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网 > 作文素材 > 观后感 >

纪录片《军工记忆》观后感

时间: 思静2 观后感

  简介: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出品,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和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联合摄制的系列电视纪录片《军工记忆》,将于2014年6月26日至28日每天20点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连续播出。该片以纪实拍摄和人物采访拍摄的形式,讲述了“巨浪一号”潜地导弹、052导弹驱逐舰和“空警2000”预警机等重大武器装备的研制历程。

  也许,对于“军工人”这样一类特殊人群,您并不十分了解他们的生活;但是您一定知道,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国防科技事业的飞速发展令世界瞩目。是的,“军工人”以他们的赤子之心和坚韧不拔的钻研精神,抒写了国防科研史上的传奇。

  6月26日,一部聚焦国防科技前沿“军工人”的三集高清纪录片《军工记忆》, 将登陆央视纪录频道,为您讲述那一幕幕鲜为人知的故事。该片由中央电视台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联合出品,央视纪录频道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联合摄制,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展示了我国研制尖端军事武器艰苦卓绝的历程,一代“军工人”将以群像的形式进入电视观众的视野,带领人们“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聚焦国防科技 揭秘尘封往事

  作为一部国防科技题材的纪录片,《军工记忆》分为《“巨浪一号”潜地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和《“空警2000”预警机》三集,每集讲述一种武器装备的研制过程。这三种武器装备,都是中国军工尖端领域零的突破,为我国国防力量的提升作出了重大贡献。与以往同类题材的纪录片不同,该片摒弃了宣教式、歌颂式的创作思路,而是将重心放在研制武器装备中的曲折故事上,以层层揭秘的手法,让观众领略那些不平凡的历史。通过采访当事人和真实资料的穿插,将每一个项目的缘起、设计、制造、运行的过程娓娓道来,实现时间上的纵向讲述;同时,还将每一个项目置于全球军事工业的整体大环境下进行比较,呈现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如何面对现实坚持自主创新,迅速摆脱“一穷二白”的局面,最终结出丰硕成果。全片将研制武器装备的复杂性、艰巨性作为故事核心,因而使这部专业性极强的纪录片引人入胜,很具观赏性。

  据总导演叶旻鹏介绍,在《军工记忆》一片中,特意加入了科普性知识性的解读,增加了科研人员个人的视角,并强调了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时刻和关键节点,以此引导普通观众进入“军工人”的世界。通过呈现研制过程中的一个个难关和越过难关的努力,把情感的线索隐藏在事件背后,只在适合的出口才让它爆发。他说:“我们对解说词的要求是不需要豪言壮语,更不能出现口号式的套话。对包装特效的要求是适当和恰如其分。对剪辑的要求是提炼节奏、烘托气氛。我们希望所有创作人员都对电视片的主题有深刻的理解,对‘军工人’的精神要有真诚的认同。”

  片中,“巨浪一号”潜地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和“空警2000”预警机这些当年的尖端武器装备,它们神秘的身姿和艰难的诞生过程,将使观众大开眼界。

   展示英雄群像 讴歌赤子之心

  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研制先进武器装备迫在眉睫,而这,需要大批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付出超乎常人想象的努力。在《军工记忆》中,展示了军工英雄的光辉群像,既有黄纬禄、侯世明、潘镜芙、王小谟、杜耀惟等精忠报国的一流科学家,也有徐鸿禧、刘维新等踏实肯干的建造专家和高级技师,而更多的,是无数把青春和智慧默默奉献给了国防事业的普通科技人员。他们或者白手起家、在艰难的岁月里艰苦奋斗;或者点滴积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迈上新的台阶;或者勇于创新、在封锁和打击的困境中冲击极限。每一种先进武器的诞生背后,都充满了预想不到的重重艰险,甚至惨痛的失败,而这些看似平凡的军工英雄们,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落后的国力、国际的封锁、薄弱的科研基础、无法匹配的工艺水平,这一切都让军工人备受失意和困苦的双重打击,而每一次的突破也因此成为一种不可思议的奇迹。

  《军工记忆》采访了长久以来默默无闻的军工界人士,将首次公开珍贵的影像资料,并拍摄了军工研制和生产的精彩场面,向世人展示中国军事工业的研制步骤和细节,并传递来自几代军工人的深沉而凝重的情感力量。当您看到他们回忆往事时眼里闪烁的泪光,也许就能理解“爱国”的含义和分量。

  《军工记忆》分集简介:

    第一集:《“巨浪一号”潜地导弹》

  “巨浪一号”潜地导弹不仅是我国第一枚潜地导弹,使我国具备了二次核打击的能力,而且开启了固体导弹的发展道路。然而,在1965年论证时,潜地导弹的科研在我国是完全的空白。

  从荒凉的大漠深处开始,“巨浪一号”的研制走过了十七年漫长而艰辛的道路,其间遭遇的技术困难、工艺困难数不胜数。

  在国力十分薄弱的情况下,“巨浪一号”的研制被迫舍弃了一些必要环节,这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巨浪一号”形体较小,之前东风系列的经验和基础不足以提供足够的参考,导弹的所有系统都要重新设计。特别是水下弹道系统,更是白手起家,从最基础的试验开始做起,一点点地记录数据,反反复复计算和修正复杂的力学参数。

  潜地导弹的试验过程十分复杂,而当时很多试验手段都不具备,军工人不得不设想出各种“土办法”,来攻克难题。在生产过程中,严格的精度要求对落后的生产设备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没有数控机床的情况下,如何靠着技工的手做出和电脑相媲美的部件?

  好容易越过一道道难关,但是当1982年第一次实弹试射时,“巨浪一号”的第一发试验弹竟然在空中爆炸了……

    第二集:《052型导弹驱逐舰》

  众所周知,中国海军的装备曾长期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虽然在1971年,中国的第一艘导弹驱逐舰051型成功下水,但它的技战术水平不尽如人意,无法走向深蓝。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海军装备的升级迫在眉睫。作为现代海军的“当家小生”,导弹驱逐舰的研制提上议事日程。中国军工系统第一次面对如此复杂的军舰设计和建造任务,而上级部门给出的时间只有十年,这在世界军工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第一次引入作战系统的概念,第一次实现信息化作战的目标,第一次采用陆上联调的试验方法,第一次使用处在科研阶段的新型钢种,第一次安装柴燃联合动力装置……

  如此之多的第一次,意味着无数不可预见的风险。十年时间里,所有人都处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状态,而每一天面对的却都是极其琐碎和平凡的细节。

  总体设计所用五年时间交出了上吨重的手绘图纸。负责建造的江南造船厂,用两年时间完成船台建造。最后,052型导弹驱逐舰实现了走向中国海军追求几十年的走向深蓝的梦想……

    第三集:《“空警2000”预警机》

  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预警机被誉为“空中帅府”,它对一个国家能否实现攻防兼备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世界上能研制预警机的国家寥寥无几,这是一个涉及很多高精尖技术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科研基础薄弱的中国刚开始试图寻求国际合作。

  1992年,中国与西方某国达成协议,开发一架发展型预警机。为此,中方承担了项目中风险最大的雷达天线罩的任务。但是,2000年,由于某大国的干预,合作项目被迫终止。

  从此,中国军工人开始独立自主向顶级军工科技发起冲击。“空警2000”因此被称作“争气机”。为了争这口气,航空和电子两个系统的科技人员卯足了劲拼命干,但是这口气不好争。登顶的途中一次次在悬崖边行走:试验用的载机在拖进车间时差点毁掉、雷达的关键部件不断烧毁、雷达天线罩找不到合适的生产设备、载机装备严重超重、试飞过程中危险重重……

  但是,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军工人便交出了“空警2000”预警机,它不仅填补了我国预警机的空白,而且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九个第一,是具有世界先进级水平的尖端武器。

  奇迹的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奥秘?

26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