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网 > 作文素材 > 历史典故 >

管仲的成语故事

时间: 保燕2 历史典故

  “管仲,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管仲的成语故事,供大家学习!

  管仲的成语故事(一):大公无私

  比喻公平正直,不徇私情,不偏袒一方。

  这则成语源于《管子?形势解》:“风,漂物者也,风之所漂,不避贵贱美恶。雨,濡物者也。雨之所堕,不避小大强弱。风雨至公而无私,所行无常乡”。

  《形势解》一篇由天地万物生存之道及自然界的一系列现象引申出君主治理国家、安抚人民道理,比喻形象生动,令人信服。其中提到:风是吹拂万物的。风吹起来,不管富贵的、贫贱的、善美的、丑恶的,一样吹拂。雨是润泽万物的。雨下起来,不管是强大的、弱小的,一样润泽。风雨至公而无私心,是一律公平对待、大公无私、不偏不依的,正因为风吹雨下没有既定方向,所以人们虽然遇到风吹雨打,也不会发出怨言。

  《管子》以此来比喻君主行“令”,是在人民所好的方向;行“禁”是在人民所恶的地方。民乐其政,就能“令行禁止”。人君能使百姓尽力亲近,必须为天下求利除害,把德泽加于天下,恩惠施于万物,家庭得以安居,群生得以养育。这样,万民便愿意尽力为君主效劳。人民努力耕作充实国家仓廪,在战场尽力杀敌保卫国家疆土,即是劳苦卑辱也无怨言。法立而人民乐从,令出而人民接受。君主出言合理,合于民情,人民就愿意实施,君主治理国家无所干扰,人民自动守法,安居乐业,天下太平。

  管仲的成语故事(二):管鲍之交

  管:管仲。鲍:鲍叔牙。均为春秋时齐国的名臣。交:交情。这则成语比喻知心相契、交谊深厚的朋友。

  “管鲍之交”,也作“管鲍之好”。这则成语源于《列子·力命》:“管仲尝叹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此世称管鲍善交者。”

  春秋时期,齐国有两个贤人,一个叫管仲,一个叫鲍叔牙。他们一个才气横溢,一个为人诚恳厚道。两人意气相投,来往非常密切。后来他俩一起作了齐国公子的老师,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辅佐公子小白。

  齐僖公死后,襄公继位,他害怕各位公子谋夺他的王位,就想加害于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于是公子纠逃到了鲁国,公子小白逃到了莒国。后来,齐襄公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赶忙回国争夺王位。

  为了阻止小白,管仲率领士兵在其返回齐国的道路上进行拦截,一箭射中了小白腰带上的钩子,小白假装死去。管仲以为没有什么顾忌了,就与公子纠一起不紧不慢的返回齐国。但是等他们到达时,公子小白已经捷足先登,即位就国了,史称桓公。

  管仲和公子纠不甘失败,他们借鲁国军队去攻打齐国。结果战斗失利,公子纠被杀,管仲成为囚犯。

  桓公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想处死管仲。鲍叔牙劝说道:“管仲是为其主嘛!主公可赦免他,让他为您效力。此人才能胜于我,若以他为相,齐国定会强大起来”。

  桓公听了鲍叔的话,就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

  管仲知道后感叹说:“我和鲍叔曾经一道做买卖,嫌了钱,我总是多拿一些。有人说我爱占便宜。鲍叔却说:‘管仲家贫,理应多拿些。’鲍叔后来家道衰落,我为他谋划赚钱,结果反而令他更穷了。有人说我愚,鲍叔却说:‘哪里是他愚,是我自己没有好机遇!’我曾多次到朝中为官,但都被国君驱逐出境。有人说我不贤。鲍叔却说:‘他是未遇到明主呀!’我曾从军参战,当遇到敌人反攻时,我总是第一个往回跑。有人说我胆怯,鲍叔却明白,说‘他家中有老母,是孝心所致呀! ’生我的是父母,而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管鲍之交”一直被誉为交友的最高境界,成为了被历代传诵的历史佳话。可见真挚的朋友应当患难与共,为了国家的利益能不计个人得失,同心协力。而桓公不计较私仇,任用管仲终成霸业,其使贤任能之举,也对后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管仲的成语故事(三):不翼而飞

  不:无,没有。翼:翅膀。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没有翅膀却突然飞去,形容言论、消息传播迅速,后比喻事物突然失踪。

  这则成语源于《管子·戒》:“不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无方而富者生也。”

  《戒》是《管子》第二十六篇。 戒是劝戒的意思。本篇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齐桓公想就自己出游的事征求管仲的意见,问道:“我这次出游,想要东起之罘,南至琅邪。司马却提出意见说,也要象先王的出游一样。这是什么意思呢?”管仲回答说:“先王的出游,春天外出,调查农事上经营有困难的,叫作‘游’;秋天外出,补助居民中生活有不足的,叫做‘夕’。那种人马出行而吃喝老百姓的,则叫作‘亡’;尽情游乐而不肯回来的,则叫作‘荒’。先王对人民有游、夕的情况,自己却从没有荒、亡的行为。”桓公退后拜谢说:“这是宝贵的法度。”管仲又接着告诫桓公说:“没有羽翼而能飞的是语言,没有根底而能巩固的是感情,没有地位而尊贵的是心性。您也应巩固感情,谨慎言语,以严守尊贵的心性。这就叫道的发扬。”桓公再次拜谢管仲,认为他说的非常对。

  管仲的成语故事(四):不知所措

  措:安置,处置。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后常用以形容窘急的神态。

  这则成语源于《管子·七臣七主》:“振主:喜怒无度,严诛无赦,臣下振恐,不知所措,则人反其故。不悟则法数日衰,而国失固。”

  《管子》第五十二篇《七臣七主》。文中提出“振主”之说:所谓“振主”就是喜怒无常,严于诛罚,不讲宽赦,臣下惊恐,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人们都心怀诈术,虚与委蛇。如不觉悟,法令政策将一天天衰落,国家将失去根基。

  “不知所措”后来就被用来形容窘迫或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样子。

  管仲的成语故事(五):老马识途

  故事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286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