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网 > 作文素材 > 历史典故 >

隋唐至明清的历史典故

时间: 保燕2 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隋唐至明清的历史典故,供大家学习!

  隋唐至明清的历史典故(一):花木兰

  明代徐渭在《四声猿传奇》中说她是姓花,名木兰,父亲花弧是一个后备役军官,大姐花木莲,幼 弟花雄,母亲姓袁,一家五口,这是至今仍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说法。

  至于出生年代,宋翔凤的《过庭禄》中则说她是隋恭帝时人。

  说到籍贯里居,姚莹以为她是凉州人,河北省《完县志》说她是完县人,《大清一

  统志》说她是颖州谯郡东魏村人,还有人说她是宋州人或黄州人,河南省《商丘县志》

  则说她是丘花宋村人,似以《商丘县志》的说法比较合理。

  然而不管怎么说,正如《中国文学发展史》所言:“考证这些无稽之谈,实在没有

  一顾的价值,我们只要知道花木兰是一个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够了。”

  确实,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的绝唱,是这篇

  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诗是这样写的: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

  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

  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

  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都在北方。黄河姑且不说,黑山即杀虎山,在今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花木兰参加的战

  事,当发生在北魏与柔然之间。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晋未年曾被封为代王,后为苻坚所灭。符坚在淝水

  之战中失败,拓跋氏复国,改国号为“魏”,经过五、六十年的征战,结束“五胡乱华”

  的十国时代,统一黄河流域。传到北魏孝文帝时已八十六年,经过了五位皇帝,孝文帝

  崇尚中原汉族文化,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今天的“元”姓即多为北魏皇室后代。

  当时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社会经济发展,花木兰就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

  中。

  这时立国已一百五十八年的北方游牧大国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断南侵,北魏政权便

  多次“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与柔然大战。

  战争产生英雌,在世无男英雄的情况下,便会有女英雄,北魏与柔然战争没有突出

  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兰。

  在《木兰诗》中开头就说明了当时的军情紧急:“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

  而花木兰家中除了年迈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亲怎能去远征杀敌,可是祖

  国的召唤又义不容辞,面对这双重的考验,木兰挺身而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好女儿,替父从军的意志,实为对父亲的爱心与对祖国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帼英雄

  本色的表现。

  花木兰就要出征了,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畴,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是多么的急促紧张,是多么的昂扬士气,她早晨告别爷娘,晚上就宿在了黄河岸边,行

  军多急,军情多紧张,军令如山倒,作为一个少女离开闺阁,投入战场,何异投入另一

  个世界。暮色苍茫中,一个女战士枕戈待旦,这是何等荒凉而又悲壮的境界。“黄河流

  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

  “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见战事是十分的频繁,岁月是十分的漫长,那么

  多的蝶血疆场,花木兰能活着回来是十分的不容易。那可是:

  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

  野树旌旗;川回组练;法重心骇,威尊命贱;

  利锨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博,山川震眩;

  声析山河,势崩雷电。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

  积雪没胫,坚冰在须。当此苦寒,天假强胡,

  凭陵杀气,以相剪屠。径截辎重,横攻士卒;都尉新降,将

  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

  ……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渐浙,魂魄结兮天沉沉,

  鬼神聚兮云幂幂,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花木兰回来了,这很不容易。她重视生命的可贵,更加懂得家庭的温暖。她拒绝了

  天子的赏赐,也不愿在朝为官,将荣华富贵轻轻地抛下,她愿驰千里足,早日还故乡。

  她回来了,年迈的父母搀扶着出来迎她,姐姐理妆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猪羊,以

  实际行动迎接姊姊的回来。看到这一切,花木兰由衷地高兴,十二年的沙场出生入死,

  多难。十二年的乔装而不露痕迹,多难,然而这一切都过去,花木兰内心的精神力量,

  该是何等地伟大。

  日子安定下来,过去的伙伴又来看她,她每次都总是以女儿装见他们,对惊怕的过

  去的伙伴,花木兰在内心说:知道了么?过去与你一道血战沙场,立下大功;回朝后不

  愿为尚书郎的我是个女孩子。

  还我女儿本色,花木兰多么自豪。

  隋唐至明清的历史典故(二):丹书铁券

  南北朝以后,始具有免罪免死的功用。西魏还密赐予欲归附者,作为归附后享有特权的保证,并听世相传袭。

  唐朝在制度上作了明文规定。形制历代不一,所世基本上仿唐制。

  金朝铁券状如卷瓦,刻字画栏,以金填之,半予功臣,半留内府,以御宝为合。

  明洪武二年(1369)封功臣,因唐制有所损益,形亦如瓦,分七等。公二等,一高尺,广一尺六寸五分;一高九寸五分,广一尺六寸。侯三等,一高九寸,广一尺五寸五分;一高八寸五分,广一尺五寸;一高八寸,广一尺四寸五分。伯二等,一高七寸五分,广一尺三寸五分;一高六寸五分,广一尺二寸五分。外刻所赐功臣履历、恩数,中镌免罪,减禄之数。封号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开国辅运推诚;从成祖起兵者,曰奉天靖难推诚;余则为奉天翊运推诚和奉天翊卫推诚。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颁给功臣,右藏内府,有事则合之,以取信。洪武三年,赐铁券者公六人,侯二十八人;二十五年,改制铁券,又赐公及故公共八家。永乐初,靖难功臣亦有赐者。

  隋唐至明清的历史典故(三):罄竹难书

  隋炀帝杨广的残暴统治,导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农民起义。

  李渊在太原起兵以后,自任为大,积极地向隋军进攻。这个时候,突厥的力量很强,李渊既担心突厥坏自己好事,又想借用他们的悍马,于是,听从他人建议,与突厥的始毕可汗谈和。最终,双方约定:“若得攻入长安,民众土地归于唐,金玉缯帛归于突厥。”

  李渊为争取人心,还大开粮仓,救济灾民,且乘机招募义兵。然而,这些义兵都是乌合之众,没有经过检阅练习,所以率领他们打起仗来很是辛苦。

  此时,瓦岗农民义军首领之一的李密,在现在的河南省东部,拥有极大的力量,而且发表了一篇着名的文章声讨隋炀帝,其中的名句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句话的意思是,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简策,也书写不完隋炀帝的罪状;用东海的滔滔大水,也洗不清隋炀帝的罪恶。以后我们形容罪状之多,写都写不完,称之为“罄竹难书”,这就是此句成语的由来。

  这篇文章一出,立刻在全国引起了轰动,人们争相传阅,李密的声势更加浩大,各地反隋的领袖如窦建德和徐圆朗等纷纷上表,劝请李密即天子位。不过,李密认为洛阳城还未攻克,不必急在一时。

  李渊这边呢,倒是很想拉拢声势浩大的李密,便遣使通书。但李密自以为力量雄厚,要求李渊率领步骑数千到河南来,当面缔结盟约,由李密担任盟主。李渊不敢得罪李密,却又不想去河南,笑着说:“李密这个人如此骄傲自大,我正准备进兵关中,如果一口回绝他,等于平白又多了一个敌人,不如拍拍他的马屁,使他更为骄傲,然后再慢慢观看鹬蚌相争,我来坐收渔翁之利。”

  于是,李渊命令温大雅回了一封书信给李密,信上说:“天生万民,必有司牧,当今能为司牧,作为天子者,除了你还有什么人?老夫已经五十岁的人了,没有那个野心,我愿意跟随你。”李密见到信,看得眉开眼笑。从此,对李渊深信不疑。

  ——《旧唐书·李密传》

  【求解驿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

  【妙语点拨】对骄傲自大的李密,李渊投其所好,对其大说恭维之词,一方面说得李密是心花怒放,并解开防备之心;另一方面,又巧妙地掩盖住了自己的勃勃野心。真是一石二鸟!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想赢得好人缘,也要善于称赞、恭维他人。特别提醒一点,说恭维话时,最忌敷衍了事、不着边际,一定要充满真诚,发自肺腑。这样听者才会越听越舒服。

  【近义】罪大恶极、擢发难数

  隋唐至明清的历史典故(四):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话说,宋太祖夺得天下后一直寝食难安,他担忧有一天黄袍加身的事在他的臣子中重演。 于是在一次宴会上,他说:“朕最近茶不思,饭不想啊!做皇帝真累啊!你们说:哪一天你们的部下把龙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会是什么感受呢?” 在座的武将们吓得连忙给皇帝磕头。 “既然这样,你们就交出兵权吧。朕也认为你们也该安享晚年了!”宋太祖笑道。 不久之后,武将们便纷纷告老还乡了。

  隋唐至明清的历史典故(五):三藩之乱

  清兵入关后,为清朝出力最大的明朝降将有: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清廷平定南方后,暂由吴三桂等人镇守,吴三桂镇守云南、尚可喜镇守广东、耿精忠(耿仲明之孙)镇守福建,孔有德的女婿孙延龄镇守桂林。1673年11月康熙帝下诏削藩,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番之乱起,1681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清廷才真正在大陆完成了统一。

286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