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字化生活热点作文
一直以来,数字,都是多么有意思而重要的东西,现代社会的人们,似乎更注重数字的存在了,数字化的生活概念,也频频出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数字化生活热点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数字化生活热点作文篇1
查尔斯·狄更斯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糟糕的时代。也许把这句话作为这篇文章的开头,不会显得那么奇异。
几乎没有人会否认我们活在一个高品质生活的时代——生活数字化。我们在围脖上你一言我一语,在“农场”里开心地偷着菜,用飞信传送着我们的情感。走进地铁,你会发现人无疑就是两种状态,要么在睡觉,要么低头玩弄自己的手机或ipad。人们渴望无时无刻与外界保持联系。
而这种生活方式,对于任何,包括我,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无法承受孤独感。人就像生长在网络上的植株,不能一刻脱去干系。我曾想过这样一天的生活,不开任何电子产品,不去探问外面的世界,一天只干三件事——吃饭,看书,思考。很明显,这注定会失败。因为当网络把所有人拉拢到一起时,人就注定不能重拾自己的孤独感。
那么,失去了孤独感又会如何?夸张直接地说:人会失去内心自己的思考。有许多只能面向自己的对话,譬如生和死的意义,生命的终极目标,就会变得模糊起来。人与人之间频繁而无意义的联系,交往,只会显得愈发的空洞。
有这么一天,我刷新着自己的人人与微博,看着一条一条的新信息翻滚却根本不知自己要干什么,但越是感到这种空虚,却越是加快地刷新。就像开了一个洞却不敢去窥探,反而使劲想遮住它,想去逃避那个洞背后的景象。从刚开始的“偷菜”为了乐趣,到最后的为了“偷菜”而“偷菜”,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
我们是应该感谢数字化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世界的窗户,但是我们是不是应该担心被它吞噬了自我?“狂欢,一群人的孤单。”你有多久没认认真真地看一本书,有多久没正正经经地听一首曲子,或者是写一封信?
陈奕迅在《孤独患者》里动情地唱着:欢笑声,欢呼声,炒热气氛,心却很冷。我们畅游在一个信息高速传送的时代,但是不是也要在意,不要被网络擒住了自己的双脚?
在数字化的时代里,面朝自己,盛放孤独。
关于数字化生活热点作文篇2
这学期,学校给每个教室都装上了一台投影仪,给每位老师都配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就在这个星期五上午的数学课,当王老师提着笔记本电脑笑容满面地走近教室时,我们立刻欢呼起来,终于能用电脑上课了。王老师打开电脑和投影仪,放下投影布,捣鼓了好一番,一个翠绿色的屏幕展现在我们面前,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王老师的桌面挺漂亮的。”有的说:“有没有游戏玩啦?”还有的喊道:“老师,上网,上网……”
老师进入了一个设置动画的程序,打开了一个保存的动画,原来这是一个教简易方程的动画。老师轻轻点击了一下电脑屏幕,一道方程习题投到投影布上,我们立刻拿起笔做了起来。做好了,老师又点击了几下桌面,答案和解题思路、验算方法、先求什么、后求什么,都一目了然地显示在屏幕上,我们都懂了。如果在平时,老师还要拿着粉笔写一黑板,然后反复地讲解,手写酸了,嘴也讲得口干舌燥,我们也未必听得进去。现在呢?只须轻轻点击鼠标就OK了。
接着,屏幕上又显示出一道思考题——用方程解出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腰。有趣的是,题目的右上角,有一个小男孩,一手扶着腮,眉头微皱,好像也在想着道题,也许在他的启发帮助下,我很快就想到了解题思路,看着其他同学,也都微笑着写着,不一会儿,一只只手纷纷举了起来,向老师报告:“做出来了。”
快乐的时光总是跑得快,不知不觉就下课了,同学们还沉浸在多媒体教学的兴奋和做题的快乐中,似乎还意犹未尽。老师说:“只要你们遵守纪律,每节数学课都用电脑上。”我们又欢呼起来。
我喜欢数字化的课堂。
关于数字化生活热点作文篇3
一个美丽大都市也难免会出现一些败坏美丽的状况,警察不可能时时刻刻跟在身边,这又如何是好?数字化城市呗,这是何物呢?听我慢慢道来。
数字化城市好比是城市在一个大网膜中,而这个大网膜便是我们的监控对象,在其中不论大小,我们都能了解得一清二楚,并及时处理。我们被当做探子似的被派到街上去寻找这种不美丽的状况,不一会儿,一位同学便看见了在大马路的两旁,竟有乱晒衣物的情形。我们也跟了上去,一位工作人员用工作手机记录了下来,便匆匆回走……
我们来到管理工作室,紧盯着一位阿姨,因为他正在处理数据,借此也想来跟她学个一两手。只见她娴熟的操控着键盘,一会儿派值班长,一会儿联系其他人员,但是她却忙中有序,绝非乱成一片。
我们看着看着,突然看见了我们刚才在路边看到的状况,十分惊讶。阿姨不慌不忙的答道:“我们的数据从工作手机传送来,到了我们的电脑中,我们先简单处理后再派出值班长进行近一步的处理。”我们似懂非懂也都点点头。
这种数字化的处理方式跟玩游戏似的,哪怕是蛛丝马迹它也能轻而易举的察觉到。不论人们如何狡辩,都有充分的证据在手。从中我又了解到温州的数字化管理中有400多个单元网格,而每个单元网格中又有几个责任网格,一个责任网格有1~2平方千米,由1~2名值班长管理。值班长需要整天在网格中管理,不厌其烦,十分辛苦。
正因为这种管理付出了许多汗水,所以也才有了更加先进的温州!数字化的城区使一个城市更加美丽和谐,一个数字化的城区才使管理更加到位,更加细致!
关于数字化生活热点作文篇4
两三年前,在大学稳定下来,接触到了电子媒介阅读方式,瞬时一发不可收拾。下载了许多经典著述到电脑、平板中。以往慢慢读书的习惯也渐渐被部分代之以电子化的浏览。以往的一首诗,或许会费上一个下午反复背诵、揣摩。有了电子媒介,对于文本材料的记忆似乎退居二线,太多新内容目不暇接,许多好的文章看了一遍,收藏起来,几乎没有看过第二遍。
数字时代的阅读,最被诟病的一点似乎是“浅阅读”,即人们阅读的内容越来越肤浅化。对此我倒是另有看法。
愿意看有深度的文本的人,自然会在网络上寻找有深度的资源。
互联网只是提供了一个信息来源,同时也成为了一个存储平台。能想到的阅读文本资源,当下基本上都能在互联网的大数据库中找到。
阅读,以前所未有的开放、自由的形态,融入了每个人的生活。
君不见车站、公交之上,多少人低头摆弄手机,其中有不少是在阅读文本。对于其阅读的内容暂且悬置,我们可以发现:至少,当下的科技,已经能够满足人们随时随地、方便地阅读文字的需要了。固然,带一本书上地铁也是一种阅读样态。但毕竟,纸质书携带起来不如手机、平板或电子书阅读器那样方便。
数字化时代的阅读有其利弊。
其利在于方便,在于互联,在于海量资源随时获取。但是,数字化阅读的低廉转换成本,使得人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于一本书上——或许看了几十页,就不耐烦,进而换成另一本书阅读,最终哪一本书都没有真正读好。当然,传统的阅读不是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譬如对于“坐拥书城”,在家中书房阅读书籍的人们来说,也可以在一个时间段里,交替阅读几本书籍。而这样的对于阅读材料的转换,毕竟没有超链接与搜索按钮带来的那样“任意武断”。
更好的一个态度是,在数字化阅读与纸媒阅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电子化阅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实现博尔赫斯《沙之书》中描绘的那种阅读的“无限性”。这种无限性是由超链接与海量文本加以支持的。
以往的阅读,往往在一个时段内针对一本书的文本加以细读。而有了超链接,书籍的对比阅读、延伸阅读、交叉阅读都要更加方便。如是,在海量信息的基点下,我们完全可以建构属于自身的完善的知识体系。
某种意义上,超文本链接,也带来了学科间的交互。
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其一就是信息与人的互联。在这一点上,人获取信息的成本不断降低,有人指出,边际成本甚至会趋近于零。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好好阅读吧。基于正确的取舍原则,好好阅读,想不成才都难。
关于数字化生活热点作文篇5
《数字化生存》一书的作者是尼葛洛庞帝,他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及媒体实验室的创办人,同时也是《连线》杂志的专栏作家。那么《数字化生存》一书呢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比特的时代,从生活中点滴入手,描述数字时代的到来,为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带来的巨大影响。第二部分:人性化的世界,将数字时代变化带来的影响深入到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的变化,人们交往的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比特化”。最后一部分:数字化生存。在这一部分引出了整个书要讨论的主要议题:数字化环境下,我们的生存观。本书通过对后信息时代,便捷的关系,从游戏中学习,无所不在的万事通,以及新电子保护主义等小节的描述,充分表现出作者所持的观点,他在对数字化的生存方式的悄然到来是有所预料以及乐观积极应对的态度的同时,也相信“每一种科技或科学的馈赠都有其黑暗面,数字化生存也不例外”。
该书向人们昭示出数学既是必要工具更是先进武器,尽管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但数学却永远是美妙无比的道理。看完这本书,我也就有了很大的启示。在生活中的点滴到学习的种种。很多时候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式的时候,我们却还在哀叹气利弊得失。却不知变化与挑战已经一点一滴延伸至我们的生活学习。
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在数字化的世界里,人只是一个个维护节点的“工程师”。知识的进步变成了节点的新增,嵌入,蔓延和复制。知识体系变成了网络数据库。我们重复的无数次的粘贴复制,无数次的另存为,都想着将来有一天能够用得上,但真正回过头再去看的几率又有多少呢?
当阅读变成了蒙太奇般的随风飘荡,“拥有”的知识变成电脑网络上的节点时,当我们的记忆脑细胞纯粹用于记录信息地址而非处理的信息时,当我们的脑容量仅作为信息的索引而存在时,知识只能作为分子的形式而存在,是不是命中注定要慢慢消逝?我们的大脑还能容纳它们吗?它们还有生存的空间吗?读完这本书,我大概看到了他们的出路,它们虽然眼前看来像是后时代的存在,然而,在比特的世界里,既然数学可以分解为比特,那么比特重构成分子,也同样不会困难,知识也将随之而生。
而这部着作反复的告诉人们的是:人们即将遭遇的比特世界与传统的原子世界具有哪些重大差异。作者认为,数字化生存必将出现四个改变人类生活结构的特征:分散权力,全球化,追求和谐与赋予权力。显而易见,这四个特征更为投合尼葛洛庞帝的政治思想。
作者希望网络有助于填平贫富悬殊的巨大鸿沟。在他看来,传统的阶级范畴开始过时了。新的一代将从数字化的环境中脱颖而出,网络的特殊结构可能使他们摆脱传统的偏见而产生某种新型的亲善关系。尼葛洛庞帝本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却给发展中国家的数字化生存给予了乐观的描绘。
信息技术的革命将把受制于键盘和显示器的计算机解放出来,使之成为我们能够与之交谈,与之一到旅行,能够抚摸甚至能够穿越的对象。这些发展将变革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一句话,我们的生活方式。
在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化的今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变革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正处在数字化的社会,学会掌握并运用工具,才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数字化生存》给我的最大启迪。
关于数字化生活热点作文篇6
周末回家,或逢亲友聚会,酒过三巡后除饭桌上尚有二三旧友觥筹交错不醉不归的,便只余下一片岑寂:略略勾下头便可见桌下十指翻飞,在“苹果”手机屏幕上跳跃出令人眼花缭乱的舞步。
不知从何时开始,数字化产品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雄赳赳气昂昂地公然进驻我的生活,留我一人对着遍地惊雷束手无策。说来惭愧,我不仅至今仍对苹果手机退避三舍,甚至面对一个小小的数码相机,使尽浑身解数也奈何它不得。不得不承认,对于“数字化”这一名词及其衍生出的周边产品,我都抱有一种类似敌视的心情。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里痴痴等待的布衣女子仍在,然而她哀婉的话音早已成为绝响。千里之距只需轻轻敲击几下键盘便可以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因时空的双重阻碍而愈发浓酽的思念之苦瞬间便可化解,然而当初那种在惆怅与欢愉中来回辗转的心情,饱蘸浓墨在信笺间记录彼此存在的证明,早已被聊天社交网络挤到一个蒙满灰尘的角落,只在月圆的夜晚,可以听见云端鸿雁寂寞的歌。
数字化的生活中,鸿雁衔书飞走,唯余下半老梧桐,此情何寄。
向来艳羡文人的闲情雅致,松花酿酒,春水煎茶,温一壶月光下酒,就着那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然而想来若是放在当下,必然有谁不甘独乐地将其“晒”于微博之上,再配以或调侃或严肃的几句评,那么再好的酒恐怕都不免酸牙。“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注定是只能属于那个时代的风雅,于今只需高举数码相机对着尚未睡去的海棠花一阵“咔嚓咔嚓”,再用PS技术略加修饰,便可留下海棠永恒定格的倩影,何须趁花未眠之夜起身遭那份罪?又有谁愿意铺笔研墨,细细勾勒那山光水色间的万种风情?
数字化的生活中,花未眠而人已眠,我们封死了发现世界的窗口,只等数码相机来替自己弥补。
同学总是倾向于在网上下载电子书,置于MP4中独自赏玩,无他,仅取其方便廉价快捷之利。然而我始终偏爱实体书的阅读,在纸页间慢慢走过一个个悲喜轮回,感受手心残留在纸页间的温度。实体书给予我一种莫名的厚重感,心情随着纸张的翻落而起起伏伏,我总觉得文字需要切实可感的书本作为载体,才真正拥有了独立于作者而存在的生命。而这一点,是电子书无论任何也终究无法替代的。
数字化的生活就像一张网,漏掉了许多珍贵的昨天,也忽略了很多正在消逝的今天。置身于数字化的浪潮中,我却在期待返璞归真的那一日,让我找到一个地方安放自己,安放灵魂。
关于数字化生活热点作文篇7
毫无疑问,我的生活正因为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不知从何时起,我渐渐习惯了电子文档中密密麻麻的各科分数,习惯了电视屏幕下方滚动播放的灾害死亡人数,习惯了《时代》上刊印的每周重要数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字化的生活是高效的、便利的,而我也正享受着它带来的福利。分数能直观反映我的成绩,摄氏度能告诉我何时该添衣,而计算机更是一个巨大的数字集合体。但数字也像病毒一样,慢慢侵占着我的生活,直到牢牢掌控一切,让我在虚拟的世界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罗杰·科恩曾在《纽约时报》上说,生活在21世纪的人是幸福的,而对数字的依赖却让人们变得不幸。数字仿佛在使生活变得便捷、有条理,却在某种程度上让事实变得模糊不清。曾在某杂志上看到过“幸福指数排名”,编辑们用百分比计算出人们的幸福,并一较高低。而这榜单的“权威性”让我深深怀疑。我曾在高幸福指数的国度,看见英国老人在后院寂寞地喝着红茶,也曾在“不幸福”的土地上,看见孩子们快乐地玩耍……数字化的生活企图用集体意识来取代主观感受,用标准而又空洞的数字来诠释人们内心复杂而多变的情感,而这样的尝试,只会让我们离真实的生活越来越远。
更何况,在数字化的过程中,人们的情感会抽离肉身,变得麻木不仁。当我看到那一串串的数字:死亡人数、死伤率、失踪率时,我和多数人一样,显得无动于衷。而人毕竟不是冷血动物,而是我们所习惯的数字化生活选择性地遗漏了太多的情感信息。我看不到那数字背后年轻母亲丧子的伤痛,看不到新婚夫妻蜜月的甜蜜,看不到孩子渴望上学的眼神……
我想,数字化的生活让我失去了太多太多。正如尼采所说:“在大海中被渴死是可怕的。”和许多人一样,数字化生活在带给我优质的物质生活时,却让我的精神世界一贫如洗。
有时候,我真希望撇开那一个个空洞的数字,看那嫩芽在春雨中萌发,听人们在风中爽朗的笑,用心去感受数字背后最真实的生活、最鲜活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