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的故事100字
接下来介绍一些历史典故
临深履冰
【临深履冰】
《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临深渊,履薄冰,形势危险,极恐坠落,故须十分小心。后因用以形容小心翼翼,不敢稍有疏忽。
元·施君美《幽闺记·绿林寄迹》:“我只得临深履薄,悚惧恐惶。”
元·汤式〔中吕·朝天子〕《归隐》:“手执玉捧盈,足临深履冰,固君子知天命。”
临淄照水
【临淄照水】
《艺文类聚》卷二三引汉,刘向《新序》:“齐王聘田巴先生而将问政焉。对曰:‘政在正身,正身之本,在于群臣。王召臣,臣改制鬋饰,问于妾:“奚若?”,妾爱臣,谀臣曰‘佞。’臣临淄水而观,然后自知丑恶也。今齐之臣谀王者众,王能临淄水见己之恶,过而自改,斯齐国治矣。’”
田巴以照淄水鉴别鬋饰的美丑为喻,劝谏齐王为治理好国家,要注意检查发现自身的过失,及时改正错误。这个典故用以喻指自察自身,以正得失.
临汝袁郎
【临汝袁郎】
《后汉书·袁安传》附《袁闳传》“少励操行,苦身修节。……卒于土室.”唐·李贤注引《汝南先贤传》:“闳临卒,赦其子日:‘勿设殡棺,但著裈衫疏布单衣幅巾。亲尸于板床之上,以五百墼为藏。’”
东汉袁安位三公,其后人多居高位,唯玄孙袁闳绝世不仕,居贫隐遁。德行高洁。后遂以“临汝袁郎”咏赞高洁隐士之典。
唐·刘言史《葛巾歌》:“临汝袁郎得相见,闲云引到东阳县。”
临淄掾吏
【临淄掾吏】
《后汉书·吴良传》:“吴良字大仪,齐国临淄人也。初为郡吏,岁旦与掾吏入贺,门下掾王望举觞上寿,谄称太守功德。良于下坐勃然进曰:‘望佞邪之人。欺谄无状,愿勿受其觞。’太守敛容而止。”
东汉吴良对临淄掾吏王望媚上大加抨击,骂其为奸邪之人。后以“临淄掾吏”比喻拍马溜须的人。
宋·苏轼《苏轼诗集》卷二十六《鳆鱼行》;“辽东太守远自献,临淄掾吏谁为材。”
临海
【临海】
《史记·卫骠骑列传》:汉武帝元狩‘四年春,卫青、霍去病率大军再次出击匈奴。“军既还,天子曰:‘骠骑去病帅师……历涉离侯。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以五千人百户益封骠骑。’”
汉朝名将霍去病在北伐匈奴中,曾兵临翰海。故后以“临海”用为称誉远征塞外之典。
唐·崔融《从军行》:“临海旧来闻骠骑,寻河本自有中郎.”
临渴掘井
【临渴掘井】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医书上原以“临渴掘井”指有病方吃药的疗法。
秦汉时人以临渴穿井比喻事到临头才设法解决,已无济于事,
唐·寒山《诗三百三首》:“燕砂拟作饭,临渴始掘井。”
临春阁上魂
【临春阁上魂】
《南史·后妃下·张贵妃传》:“至德二年,乃于光昭殿前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后主自居临春阁,张贵妃居结绮阁,龚、孔二贵嫔居望仙阁,……”
南朝陈后主为声色娱乐,大兴土木,修建三阁,名临春、结绮、望仙,自居临春阁,荒淫亡国。后因以为咏亡国之典。
宋·张耒《怀金陵三首》其二:“青溪天水相澄映,便是临春阁上魂。”应为结绮阁(张丽华住处)。
列子居郑圃
【列子居郑圃】
《列子‘天瑞篇》:“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国君卿大夫视之,犹众庶也.”
战国时,列御寇隐居在郑国的一个果菜园子里,四十年无人知晓。后用为咏隐士之典。
唐·李白《赠张公洲革处士》诗:“列子居郑圃,不将众庶分。”
裂麻,阳城裂麻
【裂麻(阳城裂麻)】
《旧唐书·阳城传》;‘阳城字亢宗,北平人也。……时德宗在位。多不假宰相权,而左右得以因缘用事。于是裴延龄、李齐运、韦渠牟等以奸俊相次进用,诬谮时宰,毁诋大巨,陆贽等咸遭枉黜,无敢救者。城乃伏阁上疏,与拾遗王仲舒共论延龄奸佞,蛰等无罪。……时朝夕欲相延龄,城曰:‘脱以延龄为相,城当取白麻坏之。’竟坐延龄事改国子司业。”
麻,指白麻纸。唐时,由翰林院起草制书,凡立皇后、太子,施赦,讨伐,任免三公将相,皆用白麻纸书写,然后封付阁门使,由阁门使召集朝士拆封宜读实行。阳城反对裴延龄为相,故说欲撕裂白麻纸诏命,后因用为直臣敢谏的典故。
清·李晖吉、徐瓒《龙文鞭影二集》下卷:“李藩批敕,阳城裂麻。”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
《左传·昭公九年》;“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我在伯父,(天子称同姓诸侯,诸侯称同姓大臣,均可称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源,民人之有谋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周天子派大夫詹桓伯到晋国责难说:“联的领土对于伯父而言,就像衣服有帽子,树木有根源,人民有谋主,假如伯父毁掉帽子。拔掉根源,放弃谋主。就连戎狄也不会把我这个天子看在眼中吧!”后以
“裂冠毁冕”“拔本塞原”指忘其根本,又喻不支持朝廷。
《后汉书·逸民列传》:“汉室中微,王莽篡位,士之蕴藉义愤甚矣,是时裂冠毁冕,相携持而去之者,盖不可胜数。”
列子乘风
【列子乘风】
旧题战国·列御寇《列子·黄帝》:“列子师老商氏,友伯高子,进二子之道.乘风而归。……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无不同也。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亮,竟不知风乘我邪?我乘风乎?”
战国·庄周《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冷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列子说他事老商氏为师,能御风而行.庄子则认为,能御风虽然很好,却还要待风起才能御,倒不如御六气以游无穷。后因以“列子御风”比喻神仙飘然云外。唐·董思恭《咏风》:“方从列子御,更逐浮云归。”元·卢挚《双调·殿前欢》:“谁人共?一带青山送,乘风列子,列子乘风。”
裂笛妙技
【裂笛妙技】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笛》:唐开元时乐师李漠吹笛技艺无双,一次随刺史皇甫政月夜泛舟越州镜湖。遇一老父。“老父曰:‘某少善此,今闻至音,辄来听耳。’政即以漠笛授之。老父始奏一声,镜湖波浪摇动,数迭之后,笛遂中裂。即探怀中一笛,以毕其曲。……老父曲终,以笛付漠。漠吹之,竟不能声。即拜谢以求其法。顷刻,老父入小舟,遂失所在。”
后因以“裂笛妙技”比喻吹奏笛子的技艺高超,
清·王士祯《亡名氏画》诗:“芦荻潇萧山气阴.横笛吹作苍龙吟。一声入破铁皆裂,举世无人知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