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网 > 作文素材 > 历史典故 >

中国历史典故成语

时间: 保燕2 历史典故

  “典故的词汇化,顾名思义就是典故演化成词的过程。”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中国历史典故成语,供大家学习!

  中国历史典故成语(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拼音】rén fēi shèng xián , shú néng wú guò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灵公十分残暴,滥杀无辜,大臣赵盾和士季进宫劝谏,晋灵公态度冷淡,不情愿地认错。士季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晋灵公根本听不进,于是派人暗杀了赵盾。人们奋起反抗,赵穿将穷凶极恶的晋灵公杀死。

  【出处】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

  【释义】旧时指一般人犯错误是难免的。

  【用法】作分句;用于劝诫人

  【相反词】十全十美

  【成语示列】你不必自责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其它使用】

  ◎ 庆龄,哦,姐姐,我不是来和你争论的,我们是姐妹,何必用政治家方式来讲话,平心而论,介石是有值得责怪的一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几年介石也不容易,总算继承了孙的遗志,并且开始遵照孙的建国方略,在进行建设。

  中国历史典故成语(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注音】rén wú yuǎn lǜ , bì yǒu jìn yōu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出兵40万来攻打东吴。东吴孙权召集文武百官研究对策,大将吕蒙建议在濡须口修筑船坞,孙权称赞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吕蒙有远见。”于是连夜修建。等魏军到时,船坞已修好,魏军在这一战中损失惨重。

  【典故】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释义】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用法】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示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如到官处断开了,庶杜绝后患。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九回

  【成语例句】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应该未雨绸缪。"

  中国历史典故成语(三):矢在弦上,不得不发

  【拼音】shǐ zài xián shàng , bù dé bù fā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袁绍为了攻打曹操,让陈琳写一篇《为袁绍檄豫州》的檄文,列举曹操的罪状,大骂曹操祖宗三代。袁绍官渡之战败给曹操,陈琳也趁机投靠曹操。曹操问陈琳为什么写那篇檄文,陈琳说那时箭在弦上被袁绍所逼而写。

  【出处】《太平御览》陈琳作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疾病。’太祖平邺,谓陈琳曰:‘君昔为本初作檄书,但罪孤而已,何乃上及父祖乎!’琳谢曰:‘矢在弦上,不得不发。’  卷五九七引晋·王沈《魏书》

  【解释】箭已搭在弦上,不得不发出。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中国历史典故成语(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注音】shí zhī wú wèi , qì zhī kě xī

  【成语故事】公元217年,夏侯渊被刘备杀死,汉中失守。曹操率大军前去汉中,双方对峙几个月,曹军处境越来越不妙。一天晚上曹操吃饭发现汤中有鸡肋,随口说出“鸡肋”两字,被杨修误以为是退兵的意思。第二天曹操果然下令回师。

  【典故】《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

  【释义】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扔掉又有点可惜。比喻事情进行下去没多大必要,就此放手又舍不得。也形容进退两难,犹豫不决。

  【用法】作宾语、定语、谓语;用于处事

  【相近词】食之无味,弃之不甘

  中国历史典故成语(五):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注音】mó ér bù lín , niè ér bù zī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遭到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先后在卫国、宋国等没受到重视,在赴晋的途中,子路劝他不要去投奔赵鞅这种小人,孔子相信自己是君子,会“磨而不磷,涅而不缁”,不会玷污自己的名声的。

  【出处】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

  【解释】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用法】作定语、宾语;用于处世等

  【相近词】磨不磷,涅不缁

  【示例】其实信得及他这朵妙法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真有个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的光景。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

286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