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教研模型让学校发生“静悄悄的革命”
时间:
小采
热点文章
教师的研究能力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面对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一所学校的教研工作如何迭代升级,并最终服务教育教学改革?12月19日,第三届北京市基础教育发展论坛暨北京市教育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分论坛在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举办。翠微小学以“精研细究炼队伍,众筹融智共育人”为主题,通过演绎项目学习情景剧、课例展示、现场教研、主题报告等形式,分享了构建多样教研模型的实践经验。
实现所有教师参与实质性教研
教师强大的研究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强大能量来源,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2019年11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印发,强调教研工作要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特别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后,落实新课标面临诸多现实挑战,迫切需要学校迭代升级教研工作,为育人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将国家教育政策真正有效落地。
一校九址集团化办学,仅集团南部校区就有5000多名学生、300多位教师,如何让每一位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不同想法的教师真正助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个性化发展?这是摆在翠微小学教研工作路上的一道难题。“教学是一所学校周而复始、波澜不惊的日常工作,它的不断迭代要从研究中来,以此实现不断精进、超越”。翠微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张国立认为,在集团校这样的复杂系统中,构建适合自身的特色教研模型非常关键,将为打造高质量教学的新常态提供基础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