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压岁钱的解说
压岁钱来历
过去,普通百姓家里生活不宽裕。平常的日子里,小孩的嘴里基本上没有零食吃,口袋里也没有零花钱。只有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孩子们才能吃到一些可口的食物,尤其是在过年的时候,小孩才能得到大人给的压岁钱。所以,在过去清贫年代的郑州地区,小孩子天天都在盼望着过年。
过年的压岁钱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古时压岁钱其实是“压祟钱”,就是驱鬼避邪的意思。在古代的郑州地区,压岁钱还被称为“押岁钱”、“压胜钱”等,意思是相同的,只是叫法不同而已。翻阅有关史料,压岁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那时,中原地区流行的压岁钱是圆形圆孔或圆形方孔的铜钱,正面是吉祥的文字,写着比如“长命富贵”、“吉祥如意”之类的话,铜钱的背面是祥瑞的图案,比如龙凤龟麟、北斗七星和十二生肖等。
在古代钱币中,这种铸有吉祥文字和图案的铜钱,被称为“花钱”。唐朝时,人们把立春这天定为正月初一,这天,皇宫里的人互相拜贺。当时,皇宫里还盛行春节散钱的习俗,就和发放压岁钱的性质差不多。只是,那时的郑州民间还没有春节拜年的习俗。宋朝和元朝时期,正月初一被定为春节,郑州地区就盛行起了春节散钱的习俗,并逐渐演变成了长者给晚辈发放压岁钱的惯例。
史籍中记载,过年时,人们“以彩绳串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者赐小儿钱,亦谓之压岁钱”。到了明清时期,长辈总是把压岁钱用红绳穿起来给晚辈。民国时期,方孔圆形的“花钱”基本上取消了,过年时,长辈用红纸包上一些铜钱作为压岁钱给晚辈。后来,货币改为纸币,连号的新纸币就成了压岁钱,蕴涵着长者对晚辈“好运连连,喜事连连”的美好希望,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压岁钱传说
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除夕夜里出来,专门摸熟睡的小宝贝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大人们怕祟来伤害宝贝,常常在除夕整夜亮灯不睡,这也叫做“守祟”。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这年三十晚上,为了防止祟来侵扰,这对老夫妻不睡觉,一直逗着宝贝玩,他们用红纸包了几枚铜钱,包了拆,拆了包。但随着夜渐渐深了,小宝贝受不了,先睡着了。这对老夫妻便把包好的几枚铜钱放在他的枕边。老夫妻年岁大,也熬不住,一看都已是四更天了,想来那祟该不会来伤害他们的宝贝了吧!可他们刚一睡着,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妖就进了屋,就在他要用手摸宝贝头的时候,突然宝贝枕边发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
很快,这件事就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除夕夜里用红纸包上钱给宝贝,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收红包礼仪
0-2岁宝贝:父母辅助答谢
这个年龄段的宝贝太小,还不能应对春节时的迎来送往,当有人给宝宝压岁钱时,爸爸妈妈可以扶着宝贝的手,双手接过红包,然后带着宝贝一起说“谢谢”。
1岁内的宝宝可教宝宝双手合十拜拜,会显得非常可爱、喜庆。
2岁以上宝贝:教宝贝学会感恩和尊重
长辈给红包宝贝时,告诉宝贝要双手接住,然后礼貌的说“谢谢”。可以在做客前,提前在家中练习一下。如果宝宝不愿意,也不要强迫宝宝,更不能因为宝宝没有说“谢谢”、“过年好”等话语就当面责怪宝宝。
叮嘱宝贝,不能在对方面前即时把红包拆开,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父母可以事先为宝贝预备一个小袋子,用来放置红包。
此外要注意:中国人习惯于客套,当亲戚朋友给宝宝压岁钱时,尽量不要当着宝宝的面拉拉扯扯,或把宝宝手里的红包又抢过来还给人家。这样会让宝宝非常迷惑,孩子不懂大人们的社交心态,反而会让小小心灵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