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故事合集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下):“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犷恶,能食虎子也.”
原为谚语。后常借喻人群中必有言行举止乖异者。
虎脊
【虎脊】
《汉书.礼乐志》引《天马》:“天马徕,从西极……虎脊两,化若鬼。”东汉·应劭注:“马毛色如虎脊者有两也。”
汉武帝曾得大宛马,并作《天马》歌称赞此马毛色如虎脊,后将“虎脊”用作咏赞良马的典故。
唐·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渥洼骐骥儿,尤异是虎脊。”
虎变
【虎变】
《周易·草卦》:“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唐·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涣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
《周易》中有“大人虎变”之语,形容虎身花纹斑驳多彩。后以“虎变”喻杰出人才发迹扬名。
唐·李白《梁甫吟》:“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
颇似寻常人。”
虎贲中郎
【虎贲中郎】
《后汉书·孔融传》:“孔融与蔡邕素善,邕卒后.有虎责士貌类于邕,融每酒酣,引与同座,曰:‘虽无老成人,且有典型。’”
中郎,东汉蔡邕曾作左中郎将。孔融与蔡也友谊甚深。蔡琶死后,融怀念故友,幸有一虎贲士很像蔡琶,孔融每饮酒思念蔡邕时,便将此人请来陪
座。后因以为追怀亡友之典。
清·舒位《梅花岭吊史阁部》:“中郎去世老兵悲,迁客还家史笔垂。”
虎豹九关
【虎豹九关】
《楚辞》宋玉《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上无些。虎豹九关,琢害下人些。”
九关,指天门九重。虎豹九关,比喻朝廷上的恶势力,后泛指奸佞当权之典。
清·龚鼎孽《如农将返真州以诗见贻和答二首》:“九关豺虎今何往?一别河山事不同。”
瑚琏材
【瑚琏材】
《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日:“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瑚琏,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的器皿,是很贵重的。孔子以此来夸奖子贡有才于,堪当大任。后因以“瑚琏质”、“瑚琏材”比喻大才。
宋。苏轼《送程之邵签判赴阙》诗:“念君瑚琏质。当今台阁宜。”
元·沈禧〔南吕·一枝花〕《赠人》:“天生瑚琏材,裔出髻缨彦。莺花坛上客。诗句杜中仙。”
狐书
【狐书】
《太平御览》卷六一八引伏滔《北征记》曰:“皇天坞北,古时陶穴。晋时有人逐孤入穴,行十里许,得书二千余卷。”
狐穴,是偏僻不易发现的洞穴,从狐穴中得书,书亦非平常书,而当为“僻书”。诗人乔子广喜用僻事作诗,故称“狐穴诗人”。后因以“狐书”指称偏僻怪异的书籍。
宋·陆游《剑南诗稿校注》卷七十一《闲中偶咏》其一:“不识狐书那是博?尚分鹤料敢言高。”
呼牛呼马
【呼牛呼马】
《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呼牛呼马,皆默认之。比喻随人毁誉,皆不计较。
明·徐复祚《宵光记·慰弟》:“时不偶,且躬操敝帚,任他人呼牛呼马,只低头。”
狐裘龙茸
【狐裘龙茸】
《左传·僖公五年》:“晋士艿退而斌日:‘狐裘龙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晋国的士艿写了一首诗说:“国政如狐裘般毛色杂乱,一个国家有三个主人,我究竟要服从谁才好呢?”后以“狐裘龙茸”比喻政令混乱,令人无所适从。
宋·苏轼《苏轼诗集》卷二十五《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回,作二首》诗:“冰崖落屐齿,风叶乱裘茸。”
虎豹九关
【虎豹九关】
《楚辞》宋玉《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上无些。虎豹九关,琢害下人些。”
九关,指天门九重。虎豹九关,比喻朝廷上的恶势力,后泛指奸佞当权之典。
瑚琏材
【瑚琏材】
《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日:“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瑚琏,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的器皿,是很贵重的。孔子以此来夸奖子贡有才于,堪当大任。后因以“瑚琏质”、“瑚琏材”比喻大才。
胡雏长啸
【胡雏长啸】
《晋书·石勒载记》载:十六国中后赵的建立者石勒出身于羯族,旧时称为‘胡”。他随人行贩洛阳,倚上东门长啸。东晋大臣王衍见而异之,曰:“向者胡雏,吾观其声视有奇志,恐将为天下之患。”
胡安鹤翅
【胡安鹤翅】
曹学佺《蜀中名胜纪》卷一三《邛州》:“汉胡安尝于山中乘白鹤仙去,弟子即其处建白鹤台……按《益都耆旧传》,胡安,临邛人。”
邛州西山,因胡安乘白鹤仙去,故亦称白鹤山。后以“胡安跨鹤”、“胡安鹤翅”、“胡安白鹤”吟咏得道飞升。
狐书
【狐书】
《太平御览》卷六一八引伏滔《北征记》曰:“皇天坞北,古时陶穴。晋时有人逐孤入穴,行十里许,得书二千余卷。”
狐穴,是偏僻不易发现的洞穴,从狐穴中得书,书亦非平常书,而当为“僻书”。诗人乔子广喜用僻事作诗,故称“狐穴诗人”。后因以“狐书”指称偏僻怪异的书籍。
狐裘反衣
【狐裘反衣】
《汉书·匡衡传》:“长安令杨兴说(乐睦侯史)高曰:‘夫富贵在身而列士不誉,是有狐白之裘而反衣之也。”
狐白,是狐掖下之皮,其色纯白,集以为裘,轻柔难得,是为珍品。反穿狐白之裘是稀世珍宝被误用。后常用指有才不见用之意。
呼牛呼马
【呼牛呼马】
《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呼牛呼马,皆默认之。比喻随人毁誉,皆不计较。
明·徐复祚《宵光记·慰弟》:“时不偶,且躬操敝帚,任他人呼牛呼马,只低头。”
狐裘龙茸
【狐裘龙茸】
《左传·僖公五年》:“晋士艿退而斌日:‘狐裘龙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晋国的士艿写了一首诗说:“国政如狐裘般毛色杂乱,一个国家有三个主人,我究竟要服从谁才好呢?”后以“狐裘龙茸”比喻政令混乱,令人无所适从。
狐埋狐搰
【狐埋狐搰】
《国语·吴语》:“夫谚(谚语)曰:‘狐埋(埋藏)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
相传狐狸本性多疑,如果埋藏了什么东西,埋后总不放心,过一阵就又挖出来着看,所以它总也埋不成。
狐冰,狐听之声
【狐冰(狐听之声)】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注引《述征记》载:传说狐多疑而善听。冬季河水冰封,孤必先俯听冰下无流水声时方肯过河。
冰下无流水声,表明冰之坚,故以“狐冰”为称代坚冰的典故。转而用为比喻友谊或爱情的坚贞。
呼航济水
【呼航济水】
《淮南子。道应训》:“公孙龙在赵之时(公孙龙,战国赵国人,创坚白异同(白马非马)之说,著《公孙龙子》),谓弟子日:‘人而无能者,龙不与之游。’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少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之籍。’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上,而航在一氾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来。”
公孙龙称说门下无有不能之人。客之所以被收为弟子,便是因为能呼的缘故。隔岸呼航,一呼即至,由此可见嗓门之高大,这也堪称是一种技能。后
以此用为嗓音洪亮的典故。
北齐·颜之推《颇氏家训》附录《观我生赋》“据要路而问津,斯呼航而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