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克申的救赎》观后感作文 被奴役的渴望
摘要:在自由面前,坐了50年劳的布鲁克斯选择了自杀;在自由面前,坐了40年牢的瑞德几乎走到自杀的边缘;坐了30年牢的安迪被自由拒之门外,却花了三十年把隧道搬到广场(每天挖一把,偷偷从裤裆溜出沙石),逃离腐臭的地下管道,觅得久违的自由。
第一次看只觉得这是一个关于毅力的励志故事。几年后再看才知道,原来《肖申克的救赎》对人生提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拷问:我们对自由是怎样的态度。
在自由面前,坐了50年劳的布鲁克斯选择了自杀;在自由面前,坐了40年牢的瑞德几乎走到自杀的边缘;坐了30年牢的安迪被自由拒之门外,却花了三十年把隧道搬到广场(每天挖一把,偷偷从裤裆溜出沙石),逃离腐臭的地下管道,觅得久违的自由。
为什么布鲁克斯和瑞德都在用死亡来回答自由呢?瑞德说是人被制度化了。一个40年来每次小便都要打报告,没获得批准一滴也不敢漏出来的囚犯,突然被赋予数不清的自由,于是感到恐慌、迷茫,像没头苍蝇一样在空中乱撞。苍蝇没有撞墙而死的危险,但却很快在没有围墙的空间里筋疲力尽。
对囚徒来说,自由其实比暴君更可怕。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人类其实不喜欢自由,而喜欢秩序。萨特也说,人终究因获得自由而受苦。自由意味着必须摸索、思考。但人类偏偏是罗素所说的,宁死也不愿思考的动物。在自由中迷茫和蹉跎,使得挣脱镣铐的囚徒又有隐隐的重新被奴役的渴望。做奴隶,毕竟免去了思考和选择的痛苦啊!瑞德说:“这些围墙(监狱围墙)很有趣,刚开始你恨它,慢慢地你习惯它,最后你依赖它。”当围墙消失时,布鲁克斯和瑞德无时不希望端起手枪作案,让法律再次把他们送回熟悉监狱。
监狱其实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每个社会里都由无数个瑞德和布鲁克斯一样被制度化了的凡夫俗子,以及一两个安迪一样对制度说不的超凡脱俗者构成。瑞德说的“最后你依赖它”,也许意味着当制度把你对自由和梦想的渴望都消磨殆尽后,失去方向标的你只能依赖制度为你机械地安排人生。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自由带来的痛苦。我们憎恨高考,憎恨那积堆如山却不得不做的练习,但大一来临时,连上不上课都是一种自由的我们却开始迷茫和痛苦。这时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们已经习惯了有人在后面拿起鞭子驱赶我们。我们愤怒,但知道路往何方。因此没有太过自由而迷失方向的恐惧感。
制度提供了一个蛮狠但安全的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