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故事动画片
名人的故事动画片(1):大画家徐悲鸿买画
一次徐悲鸿在一家画店发现一张很有名的画,便想把它买下。他问店主此画卖多少钱,店主回答说300元大洋。徐悲鸿认为贵了些,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画店。
回去后越想越觉得此画画得好,实在想把它买下,便又去画店问此画能否便宜些,店主不同意。徐悲鸿很失望的回家后,认为此画实属珍品。便又第三次去画店,最终以300元现大洋将此画买下。心中十分高兴。
这天,张大千到徐悲鸿家作客,徐悲鸿兴奋得对张大千说买了一张珍品画,边说边取出这张画让张大千欣赏,张大千将此画反复观看后,对徐悲鸿说此画是仿制.徐悲鸿听后很是不快,张大千即用水将画的右下角浸湿轻轻撕开,上面就显露出大千仿制字样。徐悲鸿不禁惊呆了,张大千执画哈哈大笑遂用三百元将画买回。
名人的故事动画片(2):画家达利
萨尔瓦多.达利(1904-1989)是西班牙画家,超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让他成为非凡一类的创作天才人物,同时或许是最富有的现代艺术家,因为他也是一位善于赚钱的艺术家,正如他自己所说:
“我的成功就是金子,它是我今日成功的缘由,滋养我永恒的天才。”
关于他的绘画,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说起来还真有点意思。
一天,一艘豪华游艇开进了伊加特港。从游艇上下来一位穿着镶边衣服的船长,他径直去拜访达利先生。
因为几个月前有人预付了他1万美金,要购买达利先生的水彩画。现在船长专程登门造访带给他一则消息:如果他同意,第二天他的老板将会亲自过来取一幅已经预定了的水彩画。达利先生爽快地和他约定了时间,约好就在第二天下午,达利的工作室见面落实。
送走船长,看着他回到那艘豪华游艇去,达利心里开始活动开了,想:一万美金太少了,这可是个有钱的主,不好好杀他一刀,还真不痛快!
正好那段时间,达利正在深入研究海胆的习惯。
于是达利就把一只海胆放在花瓶的边缘,然后把一支蘸了颜料的画笔系在它的一根硬毛上,似乎是给它搔痒。这样,这支画笔随同它每一个动作,相应的就有痕迹记录在画布上。两小时后,海胆给折腾坏了,再也不动作。达利就往上面点了一滴颜料,让这幅画看起来更有效果,再就是签上大名。一幅水彩画也就算完成了。
第二天,达利让人把他最近完成的一批画作挂满了画室的一整面墙,这张画也挂在其中。到了下午,游艇的主人如约前来。达利就指出这幅水彩画给他看,他显出一副惊异的神情,看了许久之后,表情更是惊愕,和婉地说:
“这真是一幅非同寻常的水彩画!”
接着他又说,“但是,亲爱的画家,我的品位还没能达到你现在的水平。我非常喜欢你的超现实主义想象力。比如象这幅画就是一个奇迹。”
音乐家的小故事
既然是奇迹,达利当仁不让地就将这幅所谓的画作买了个天价,让他走的时候付了20万美金。
现在达利公开了这个秘密,坦白出来:他的20万美金买了一幅他做梦也没有想过要买的画——就是达利和海胆的合作作品。
名人的故事动画片(3):魔法阿妈
一部好的动画片通常在讲述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能引起人们某种情感的共鸣。《魔法阿妈》这部片子中讲述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其中有妈妈和阿妈之间的亲情,妈妈和豆豆之间的亲情,还有阿妈和豆豆之间的亲情。这三份亲情互相影响,相互叠加,融合在一起,将家这个概念融入到动画片中。
第一次来到阿妈家的豆豆,与阿妈在一起生活,建立了浓浓的亲情。在所有的情感中,亲情是最普通而又最感人的情感。动画片中,经历了波折的一家人,最后又和和睦睦地团聚在一起,从而引起大家强烈的情感共鸣。
今年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动画片《勇敢传说》同样讲述的是感人肺腑的亲情故事。女儿到了婚嫁年龄,母亲就开始为她做好打算,安排了相亲。一方面是为孩子找对象的妈妈,另一方面是还想着自由,不愿结婚的女儿。正是这种贴近生活的故事题材往往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魔法阿妈》中阿明和大鲸鱼纯洁而深厚的友情也能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阿明整天骑着脚踏车教大鲸鱼朋友走路,当得知大鲸鱼被坏鬼吃掉了,就奋不顾身地跑去救大鲸鱼。朋友间无私地付出是一种社会正能量,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意义,从而引起情感共鸣。
名人的故事动画片(4):聂耳的童年
聂耳原名聂守信,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家里境况困难。聂耳该上三年级了,学校马上就要开学,可是哪有钱交学费买书呢?妈妈悄悄把聂耳爸爸在世时最喜欢的八音钟卖了,学费有了着落。可书费呢?开学那天,小聂耳拉住妈妈的衣角说:“妈妈,我有书了。”他从书包里拿出两个订得整整齐齐的本子。妈妈翻开本子一看就呆住了,聂耳用香烟盒纸工工整整地抄了两本,一本国语,一本算术。
贫寒的生活丝毫没有影响他对生活的热爱。他家有一位邻居姓邱,是位木匠,闲暇时喜欢拿一枝短笛坐在门口吹,那美妙的旋律时而像天上的云彩一样悠扬舒缓,时而像森林里的小鸟一样活泼跳跃。年幼的聂守信陶醉不已,忍不住跑到邱木匠家,跟他学习吹笛子。聂守信很聪明,学得很快,在他的影响下,两个哥哥也跟着一起学。后来,他们用压岁钱买了一枝竹笛和一把二胡。从此他的家就乐声不断,常引得路人停下脚步聆听。
后来,聂守信又学会了拉二胡、弹三弦和月琴。在学校,他是学生音乐团出色的小指挥,在他家居住的胡同,他又是街坊儿童小乐团的热心组织者。中学毕业后,聂守信被云南省立师范学校录取。一天,他亲眼看见***当局杀害了三位革命者,还割下他们的头,挖出他们的心,暴尸示众。聂守信对此感到无比愤怒,他开始思考民族的命运,并加入了共青团。由于参加革命活动,他被当局列入黑名单,无奈离开家乡去了上海。这一年,他刚18岁。
初到上海,他在一家云南人开的商号里当伙计。一天,他在报上看到了“明月歌剧社“招收学员的广告,想到自己从邱木匠那里受到启蒙至今,一直没有机会投身艺术,便马上跑去报名。主考人是音乐家黎锦晖,他见这个年轻人身上洋溢着奋发向上的热情,又有音乐基础,立即录取了他。在歌剧社,聂守信很快就成了首席小提琴手,由于他的耳朵特别敏锐,大家就叫他“耳朵先生”,后来,他干脆改名叫聂耳。
“九·一八”事变后,国家危难,歌剧社的节目仍然是风花雪月,聂耳认为年轻人不应沉迷于靡靡之音,离开了歌剧社。不久,他结识了诗人田汉,参加了革命音乐组织。他开始为电影和戏剧创作主题曲和插曲,《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之歌》、《毕业歌》,一首又一首明快有力的歌曲从他心中涌出,冲击着中国人麻木怯懦的心灵。
1935年,由田汉和夏衍等人创作的电影《风云儿女》需要一首主题歌,田汉写好了歌词,负责谱曲的聂耳看到歌词后激动不已,他在自己的房间里忘我地投入了创作,时而在钢琴上弹奏,时而用手在桌子上打拍子,时而在地板上走来走去,楼下的房东太太差点把他撵出去。谱好之后,导演许幸之被那激昂有力的旋律深深打动,不过他觉得结尾不够有力,歌曲原来的结尾是“前进!前进!前进!”在他的建议下,聂耳把它改成“前进!前进!前进进!”变得更有气势了——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
聂耳在外漂泊多年,回到家乡时,邱木匠已经去世,想起童年时邱木匠对自己的帮助,聂耳心里非常感激。
名人的故事动画片(5):大画家王冕
古时候有个大画家,名叫王冕。他最擅长画荷花,许多人不辞辛苦从很远的地方来求他的荷花画。
王冕小时候,家里很贫困,白天替人放牛,晚上自己学习。有一天,王冕在湖边放牛时,忽然下起雨来,雨过天晴后,湖里的荷花和荷叶被雨水冲洗得非常干净,在太阳光下,荷叶上滚动的水滴一闪一闪,漂亮极了。王冕看了非常喜爱,便想:“如果把它画下来,我就能天天见到这幅美景了,该多好啊!”于是,他赶紧用身上的一点零用钱买了纸和笔,开始画荷花。
起初当然画得不怎么好,有人见了还讥讽他说:“不要浪费纸和笔了,你画得太糟糕!”可是王冕并不气馁,仍然不停地画,最后终于越画越好,就跟真的一样。王冕便把荷花画拿去卖,卖画的钱拿回家孝敬母亲。
王冕因为荷花画得很好,许多人争着来买,他的家境便因此渐渐好转,不再替人放牛了。同时他的名气也渐渐地大了起来,终于成为一个全国有名的大画家。
名人的故事动画片(6):画书人
有写书人,有读书人,有猎书人,有贩书人……还有一种人,我称之为“画书人”。而我这组短文所写的,当然主要是那些给书画插图的人了。
但事实上,早期的一些书,的的确确是“画”出来的。中世纪的很多手抄本,就是名副其实的“手绘本”,花花绿绿,煞是晃眼。在印刷术尚未出现之前,书这样的产品完全是“纯手工打造”,不难想见其生产过程的多么繁琐、艰辛。我见过几幅图,表现的都是中世纪或文艺复兴早期的场景,第一幅就是一位正在工作的“画书人”,看样子应该是个教士。众所周知,在中世纪,像“识文断字”这样的手艺,完全被教士和贵族阶层所垄断,下里巴人是沾不上边的。后两幅分别是装订书和印刷书的场景,画面上的人物则明显是手艺人了,他们对自己手中所捣鼓的那些高文典册,多半一个字也不认识。但是,在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历史上,我们又怎能不记住他们挥汗如雨的身影呢。
直到维多利亚时代,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依然有人手工“画”书。不过比中世纪“画书人”更幸运的是,到这个时候,手绘书已经可以用印刷机大批量生产,恐怕再也难得有什么孤本了(除了原稿)。
言归正传,我这组短文主要还是写插图画家,特别是一些既写书又画书的“画书人”。至于人物的选取,完全没有规划,没有章法,逮着谁算谁。以图为主,文字顶多串个场子、跑个龙套什么的,不看也没关系。
这就算是个开场白吧。至于能写多少,自己心里也没底。信笔涂鸦,写到哪里算哪里,“不了了之”终归也是一种“了”法。就像小时候在长江边上放生,把牛往河滩上一赶,它爱上哪儿上哪儿,我自高卧江堤,看蓝天白云,听流水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