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观后感范文
电视连续剧《焦裕禄》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在干部群众中引起普遍好评。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焦裕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焦裕禄观后感篇一看完《焦裕禄》,影片中最感人的一段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忘——大雪纷飞,黄沙路上,李雪健扮演的焦书记拉车,几人推车,车上装着救济粮,寒风挟着雪片打在人们的脸上。河南民歌《共产党是咱好领头》响起,为这一行人的爱民行为拼命地吼唱着。破土房的门被推开,焦裕禄出现在门口。屋里的一对老夫妇,老头躺在炕上,老太婆站在地上,惊诧地看着这位不速之客。焦裕禄来到炕前,坐在老头身边:“大爷,您的病咋样呀?快过年了,我们给您送点粮食和钱来,您们先用着。”躺在破棉絮中的老人强睁开昏花的老眼,看着焦裕禄:“你,你是谁呀?”焦裕禄拉着他的手:“我是您的儿子!是毛主席派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老人的胡子颤动着,泪水涔涔下。老太婆伸出手,顺着焦裕禄的头上往下摸索,帽子、围脖、棉衣:“感谢毛主席……给我们派来了这样的好儿子!”那粗犷的民歌配合着画面将电影推上高潮。
“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焦裕禄同志不愧是共产党的好书记,人民的好儿子,他是为兰考人民活活累死的呀!”电影结束后,一位女观众泣不成声地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焦裕禄同志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这次“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活动中,自己要不断去增强焦裕禄同志这种为人民服务埋头苦干,永不知倦的责任感。过去有一句话:“党叫干啥就干啥”,不讲条件,不提要求,不计个人得失,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为党的工作中去。
“红日照天下,涌现振奇人。尽管病魔缠绕;奋起棒千钧。甘愿粉身碎骨,敢下五洋捉鳖,倒海索奇珍。兰考焦裕禄,耿耿铁精神。盐碱净,内涝治,风沙驯。弦歌声起,杨柳东风万户春。借问津梁何处?万事认真实践,全意为人民。群众中来去,天地共翻身。”当时郭沫若写的一曲《水调歌头·赞焦裕禄》将焦裕禄短暂而光辉的生命以客观公正的角度翔实地传诵了出来。焦裕禄用他的热血,在兰考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写出了最新最美的文字,画出了最新最美的图画。自己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办公室干部,应该时刻牢记自己共产党员身份,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加强自身修养和作风建设,为实现人生的价值,燃烧自己!只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记在脑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一个真真正正的人民好儿子!。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焦裕禄同志已离我们远去,但从他的一生中学到的,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人民的好儿子,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焦裕禄观后感篇二今天观看了电影《焦裕禄》,进一步了解了焦裕禄同志的生平和先进事迹,感到很有意义。
他那种身先士卒的工作精神。现在的人看来,焦裕禄所做的那些访贫问苦、慰问群众、勘探风沙、查看灾情等事情,完全可以让自己的副手,甚至于秘书代劳。但是,焦裕禄却总是轻车简从深入一线,那种“车”充其量就是破自行车,那种“从”无非是一两个顶多三五个必须随行的人员。他那种“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思想,值得我们深思。
他那种吃苦在前的奉献精神。对于过去县领导心安理得享受着的特殊待遇,焦裕禄硬是带头给取消了。当女儿在向母亲埋怨自己的衣服破旧的时候,当孩子们欢天喜地要吃鱼的时候,当儿子一气之下扔掉手中的窝窝头的时候,我想焦裕禄的心肯定在滴血,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哪个父母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们过上好日子?在这些私情面前,焦裕禄想到的却是如何维护党的形象。这是一种痛苦的抉择,也是一种崇高的抉择!
他那种敢于承担责任的负责精神。当上级来调查处理问题,别人又乐于替他承担责任的时候,焦裕禄以坦白的襟怀和无畏的胆识,斩钉截铁地承认是自己做出了决定。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展现出的是他对党的忠心,是他坦荡的胸襟和淡泊的姿态。
焦裕禄心里想着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因为他知道党的形象,需要在为人民服务中去维护。在他的事迹里,没有震耳欲聋的高谈阔论,没有故作高深的反复思考,他认准的只有一条:一切为了人民。人民群众当时那么拥戴他,人民群众现如今那么怀念他,就是因为“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的。
焦裕禄观后感篇三看这部电影,先从电影背景时期要有个了解,那是1959年到1961年三年大饥荒,让很多人失去了性命。而粮食不足是当年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后是电影里的主角:焦裕禄。这个人物本在电影里是个突现人物,但在电影里还有一个更突出的人物,就是吴荣先。因为两人在电影里有种强烈的对比,就如所有电影里一样,有好人就必须有一个坏人来衬托。吴是不是坏人不好评论,但他的行为与决定确实并不那么的光彩。在同一个环境中做主导者,两个人的处理方式完全不同。因为他们各自的观点:一个以已出发,一个以民出发,导致结果完全不同。吴先生也并没有做什么大恶之事,但为官者的态度是否应如其一样,那肯定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如果按共产党的要求来严格党员的行为,那他肯定不合格的。
整部电影最令我深刻的是焦与吴之间的争议。
吴认为:先党后民。
焦很强调:没有人民,就没有党。只要让人民过得好,党才能好。
我认为焦先生的思惟观点是正确的。就如____徒们相信《圣经》,因为里面有他们所遵守的真理。而焦先生加入共产党曾许诺为人民服务,那么他以人民放在前面肯定是正确的。焦先生在兰考县的工作,一直都是尽心尽力为人民,即使得不到同僚的支持与认同,但他坚持自己走的路,并得到了百姓的支持,他的付出得到了百姓的认同,就算他牺牲了健康为此而死也没觉得后悔。焦先生是无私的,他所有的观点都是以百姓为出发点,百姓的粮食、周遭生存环境、百姓的健康等等,所以焦先生绝对是善人一个。反观吴先生,焦先生的同僚,是众多党员中的一名代表者,是什么让他觉得他党员的身份让他凌驾于百姓之上?在饥荒时,在灾害面前,大家都在维护着众人的财产与性命,而他反而退缩呢?是享受主义带来的惯性?还是害怕承担应有的责任?做为官员他应承担为百姓谋福的责任,为何他想到的是自己呢?焦先生主动承担责任时,他还劝诫并阻挠焦先生的为民行动。在百姓眼中,像吴先生这类人是恶人一个。
我相信焦裕禄先生的付出是出於真心的,也相信吴先生那种不作为的态度并不是与生俱来的。焦先生只是做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所以他至死亦无愧。而吴先生在焦先生身上是否看到了自己与焦先生之间的差距,不得而知。历史一直在重复,人物也一直不断重复。人应做好自己本分,不过不失。过了,让他人失去应承担责任的机会;失了,让自己失去应承担的责任。
无私才能无愧,
无愧才能无惧,
无惧才能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