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网 > 作文素材 > 观后感 >

《肖克申的救赎》观后感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摩西

时间: 思静2 观后感

  写在前面:《肖克申的救赎》影片中涵盖全片的主题是“希望”,全片透过监狱这一强制剥夺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现作为个体的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惧。影片的结局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复仇宣泄。

  根据MBTI的人格划分,Andy Dufresne是典型的INTJ——

  (I:极强的自我驱动)+(N:对希望和内心自由的坚定信仰)+(T:周密冷静到可怖的思维能力)+(J:无可置疑的行动力)

  INTJ在人群中的比例不足1%,而每一个维度都发展到接近极致,套用对嘉宝的形容:他简直是人类进化的终极。即使在banker的样本群里,也很难找到一个内心能量能接近Andy的人。大牛如J. P. Morgan,号称金融界摩西,终其一生也未能摆脱抑郁症的困扰。

  很多人说一些电影如<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等等,非常之tricky,把一个天才硬是包装成傻子,或是专门在市井混混中挑一个智商150的大牛,昂贵辛酸的美国梦一下子廉价得无比诱人。从这个角度说,<肖申克的救赎>太真诚了——它压根就没打算塑造一个人,它就是在赤裸裸的造神。我相信极少有观众能在Andy身上找到代入感,即使是自认还比较聪明的观众,我们更多的认同感是在Brooks和Red身上得到的(有影片视角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人都有自知之明)。我甚至怀疑,当时从一票冉冉男星中挑中Tim Robbins,导演是不是看中了他6’5”的身材?原著里Andy可是个小个子,然而Robbins的Andy,无论在多么嘈杂的镜头下,清一色囚服的纷乱人影中,永远鹤立鸡群,总是一眼可见,让我想起一段对乔治.华盛顿的描绘:

  He was like God himself, levitating above it all. He was silent and aloof, like the man in the moon.

  (他仿佛上帝一样的存在,横亘众生;他那么安静而超然,好像置身月亮之中。)

  而这部电影,何尝不是观众与Red共同完成的一次登月旅行。

  这种感觉不同于女生看完<乱世佳人>后梦想嫁给Clark Gable,也不同于男生看完<教父>会幻想自己是Don Corleone。Andy的敞篷车驶向没有记忆的海洋——哪怕只有那么一瞬间——我恣肆的在脑中释放着自己——我看到我的摩西在走出埃及的路上,而我可愿跟随?

  我想我会愿意,如同Red毫不犹豫的奔向Zihuatanejo,去拥抱Andy和永恒的自由。

  但回过身来,太平洋在那儿,我在这儿。

  我有我的routine。

  在16岁之后,人格形成之后,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因为一部电影,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即使是IMDB上位列榜首的电影,即使我们真的为那有形无形的高墙和没有记忆的海洋而感动。挣扎在凡俗之间,在短暂的火光中得一瞬灵魂的悸动,然后很快消失于无形,对于有些人,会留下一道浅浅的印痕。就像费加罗的婚礼高高的飘过,又永远消失在空气中,也许有心人会记得,当时心曾被刺痛的感觉。

  半睡半醒。

  我们登上了月亮,终归却还要回到地球上生活。但我仍感激很多年前某一个平常的下午,有一部电影让我在一瞬间,恍惚觉得自己在随着摩西,走出埃及。

26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