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历史典故的成语
“成语与我国历史、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形式也较为固定。”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历史典故的成语,供大家学习!
有历史典故的成语(一):卧榻之侧,岂容鼾睡
【注音】wò tà zhī cè , qǐ róng hān shuì
【成语故事】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他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先后攻灭了荆南、湖南、后蜀等国。974年,他召南唐后主李煜到汴京朝见。李煜担心自己被扣押,就派徐铉到汴京求和。宋太祖直截了当地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出处】不须多言,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 宋·杨亿《谈苑》
【解释】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不容许别人侵占。
【用法】作宾语、分句;指势力范围内不允许别人插足
【近义词】卧榻之侧,岂容酣睡
有历史典故的成语(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注音】yī rén dé dào , jī quǎn shēng tiān
【成语故事】汉武帝时,淮南王刘安笃信修道炼丹,一次遇到八个鹤发童颜的老翁,拜他们为师,学习修道炼丹,丹药炼成后,汉武帝派人来抓他,他情急下喝了丹药,成仙升天。他的亲友也赶紧喝药成仙。刘家的鸡狗因吃了炼丹锅里的丹药也成仙了。
【典故】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汉·王充《论衡·道虚》
【解释】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用法】作宾语、分句;用于人事关系
【相近词】一人飞升,鸡犬升天
【示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道理不仅自古有之,现实生活当中也并不少见。 尚久骖《糖为什么这么甜》
【成语造句】
◎ 真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 列举"六畜",通常的排法鸡、狗连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遭遇骚扰,鸡犬不宁;古时以正月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狗日,三日为猪日,四日为羊日,五日为牛日,六日为马日,七日为人日。
有历史典故的成语(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注音】shì bié sān rì , guā mù xiāng dài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东吴能武不能文的武将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后,发奋读书。一段时间后,都督鲁肃来视察吕蒙的防地。吕蒙就对蜀防备的事情讲得有条有理,还写份建议书给鲁肃,鲁肃很惊讶。吕蒙说道:“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看。”
【出处】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解释】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用法】作宾语、分句;用于看待别人的成绩
【近义词】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有历史典故的成语(四):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注音】shí bù yàn jīng , kuài bù yàn xì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被人们称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孔子,在吃穿住行方面十分讲究,他的原则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粮食陈旧或变味,鱼肉不新鲜了,他都不吃。席上吃肉的量不能超过米面的数量,酒可以随便喝但不能喝醉。
【典故】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论语·乡党》
【解释】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成语举例】“割不正不食”这是他老先生的古板规矩,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条令却有些稀奇。 鲁迅《南腔北调集·由中国女人的脚……》
【其它使用】
◎ 《论语》中描述孔子对食品的要求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原来孔子也是一个爱食生鱼片的人。
有历史典故的成语(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拼音】lù jiàn bù píng , bá dāo xiāng zhù
【成语故事】蒋门神依仗张团练的势力霸占施恩的酒店,施恩向武松报告此事,求武松去帮忙讨回酒店。武松一向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就随施恩一起去快活林,他的武功非同小可,把蒋门神收拾得服服贴贴,乖乖将酒店退回给施恩。
【典故】师曰:‘路见不平,所以按剑。’ 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
【释义】在路上遇见欺负人的事情,就挺身而出帮助受害的一方。旧时为人们所称道的一种侠义行为。
【用法】作主语、谓语、分句;指见义勇为
【相近词】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救
【反义词】冷眼旁观、袖手旁观、坐山观虎斗
【成语举例】这个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则是误伤人命。 元·杨显之《酷寒亭》楔子
【成语造句】
◎ 此外,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也多把武艺超群的战将,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士描写得较为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