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网 > 作文体裁 > 散文 >

如何把握散文的情感

时间: 再裔2 散文

  “文章不是无情物”,不管什么体裁,文章都是作者思想感情与世界观的反映,把握了散文中表现的情感,就能很好地理解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理解文章。但又该如何去把握呢?

  首先需要明白散文的特点:

  1、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2、形式上:

  (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形散神不散”,是人们用来概括散文特征的常见说法。散文的“形”指散文的外在形式,即选用了怎样的材料,材料又是怎样组织的,采用了怎样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等。散文的“神”就是散文的主旨,即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所谓“形散神不散”,是指散文选材自由、灵活,材料是“散”的,但一经布局谋篇,其“神”始终不散。如何分析散文的“形”?首先要弄清作者布局谋篇的特点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其次要理清散文的线索,如抒情散文一般都是以某种感情为线索来组织、安排材料,采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应抓住所托之“物”、所借之“景”进行分析。怎样迅速准确地抓住散文的“神”呢?可以从抓中心句、关键句人手,它们是理解散文主旨的钥匙。这样的句子往往由作者直接点明,常常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和关联过渡的地方,形式上多为议论抒情句。它是作者对所描述内容的直接评价,是散文的“文眼”。

  具体的方法如下:

  一、找准行文线索,是准确把握情感态度的前提和基础。

  行文线索在整体阅读散文、把握情感态度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需要我们于选材广泛、行文自由的“形”中找准线索,了解思路,从而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如现代散文名篇《长江三峡》,作家刘白羽乘“江津号”顺流而下,被“大自然的威力所吸摄”,激情澎湃,文笔淋漓,景物多变,却有条不紊,层次分明:通过“天已微明”、“一注阳光”、“八点二十分”、“八点五十分”、“十点”、“十点十五分”、“十点半”、“十一点十五分”、“中午”等具体时间为线索移步换景,将纷繁的材料用一根“红线”串联,清晰条理地展现出一幅长江三峡的瑰丽画卷。

  二、聚焦景物描写,是准确把握情感态度的有效途径。

  在散文中,作者往往并非空泛地抒情议论,而是寻找情感上的依托,“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将饱满的感情寓于自然界的日月山水、风雪云雾、花草树木、虫鱼鸟兽,通过对景物的精雕细刻,层层铺垫,抒发情感。如波兰作家雅-伊瓦什凯维奇的《肖邦故园》,以华美的篇章、细腻的笔触描写故园“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的春天、具有“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的夏天、“就像忧伤的奏鸣曲结尾中令人难忘的三重奏”的秋天、“只有音乐长存”的“最美”的冬天。如诗如画的美景与令人如痴如醉的音乐有机融合,表现出故园对肖邦音乐的重大影响以及肖邦对祖国无法割舍的深沉眷恋。

  三、分析关键语句,对准确把握情感态度至关重要。

  散文是语言的艺术,其语言多有含蓄性、多义性、情感化的特点,并且不避夸饰之辞。因此品读散文的关键语句,如主旨句、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修辞句、含蓄句、结构复杂句等,对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至关重要。如现代作家黄药眠在《祖国山川颂》中,极尽铺陈之能事描写“扬子江”的发展历程,意在说明美丽的祖国正如“茫若无涯的、浩浩荡荡的扬子江”,是在“经历了多少曲折和起伏”,“容纳了许多清的和浊的支流”才成就了今日的恢弘气势,锦绣山河;并在文末写到“小溪流向大海”,“流水化作羽云”,这些带有象征意味的语句,真切流露出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四、发挥合理联想,是准确把握情感态度的快捷方法。

  散文是最大众化的抒情佳品,往往成为作者内心情感最自然最熨帖的寄托。面对一篇情郁意远的散文,围绕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作品内容,作相关、相似甚至相反的联系、想象,甚至换位思考,可以比较快捷地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27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