的夜景:枪弹和炮弹在夜空中划出耀眼的弧线,随之而来的,是爆炸,是火光,是惊悸的呼喊和痛苦的呻吟。

  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都有这类恐怖的记忆:……大地摇撼,火光四起,城市仿佛在地震中颤抖。“地震”之后,空中依然白云蓝天,但人间已是惨象遍地……

  炮火与焰火,都是火药爆炸产生的光芒,两者的目的和效果却是天差地别。炮火,是为进攻,为征服,为反抗,为破环,为杀戮,是人间最可怕最惨烈的景象,是战争、灾难和死亡的象征;焰火,是为庆祝,为团圆,为展示和平的欢乐,为表现人间的繁华和喜悦。同样是火花,同样是爆炸,两者所展示的,却是人类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

  在满天满湖绚烂的焰火中,我默默地为人类的和平祈祷。但愿有这样一天,人间本来用着准备战争的火药,都被改做成了烟花,在一个全人类共庆的夜晚,让象征和平团圆的火焰之花开满地球的上空,万紫千红,此起彼伏。

  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

  解析:作者写象征喜庆的焰火,从平静的湖水写起,以“静”衬“动”,反衬了随后施放焰火的热闹;湖水的平静又与焰火的热闹相结合,共同表达了对世界和平、安宁、美好生活的肯定。接着文章联想到战争的“噩梦”,因为炮火是战争、灾难和死亡的象征,而焰火是和平、欢乐、繁华的象征,它们分别指向人类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意在提醒我们:在享受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苦难的历史。最后,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卒章显志。“这样的烟花”不仅有形状、颜色与光亮的美丽,更是和平团圆的象征。这个反问句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激发人们思考。

  6.按步骤,精答题,获得理想高分

  要获得理想高分,考试技巧也很重要。(1)答题前应先通读全文,初步掌握全文意思;(2)接着先做最后一道双项选择题,因为这道题的五个选项总有两项或三项是对的,分析这些选项有利于整体把握全文内容;(3)然后再做其余三道简答题。简答题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尽量在原文中找,不要勉强用自己的话概括。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至少有一道题目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要尽量做到一分都不丢。概括作答的题目要注意分析题干及分值设置,推断得分点,然后找到原文中相关处,前后兼顾,整体把握,精心写出答案。答题卡预留的区域尽量写满,因为改卷是按得分点记分,多写的不扣分。最后注意字迹工整,改卷老师看不清自然就不会给高分了。

看过"怎么做散文阅读"的人还关注了:

1.试论初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

2.初中散文阅读的答题方法

3.很经典的励志文章推荐阅读

4.典型抒情散文阅读

5.丰子恺经典散文阅读

怎么做散文阅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0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