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网 > 作文素材 > 历史典故 >

历史典故成语及其意思和主人公

时间: 保燕2 历史典故

  “体育锻炼要每天坚持,不要三日打鱼,两日晒网”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历史典故成语及其意思和主人公,供大家阅读!

  历史典故成语及其意思和主人公(一):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拼音】sān rì dǎ yú , liǎng rì shài wǎng

  【成语故事】薛蟠从老家来到大观园住下后,打听到贾府有一所家学,学校里有许多年轻人,就动了龙阳之兴,假装去上学,不过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而已。学校里有些学生图薛蟠的钱财就被上了他的贼船。秦钟与贾宝玉来上学,薛蟠立刻就打他们的主意。

  【出处】因此也假说来上学,不过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白送些束修礼物与贾代儒。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

  【释义】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用法】作宾语、状语、分句;指没有恒心

  【相近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相反词】持之以恒

  【示例】体育锻炼要每天坚持,不要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历史典故成语及其意思和主人公(二):不见棺材不落泪

  【注音】bù jiàn guān cái bù luò lèi

  【成语故事】古代滑稽清才安鸿渐特别幽默与滑稽,他十分害怕老婆,他岳父病故,两人前去吊唁,在路上他们就开始大哭。他老婆为人特别严格,见老公光哭而没有眼泪,觉得奇怪问为什么?安鸿渐回答说用帕子擦了,其妻特别嘱咐见了棺材一定要掉泪。

  【出处】常言说得好,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咱如今将理和他说,不见棺材不下泪,他必然不妥。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98回

  【解释】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

  【用法】作谓语、分句;形容不到绝境不死心

  【相近词】不见棺材不下泪

  【示例】你不要不见棺材不落泪,社会是残酷的。

  历史典故成语及其意思和主人公(三):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东汉时候,班超跟随奉车都尉(官名)窦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劳。后被派出使西域(今新疆全省,甘肃边,和葱岭以西中亚一部份地区)。他首先到郑善国。国王早知班超为人,对他十分敬重,但隔一个时期,忽然变得怠慢起来。班超召集同来约三十六人说:“郑善国最近对我们很冷淡,一定是北方匈奴也派有人来笼络他,使他躇踌不知顺从那一边。聪明人要在事情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发现它,何况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了。” 经过打听,果然是这样。于是班超又约同所有的人:“我们现在处境很危险,匈奴使者才来几天,郑善国王就对我们这么冷淡,如果再过一些时候。郑善国王可能会把我们绑起来送给匈奴。你们说,这该怎么办?”当时大家坚决地表示愿听他的主张。他使继续道:“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今天夜里用火攻击匈奴来使,迅速把他们杀了。只有这样,郑善国王才会诚心归顺汉朝。” 这天夜里,班超就和他同去的三十六个同伴,冲入匈奴人住所,奋力死战,用少数人力战胜了多数的匈奴人,达到了预期目的。 以后的人就根据这个故事,引伸成“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这句话,用来说明人们做事,如果不下决心,不身历险境,不经过艰苦的努力,是不能达到目的的。例如有几位科学家为欲研究利用冰川化水灌溉农田的可能性,准备到冰山实地考察和实验。这是一件危险而艰辛的工作,但他们认为 不实地去考察研究,便不能得到真实结果。这种情况,便可说是:“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拼音】bù rù hǔ xué , bù dé hǔ zǐ

  【出处】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释义】不进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担风险就不可能取得成果。

  【用法】作主语、分句;指只有经历艰难才能成功

  【相近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相反词】胆小怕事

  【成语示列】不入虎穴,不得虎子,我们还得亲自去一趟。

  历史典故成语及其意思和主人公(四):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注音】yī fó chū shì , èr fó niè pán

  【成语故事】梁山泊好汉宋江到江州浔阳楼饮酒,借着酒兴在墙上作了一首《西江月》的词,并署上自己的大名,被奸佞之徒黄文炳以反诗的名义报告给蔡九知府。蔡九立即派人捉拿宋江,并把他打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皮开肉绽,鲜血淋漓后才投入大牢。

  【典故】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皮开肉绽,鲜血淋漓。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九回

  【解释】佛家称生为“出世”,死为“涅槃”。指死去活来。

  【用法】作状语;指死去活来

  【相近词】一佛出世,二佛生天、死去活来

  【成语示列】一弯腰,坐在地下,放声大哭起来,一面哭,一面诉,这一哭,直是哭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九回

  历史典故成语及其意思和主人公(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拼音】qián shì bù wàng , hòu shì zhī shī

  【成语故事】战国初,晋国大臣智伯掌握了大权,他派人向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索要土地。赵襄子拒绝,智伯联合魏、韩出兵围困赵,赵派谋士张孟谈去游说魏、韩,他们三家联合消灭了智伯,要封赏张孟谈,张不要并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典故】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一》

  【释义】师:借鉴。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相近词】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相反词】掉了疮疤忘了痛

  【示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记取这次失败的教训,争取下次实验成功。

  【其它使用】

  ◎ 古训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86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