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改写成散文10篇
《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以下是登高的改写散文,欢迎大家阅读!
登高改写成散文篇1
风刮的很紧,没有目的地席卷着大地,天空似乎急于离开这里,逃避得很远很远,无奈的猿猴只好仰天孤单的呼唤。秋,为什么总是这样?原本活泼可人的它们,没有了一丝生气,只有凄凉的陪伴,冷入心底。
远方,鸟儿飞来了,不知为什么,这些大自然的尤物却机械地盘旋在上空;热闹吗?冷清吗?一丝焦虑,一缕寂寞、一片失落,恍惚中蛰隐于淡淡的水与白白的河洲之间,可又随着漫无边际的这简单的一色浓浓地散布开来。
树叶,枯黄,疲惫的飘落,斗不过寒风,就飘落吧;江水,迢迢,匆匆流过,无心或是不忍停留,一分一秒。我呢,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客,却止步不前,只有守候在这里,任凭疾病的肆虐、纠缠。秋啊,洗刷掉我所有的希望!我忽然迷惑起来,难道登高真的那么神秘,没有第二人知道?
独行,登高,双鬓染白如霜,即便是喝酒也不得不放弃,怃然若失中我发现我搭乘的是怎样的征途啊,接触到的是怎样的岁月啊,在每一个阴黑的角落里,没有尽头的忧愁拥抱着我,为我提供着艰难、痛苦、沉重,以凄寂冷漠围绕着我!
登高改写成散文篇2
危峭山巅,谁的目光如炬,把黄昏刺伤?萧索枫林,谁的泪痕似河,将世界淹没?
风急天高,渚清沙白。立于山巅,仰起脸,任秋风将衣衫拍打得猎猎作响,你微闭双目,轻拂垂须,任回忆随着那滔滔云海翻卷起伏……
那是一段充满遐想的旅程。马蹄声声,是谁在广阔无垠的平原上驰骋,挥洒豪情?一路高歌,是谁在鱼米之乡的稻田里彳亍,安享恬静?一腔热血,是谁在绵延千里的山峰下沸腾,引吭高歌?一份壮志,是谁在泰山之巅大声宣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那个周游全国的壮士,是你吗?
山巅的风,忽地变柔,落日的余晖映上了你的面庞,暖暖的。你又找回了那个壮志凌云的自我,那个豪情满怀的旷世奇才!你倏地睁开了眼,想去看那大好的壮丽河山。怎奈疾风射眸,不禁老泪涟涟。
当记忆的潮水退去,在现实的沙滩上裸露的又是什么?放眼望去,你看到的是麦青青、草青青的田野,还是风萧萧、雨萧萧的战场?
登高改写成散文篇3
秋风凄紧,蓝天高远,我眼前是一幅这样壮阔而萧瑟的秋景.这时耳畔传来了一声声哀怨的猿猴不间断的啼啸,更是透露着难以名状的悲凉.在这悲凉的背景之上,洁净小洲白沙闪闪,群鸟不住地回旋飞翔着,这凄凉动荡、色彩黯淡的自然,多么像是我所身处的世乱时艰的社会!叹了口气,接着望向远方,一望无边的落叶正萧萧落下,奔腾不息的长江昼夜不停地滚滚涌来,在这江水奔腾涌流的壮阔面前,我的心情再终于也无法平静!
在异乡漂泊为客的日子不晓得已经过了多久,心灵已近麻木,何况现在又有这悲秋的愁绪壅塞心怀,沦落不偶,暮年多病,百忧结心这些种种不可开解的感慨,又岂是“悲秋”二字所能形容得尽彻?唉,此刻老病之身的我独自登上江边高台,时世艰难,可叹我已繁霜满鬓,潦倒中因患肺病,又不能再亲近酒杯,真不知如何是好,亦是无可奈何罢。
2秋风凄紧,蓝天高远,我眼前是一幅这样壮阔而萧瑟的秋景.这时耳畔传来了一声声哀怨的猿猴不间断的啼啸,更是透露着难以名状的悲凉.在这悲凉的背景之上,洁净小洲白沙闪闪,群鸟不住地回旋飞翔着,这凄凉动荡、色彩黯淡的自然,多么像是我所身处的世乱时艰的社会!叹了口气,接着望向远方,一望无边的落叶正萧萧落下,奔腾不息的长江昼夜不停地滚滚涌来,在这江水奔腾涌流的壮阔面前,我的心情再终于也无法平静!
在异乡漂泊为客的日子不晓得已经过了多久,心灵已近麻木,何况现在又有这悲秋的愁绪壅塞心怀,沦落不偶,暮年多病,百忧结心这些种种不可开解的感慨,又岂是“悲秋”二字所能形容得尽彻?唉,此刻老病之身的我独自登上江边高台,时世艰难,可叹我已繁霜满鬓,潦倒中因患肺病,又不能再亲近酒杯,真不知如何是好,亦是无可奈何罢!
登高改写成散文篇4
接着望向远方,群鸟不住地回旋飞翔着,我的心情再终于也无法平静,亦是无可奈何罢,更是透露着难以名状的悲凉,我眼前是一幅这样壮阔而萧瑟的秋景,暮年多病,何况现在又有这悲秋的愁绪壅塞心怀,可叹我已繁霜满鬓?唉、色彩黯淡的自然!
在异乡漂泊为客的日子不晓得已经过了多久,洁净小洲白沙闪闪!叹了口气.这时耳畔传来了一声声哀怨的猿猴不间断的啼啸,一望无边的落叶正萧萧落下,时世艰难,真不知如何是好,多么像是我所身处的世乱时艰的社会,这凄凉动荡,又岂是“悲秋”二字所能形容得尽彻,沦落不偶,在这江水奔腾涌流的壮阔面前.在这悲凉的背景之上,百忧结心这些种种不可开解的感慨,此刻老病之身的我独自登上江边高台,奔腾不息的长江昼夜不停地滚滚涌来,又不能再亲近酒杯秋风凄紧,潦倒中因患肺病,心灵已近麻木,蓝天高远
接着望向远方,群鸟不住地回旋飞翔着,我的心情再终于也无法平静,亦是无可奈何罢,更是透露着难以名状的悲凉,我眼前是一幅这样壮阔而萧瑟的秋景,暮年多病,何况现在又有这悲秋的愁绪壅塞心怀,可叹我已繁霜满鬓?唉、色彩黯淡的自然!
在异乡漂泊为客的日子不晓得已经过了多久,洁净小洲白沙闪闪!叹了口气.这时耳畔传来了一声声哀怨的猿猴不间断的啼啸,一望无边的落叶正萧萧落下,时世艰难,真不知如何是好,多么像是我所身处的世乱时艰的社会,这凄凉动荡,又岂是“悲秋”二字所能形容得尽彻,沦落不偶,在这江水奔腾涌流的壮阔面前.在这悲凉的背景之上,百忧结心这些种种不可开解的感慨,此刻老病之身的我独自登上江边高台,奔腾不息的长江昼夜不停地滚滚涌来,又不能再亲近酒杯秋风凄紧,潦倒中因患肺病,心灵已近麻木,蓝天高远!
登高改写成散文篇5
李白曾有诗曰:“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王维则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见,登高自古便有赏景怀人之意,而且人们往往喜欢于九九重阳登上高山,俯城望天幕,邀月怀故人。
登高山确有其妙处,一则山高人为峰,俯瞰夜色,仿佛瞬间便有四海归心之胸怀;二则可站在离天空最接近的地方,与明月对话,听星子回响;三则感受热闹,尤其是重阳节前夜,这佳节气氛更随人声沸腾,如当夜灯火翻涌。
重阳节登圭峰山是葵乡风俗,作为土生土长的新会人,我自有这体验。然而,这种在人缝中穿插的活动又未免有些喧闹,偶尔即可。于我而言,登高最安静且最亲切的地方,是自家天台。
天台不大,却足以容纳天地。我常常独自登台,夜观天象。诚然,我非懂天象之人,望之,乃观云卷云舒,星隐星现。若然是黄昏,天清气朗之时,就更有一番绚丽之景。夕阳西沉,余晖在远山与高楼之间滑过。云彩翻涌燃烧,如凤凰起舞,天空一片嫣红。待阳光渐渐藏于山下,月亮便在天的另一边悄悄露出玉脸,仿佛一位淘气的小姑娘,躲在云帘后窥视着这一切,然后于不知不觉间素装登场,跳到你面前。此时,夜色降临,红云逐渐消散,月亮便化作一盏明灯。默然转身,忽觉街灯正吞吐着细针般的光线,高楼大厦也披上了霓虹衣。车灯带着鸣响由远而近,把街道画得很亮。眺望远山,林子亦已沉寂,沿路的灯火伏着山背蔓延摇曳,似乎仔细去听,便觉其正摇响如风铃。把目光重新移向夜空,星子也开始明朗起来,彼此闪烁,仿佛东边的这一群正呼唤着西边的那一群的名字。若童心未泯,便该闭上眼睛双手合十来对星许愿。这想法固然有些天真,却天真得很浪漫。
当然,浪漫不能独享,当你睁开双眼,也许家里的花猫与黑狗已在你脚边,或追逐打闹,或安静地看着你,等待着什么。类似经验母亲最有发言权。有时夜晚饭后无事,母亲会走上天台,于夜幕与小板凳之间打开手机,了解各路咨询,似乎茫茫宇宙,尽在一掌之中。这样的时候,花猫与黑狗便总会乖乖地分卧两旁,纹丝不动。一旦母亲起来,它俩就随即站起,紧紧跟随。
天台的一边放满了盆景,当中许多是爷爷留给父亲的。对他来说,登上天台给盆景灌溉或修剪,多少是跟爷爷在天之灵的一种对话。赏景怀人,父亲平凡的背影,凝聚着登高的传统人文意义。
晚饭时分,摆上桌椅,天台便即可变成露天饭厅。浸润在绚丽的黄昏下,一家人染上的不仅是一抹夕阳,更是几分诗意。饭后撤盘换杯,泡上一壶热茶,把盏临风,望云淡星稀,举杯邀月,歌人生几何。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登高也不在高,在乎的是一种心境。其实,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人生变幻无常,登高,无论是祈福避邪,还是赏景怀人,求的是一家团聚,是心境上的一份平静。一切喧嚣过后,平淡是真。
这时,我想起天台的一盆盆景。那是一株鸡蛋花,花数月前已开,虽寥寥无几,但花瓣洁白可爱,抹上夕阳,别有滋味。
登高改写成散文篇6
秋季里的一天,天气晴朗,无端激起人们外出的念头。于是,一家人整装待发。
到了山脚下,才下地,晕车的我就吐了个干净,浑身舒畅,只笑说:“轻装上阵。”
山不是什么著名的山,本地的人倒是对其耳熟能详。
背上准备好的吃食与水,徒步上山。
路非山路,而是后人铺的石阶,笼罩在树影下,分外阴凉,让人不禁想要信步去看。
人不多,毕竟不是节假日,商贩自然也少,电视里那种垃圾遍地的场景自然没有见到。行至一处,左手边有一个喷水池,鱼没见,倒是一群游客如鱼般欢悦。
继续往上走,撞见人提着两桶水正从山上下来,听到他炫耀:“山上的泉水,可清甜着。”我倒是不信,妹妹却要去看看究竟,说到底不过好玩性子,喜爱登高望远。
于是,就此分为两拨人。一拨顺势而上,一拨原地休整。我向来不喜动,自是后一拨,在山腰石头处歇脚。
坐了一会儿,体力渐渐恢复,倒有些惦念上山顶瞧瞧,可是心知肚明:我自己是爬不到那儿的。
许是看出我的纠结,母亲提议去转转,于是去走了林间一小路,风景倒与刚才不同,一望去是无尽的山与树。
又绕到山腰另一处,发现有个寺庙,母亲进去逛,我在外面转。寺庙外是个方形广场,人倒比一路遇到的还多。果然,登山多礼佛。
望向栏杆,不由得走近。
日竟渐渐落了。垂于远山旁,把那一片云染了色。却也不是正红的,泛着粉紫,云也不是单调地平铺,层层席卷开来,像花瓣;色彩也渐渐渲染开,愈往外愈浅。山下是一条河,朝平两岸阔,有些像湖,可那潺潺的流水又跳出来扰乱你的判断。
我正沉醉着,母亲出来了,把手机递给我拍照。可那镜头局限得厉害,装不下这水天相接、群山连绵的宏大景观。我有些后悔没学好画画,将其留下,又觉得此番美景只可远观,绘制不出。
纠结着下了山,妹妹向我描绘山顶的美景与清泉,我却还在回味那壮观之象。
那是第一次,我觉得登山不必登高,半山腰也是一所好去处。
罢了,若是心中有景,处处皆美景。
登高改写成散文篇7
齐鲁八荒,登泰山而小天下。山有多高,心就有多高。
珠穆朗玛,在那里,生命不称其为生命,死寂、寒冷与挣扎、拼搏在那里交汇古往今来,有多少无惧者怀着一颗“山高人为峰”的心发誓去征服那个屹立在中国一隅几千年的老者。无论成功或是失败,他们都已站成了一座难以逾越的险峰,拼接成了灾难压不垮的脊梁,连成了不朽的万里长城,登高者、险峰、他们坚守的不屈的信条,构成了一个三相寓言,在华夏五千年历史的厚重中被渐染,被沉淀。这个寓言的寓意是那么明晰,却又那么沉重与荒凉。
登高,是人们内心中强有力的呼唤,呼唤后的沉思,沉思后信念,信念后的效仿,效仿后的仰望。选择了登高,便没有了失败,选择了登高,便没有退宿,选择了登高,便没有了懦弱。
有人喟叹“高处不胜寒”,那么必不先说“无限风光在险峰”,请看山顶,一片荒芜,只叶草被自然抹杀,这里的环境是强者的乐园,有能力的人才在肃杀,萧飒中暴露自我。登高者,本身就是一种境界。
“人生来不是为了被打败,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老者的箴言至今仍横亘世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孟德此言虽有狂傲,自私,却也有封建社会中一代枭雄对自我高度的展望。“大丈夫当如此乎!”则可谓千百年来中国男子内心中难以磨灭的标杆。
佛家提倡缘起,认为善是无缘的,我则认为登高也是人类的本能与意识。人有不可仰止的登高欲望,上善若水,水从高处将善惠撒人间,人则登高,去寻求自然的本源,人类的本我。
也许,山从没被人征服过,它们仅仅只是让人站在了它们的顶端,也许,山只是上帝抛给人类的一个简单的试炼,也许,山,只是一块大石头,一个高的境界。
登高难,登高难,多歧路,今安在?可总有人轻叹逍遥游,尚真如此,登高的境界,也就成了美的境界。
登高改写成散文篇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盼望着,盼望着!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节。今年因为新冠疫情,大家都就地过年,往年的出门旅游也取消了。我跟着爸爸妈妈来到楼塔外婆家过春节。
大年初三这一天,阳光格外灿烂,我和我的亲人们一起相约去爬山。我们开车来到楼塔鼎鼎有名的百药山山脚下,从下往上看,山可真高啊,仿佛已经够得着云朵了。我们走在一条蜿蜒而泥泞的小路上,我和我表弟还捡了一根粗粗的树枝当拐杖。道路两旁,小花点点头,小草微微笑,仿佛在给我加油,我觉得自己全身充满了能量,一定能第一个爬上这陡峭的山。
不知不觉,已经走进了竹林,我一个劲儿地往前跑,发现谁也追不上我,我才慢下来,等待后面的人。这时,我发现旁边还有个洗手池,大家都往那边跑。阿姨说:“这是山上的泉水,可甜咧,不信你尝尝。”我看大家有的用它洗手,有的用它喝水,好不热闹,也洗了个手。水凉凉的,流过指尖,可真舒服。突然,阿姨说道:“天呐,我们已经爬到半山腰啦。”我回头一看,心中狂喜:哈,就要成功啦!剩下的山路可不好走了,我爬呀爬呀,腿越来越酸,呼吸也越来越沉重,一下子热得汗流浃背。哎,早知道会这么累就不来了,干脆下山吧。可是我坚持了这么久,可不能半途而废。不能回去!就在我不停地给自己鼓劲儿时,我才发现我已经慢慢爬到了山顶。
山上有一个四四方方的瞭望塔,下面有一道旋转楼梯。我爬上去看,哇,房子变得像玩具模型那么大,还有大片大片绿油油的田野。那条马路边的河云像丝带飘然而行。我伸出手,仿佛云也在身边了。捣蛋鬼表弟的声音响起:“我们该下去了。”我才依依不舍地下山了。
原来,要完成一件有毅力的事可真不容易。我希望,新的一年我能像爬山一样,坚持做好每一件事。
登高改写成散文篇9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高,是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每年的这天,人们都会拿着风车和鲜花登到最高处插起来,这样象征着祝福老人长寿安康。
记得很小的时候,妈妈第一次带我出去登高。还记得那是一个很热闹的公园,我们走上了一条楼梯,可是第一次出去的我,看到楼梯两边都坐满了乞丐,我害怕得扯住妈妈,不让她走,妈妈知道后,温柔地安慰我:“不怕不怕,他们不会伤害我们的。”我完全听不进,眼看妈妈迈向前走,我大哭了起来,妈妈叹了叹气把我抱起来,在我耳边轻轻地对我说:“别哭,你看他们,他们都是没有爸爸,没有妈妈的人,他们那么可怜,你应该同情他们,而不是在这里哭。”我果断地停止了哭泣,可是还是让妈妈抱着我走。
楼梯很长,妈妈累得喘不过气来了,“宝贝,下来走好不好,妈妈很累呀。”可是我环视了周围,都是坐满了乞丐,拼命地拉着妈妈的脖子不肯放手“不要不要,我不要下来。”可是任由我怎么叫,妈妈还是放了我下来,站在地上的我大哭起来,妈妈蹲下来,依然温柔地对我说:“来,走过去把这些钱给那个乞丐吧。”我用尽我的力去摇头,“不要,我不要。”
妈妈把心一横,走过去那个乞丐那里把钱给他,然后伸手叫我过去,我在那里大哭又大闹,可是妈妈也依然不理我,最后我战败了,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慢慢地挪过去,一步两步三步,离那个乞丐越来越近了,可是事实上并没有我想得那么可怕,他又不会突然吓我,也不会骚扰我。
到了到了,我扑进妈妈的怀抱里,妈妈再次温柔地对我说:“去,把这些钱给他吧。”尽管心里有一万个不愿意,可是还是慢慢地挪过去,把钱扔到他的碗里,那个乞丐感激地看着我,嘴里拼命地对我说谢谢谢谢,我又重新扑进妈妈的怀里,原来做好事是那么的高兴呀。
登高因妈妈的教导和怀抱而显得更加温暖了。
登高改写成散文篇10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终于让我盼来了。我们学校首次组织了五、六年级的同学到野外进行一次登高活动。
这一天大清早,我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上山去,大约走了半小时就到了目的地。吃过了早饭,我便和几位同学去观看风筝比赛。
风筝竞赛场的人可真多呀!把整个赛场围得严严实实,真是里三层外三层。突然一声哨响,风筝陆陆续续飞上天空,不一会儿,各式各样的风筝在蔚蓝的天空翱翔:有翩翩起舞的“花蝴蝶”;有忙忙碌碌的“蜜蜂”;有展翅高飞的“苍鹰”……最吸引人的那还要数栩栩如生的“龙”和“蜈蚣”了。那条“龙”抬起头来,尾巴高翘,摆出一副神气的样子。“蜈蚣”也不甘示弱,不一会儿,就超越那条“龙”啦!场上的人都为它喝彩。我刚揉了揉眼,可不知怎么的,那“龙”和“蜈蚣”纠缠在一起了,也许是“龙”害怕自己比不上“蜈蚣”吧,而作出两败俱伤的做法。不一会儿,它们俩都断了线,掉进了山谷,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惋惜,都埋怨“龙”不应该那样自私。它们的主人像箭一样冲下山谷,寻找自己的风筝,好不容易找到了,可时间已剩下不多了,但是它们的主人一点都不担心,淡定地把风筝重新安上线再放飞……到了最后还是“蜈蚣”取得第一名,“龙”获得第二名……风筝比赛在一阵阵热烈的欢呼声、掌声中结束了。
吃过午饭,就到我们学校的运动员大显身手的时候了。登山活动开始了,只见运动员们在半山腰上磨拳擦掌,做好预备姿势。又是一声哨响,运动员争先恐后地向上攀登。你看,我班的小玲同学就要拿到红旗了,“哎呀”,真糟糕!她被石头绊倒了,摔得个四脚朝天,惹的大家哈哈大笑。她爬起来再跑,可是来不及了,红旗被五〈2〉班的同学夺走了。
这时,太阳渐渐地西下了,金色的阳光照在同学们的笑脸上好像盛开着朵朵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