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网 > 话题作文 > 节日作文 > 重阳节 >

重阳节主题创新征文

时间: 新华 重阳节

在写作文中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尽量避免使用生僻词汇和复杂的语句结构,让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自己的意思。优秀的重阳节主题创新征文是什么样的?下面给大家带来重阳节主题创新征文,供大家参考。

重阳节主题创新征文

重阳节主题创新征文篇1

时光转瞬即逝,不知不觉中又一年的重阳节到了,九九重阳,代表着天长地久,也代表着尊老、敬老、爱老。

无非给老人们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帮着干点家务,除了这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不会再让我们干些什么了。平常,老人们总是最疼我们。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就留给我们;有好喝的自己舍不得喝就留给我们;我也从没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经常给自己添件新衣,却拿来儿女穿旧了的衣服穿;也从没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很挥霍的买许多贵重的东西从来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却把剩下的钱给我们买零食;更没见过爷爷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学误了点,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着,不让我们在校门口干着急。

秋天天气转冷,奶奶总是问我:“穿那么少,冷不冷?”这时我便会不耐烦地转过头去,烦躁的说上一句:“不冷不冷。”心里还不住的埋怨奶奶太罗里吧嗦!往往我来不及听爷爷说完这句话,就插上一句:“知道了,知道了!”就觉得整天听着一句话,耳朵都快听出茧子来了。

归根结底就是要理解老人,尊敬老人。想想哪个老人不想得到晚辈的重视与尊重呢?虽然我们不可能有太多的资金与精力去给全体老年人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园,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老人做起,用自己一点一滴的爱去感动他们。

重阳节主题创新征文篇2

金黄的树叶从树梢上飘落下来,在空中,像一只只展翅飞翔的蝴蝶一般,最后落到地面上。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渐渐地秋天悄悄的到来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的便是在重阳节的思乡之情。重阳节也和很多传统节日一样,也有着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他一出现家家就会有人病倒,甚至丧命。所以这一代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双亲的性命,他自己也差点因病丧命。病愈之后,恒景辞别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定出去拜师学艺,为民除害,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寻遍了各地的名师。终于打听到了在东方有一座古老的山,山中有一位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的指引下终于找到了在山中的仙长,仙长被恒景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曾与他一把宝剑教他降妖除魔。在九月初九这天仙长给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让恒景除掉瘟魔。恒景回到家乡,按照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除魔的准备。中午,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刚到山下便闻到茱萸花香和菊花酒的酒气,便戛然止步。这时恒景手持宝剑冲向瘟魔,不出几个回合便把瘟魔刺死于剑下。后来人们把重阳节登山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而“双九”又是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重阳节才又被叫做老人节。

今天的重阳节,成为了敬老、爱老的节日。很多退休下岗的老人们在儿女们的陪伴下赏秋景、游山玩水,回到大自然的怀抱。祖辈们最需要的是我们这些小辈的关心呀!

重阳节主题创新征文篇3

今天,是九月初九──重阳节。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这一天,小红一家正吃饱饭在看新闻。小红问:“妈妈,今天新闻怎么讲的都是老人,不讲别的。”妈妈边织毛衣边说:“重阳节,当然讲老人了。”小红疑惑不解:“那讲老人,为啥没看见奶奶在电视上。”妈妈和爸爸都笑了,“哎,不是所有的老人都上电视,只有一部分。”小红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新闻看完了,爸爸妈妈催着小红去写作业,爸爸则抓起旁边的报纸,津津有味地看着。奶奶坐在椅子上,捶打着腿:“哎,人老不中用。这腿越来越不好使了。”爸爸又捧起报纸:“妈,不会啦,您还不老呢。”“是呀,您走路还那么有劲。”“想想五年前,家里这盆花还是我从山上挖来送给你们搬家大吉大利的,现在花这么大了,我的腿却再也爬不上那高高的山顶了。”小红听了,赶快过来帮奶奶捶捶背,按摩按摩双腿。忽然她像想起了什么似的,跑向厨房里。

厨房里的小红一边抹汗水,一边切着“柚”人芳香的熟柚子,她将装着柚子的盘子端到客厅来,嘴里却不停地咽着口水,她眼睛盯着柚子,端到奶奶面前:“奶奶,吃片柚子吧!”“不用,你自己吃吧!”“奶奶,您就吃一片吧!我好报答您多年的照顾啊!您生下了爸爸,才有了我呀!而且您做事尽心尽力,不疏忽,导致您长了这么多白头发!难道我不能孝顺您吗?”奶奶顿时热泪盈眶,“乖孙女,我的乖孙女!”奶奶伸出手来拿柚子,奶奶和小红相视一笑,小红甜滋滋地说了句:“奶奶,重阳节快乐!”

爸爸妈妈看了,笑得眼泪都眯成了一条线,不停地夸:“你今晚可真懂事!你真孝顺……”

重阳节主题创新征文篇4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就要到了。在这个温暖的节日里,我想为我的爷爷奶奶做一张贺卡,送给他们我最温暖的祝福。

我准备好了制作贺卡的工具:剪刀、双面胶、卡纸、软纸和香水。我先把卡纸对折一次,在上面写着“重阳节快乐,爷爷奶奶”,下面写着“佳裕(写)”。再用剪刀剪一根绿色的树枝,然后剪五片红色的花瓣,最后,剪一个橙色的圆点,一朵花就做好了,我用双面胶把它们粘在卡纸上面,然后把贺卡打开,画了几条横线,在横线上面写出我对爷爷奶奶的祝福。

写完,我带着贺卡走到爷爷奶奶身边,把贺卡交给爷爷奶奶,对他们说:“爷爷奶奶,重阳节快乐!这是我送给你们的礼物。”看到爷爷奶奶欣慰的笑容我感到开心极了。

尊重长辈就是尊重自己,爷爷奶奶爱我们,帮我们遮风挡雨,明天我们就应该是他们头顶上的一片蓝天。

重阳节主题创新征文篇5

重阳节快到了,老师说要送一份礼物给爷爷奶奶。我不知送什么才好。我去问妈妈,妈妈说:“你奶奶洗衣服太劳累了,家里的大洗衣机又不舍得用,说浪费水和电。我们买一个小洗衣机给她吧。”我连声说好。

接着妈妈从网上找小洗衣机,找了半天总算是找到了。那里有两种颜色,我选了一个紫色的。妈妈付了钱说:“这个洗衣机要一百五,我从你零花钱中拿走五十元。”天哪!这可是我五个月的零花钱哪!我想。但是因为这是送给奶奶的节日礼物,所以我很爽快地答应了。

洗衣机三天后就到了。当时妈妈拿回来的只是包好的箱子。等吃过晚饭,我就等不及了,小声地对妈妈说:“我想把礼物送给奶奶。”妈妈答应了。于是我把奶奶拉到箱子旁神秘地说:“奶奶,您看好了,我有一件法宝要给您看!”我剪开箱子,看到奶奶一副吃惊的样子,我得意地说:“怎么样?喜欢吗?这可是我五个月的零花钱加妈妈的一百元钱买的呢。”这时,奶奶一把抱住了我说:“我的乖孩子,你长大了,懂事了,会为我着想了。奶奶真是太高兴了!”我的脸上也不禁乐开了花。

祝天下所有的爷爷奶奶们重阳节快乐!

重阳节主题创新征文篇6

今天是农历九月九日,秋高气爽,秋风习习,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也叫敬老节.每年的这一天,都有许多人拿着风车、风筝去登山,祈福。

中午,我和妈妈、姑姑一家一起来到石化山广场,那里已经人山人海,路边多了很多买风车的小贩。红红绿绿的风车,不断地向我们招手。行人中,有三五成群的,有一家大小的,还有独自行走的,大家心里只有一个目标——“爬上山顶。”

我们先来到“飞虎亭”,从山下望上去,山路又窄又陡。开始爬山时,我还连蹦带跳的,山风迎面吹来,两旁的树枝摇摆着,好像在欢迎我们呢!可爬了一会儿,我已经满头大汗,一边喘气,一边手脚并用地向上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爬到山顶,我和表姐高兴得大叫着。山顶上的石头千奇百怪,首先我们看到一块石头上刻着“石化山”的三个大字,再走几步,有块叫“仙人床”的石头出现在我面前,表面平平的,躺在上面睡觉,我想一定很舒服。

我们一口气爬上一块大石头,放飞手中的风筝,风筝飘啊飘啊,飘上了蓝天白云间,不一会儿,就不见了,我们还在山顶照了几张照片呢!

站在山顶上往下望,一拨又一拨的人慢慢地往上爬,每个人手里都拿着风车,有的有说有笑,有的在看风景,还有的拿着风车在山路上小跑、嬉闹,五颜六色的风车把山路打扮得五彩缤纷。

我们在山顶上休息了一下,慢慢地下山了。今天爬山虽然很累,但我也很开心。

重阳节主题创新征文篇7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会馆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

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节俗活动是登高,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九登高,并不仅仅登临饮宴、赋诗作文而已,它还有其他活动。这些活动综合而成为“登高会”。登高会也叫“茱萸会”,因此也被称为“茱萸节”。

重阳节主题创新征文篇8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每当我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时,我都会想起重阳节时爷爷教我做重阳糕。

我和爷爷一起和面。瞧,我多卖力啊!我左一搓,右一揉,真像一个真正的糕点师。忽然,爷爷指着我的脸,一边笑一边说:“你这个小傻瓜,把面粉弄得满脸都是,真像一只小花猫。”我忙跑去洗手间把脸洗干净。过了一会儿,爷爷把做好的重阳糕放到锅上蒸。

只听“咕噜、咕噜”,水声慢慢变大,一股股水蒸气在空中翩翩起舞,有的像一辆雪白的汽车,四处奔跑,有的像一个大大的棉花糖,让人口水直流,还有的像一朵洁白的云,四处飘荡。

屋里飘满了沁人心脾的香气,我仿佛踏入了美食的殿堂。爷爷把重阳糕端到桌上,那重阳糕软软的,仿佛是在向我招手。我心急地对爷爷说:“爷爷,我们快吃吧,希望您来年顺利,身体健康。”爷爷面带微笑地说:“小馋猫,好,好,好,瞧你这馋样。”

脑海中不断浮现着爷爷和蔼的笑脸,满是皱纹的脸庞,可是他已经走了,再也回不来了。我不禁落下了泪珠,我心里很悲痛,真想穿越到以前,可以再次拥有这段美好的时光。

重阳节主题创新征文篇9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九月九日,人们登高祈福,观赏菊花,还为老人准备“敬寿宴”以表示对老人的尊重。

这时候大多数人都在与爷爷奶奶聊天吧,多多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祝愿他们长寿百岁。可我们家却没有亲切的家常里短,原因是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去世了,虽然跟他们不熟,甚至未曾谋面,但有些往事是永远忘不掉的。在我上小学一年级时,我的奶奶就已经很老了。她说话呜呜囔囔,有时谁都不认识,还无法独立行动。那是除夕夜,我在老家村子里那个破破烂烂的小房中被冬天的严寒给冻醒,外面炮声隆隆,一定是爸爸在院子里放炮。我被冻的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突然,我旁边的床上响起了奶奶嘶哑的声音,唤着我的小名娇“皎皎,你冷不?”一遍,又一遍。我坐了起来,看见奶奶一直盯着我,浑浊的眼睛闪着光,我躺下十分矛盾,怕奶奶着急,可我原来一直没跟奶奶说过话呀,我不敢说。奶奶又问了一遍,就没声音了。我就更不想跟奶奶说我冷了。就在矛盾与纠结中睡着了。直到第二天醒来,在此之前或之后我都不记得了。对于我和奶奶的回忆,只有这一个了。我很后悔没有对奶奶说:“没事,奶奶,我不冷。”然而太晚了,在那个晚上,我一直能感受到奶奶那关切的目光——即使在睡梦中,重阳节,提起老人,我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奶奶,一个普通的农村小脚妇女。

我家的几个老人都去世了,但他们的作风似乎投射在我父母身上。他们都是淳朴的农民,那是一个记工分的时代。全村最穷的爷爷奶奶,把爸爸等六个孩子含辛茹苦的拉扯大,吃的'是稀粥、白菜,穿的是老旧破洞的衣服,现在我仍从父母身上看到那俭朴的作风。爸爸做饭做剩一定要放进冰箱,留做下一顿饭,妈妈穿衣服,即使胳膊肘处破了一个大洞,也依旧当新衣穿。老人们待人真诚,妈妈说,爷爷奶奶家虽穷,但几个孩子都找得到媳妇,就是因为爷爷奶奶声名远扬的好人品,如今,爸爸妈妈也是十分受欢迎,虽然文化程度低,但绝对让人信赖。

也许这就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给我的,他们这些农民教给我的,是富家子弟不知道的俭朴与热情,在重阳节这一天,我回忆他们,让那农民老黄牛的品质,在这现代化世界中仍闪闪发光。

重阳节主题创新征文篇10

金秋送爽,花果飘香。今天我们满怀欢喜的心情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九九“重阳节”

老年人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前辈的经验和智慧是我们村的宝贵财富。忆往日,您们呕心沥血,用辛勤的汗水为村的发展谱写了一曲曲、一首首悦耳动听的人生的赞歌。看今朝,村的发展,有您们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您们虽然老了,但你们仍然发挥各自优势,为村的发展建言献策。在您们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永远是下一代学习的榜样。

“最美莫过夕阳红”。衷心地希望老年同志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老有所为。并祝愿老年同志家庭幸福、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在祥和、和谐的氛围中,幸福地安度晚年生活。

这篇三年级重阳节作文包含了我们对老人的关爱,以及对他们深深地挂念。

重阳节主题创新征文(稿件10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8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