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心得2023
开学第一课心得2023篇1
孔子云:“吾十有五志于学。”少年自强,贵在有志,有志而勤勉,此吾辈少年应有之态。
少年司马迁有志有为,终成《史记》。他踏遍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凭借着非凡的志向,务实拼搏的耐力,终铸成留芳后世的《史记》。班固曾评:“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这正启示吾辈少年有理想有作为,以成为国之栋梁。
少年茅以升有志有为,终成桥梁专家。他的志向源于十一岁那年的端午节,南京秦淮河上举行热闹非凡的龙舟比赛,他和伙伴约好去看个痛快,不料当天他生病而不得不在家休养。晚上,伙伴们回来了,但一个个都没精打采,眼泪盈眶,茅以升一问才知道是秦淮河上出了事,因为看比赛的人太多,把一座叫文德桥的古老拱桥压塌了,导致许多人掉到河里淹死了。茅以升听到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此暗下决心:我长大了一定要学会造桥,为大家造最结实的桥!从此以后,茅以升的头脑就被桥占据了,他出门只要见到桥,总要上上下下看个仔细,读书读到有关桥的内容就立即将其抄在本子上,他搜集的各种桥的图片、照片,更是数不胜数。最终茅以升成了一代桥梁专家,为我国的桥梁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这正启示吾辈少年有理想有作为,以成为国之栋梁。
少年雷军有志有为,终成创业佳话。在武汉大学的求学期间,他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四年的学业。在日后的工作经验积累中,他务实拼搏,终于打造了小米强大的商业帝国,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力量。这正启示当代少年发扬务实拼搏的精神,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成为国之栋梁。
有志者,事竟成。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和践行者,立志成功,济世破壁,务实拼搏,此吾辈少年应有之态。
开学第一课心得2023篇2
20_年6月18日是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致公党_省委组织我们_委委员、下属各支部的主委、副主委到_博物馆参观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罪行图片展,以及瞻仰了_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通过参加这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我感受颇深。
岁月如梭,抹不去日本侵略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惨绝人寰的痛苦记忆,通过这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我重温抗日战争的艰险历程,祭拜死去的革命先烈,进一步激发我们强烈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英雄的气概;是责任的担当;是时代的呼唤;是历史的使命。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勇担重任,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华民族从独立到富强。中国共产党引导中华民族不断走向新的胜利,走向伟大复兴。
从1945年到20_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跨过了_个年头。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的意义非常重大。从1937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在全民抗日的号召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了整整八年的时间给予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狠狠打击,才让丧心病狂的日本军国主义在团结一致的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人民面前低下了头颅。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场伟大的胜利,抗战期间中国人民得到了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大力支持,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三千多_华侨机工回国参加抗战,保证了抗战战略物资的运输,为全国持久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炎黄子孙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华侨史上一次最直接、最集中、最有组织、影响极为深远的民族主义行动。他们以自己的生命、鲜血和汗水,在华侨爱国史上谱写出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世界正义力量支持下得到的,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转折点。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_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_周年这一时刻,不仅是曾经历过抗日战争那一段血与火的老一辈人需要重温和纪念,全体中国人民都非常有必要重温抗日战争那段血与火的光荣历史,举行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缅怀那些忠昭日月,义薄云天的抗日英雄,进而弘扬团结一心、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繁荣昌盛和统一,倡导世界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而同心同德,团结奋斗。
岁月流逝,曾经的灾难渐行渐远,年轮更迭,曾经的硝烟渐渐消散。但是,有一种惊醒,中国人民丝毫不曾忘记;有一种痛楚,中华民族永远铭记在心。抗日战争已经过去_年,但在今天依然时刻警醒着我们,要认清和把握当今世界大势。牢记历史是一种前进的力量,它鼓舞着我们不断做好自我,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加团结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开学第一课心得2023篇3
每年的9月1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开学的日子,面对如此开心的一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学第一课》跟随着开学的步伐也如约而至。20_年《开学第一课》9月1日晚八点档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正式播出,网络用户们可通过央视新闻、央视频、央视网、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学习强国等新媒体平台观看。今年的主题和往年相比有着更加深刻以及独特的意义存在,“少年强中国强”便是20_年的新主题。
这次节目由由央视boys主持,钟南山院士开讲,“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张定宇、陈薇授课,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压轴等。今年这期节目共有三个篇章,分别是“担当”、“团结”、“科学”,每一个篇章都给我们深刻的领悟以及心得感慨,重量级别的老师们和主持人在现场讲解,使得在座的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内心都有着无限的震撼。
节目里有一句话,相信让很多人都受益匪浅,那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是英雄的民族,它是在磨难中成长起来的”。面对这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这个民族是多么的伟大和自豪。特殊的20_年,我们经历了一场浩劫,至今还未结束,许多人在这场新冠疫情的浩劫中,遭受了沉重的打击,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全国上下处于磨难之中,我们中华民族面临着一场新时代的巨大考验。处于磨难中的我们,前方依然有人为了我们负重前行,广大医护人员以及各个省份的医疗队都在前线奋力抗战,他们不畏生死,不计报酬,一个个坚强的身影,诠释着心怀天下,悲天怜悯的大爱情怀。他们是这个时代的伟大英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无论这场疫情之战与我们耗时多久,过程多么艰难,相信我们终究会迎来胜利的曙光,中华民族是打不败的英雄民族,即使遭受磨难,但会不断地成长起来。坚强抗疫,等到疫情的结束,我们中华民族将会翻开崭新的一页,苦难过后的我们也会焕发新面容。
观看完20_年《开学第一课》之后,节目里的全部内容都让我们感触颇深。再次回味这次的主题,“少年强中国强”,这对于我们现代年轻人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是国家的希望,是当国家处于危难中支撑国家的中坚力量。尤其是这次疫情的出现,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生命健康难题,无数年轻战士勇往直前奋战抗击疫情更是体现了我们的责任与担当所在,同时也表现出了我们中国人自强不息以及遇难不怕的精神力量,而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必须要有的精神品质,不可丢弃。
开学第一课心得2023篇4
今晚我在家长的陪同下观看了20_开学第一课节目,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夏伯渝老人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故事,期间不仅仅有他多次攀登最终得以成功的励志,而且对于一名老人来说凭借义肢攀登峰顶实在令人感慨,正因为如此我才希望能够学习夏伯渝爷爷坚持不懈的毅力与决心。
电视屏幕中关于他们曾经攀登珠峰的画面多么令人激动啊,从他们讲述的故事中也让我明白了当年的艰苦条件下想要达成这样的目标是多么不容易,无论是第一次登山员们搭人字梯来到峰顶还是后来在第二台阶架设“中国梯”,从他们后来的谈话可以想象得出当年的画面是多么令人震撼,毕竟在风雪交加的高峰之下冒着被冻伤的风险完成这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挑战,从中吃过的苦又怎么可能是自己这名学生能够体会到的呢?
夏伯渝老爷爷那种身残志坚依旧想要攀登高峰的毅力是值得自己去学习的,尤其是后来夏伯渝老人和北京大学攀登队握手的画面让人感动,其中穿插的历史画面以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字句更是令人难忘,或许这便是作为当今学生的自己需要学习的精神吧。通过电视中的画面再联想到自己还真是感到羞愧呢,平时在家备受父母呵护的自己哪怕遇到小小的困难都会产生放弃的想法,但是如果每个人都像自己这般无用又怎么可能完成那么多看似不可能的挑战呢?
当自己看到夏伯渝爷爷的那双金属义肢的时候真是热泪盈眶,为什么我在平时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不能够像这样再次站起来呢?当夏伯渝爷爷第四次攀登珠穆朗玛峰距离终点不超过百米的时候选择放弃,或许最后他能够为了队员的安全选择放弃触手可及的梦想,但是从他眼中晶莹的泪花可以感觉到内心是多么地不甘。当夏伯渝爷爷第五次攀登成功的时候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对方的高兴,那时梦想终于获得成功以后收获喜悦的笑容,也是历经挫折直至达成目标以后表现出来的激动神情,正因为如此我才应该要学习夏伯渝老爷爷身残志坚的毅力。
或许此刻的自己想要达到这一点还需要时间的积累,但是我相信通过日后的学习必定能够将这种顽强的毅力传承下去,因为我相信作为新一代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教导下茁壮成长。
开学第一课心得2023篇5
有多少中国人期待着,期待着20_的到来,期待着20_的第一次春暖花开,期待着一个个未知的奇迹,然而在这之前我们迎来的是一场“特别的战斗”,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这场战斗的参与者,尤其是奋斗在一线的“战士”,他们是“天使”,是“逆行者”,是“最美逆行者”!
在这病毒肆虐的惴惴不安中,他们面对疫情逆风而行,用信念与责任为人民的安全护航,用坚持和勇气撑起生命的保护伞,为多少家庭换来了无数的希望。但我也想说,这世界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是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他们也不过是等待着大年三十回家吃团圆饭的爸爸,妈妈,儿子,或者是女儿,他们也会害怕,也会思念,也会疲惫,但是这些只是被他们掩藏在了口罩下坚强的微笑里,藏在了护目镜后坚定的目光下。所以致敬那些可爱可敬的逆行者,致敬那份勇敢奋斗在前线的每一位。
现在众所周知,病毒扩散十分可怕,不被感染便是为国出力,由最初几人爆发至上千甚至上万人了。无需接触,病人口中的飞沫即可使人感染。所以医护人员们需要穿上厚厚的防护服,但即便这样,仍有无数志愿者与医护人员倒下了。他们长期劳累,休息时间非常珍贵,但是他们并没有表现出一丝后悔,如果没有逆行者们,抗击病情就不会有进展。我们将一直生活在病毒的阴影下,正是他们,不顾“小我”,为“大我”奋斗,才让我们看到胜利的曙光。我们要时刻记住,我们在过年,而他们在帮我们过关。无论是医术高超的医护人员,还是任劳任怨的志愿者,无论他们普通与否,在奔赴抗疫前线的那一刻起便注定伟大,注定应该得到每一个人对他们的尊重。
尤其让我们为之敬佩的是八十三岁的钟南山爷爷,他几乎可以说是这次逆行者的领头人,他本来可以避开病毒的风险,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站了出来,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他曾坚定的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斩钉截铁的话语,带给全世界无比的震撼。十七年来,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未改,为人民的安全逆行的志,始终未变。他该成为我们为之赞叹的偶像,当之无愧。同时慨叹,该有多少这样的勇士,一路披荆斩棘,无所畏惧。
生死前沿何所惧,白衣英雄大爱仁心;逆流而上斩死神,危险时刻唤醒春天的声音。致敬逆行者,敬畏自然,守护生命。是他们用执着和坚定诠释着“爱的奉献”,诠释着“大医精诚”。我们由衷的向他们致敬。让我们众志成城一起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希望每一位逆行者也能尽可能的注意自己的身体,平安凯旋,一起见证车水马龙,一起迎来春暖花开,繁华与共!
开学第一课心得2023篇6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多么铿锵有力的一句话,多么振奋人心的一句话!在那些硝烟四起的日子里,在那些艰难困苦的日子里,在那个危机四伏充斥着绝望的年代,引领了多少灰心失意的青年又重拾热血,给了多少经受黑暗淬炼的孩子散发光芒的勇气,去迎接黎明的信念。百载流转,时光好似抚平了一切,动荡的时局;疮痍的心灵;残酷的战争…于我们这代被冠以00后之称的孩子来说那个年代热血澎湃的红色精神,好似已经模糊不清。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这句已流传了百年的话却如黄钟大吕,醍醐灌顶,又如久旱甘霖,畅快淋漓!比任何语言数字纲领文字更加振聋发聩。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好像懂得了什么…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我还很小。小小的我看着学校走廊上挂着的这幅字,轻轻地一遍一遍地低吟着。只有懵懵懂懂的敬畏,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后来,我长大了一些,再读这句话,我也只是迷茫,我是为何而读书的呢?我真的明白么?我还无法真正理解这句话背后的巨大力量。
再后来,也就是现在,我看着这个命题,又看到了这句话,对它也有了几许道不明的情愫。这一次,我好像懂得了一些什么。这一次,我好像真正看到了那个“中华不振”的年代,好像真正看到了在回答魏校长“诸生为何而读书”的问题时那个十二岁的少年瘦削的脸庞和坚毅的神情。
现今早已远离了那个中华民族存亡一线的生死年代,但那这却是千千万万的先烈的鲜血与努力才铸造而来的和平年代。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1949年,新中国成立,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92年,经济改革,社会进步……一桩桩一件件,这都是代代流传的周恩来精神最热忱最鲜活的体现!
而我们呢,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已继承了代代中华儿女血脉中流动的红色基因,理应铭记我们要传承的红色精神,背负好我们肩上的下个时代中华崛起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理应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接下新时代的这一棒。新时代的明天,将由我们创造!
我们,也正蓄势待发。
开学第一课心得2023篇7
转眼又是一年开学季,面对开学的来临,央视教育节目《开学第一课》也如期而至,今年的主题和往年有所不一样,给同学们带来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20x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疫情的出现,全国人民积极投身战疫中,展示出中国人的刚强毅力。这一期的主题是“少年强,中国强”,节目内容普及防疫知识,弘扬抗疫精神。
观看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回顾20_年,原本应该是美好的一年,然而新冠疫情的出现,这场灾难的突然袭击,使得人心惶惶,全国气氛似乎被黑色笼罩,许多人在面临生命健康的时候,内心都是一片恐惧与无奈。为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无数白衣战士勇往直前,他们不畏惧也不退缩,坚持不懈地为生命安全而战。除了他们,还有一些基层的群众,他们同样不畏生死,等待前方指令,齐心协力,共同抗击疫情,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让美好的春天再次回归,人们的生活可以恢复正常状态。
20x年对于许多人来说最为艰难的一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在这场严峻斗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挺在一线、连续奋战,体现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同时也为了我们这些祖国的新时代青年树立了强大的精神榜样,他们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的责任担当,展现出了身为一名中国人该有的顽强品质,值得我们所有人为之学习。
看完《开学第一课》,我们可以感受到医务人员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倘若没有他们在前方奋战,我们的生命会受到更加严峻的威胁。这场战疫中,除了医护人员积极抗击疫情之外,我们自身也要学会保护好自己,不给自己增加危险的机率,只要人人都能做好疫情防护,那么医护人员的负担也可以减轻些。在这次节目中,我们除了对疫情的'认识和更多的了解外,也学习到了一些防疫知识。疫情期间,少去人群多的地方,或者尽量不出门,出门要戴好口罩,与人交谈时保持好一定的距离,平时还要做好各个方面的消毒工作。战胜疫情,人人有责,这也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每个人都不能逃离,要积极面对。中国人的骨子里自古以来就有着不服输的精神存在,在大灾大难面前,展现的永远都是强者的姿态,无论遭遇多大难关依然可以挺过去,这次疫情也不例外,相信晴天的日子很快就会来临。
开学第一课心得2023篇8
很多人都觉得追逐梦想的旅途是枯燥而毫无光彩的,因为还没有达到成功,所以不能让人看到我们成功后的光鲜。其实,梦想贵在追寻!一旦坚持,追寻的过程也能让人肃然起敬,比如郑亚波郑妈妈的故事。
她是名普通的加油工,儿子是自闭症患者,为了开发其智力,郑妈妈看视频自学钢琴,学了后再交给其儿子,十一年不间断。如今,曾经还不会说话的郑妈妈儿子已经能够自弹自唱了,并且上了普通小学六年级——这不正是梦想的奇迹,坚持的奇迹吗? 其实,来到《开学第一课》的嘉宾很多,他们的故事也同样令人感慨万分,如罗田县的乡村教师方荣方老师。
别看她这么年轻,她可是多次被县、镇评为“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呢!方老师是当代教师的楷模,她对学生的付出、对梦想的坚持,也让我们对她佩服不已。 看了《开学第一课》之后,我明白了,成功是由一个个梦想组成的。坚持自己的梦想,不仅能够实现从前不敢想象的愿望,更能够证明我们的价值,能够让我们找到自我、找到生活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梦想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的。
开学第一课心得2023篇9
20_年2月21日晚,我观看了上海教育电视台《公共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课程通过的嘉宾访谈、情景剧等多种形式,给我们普及了治安、交通、消防、防疫等方面的知识。
首先,注意防范诈骗。当我们接到可疑电话、收到可疑信息时,要注意甄别真伪,仔细确认。凡是涉及个人财产、涉及 “三码”即密码、验证码、二维码等方面的,要特别提高警惕。
其次,注意交通安全。我们要遵守行人与非机动车的通行规则,遵守道路安全法规,有序安全出行。“用左手开车门”、“车辆转弯,请注意安全”,“红灯停,绿灯行”牢记心间。
再次,注意消防安全。当发生火灾时,合理运用工具破拆玻璃,打开安全通道;火势危险时,应披上打湿的被褥或衣物,寻找安全出口;遇到烫伤,应脱去炙热源的覆盖,冲洗伤口,盖上清洁敷料,及时就医。
最后,注意加强防疫。我们要做好戴口罩、勤洗手等个人防护工作,安全进行集体活动,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坚持防疫“三件套”、牢记防护“五还要”。
通过观看这次开学第一课,让我们对公共安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们要加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常鸣,永记心间,以安全的行为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成才、生活。
开学第一课心得2023篇10
学者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观看了央视《开学第一课》专题节目之后,我才真正懂得了这句话的涵义。
《开学第一课》作为一档有着12年历史的老节目,历年来一直秉承着“教育”的宗旨,教育全国青少年,让我们学生在这堂“开学之课”中尽情学习,在九月份这个新的节点领悟新知识,带着希冀重新出发。
20_年是《开学第一课》播出的第十三个年头,2008年开始,一年举办一次,足以说明国家对开学第一课的重视程度,可见这档节目对于我们的重大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决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为国家教育事业中的一份子,我们应该从自身出发,积极主动地投身教育,学习好《开学第一课》,并从中进行思考,思考它有什么?它教会了我什么?我又学到了什么?
“它有什么?”
首先,《开学第一课》有着特定的教育目的,旨在传递出积极健康正能量的观念,从而正确引导孩子们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节目邀请了主持人和嘉宾,知名学者以及有着重要贡献的人物……共同演绎了这一堂属于学生们的“开学一课”,这也是属于大人们人生的“开学一课”。
“它教会了我什么?”
在老师的要求下,在爸妈的陪同下,我观看了《开学第一课》。我想,我明白了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教育”话里的含义。今年的主题是“少年强,中国强”,与国家正在经历的大事息息相关。
亲自看了节目,亲身体验到嘉宾带来的爱国情怀,在民族大义面前,舍己为国。在苦难面前,全国人民永远在一起,共同抗击疫情,我们应该学习这种抗疫精神。
“我又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