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弃佛从文撰写茶经》
唐朝《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后来他说服了对他寄予厚望的师傅下山求学,苦读诗书,钻研茶艺,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叶研究的科学著作《茶经》。
小陆羽在寺庙待了十年,一次他与师兄师弟们在佛堂念经,他根本没有心思念经,便拿出一本诗书在看,刚好被师傅逮个正着。师傅让陆羽念经文,他念得支支吾吾的,大伙都笑起来,师傅责问他怎么连经都不会念,陆羽告诉师傅自己想下山读书,师傅生气得把书丢进火罐里烧了,还把他带到寺外,让他放牛。师傅把牛栏门打开,把陆羽放到牛背上,并叮嘱他放牛的时候要小心,也不要放走一头牛,走的时候陆羽还是跟师傅说让他下山读书,师傅叹了一口气,没有回答。
到了晚上,陆羽还是请求师傅让他下山读书,师傅说把他养大是想培养他成为禅师,陆羽却说念佛虽好,可他想到外面的世界学习点东西,师傅听了就说先让他想想。师傅让陆羽给他倒茶,师傅一尝水不开,叫他重新沏。师傅就说学习念经容易,学习诗书就难了,并说他在这里十年连一杯茶都沏不好,如何能学好诗书。陆羽请师傅相信他能学好诗书,师傅说等他能冲出一壶茶就可以考虑让他下山读书。
一次陆羽在放牛的时候,有一头牛跑进了一位老婆婆的茶园里了。陆羽连忙过去赶走牛,连声向老婆婆道歉,老婆婆没有责怪他,并请他喝茶。陆羽喝了老婆婆的茶就说很好喝,他喝得太快了,老婆婆告诉他喝茶得慢慢品,以后要是想喝茶随时都可以来喝,还说他的师傅最爱喝自己冲的茶了。听老婆婆这么一说,陆羽请求老婆婆将冲茶的方法教给他,老婆婆答应了。之后,陆羽跟着老婆婆学习冲茶,刚开始不明白,煮茶烫着手,烧火把脸还弄得像小张飞一样,可没让老婆婆笑话。后来他虚心跟老婆婆学习,从摘茶叶,炒茶叶,适应泡茶的水温,他每样都学到了。
后来陆羽泡茶给师傅喝,师傅的师弟喝了都说难喝,师傅喝了之后就说他可以下山读书了。原来陆羽泡的是苦丁茶,用山泉沏茶,水温恰到好处。师傅说了学习就像苦丁茶一样,先苦后甜。陆羽请师傅放心自己会好好学习诗书,然后就下山了。
学习需要全身心的钻研,为了撰写《茶经》,陆羽不仅翻阅了大量古书,而且为了寻找到最好的茶叶和泉水,他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把中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下面还有一个关于陆羽《茶经》的传说:
“陆羽随关中难民南下,遍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各地,考察搜集了大量第一手的茶叶产制资料,并积累了丰富的品泉鉴水的经验,撰下《水品》一篇,可惜今已失传。但同代文人张又新在《煎茶水记》里,曾详细地开列出一张陆羽品评过的江河井泉及雪水等共二十品的水单。如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而把扬子江中心的中泠泉(在今镇江,又称南泠泉)列为第七品。有意思的是张又新还记下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州刺史李季卿在扬子江畔,遇见了在此考察茶事的陆羽,便相邀同船而行。李季卿闻说附近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煮茶极佳,即令士卒驾小舟前去汲水。不料士卒于半路一瓶水泼洒过半,偷偷舀了岸边的江水充兑。陆羽舀尝一口,立即指出“此为近岸江中之水,非南零水。”李季卿令士卒再去取水,陆羽品尝后,才微笑道:“此乃江中心南零水也。”取水的士卒不得不服,跪在陆羽面前,告诉了实情,陆羽的名气随后也就越发被传扬得神乎其神了。 明清时的一些茶艺专家认为,南零水和临岸江水,一清一浊,一轻一重,对茶圣陆羽来说是不难分辨的。陆羽逝世,后人尊其为“茶神”,肇始于晚唐。唐时曾任过衢州刺史的赵磷,其外祖与陆羽交契至深.他在《因话录》里说:‘陆羽性嗜茶,始创煎茶法。至今鬻茶之家,陶其像置于锡器之间,云宜茶足利。’”在中国茶文化史上,陆羽所创造的一套茶学、茶艺、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在我国封建社会里,研究经学坟典被视为士人正途。像茶学、茶艺这类学问,只是被认为难入正统的“杂学”。陆羽与其他士人一样,对于传统的中国儒家学说十分熟悉并悉心钻研,深有造诣。但他又不像一般文人被儒家学说所拘泥,而能入乎其中,出乎其外,把深刻的学术原理溶于茶这种物质生活之中,从而创造了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