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一作文
有关高一作文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了解《战国策》及相关知识,把握古代记叙散文的特点。
3、 理解分析荆轲、太子丹、秦武阳等人物形象。
4、掌握古代记叙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介绍相关历史背景,让学生在历史大背景中观照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2、引导学生提要勾玄地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做到纲张目举,提高其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古代散文简洁、精炼、细节传神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理解领会荆轲不畏强暴、不避艰险、舍生忘死、扶弱济困的英雄精神。
2、引导学生领略英雄的才华与品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分析荆轲人物形象及其刺秦王的行为 2、积累重要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1、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2、领会古代记叙散文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
【教学方法】1、讲解法 2、自主合作法3、诵读感知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诸多风流人物之中,有一位仅有短短两句吟唱,而这两句却成为千古绝唱,这就是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诗中透露出无限的悲凉和对人生的留恋,但荆轲仍然一无反顾,“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许多英雄就这样永远地走入历史深处。今天,让我们在前人的记述中再来探寻英雄的足迹,倾听历史的回音。(板书课题)
二、【《战国策》简介】 多媒体展示,学生齐声朗读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著,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三、【背景简介】 多媒体展示,教师简述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 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坷,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土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
四、【扫清阅读障碍 】
1、读准字音(多媒体展示,师生齐读)
淬(cuì) 忤(wǔ) 徵(zhǐ) 陛(bì)
卒(cù) 提(dǐ) 创(chuāng) 揕(zhèn)
拊(fǔ) 髓 (suǐ) 樊於(wū)期 箕踞(jījù)
亢(kàng) 夏无且(jū)
2、疏通疑难语句(多媒体展示,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疑难语句由学生预习得来)
①秦王必说见臣: 说,同“悦”。说见:高兴地接见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穷:走投无路,犹如“追穷寇”之“穷”。古代缺少衣物钱财一般叫贫,不得志、无出路叫穷。
困,困窘。樊将军“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可见“穷困”。
私:自己的(事情)。 意:情意。
全句意为: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事情而伤害了长者的心意
③乃今得闻教: 乃,语气副词,表转折。教:指教。全句意为:而今才听到(您的)指教。
④函封之: 函,盒子。这里名词作状语,表示“用盒子封”。全句意为,用盒子把它(樊於期,之首)封起来。
⑤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现在(是)拿着一把匕首进入凶险难测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是因为等待我的外地客人和(他)一同去。
⑥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愿意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民,(燕王)排在诸侯的行列,供应、贡献、赋税和郡县一样,只要能奉守祖先的宗庙。
给(jǐ),供应,供给。职:贡赋,赋税。
⑦北之人:北方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人。 蛮夷:古代泛指少数民族。
鄙:边疆,边远的地区。
五、【复述故事情节,把握课文结构】
1、指名学生复述
2、 快速梳理情节(多媒体展示)
序幕 狼烟四起
开端 义士请缨
发展 求取信物 易水诀别
高潮 廷刺秦王
结局 壮士殒命
尾声 秦王目眩
六、【精彩语段赏析】
1、师生共同确定精彩情节
板书: 求取信物 易水送别 廷刺秦王
2、 感受精彩情节,学生朗读精彩片段
求取信物 分角色朗读
易水送别 全体朗诵
廷刺秦王 单人朗诵
3、分组讨论:
(1)分三组,分别讨论三个精彩片段。
(2)讨论内容,精彩从何而来。任选一个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示:或人物性格 或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 或写作技巧 或其他三组分别派代表发言,教师点拨 :
1)求取信物 荆轲与樊於期的对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推心置腹,表现出深谋远虑、心机绵密的个性。
2)易水送别
场面描写
1 抓住特点 白衣冠
2 突出重点 荆轲
3 顾及全面 其他人物
4 结合写景 风萧萧兮易水寒
烘托一种慷慨悲壮的气氛,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如:白衣冠 世皆垂泪涕泣 世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风萧萧兮易水寒
3)廷刺秦王
顾笑武阳
沉着机智、镇定自若
超人的胆略、非凡的气质(神态)
图穷匕现
神勇 (动作描写 短句)
倚柱笑骂
视死如归 (神态)
4.总结归纳(荆轲这一人物性格及塑造人物的手法)
荆 轲 刺 秦 王
精彩情节 人物性格(荆轲) 塑造手法
求取信物 深谋远虑、胸有城府 人物对话
易水送别 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场面烘托
廷刺秦王 机智沉着、视死如归 动作、表情
七、【课堂小结】
《荆轲刺秦王》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围绕着一个“刺”字展开,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推移,从人物对话、神态,动作的描写和场面描写两方面得到栩栩如生的表现。我们要学习这种写法,在作文时加以运用。
八、【作业布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同是强秦压境,荆轲毅然选择了提剑行刺,有人却选择了游说。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请完成作业:
“退秦”还是“刺秦”——由烛之武和荆轲想到的
九、【板书设计】
荆 轲 刺 秦 王
精彩情节 人物性格(荆轲) 塑造手法
求取信物 深谋远虑、胸有城府 人物对话
易水送别 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场面烘托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合作探究】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 荆轲刺秦王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发生的?课文写当时形势的语言有何特点?
提示:奏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课丈写形势,连用几个动词短语,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尽收其地”的“尽”,写出了秦军之“强”,也应了太子丹“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是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者,其意不厌”的判断。太子丹认为“秦兵旦暮渡易水”,“日已尽矣”,因而催促荆轲实施刺秦王的计划,意图抵抗秦军的大举进攻,同时也报“见陵”之仇。
2、荆轲刺秦王的谋划,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太子丹“不忍”,有何作用?
提示:荆轲的谋划抓住了如何见秦王这个关键问题。他提出用樊将军首与督亢地图为信物骗取秦王信任,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他在太子心急如焚时才提出这个计划,可见城府很深。太子“不忍”,反衬了荆轲智谋非凡。
3、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使樊於期慷慨献身?
提示:荆轲三问樊於期,首先从秦王的刻毒残忍说起,动之以情,进行初步试探;进而从“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方面晓之以义,引而不发,进一步观察反映;在樊将军急于知晓的情况下,他才和盘托出行刺打算,征询意愿。荆轲胆大心细,自知知人,对樊将军有着深刻的了解。荆轲舍身取义的精神,更使樊将军激动得“偏袒扼腕而进”。樊将军自刎献身,既表现了他的义勇刚烈,也表现了对荆轲的理解与信任。
4.太子丹求“天下之刮匕首”并“以药淬之”、“令秦武阳为副”为何略写?
提示:不是主要情节,因而只作必要的交代。详略得当,剪裁合理。
5.荆轲怒叱太子的原因是什么?显示了什么性格?
提示:荆轲“有所待”,遭到太子的猜疑。太子的不信任对侠义之土来说,无异于人格侮辱。“士可杀而不可侮”。荆轲忍无可忍,怒叱太子,显示了刚烈的性格。
小结: 第一部分写行刺秦王的准备工作,包括商议计谋、求取信物、准备匕首、配备副手、怒叱太子五个场面,其中荆轲与太子丹有三次分歧。这些分歧既表现了荆轲的足智多谋,果敢勇决,也暴露了太子丹浮躁多疑、谋事不周的弱点。
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 太子及宾客为什么“皆白衣冠以送之”?
提示: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
2、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表现荆轲的思想感情,渲染悲壮的气氛。
3、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
提示:①抓住特点:如对送行者的描写,抓住“白衣冠”这个特点;②突出重点:在众多的人物中,重点写荆轲;“既祖,取道”略写,重点写慷慨悲歌;③顾及全面:太子、宾客、高渐离、士等在场人物都顾及到,而且通过写“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目,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汽的气势;④有条不紊:人物活动按时间顺序描写;⑤结合写景:“风萧萧兮易水寒”,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4、小结:易水诀别,表现了荆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1、秦廷行刺这一部分可分几个层次?
计见秦王(11—13自然段) 顾笑武阳(14自然段)
秦廷搏击(15—17自然段) 倚柱笑骂(18自然段)
遇难去世(19自然段)
2、 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
提示:①抓住特点:如对送行者的描写,抓住“白衣冠”这个特点;②突出重点:在众多的人物中,重点写荆轲;“既祖,取道”略写,重点写慷慨悲歌;③顾及全面:太子、宾客、高渐离、士等在场人物都顾及到,而且通过写“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目,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汽的气势;④有条不紊:人物活动按时间顺序描写;⑤结合写景:“风萧萧兮易水寒”,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拓展探究 】
1、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对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速读课文,根据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可从思想、性格、才能、精神方面分析:
思想:为国分忧,雪耻报仇,报效太子。他对樊放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行刺失败,他仍宣称欲生劫秦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性格:深沉,刚毅,慷慨。准备信物,深谋远虑。迟发见疑,他怒叱太子。取道易水,慷慨悲歌。
才能:工于心计,善于言辞。事前胸有成竹,周密策划,义激樊於期。临危从容不迫,遮掩搪塞,机智过人。
精神: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明知“一去不复还”,仍然一往无前,“终已不顾”。行刺不就,身受重伤,仍拼死一搏,英雄气概,值得称道。
2、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提示:荆轲刺秦王,是反抗强暴的正义行动。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个人或少数人的愿望改变不了的,所以只能以悲剧告终。就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因素作斗争来讲,这场斗争具有合理性;就整个历史进程来讲,它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荆轲具有义侠的性格,又受太子丹的厚遇重任,明知身入不测之秦是极其危险的事,但还是毅然前往,直至事败仍然“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荆轲刺秦王这件事并不能真正挽救燕国的危亡,荆轲也是为报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才毅然前往的。荆轲之所以值得肯定,并不在于为太子丹报私怨,而在于他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反对秦国对山东六国的进攻和挽救燕国的危亡。千百年来,受压迫的人们之所以敬仰荆轲,也正是基于他那种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当然这当中也流露出“士为知己者死”的因素这既是荆轲本身的局限,也是作者的局限。从荆轲刺秦王的做法来看,这种个人的恐怖手段是不可取的,企图凭借个人的拼杀来改变历史的进程更是不可能的,这些都反映了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但千百年来,荆轲那种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仰与肯定的。
四、【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的叙述,赞扬了荆轲机智勇敢和扶弱救困、反抗侵伐的侠义行为,表现了作者反抗强暴统治的思想,这是本文的主旨,同学们已经领会了。
五、【作业布置】
1、背诵 “易水诀别” 一段.
2、整理文中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成语等
3、对于荆轲其人其事,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荆轲是奴才还是英雄,应当歌颂还是应当批判”,请结合课文相关信息,联系历史背景,谈谈自己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荆轲的“智”:
1、私见樊於期
2、厚遗秦蒙嘉
3、顾笑秦武阳
七、【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不仅教学重点落到实处,学生收获了知识,学生们对这一堂课的内容能很好的掌握,充分的吸收,乐于接受这样的课堂教学,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激发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带给他们了快乐,增长了见识,并且富有成就感。
有关高一作文篇2
光影迷蒙,夕阳染红了半边天空。窗台上的菊花开得正好,花香伴着书香,袅袅娜娜,氤氲了整个卧房。
越是性急,越觉得日子过得太慢。每每无聊之时总将家中的书箱翻个底朝天,祖父珍藏多年的典籍散落一地,随意抽出一本,在祖父面前一本正经地念起来:“夕阳无女子。”祖父愣了一愣,而后大笑不已,将我抱到藤椅上,一字一字地教我念了起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祖父的声音不亮,却将诗读得极有韵味。我学着祖父的样子,摇头晃脑地念着。那本书是极旧的,每页都有祖父用钢笔写下的批注,字的收尾处已褪了色。
书是旧的,可书香却丝毫不减,浓郁得很!
祖父找来了字典,对着旧书,不停翻动着。祖父再将我抱到他面前时,书上已密密麻麻地标满了拼音。祖父是不识拼音的。有了拼音,那些陌生的字眼顿时成了再亲切不过的朋友。“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随着一字一句从纸上跃出,一缕缕书香便冉冉升起。黄昏光影洒在书卷上,目光随祖父的手指流转,目光所到之处,便是书香所开之处。
书香随风飘散,从老院子一直飘到如今的窗台边。祖父已不大能看清字了,此时的我正捧着当年的那本书,给祖父读着:“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此时,我早已无需借助拼音,也看懂了祖父的批注:这一东一西的奔走的逝水和流光,日复一日,把生命撕扯成零落的碎片……每读一句,仍有一缕书香升起,不减当年。仍读着诗与祖父的评注,却听到微微的齁声,回头看,祖父已歪在窗台上睡着了,正如当年的我一样。
夕阳往往象征着一个人的暮年,祖父已是夕阳人了。青春不在,光影西沉那一刻的变化是想躲也躲不过去的啊!祖父早在年轻时就已意识到了这些,“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回过神来,细看祖父,虽已入睡,仍挂着一丝微笑。难怪说“书香醉人”。我仍捧着书,读着旧时光,书香氤氲。
你化作一缕清风,伴我半世年华。
有关高一作文篇3
房间中回荡着老狼的《同桌的你》这首歌,不经意间,我也跟着轻轻地哼了起来。在这个温暖的午后,看着窗外明媚灿烂的阳光,脑海中不禁出现了一张如同这阳光般灿烂的脸庞。噢!这不就是同桌的你吗?
小怡是坐在我右边的女生,我们刚成为同桌一个月,其实刚开学的时候我们就心有灵犀地坐在了一起。我们俩以前是小学同学,整天似胶似漆地黏在一起,但是后来我转学了,便不再有了联系,这次的重逢我们都觉得很不可思议。
小怡长着一头乌黑的长发,她本是及腰的长发的,但后来去剪短了,刚开始的时候小怡还是舍不得的,但通过后来我对她的“采访”便知道她其实也还蛮喜欢现在的发型的,更加清爽了。
小怡的眉毛有点儿粗,像蜡笔小新的眉毛,只不过柔和了点儿。她的眼睛水汪汪的,像一潭清澈的湖水,双眼皮使眼睛变得更大、更有神了。一张大却不失俏皮可爱嘴巴长在小巧挺拔的鼻子下面一笑就会露出一排整齐的牙齿。小怡的手像柳条一样纤细柔软,写出来的字也很美观。
小怡喜欢穿牛仔裤,她有许多不同式样的牛仔裤,她还喜欢穿白色的球鞋,几乎每天都会穿。
每个人都有一个标志性的动作,比如像我,尴尬或冷场的时候我就会用手摸摸自己的鼻子,然后再笑笑。小怡的标志性动作就是挠头,一副可爱的样子。
小怡是个大大咧咧的女生,她不像其他女生一样“淑女”,而是一副假小子的样子。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见到小怡,她总是会咧嘴朝着你笑,她的笑像阳光般灿烂温暖,不管你心情多糟糕,只要看见她笑,心情便会自动好起来,所以我们总是叫她“小太阳发电站”。
小怡是个“体育全能王”,不管什么项目,她都能做的很好。有一次体育课,老师要测立定跳远,我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也才跳到了一米五八,而小怡却可以毫不费劲地跳到一米八七;老师让女生们进行长跑比赛,选出前七名,“哔”——所有人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尤其是小怡,“嗖”地一下就跑到了第一位,一直遥遥领先,最终在众人的惊叹声下不负众望地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小怡,因为有了你,我平淡的生活不再平淡,无聊的学习时光也不再无聊。不论时间怎样迁移,同桌的你,我只想对你说,愿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能陪你一起走过风风雨雨。
有关高一作文篇4
因为有了梦,才有未来,有了未来,才有人生,追逐自己的梦,赶上它的步伐,成为现实人生的亮点。一粒沙土的梦是成为一片泥土;一颗水珠的梦是成为一片大海;一株小草的梦是成为一棵高大的树。而我也有梦,它好像就在前方,往前一步就能碰到。
追梦·童年
小的时候天真无邪,糊里糊涂,一会儿想当医生,救急那些伤患,为医学做点贡献,救死扶伤,维护人民的生命。一会儿想当警察,把坏人尽可能的全部抓起来,让罪人得到应有的惩罚,保护人民的安全。一会儿想当探险家,去周游世界的每个角落,去攀爬那些常人觉得危险的地方,让人们为我而感叹、敬佩、赞扬,当然,也可以训练胆量,让自己变得更强,更有力。
可惜童年想追的梦不可能实现,那太遥远,太遥远,一个人的时候,常常思考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或许这个问题太过于复杂,总是难以得到满意的回答。鲁迅先生说过:“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是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人活着,只要有希望,只要有梦,生命就有美丽,就有精彩”。童年的追梦在一次次的幻想中破碎了。
追梦·青少年
转眼童年就过去了,当第一天踏入初中的校门时,我就知道,我要改变追梦的方向,拟定新的追梦目标,坚定脚步,打下基础,拼搏进取。到了青少年时代我给我自己重新规划的追梦是——作家,这源于对读书的喜爱,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从有了新的追梦方向后,阅读就成了我的乐趣。那字字玑珠,篇篇华章,带我领略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引发我对以前和现实的深入思考。
从上初中起,作文成为我最“骄傲”的资本,我想通过不断努力后我写的作文如同读小说那样引人入胜。语文老师在每次作文后面都有一句评语,或是鼓励或是表扬或是让你改进,都激起了我对作家梦想的坚决。
当然,要真正的实现梦想,那就要经历刻苦追梦的方向,只有在不断地积累中,锻炼中,才会收获那多彩的硕果,有梦想大胆去追,永不放弃,拼搏进取,努力向人们宣传当今社会正能量,用我的双手谱写精彩的画卷。
人生因为有梦想才能走得更远,飞的更高,我相信随着时光的推移,社会会不断进步,我们的国家也会越来越强大,人民会越来越幸福,快乐。在伟大进程中我的梦想能够美梦成真。
有关高一作文篇5
传说:上古时代的女娲创造了人,而女娲赋予生命的载体,正是泥土。这样看来,人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与泥土有了不懈之缘。
平凡朴实的泥土
泥土无处不在,它是万物立足之根本,但它却没有太阳那般耀眼,没有鲜花那份艳丽,没有星空那种深遂感……它仅仅有着一身的黝黑。但却不能因此而否定它的存在。是它孕育了万物,艳丽的花儿,顽强的小草,伟岸的巨树……这些无一不是由这毫不起眼的泥土创造出来的奇迹。
富有诗意的泥土
春天来临时侯,泥土松软柔和,散发着一股沁人心脾的芬芳,在那黝黑之中,一点一点的绿色正在不断生长,蕴含着希望。夏天,泥土忍受炎热的太阳的烧烤,宁愿自己四分五裂,也要将自己仅存的水供给自己的“子女们”。秋天,一片片落叶犹如蝴蝶翩翩起舞,最终慢慢落下,将泥土掩埋。泥土张开了她那宽阔,温暖的怀抱,将自己的“儿女”全部拥入怀中,细心的保护它们。冬天,大雪纷飞,寒冷的冰将泥土冻结。泥土将自身的热给予了自己那“未成长”的子女。使其自身变得坚硬寒冷,也毫不在乎。这是泥土的奉献与支持。但却没有人能记住泥土,人们只记住了四季的美,而冷漠了泥土的存在。
劳苦功高的泥土
人靠泥土而生存繁衍,注定了泥土的劳苦功高,我们所居住的一幢幢高楼大厦是用泥土烘烤成砖建成的,我们所食用的粮食也是从泥土中种出来的,人们从泥土中挖掘各种金属,泥土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泥土用它坚强伟岸的身躯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笔宝贵财富。
泥土有如此之多的功劳,对万物做出了默默无闻的奉献,但它却没有像花儿、大海……一样永远的留存人们心中,它只是默默的奉献而不期回报,我们的老师也何尝不似泥土那样:用他那宽广的知识海洋,滋润着我们这一个个新芽,辛勤耕耘而默默无闻不期回报,将他们的一生奉献,这不正像泥土吗?我们不得不从心中喷发出一种热烈的感情——敬仰之心——泥土可贵!我们的老师可敬!
有关高一作文篇6
人人都说最伟大、最无私、最纯洁的爱是母爱,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在母亲经过10个多月的孕育和保护下降临的。我们和母亲之间不仅仅是血缘关系,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给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母爱是温暖的感觉,是人们向往的归宿,它让多少心灵净化,让多少儿女感动。
一天早晨,刚开始还是毛毛细雨,过了一会儿,就下起了倾盆大雨,雨就像瓢泼一样,拍打着窗户,发出“啪啪”的声音。这一天,妈妈领我去姥姥家,她竟忘带雨伞了,她把大衣披在我身上,顿时,好像有一股暖流涌进我的心田,这是什么?是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爱。
还有一次,寒风呼呼地刮着,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我拎着提包,向学校走去。而妈妈呢?妈妈嫌我穿得少,特意给我拿了一件毛衣,在后面追赶着我。“妈妈,你冻得瑟瑟发抖的,就不必管我了,”我对妈妈说。妈妈则笑着对我说:“孩子,我冷点倒无所谓,可我就怕你着凉感冒啊!”听了这话,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流了下来,泪水已模糊了我的视线,这时,我已泪流满面。我感激地接过妈妈给我的衣服,对她说:“谢谢您”。妈妈则说:“不用谢”。
还有一次,我得了肺炎,高烧39度,妈妈一直守在我的身旁,给我吃药,搓酒,夜与灯都睡了,可我的母亲还在值班。我控制不住自己——哭了。泪水像小车,载着我,奔跑在母爱的跑道上。
妈妈,您为我付出得太多了。自从我来到这个世界,我就把您的心里填得满满的,却从来没有为自己留过一点位置。在冬天来临时,您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冷不冷,而全然忘记了您自己却在站在凛冽的寒风中;做好饭,您首先想到的是我喜不喜欢吃,而您已经忘记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
如果母亲是天空,我就是自由飞翔在天空上的小鸟,如果母亲是大海,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如果母亲是宇宙,我就是宇宙中的一颗星,母亲像冬天的火,温暖着我的心。母爱多么伟大啊!
有关高一作文篇7
总是喜欢把自己从小学生活的地方叫做家乡,即使它并不是一座单独的城市抑或乡镇。它不过只是一个矗立在城市边缘的厂区罢了,纵然是这样,我依旧为它冠上一顶自认为美丽的帽子——家乡。
记忆里的冬天,这里是纯白的。早晨因为亮眼的银装而兴奋地带上铲子和小桶乐呵呵地上学,班主任总是仁慈的,早晨的两节课带着我们从学校后门悄悄溜到篮球场上玩雪。我总哎用手去搓那些雪,它们在指尖轻轻滑动,然后像断线的珍珠那样散落一地,一部分在指尖消融。不知不觉间已是第二节课间,回到学校才发现手早已被冻得紫红了,这时值班室里的奶奶会适时地给每个同学递上一碗红豆汤圆,玫瑰糖在水中溶成暗红色,微香袅袅。吃完三个香甜的红豆汤圆,再把淡淡的玫瑰汤喝下,液体顺着嗓子滑向胃部,寒意早已消失无踪了。继续精神振奋地上课。
当肚子的“咕噜”声伴随这下课铃适时地响起时,晌午的暖阳已开始化雪了。同龄的孩子和我一样雀跃地奔回家,脑海里满是母亲做好的香气四溢的午餐。
回家的路上有三条梧桐小径,青石路上长着斑驳的青苔,头顶的枝梢树叶早已落尽,只剩下几只未觅到午餐的麻雀停在那里陪老树做伴。
这条长街的尽头便是我家。
走过最后一个角,浓烟扑面,里面夹杂着肉香和松枝的香气,从前我是极度讨厌着烟味的,而今,它却成为我回忆家乡冬日的一个标志了。
家里的门虚掩着,隐约可见母亲张罗饭菜的背影!
现在想来,那时是幸福的,在那里生活的十二年幸福一直停留在身旁。
而今昔日一去不复返。又是一个冬天,没有了儿时的白雪,没有了枝梢的麻雀,没有了弄堂的浓烟,心里失去了过往的那份童稚,多一分成熟的心态。已经不再如从前那般欢快了,随之而来的,是怀念。
时常弟弟会对我说,姐,还有一年我就可以不用待在厂里了。我浅笑着拍拍他的肩,曾几何时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吧?当我离开家乡,来到这个充次着各种欲望的城市里时,我开始怀念那个纯粹的地方了,也正是因为这样,我才喜欢执着地把着童年生活的地方叫做家乡。城市边缘的家乡。
有关高一作文篇8
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炭,锦上花。
——题记
繁华落尽,只留下子规哀啼;岁月匆匆,却留下半腹经纶,不知从何时起,那份情被我遗忘
“九点五十九分”不经意间瞥见桌上的闹钟,奶奶又该来电话了,不耐地皱起眉。自从奶奶回了老家,便每晚十点准时来一个电话,说是不是放心,听听我的声音才能安心。先开始几次还好,后来我便愈发觉得不耐,“叮铃铃…”我来不及放下手中的笔,迅速跑到电话旁,只为让这烦人的铃声停下。
“喂,我是奶奶”。“嗯”。“写完作业没?”“正写。”我漫不经心地答道,重复着不变的话,手中随意地转着笔。“…那没什么事了,听听你的声音我就安心了…”我像得到命令,正准备挂电话,手中调皮的笔却调皮地滚到了地面上,我保持拿听筒的姿势,伸手去捡笔,整个过程只比平时晚一两秒,却听到话筒中传来“晚安,孩子。”“嘟——”
我怔住了,多少次,奶奶像我这样,听这话筒中的忙音,口中却说着送不到的祝福。我楞楞地拿着听筒,心中思绪万千。急忙按了回拨,听到那头“喂”的一声,急忙说到“晚安,奶奶!”挂掉了电话,想像电话那头的奶奶终于欣慰地笑了,有什么东西重新回来了。想到奶奶回老家是为了养病,眼泪又不受控制的上涌,无情的光阴带走我健康的奶奶,却带不走它对我的那不变的爱。
不知从何时起变的自我而偏执,总想寻找爱的种子,却不知那份情在我不曾留意的身后早已繁花似锦……
我在一件小事中重拾了那份情,那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让我在有生之年好好爱亲人,因为在几代人间,光阴只是窄窄的台阶。重拾那份情,让它在岁月中遍地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