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网 > 作文素材 > 历史典故 >

十个历史典故合集7

时间: 马斌2 历史典故

  再醮

  醮,古冠、婚礼所行的一种简单仪式。尊者对卑者酌酒,卑者接受敬酒后饮尽,不需回敬。

  封建社会视寡妇再嫁为奇耻大辱,所谓“从一而终”是旧时妇女必须遵循的节操。寡妇改嫁称再醮,必经族长同意,否则不允。出嫁时不得坐轿,在傍晚时分,于路口坐摇篮前往。若带子女,该子女被人看不起,蔑称为“拖油瓶”。

  华亭鹤唳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 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陆氏后人由是以驱逐鹤鸣,以祭奠陆机。

  华亭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陆机于吴亡入洛以前,常与弟云游于华亭墅中。

  后以“华亭鹤唳”。为感慨生平,追忆往昔岁月,悔入仕途之典。

  看杀卫玠

  【看杀卫玠】《世说新语.容止》:“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阶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

  西晋卫玠长得很美。一次出行,人们都来围观,他本体弱多病,经此劳瘁,病情加重死了。后因以“看杀卫价”比喻为群众仰慕的人,也可用为争为睹美的典故。

  提起魏晋时的美男子,大多人都会马上想到健美的嵇康或者经常被女生投掷水果的潘安,若按当时女性的审美标准,前面二位尚算不上最美的帅哥,前者酷爱打铁,肌肉想必不亚于现任加州州长,身上块垒如聚,并且皮肤粗糙,手感想必不会太好;后者经常有水果吃,维生素摄入过多,若一张脸蛋必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倒也不错。但魏晋时苹果比胡萝卜贵,所以潘安那时的食谱与兔子基本一致,每日摄入的大多是胡萝卜素,这样潘安就难免会与黄疸性肝炎患者的面容酷似,为安全起见,魏晋女生们势必会对潘安退避三舍。

  因此,按照魏晋女子的审美标准,卫玠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美男子。《世说新语》中只是说卫玠“风神秀逸、身体羸弱”,正合魏晋女子喜欢的标准——病态之美。

  卫玠的美不仅能征服女子,就连男人看了也怦然心动。某年卫玠与母亲去舅舅家串门,这位平日里自负风度翩翩相貌英俊的骠骑看了这位素未谋面的外甥竟然呆了,哆嗦着说:珠玉在侧,使我形秽!随后就每天带着卫玠四处游玩,还常常说:与玠同游,好似明珠在侧,朗然

  照人。后来这些话传开了,卫玠就多了个名字——“玉润”。

  卫玠弱冠之年,与潘安爱好相同,经常驾着车出游。不同之处就是潘安用的是马车,马车的车斗深而大,出游一次就能装回两吨魏晋女生们掷来的水果,这说明潘安深知韶华易逝,能多捞些实惠就捞些实惠;卫玠的车则用四只山羊来拉,这种山羊的皮毛好像被漂过一样,通体胜雪。这说明卫玠对自己的皮肤很有自信,人们总算还能分辨出这车前的东西是羊,但看到卫玠的时候,却只能看到一双如虚浮在半空里的黑宝石,这是他的眼睛;以及朱红色的,似乎并无脸蛋来安置的嘴唇。

  像卫玠这样的璧人出门简直是一场灾难,每一次都造成洛阳城的交通瘫痪。所以卫玠还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卫恒就禁止儿子出门。但卫恒不让儿子出门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卫玠的那张朱红小嘴很是能说,谈起老庄来,能让当时最负盛名的清谈高手王澄于瞬间绝倒三次,差点得了脑溢血。但说话是很劳神的,因此卫恒夫妻从不让儿子和别人辩论。

  被剥夺话语权的卫玠日渐憔悴,比平时更美上了三分。有一天趁父亲看管不严的机会跑了出去,一口气跑到了下都,香汗淋漓娇喘微微,正要寻一家酒肆歇息,顺便吃点东西,没料想被下都城的女子围了个密密匝匝。围拢上来的第一排魏晋女生只看了卫玠一眼就悉数晕倒,后一排的就马上拥上来接着晕倒,从空中俯瞰去,这些女子就好像摆成圆圈状的多米诺骨牌,倒得很有规则。卫玠难以突围,整整被看了三天三夜,直到下都城所有的女子都尽数晕倒之后,才得以出来。但卫玠疲劳过度,就此香销玉殒。

  据笔者所知,被活活看死的中国历史人物只有两个:一是卫玠,二是清道光年间“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而被英法联军装在铁笼子里拉到加尔哥答供人“观瞻”的总督叶名琛。然而,这位总督大人更像是猴子,卫玠则仿佛是国宝熊猫,同样是被人看,却也有所不同。

  卫玠的教训就是:被剥夺话语权并不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长得太帅而又生在程朱理学诞生前的魏晋可真是要命。

  柯亭笛

  【柯亭笛】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蔡邕传》注引晋张鹭《文士传》:“(蔡)琶告吴人曰,‘吾昔尝经会稽高迁亭(又名柯亭、千秋亭),.见屋椽竹东间第十六可以为笛。取用.果有异声。’”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三,“蔡邕尝至柯亭,以竹为椽。邕仰眄之,日:‘良竹也.’取以为笛,发声瞭亮.”蔡邕善知音乐.他发现柯亭椽是良竹所制,便取下来做成苗,名曰柯亭笛,声调极美。

  后因以“柯亭笛”、“柯亭竹”、“柯亭椽”称良笛或喻良才。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桓伊传》:‘(桓伊)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

  清·黄遵宪《寄和周郎山》:“出手柯亭笛,无端变徽声。爱才如共命,托分本三生。”

  捕鹞

  魏公子无忌方食,有一鸠飞入案下,鹞逐而杀之。忌忿其鸷戾,(“鸷戾”原作“系搏”,据明抄本改。)因令国内捕鹞,遂得二百余头。忌按剑至笼曰:“昨杀(“杀”原作“搦”,据明抄本改。)鸠者,当低头伏罪;不是者,可奋翼。”有一鹞俯伏不动。(出《列异传》)

  魏国的公子无忌有一天正在屋里读书,有一只斑鸠飞到他的书案下面,有一只雀鹰追进屋捕杀了它。无忌忿恨雀鹰的凶残,因此命令国内的百姓捕捉雀鹰,捉到二百多只。无忌握着剑走到笼子边上说:“曾经杀死斑鸠的,应当低头认罪,不是的,可以展翅飞离有一只雀鹰趴着一动不动。

  后因用为咏仁慈被及禽兽之典。

  明·萧良有《龙文鞭影》卷二:“信陵浦鹤,祖遨闻鸡。”

  不崩不骞

  【不崩不骞】

  《诗经,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汉·毛氏传:“骞,亏也。”唐·孔颖达疏:“天定其基业,长久且又坚固,如南山之寿,

  不骞亏,不崩坏。”

  又,《小雅·无羊》:“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汉·毛亨传:“骞,亏也。崩,群疾也。”

  不赛不崩,《天保》写人寿比南山,不会亏损也不会崩坏;《无羊》状羊群健壮.不损不疾,后用为祝福之词。

  唐。杜甫《观薛稷少保书画壁》诗:“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骞.”

  卜昼卜夜

  【卜昼卜夜】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载:春秋时,齐国陈敬仲为工正(注掌百工之官),一次请桓公饮酒,植公一时高兴,命举火继饮。敬仲辞谢说:“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

  《委子春秋,杂上》、《说苑,反质》述为齐景公与晏婴事。

  陈敬仲为了谏止齐恒公欢饮过度,故以“卜其昼,未卜其夜”婉言谢绝了他的要求.后因用称聚饮无度、昼夜不休为卜昼卜夜.

  清·纪栒《阅徽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又冶荡殊常,蛊惑万状,卜昼卜夜,靡有已时。”

  博具投江

  【博具投江】

  《晋书·陶侃传》:“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蒱博之具,投之于江,吏将则加鞭扑。日:‘樗蒱者,牧猪奴戏耳。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当正其衣冠,慑其威仪。何有乱头养望,自谓宏达耶!’” 晋大陶侃带兵四十一年,雄毅有权威,明悟善决断。任职期间,十分注意对部下军纪作风的教导。他发现参佐人员中有因为饮酒赌博而读职者,便命人把他们的酒器博具投入江中,吏将因此而失职。则加以鞭答,以示惩傲。

  后因用为整伤部下纪律作风的典故。

  宋·李清照《打马斌》:“又何必陶长沙博局之投,正当师袁彦道布帽之掷也。”陶侃曾为长沙太守,故称。

  霍桑效应

  在美国芝加哥市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为探求原因,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多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在该工厂开展一系列试验研究。这一系列试验研究的中心课题是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系列试验研究中有个“谈话试验”,即用两年多的时间,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并做详细记录;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不准反驳和训斥。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这是由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有诸多不满,无处发泄,“谈话试验”使他们这些不满都发泄出来,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

  裂土分茅,分茅裂土,分茅祚土

  【裂土分茅(分茅裂土、分茅祚土)】

  《尚书·禹贡》“厥贡惟土五色。”唐·孔颖达疏引蔡邑《独断》:“天子大社。以五色土为坛,皇子封为王者,授之大社之土,以所封之方色,直以白茅,使之归国以立社,谓之茅社。”古代王者以五色土分封诸侯。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分封时,各取其方色土,覆以黄土,用白茅包之作为诸侯建国的象征。后因以“裂土分茅”指分封诸侯。

276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