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网 > 热点文章 >

火把节盛装的人们举行什么仪式

时间: 吴泽 热点文章

火把节盛装的人们举行什么仪式

火把节举行哪三个仪式:迎火、颂火、送火

第一天:迎火

火把节第一天,村村寨寨都会宰羊杀猪,以酒肉迎接火神。夜幕临近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后,儿孙们从老人们手里接过火把,先照遍屋里的每个角落,再到田边地角,漫山遍野地走过去,用熊熊烈火驱魔除灾。

第二天:颂火

第二天可以说是西昌火把节的高潮,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参加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傍晚时分,成千上万的火把形成一条条巨型火龙,从四面八方涌向同一地方,最后形成无数的篝火,烧红天空。

第三天:送火

送火是西昌火把节的尾声,这天夜幕降临之时,各家各户会陆续点燃火把,手持火把,走到约定的地方,聚在一起,举行送火仪式,念经祈祷火神赐给子孙安康和幸福,赐给人间丰收和欢乐。

西昌火把节是我国十大民俗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更是彝族一笔宝贵的财富。想要感受彝族风情,领略火把节的美丽。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节的由来传说

各民族关于火把节的由来传说,各有各的特色内容。纳西族关于火把节传说的谚语中保留了火把节来历的重大信息,与《玉溪编事》、《禄劝县志》、《峒溪县志》中的记载共同对探究火把节的来历提供了重要线索。大理和昆明一带关于火把节的传说,虽然遮掩了火把节的来源,但其“星回节”的说法,一样露出了火把节的源头活水及深厚文化。

民族传说

纳西族

天神子劳阿普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将到人间,要他把人间烧成一片火海。老天将来到人间,看到一个男子将年纪稍大的孩子背在身上,年小的孩子反倒牵着走,他感到奇怪,细一问方知背着的孩子是侄子,牵着的孩子是儿子,因哥嫂已死,男子认为应该好好照料侄子。老天将为这样的人间美德深受感动,想着人们的心地是如此善良,怎忍加害于他们,便将天神烧毁人间的消息告诉给那男子,要他告诉人们于六月二十五那天事先在门口点燃火把,以此免去灾难。于是千家万户都在这天晚上点起了火把,天神以为人们早已在火海中灭亡,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后来,纳西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拉祜族

山上住着一个善人和一个恶人,恶人专吃人眼。六月二十四这天,善人用蜂蜡裹在山羊角上,点燃蜂蜡后叫山羊去找恶人,恶人看到火花,以为人们拿火枪来打他,便急忙躲进山洞,并用石块堵住洞口,结果被洞里冒出来的水淹死了。从此人们就不再担心恶人来吃眼睛,可以安安稳稳地搞生产了。因此拉祜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白族

在白族的火把节传说中,还有著名的阿南(即曼阿喃)的传说,故事情节与女性人物传说《曼阿喃》和《火烧松明楼》大体一致,是人物传说与火把节传说交叉衍变的结果。

彝族

很早以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体拉巴,两人都有拔山的力气。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体拉巴比赛摔跤,可是阿体拉巴有急事要外出,临走时,他请母亲用一盘铁饼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巴既然以铁饼为饭食,力气一定很大,便赶紧离开了。阿体拉巴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刚刚离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进行摔跤比赛,结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大为震怒,派了大批蝗虫来吃地上的庄稼。

阿体拉巴便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起来,到田里去烧虫。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撒梅王与异族抗争,头被砍掉,待到星宿出现又长出一个头来与之奋战厮杀。最后,由于奸细的出卖,砍掉头用尖刀草扫过脖子后,撒梅王的头就再也长不出来了,死不复生。据说尖刀草上的红斑就是撒梅王的血染红的。后来撒梅人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二十五都要打起火把纪念撒梅王,并寻找他的英灵。

毛南族火把节

很久以前,毛南族的祖先就在卡蒲这块山青水秀的地方生息劳作。一天,一个外出做生意的人急急忙忙跑回来对寨老说:“年三十晚,一支异族人将要侵占我们的地方。他们人强马壮,兵器精良……”寨老赶紧召集大家商量对策。大家一致认为,硬拼是要吃亏的,只有采取疑兵计,才能击退异族人的进攻。于是,寨老组织全寨老少男女在寨脚、路边和山坡上插了许多亮槁,再用猴藤把亮槁牵连起来,并挂上许多鞭炮。天快黑时,寨人备足牛角、火药、锣鼓等家什后,就封锁消息,人马四处埋伏,等待异族来侵。

当异族人马趁着夜色扑进寨脚时,突然一声炮响,埋伏多时的毛南族人点燃亮槁、牵动猴藤,顿时锣声、鼓声、牛角声、鞭炮声和怒吼声响成一片。异族人被搞昏了头,不敢往寨子里冲。他们见坡上、路边都亮起晃动的火把,不知有多人少马前来包围,个个吓得心惊肉跳,纷纷夺路而逃。

有的异族人逃跑时,由于不熟悉地势被毛南族人捉住拉进寨子。入寨后,寨老亲自给他们松绑,用好酒好菜给他们压惊,并热心规劝,使他们很受感动。

从此以后,异族人再也不来侵犯这里的毛南族人。

总之,从火把节传说的形成与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到不同层级的历史累层,与这个节日在西南各民族民间长期发展是相同步的,火把节的传说在其久远的流传中不断衍变,甚至影响到了某些地区的节俗,使原生态的、“祭祀性的”火把节也附着上了“纪念性节日”的衍生涵义。

火把节的寓意有哪些

火把节是一个集祈丰、祭祖以及娱乐为一体的传统节日。其中,农业祈丰是其最为重要的核心内涵。它主观上采用敬天祭祖、转田、照岁、送火把等仪式,在客观上起到促进农业生产的作用。首先,火把节通过以一年为周期生产时序象征,来强化人们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时间观念。

火把节习俗和传说的形成,与族源相同的彝语支各民族的原生崇拜有关,其中尤以对火的信仰有更直接的联系,在西南彝语支各民族的火把节活动中仍保持着以火熏田除祟,逐疫去灾,灭虫保苗、催苗出穗、祈求丰年、招引光明、迎接福瑞的民俗功能,其间的民俗心理和信仰观念就是趋吉避凶。

火把节在“西南文化区”的传承

火把节不仅仅只是彝族的传统佳节,作为西南民族民俗文化的地域性传承,在彝语支其他民族如纳西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诺族等民族中也有相当久远的历史。火把节习俗在这些民族中的形成与发展,一方面与各民族的原生崇拜、民间信仰以及本土宗教有直接联系,另一方面也与这些民族尤其是彝语支民族的历史源流、文化传承和社会交往紧密相关。

渗透在火把节中的‘狂欢化’的民俗精神

山地彝族的火把节最完整、最丰富保留着人类群体文化演进的历史轨迹,其主题一向是对人类生命繁衍的讴歌,对族群生活理想的希冀,故而成为研究彝民族文化史和思想史的一个重要角度。换言之,彝族火把节作为盛大的传统佳节,渗透着一种“狂欢化”的民俗精神,传达着素朴的生命观念和生活态度。

493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