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十个小故事
敬通妻
【敬通妻】
《后汉书·冯衍传》:“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也。……衍娶北地任氏女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儿女常自操井臼,老竟逐之,遂焰壈于时。”
后汉冯衍很有才学,但家有悍妇,常使家道不宁。后以“敬通妻”喻悍妇。
宋·苏轼《苏轼诗集》卷二十一《次韵和王巩六首》其五:“子还可责同元亮,妻却差贤胜敬通。”
九世仇
【九世仇】
《公羊传·庄公四年》:“(齐)哀公享乎周,纪侯谮之,以襄公之为此焉者,事祖祢之心尽矣。尽者何?襄公将复仇乎纪。……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春秋时,齐哀公被纪侯诬陷,遭周天子煮杀的酷刑。经厉九世之后,齐襄公灭了纪国,报了此仇。后因以“九世仇”用为比喻累世深仇大恨的典故。
宋·陆游《纵笔》诗:“会须沥血书封事,请报天家九世仇。”
竞陵八友
【竞陵八友】
《梁书·武帝本纪》:“竟陵王子良,并西邸,招文学,高祖(萧衍)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并游焉,号曰八友。”
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喜爱文学,他开馆招揽了一些当时颇有名气的文学之士。梁武帝萧衍与沈约等人一起交游,时号“八友”,又以在竟陵故,也称
“竟陵八友”。
“八友”中以沈、谢的文学成就为最大。沈约精通音韵。著有《四声谱》,更创“八病”之说,以平上去入四声制韵,不可增减。沈与谢、王等人擅长诗
名,写诗又讲究音律,时称“永明体”。沈约对我国古代诗歌形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谢朓描写景
物细致逼真,注重情景交融,又力避形式主义的过
分雕饰,成为当时诗坛的佼佼者。
井渫莫食
【井渫莫食】
《易·井》〔卷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汲,取水,比喻人才可用),王明,井受其福。”
这段话的意思是:水井已经淘去污泥,但尚无人汲饮食用,这就好比怀才修身而不被重视使用,怎能不使人心中悲恻。俏若遇到英明的君主,任用其才、大家便都可分享幸福。后常以“井渫莫食”用为怀才不遇的典故。
《文选》卷十一王集《登楼照》:“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谍之莫食。”
景钟,景公钟
【景钟(景公钟)】
《国语·晋语七》:“昔克潞之役,秦来图败晋功。魏颗以其身却退秦师于辅氏,亲止杜回,其勋铭于景钟。”《注》:“景钟,景公钟。”
春秋时,晋景公派大将荀林父和副将魏颗,根据潞国的请求,平息了潞国内乱,留魏颗驻守潞国,不料。秦派大将杜回前来争夺,与晋展开激战。魏顺
退守辅氏附近的青草坡,设下埋伏,生擒杜回,秦军败逃。晋悼公即位后,惩办奸臣屠岸贾,起用赵武,裹奖功巨,便把已故将领魏颗的败秦之功,铭刻在
景公钟上。后因用为褒赞功绩的典故。
东汉·杨修《答临淄侯笺》:“若乃不忘经国之大美,流千载之英声,铭于景钟,书子竹帛。斯自雅量,素所畜也。”
景阳官井,胭脂井
【景阳官井〔胭脂井)】
《陈书·后主纪》:“后主‘陈后主名叔宝,字元秀)闻兵至,从宫人出景阳殿,将自投于井,袁宪侍侧,苦谏不从。夏侯公韵又以身蔽井,后主与争,久之方得入焉。及夜,为隋军所执。”又见《南史·后妃传》。
陈后主宠幸张贵妃丽华,隋军入建康(今江苏南京),陈后主与张丽华同入景阳宫井,懦弱躲避,终于双双被俘。遭受亡国之辱。后常以“景阳宫井”、
“胭脂井”为荒淫亡国,吊古伤时的典故。
唐·郑欧《马嵬坡》诗:“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清·舒位《梅花岑吊史阁部》诗:“狎客秋声蟋蟀堂,君王政事胭脂井。”
精卫镇海
【精卫镇海】
《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自饺(自呼己名),是炎帝(太阳神,神农氏)之少女,名日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南朝梁·任昉《述异记》:“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填塞)东海。”
炎帝少女女娃溺死东海,其志不泯,化为精卫鸟,衔西山之木石,以填东海。后因用为咏意志坚定,坚待不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精神。
晋·陶潜《读山海经》诗:“精卫微木,将以填沧海。”宋,文天祥《赴阙》诗;“壮心欲填海,苦胆为优天。”鲁迅《题三义塔》诗:“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志城坚共抗流。”
惊雷破柱
【惊雷破柱】
《世说新语·雅里》:“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烂,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
魏时,夏侯玄所倚之柱遭到雷击,他仍然镇定如初。后因用为咏有胆量的典故。
唐·李商隐《异俗二首》其一:“未惊雷玻柱,不报水齐檐,”此借“雷破柱”字面,表现当地气象与中原不同,而人们已习以为常。
荆枝茂,荆树
【荆枝茂(荆树)】
周景式《孝子传》:“古有兄弟,忽欲分异,出门见三荆同株,接叶连阴,叹曰:‘木犹欣聚,况我而殊哉?’还为雍和。”(据《艺文类聚》卷八十九引)
传说将要分家的三兄弟,见到三裸荆树同株茂盛而改变了分家的打算。后遂用为咏兄弟和美之典。
唐·黄滔《送人往苏州瞻其兄》:“到日荆枝应更茂,别时珠泪不须流。”
精舍读书
【精舍读书】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魏武帝曹操有一段时间曾去官离职,他于是乘此时机,努力自学,以求上进。曾在谯郡东五十里,构筑精舍。谢绝宾客,专心读书。后因用为排除干扰,专心治学读书之典。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九《岁晚怀镜湖旧隐概然有作》:“读书精舍岂轻出,采药名山成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