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网 > 热点资讯 >

广州市湾区实验学校:用“美育”实现全面发展

时间: 小采 热点资讯

与诸多注重“智育”的学校相比,广州市湾区实验学校一直把“美育”旗帜高高举起。

从踏入湾区实验学校校园的那一刻起,“美”的感觉、“美”的享受便无声无息地渗透进每个人的内心。基于学校“移步换景”的美学教育体验,无论是绿植环绕的阅读空间、精心雕琢的走廊通道,还是各有特色的阅读室与非遗课堂,随处可见美的匠心。这些设计,也体现了校长李玉“处处都是育人的场景,处处都有育人的课程”的教育理念。

对该校学生而言,这种“美”的熏陶,从入学的那天就已经开始了。每年学校都会给新入学的学生准备一个包含有排箫、跳绳、字典的入学大礼包,“排箫寓意艺术美,跳绳是告诉孩子运动之美无处不在,字典寓意学问、知识之美”。该校教师邓宝林如是介绍。

通过阅读感受美与发现美

在许多人看来,阅读是实现“智育”的重要方式,但在湾区实验学校,阅读却被赋予了另一重价值:阅读是感受美与发现美的重要途径。“培养孩子审美能力最好的一个途径就是让孩子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因为这些作品很好地体现了生活美、社会美、艺术美。” 邓宝林老师在总结她多年的教学经验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孩子经过大量的阅读,会自觉地去发现美,感受美,甚至是去欣赏美和创造美。”

在老师的引导下,湾区实验学校的学生将阅读培养成自己的兴趣乃至课余爱好。学生们会在课余时间以及放学后自主阅读一系列由老师推荐或者自己喜欢的书籍。

在湾区实验学校最受学生欢迎的书目中,小学生普遍喜欢绘本与神话故事。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在初中生里,他们对余华的《活着》的喜爱程度名列前茅。每周日下午,人们都能看到许多初中学生在学校图书馆里看书,何烨彤便是其中之一。她出于自身兴趣,已经读完了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余华的《活着》等诸多名著。

非遗课程提升审美与实践能力

湾区实验学校的非遗课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基于对“美”的追求。作为学校主推课程的粤剧,就是对“美”的完美呈现。学校的粤剧课程以练习身段为主,每逢粤剧课程,学生们就会在老师的示范下,伴着优雅的粤剧唱腔,学习对应唱腔的手势、台步、走位、水袖等经典粤剧表演形式。

学校教师蒙肖琦也用自己一线教学的实际经历,解释了非遗课程与“美”的关系:“这些课程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以语文为例,良好的审美能力有助于学生答阅读鉴赏题,实践经验可以扩充学生的写作素材库。”

在更宏观的层面上,非遗课程则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美,学校老师也坚信这种美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事实也是如此,学校开设的中医药课程让学生在化学课上表现积极;扎染课程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美术的兴趣,拓展了对“美”的认知;粤剧课程的唱段则掀起了一阵自学古文,查找唱段内涵的热潮……

无论是阅读还是非遗课程,对湾区实验学校来说,其最终目的都是实现“美育”对学生的教育与促进作用。正如李玉校长所说的:“在高度重视智育,生活节奏紧张的当下,美育更有助于促进孩子们人格的健全和完善,可以提高每个孩子的审美能力,最终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让其受益终身。”(王子一鸣)

5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