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剑》读书笔记
《碧血剑》读书笔记篇一
《碧血剑》是金庸的第二部小说,经过三次修改,如今早已经不是初版的样子。倪匡先生将金庸的这部作品排在十四部小说里的第十二位,点评了诸多失败之笔。可能是金庸先生意识到了小说本身的缺陷,在后来的修订当中有意修改,并添枝加叶,现在看来《碧血剑》还是一部很不错的作品,虽然算不上上乘之作,但是然我这种文学境界还有待提高的人来说,仍然有手不释卷的感觉。
其实这部作品当中根本没有一柄名为碧血剑的宝剑,题目的意思应该是碧血*剑,碧血应该指的是袁督师的一腔爱国碧血,而剑指的就是金蛇剑了,金蛇剑上也确实有一缕碧血若隐若现。金庸先生说,这部小说的真正主角是袁督师和夏雪宜,两条主要线索贯穿了全书,袁督师的千古奇冤,还有未完成的保家卫国的遗愿,均由承父之志的袁承志来继续完成,而袁承志在书中的奇遇,均缘自金蛇郎君。可以说袁承志身负两个人的命运,也可以说是使命,所以看官可说他是承父之志,也可以说是成郎之志。然而袁承志有没有自己的意志呢,他的经历和遭遇,似乎都是为了别人,很少考虑自己,也为世间的道德所束缚,不敢去追寻自己的爱情。在国家民族大义上,袁承志堪称英雄豪杰,然而面对儿女私情,他却彻头彻尾的遭到了读者的鄙视,青青和阿九之间的摇摆不定,令许多女读者为之反感。这却并不是金庸笔下第一个摇摆不定的人,当然也不是惟一一个,陈家洛当时金庸塑造的见异思迁的元老,先是对霍青桐魂牵梦绕,继而对香香公主死去活来。还有一个令众男士嫉妒的张无忌,身边美女如云,他却偏偏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谁,甚至想过四女共侍一夫,这等厚脸皮在金庸笔下也是少见的。所谓的见异思迁,还是因为后来女子一张脸。香香公主美貌绝伦,阿九当世无二,阿珂继承了倾国美人陈圆圆的容颜,自然也是颜倾天下,胡斐遇到程灵素这般讨人喜欢而又聪明的丫头之后,令他夜不能寐的也还是袁紫衣那俏丽无双的身姿和面容。看来人有些方面和动物是没有区别的,当然也无可厚非,人总是希望得到更好的东西,和更好的人,所以见异思迁,乃是人的秉性。
看碧血剑,给我印象最深的竟然不是主角,而是矫矫金蛇剑,翩翩美少年的金蛇郎君,夏雪宜。碧血剑是金庸先生的第二部作品,夏雪宜是金庸笔下第一个亦正亦邪的人物,相比之后的谢烟客,黄药师,金蛇郎君更潇洒,当然也更狡邪。说他邪恶,是因为他说要杀掉温家五十口人,奸淫十位妇女,这等行径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都难以称得上是侠客,然而他又为金龙帮帮主打抱不平,说明他的心中确实是有侠义心肠。夏雪宜,夏自然指夏天,雪是冬雪,本是两个对立的事物,然而将这个名字按在金蛇郎君身上,我们会感到夏天飘着雪花,也感觉很适宜,毫无违和感。我想金庸先生创造的这个名字就是想暗示读者,这是一个正邪两面的人物,我非常喜欢这个名字。夏雪宜是个风流邪侠,用情感欺骗何红药,盗取五毒教三件镇教之宝。或许也并不是欺骗吧,当时的夏雪宜难免也会对何红药产生情愫,或许那个时候他报仇心切,儿女私情并不是他应该考虑的,所以他说会归还宝物也会回来找何红药,多半不是假话,因为他当时可能真的就是那么想的,因为那个时候,金蛇郎君还没有遇见那个在他生命当中最重要的温仪。
其实碧血剑在处理温仪和夏雪宜的感情的时候,有些情节设计是不能让人信服的。金蛇郎君放话要奸淫温家妇女,而唯独对温仪没有下毒手,是因为温仪的美貌让他忘记了仇恨?那想必温仪当年应该是倾国倾城,但是书中显然并没有把温仪的容貌描写的那般逆天,那么金蛇郎君为什么将她放在山洞里,不说一句话,时间久了却爱上了温仪,直到死的时候还念着她呢?或许这种潇洒的邪侠的思想并不能为我们这种常人所理解,或许也因为这种不按常理出牌,或者天马星空的思绪,才让夏雪宜是夏雪宜,是金蛇郎君而不是银蛇郎君吧。这种日久生情的桥段是很普遍的,放在夏雪宜身上,也证明了他其实也有凡人的心,只不过仇恨占据了他的头脑,而又要想法设法的去报仇,久而久之,人也就变的奇怪了。他的女儿夏青青,多少也继承了他爹的一些特点。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袁承志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夏青青的心。青青的小心眼是可以理解的,从小没有父亲,在亲人的冷言冷语中生活,除了母亲没有人关心她。她对爱是渴求的,所以一旦她得到了爱,她的占有欲也是非常强的,就好比你非常喜欢一件东西,你一旦得到了,是不可能轻易拱手让人。青青几次跟袁承志发脾气,都会想到自己过世的母亲,觉得自己没人疼没人爱,想到钟情的情郎有可能跟其他女子眉来眼去忘了自己,那种失落感无以名状,随即悲从中来。然而青青动辄自残出走的行为,确实不被人喜欢,她也可能是金庸笔下几个最不被喜欢的女主角之一。金庸接受采访时说道,她的妻子很像夏青青,而自己像张无忌。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金庸先生为什么能将男主角的情感纠葛写的入木三分。才子多是风流的,金庸先生年轻的时候也当风流倜傥如张无忌,然而有个夏青青在身边,无时无刻不在盯着他,张无忌也只好束手就擒,乖乖待在青青身边,但是一颗心仍在花丛中四处游荡。如果没有青青,袁承志和阿九应该有一份美好的姻缘,但是生活和小说似乎有点相同,就是没有如果。饶是阿九貌若天仙,令袁承志魂牵梦绕朝思暮想,摄于青青的醋意和人世间道德准则的约束,我们的主人公也无法挣脱各种枷锁,莫不如归隐海外,绝了自己的念头,他得到了自己内心的少许宽慰,却给阿九的心上烙下了致命伤痕。
阿九是金庸利用明末长平公主创造出来的人物,金庸笔下称绝色的人不多,阿九是其中一个。如果不是后来对陈圆圆有所介绍,那么阿九无疑是碧血剑第一美女。然而红颜多薄命,阿九生在帝王之家是不幸之一,其父崇祯最后对她悲言:汝何故生我家?就是说你为什么要生在我帝王之家,你还是个孩子,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你没有经历过,然而城破朝覆,你却要承担你这个无能的爹的命运,将要做亡国奴,受他人屈辱。崇祯挥剑斩断了阿九的左臂,也隐隐预示着阿九的命运。这悲惨的命运多半来自他的不幸之二,爱上了袁承志。崇祯是袁承志的仇人,阿九是崇祯的女儿,和仇人的女儿相爱,在袁承志心中应该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何铁手跟袁承志说过,你没有娶青青,也就无所谓要对她负责,你可以去找阿九,我给你想办法。然而袁承志始终畏首畏尾,让何铁手休要再提。袁承志是在逃避,他不敢面对阿九,也不敢面对他自己的内心。如果袁承志真的像杨过一样,苦守十六年等会小龙女,那么世间的什么道德什么束缚,对他来讲根本就不值得一提。他是不够爱阿九的,这与夏青青的醋意没有太大关系,他之前只是倾慕与阿九绝世的容颜,仅此而已,得知阿九的身世之后内心不可能不对这种特殊的身份产生芥蒂。袁承志走了,与阿九隔着一道一望无际的海,阿九终其一生也不知道袁承志在哪里,等他十年不归,落发为尼。
两条暗线,一个男人,几个女人完成碧血剑的故事。看完小说之后,我始终在想,袁承志怎么能够在海外过一生,他的良心不会受到谴责吗?青青真的会幸福吗?袁承志会一直忍受着青青那非凡的醋意吗?阿九每日苦等袁承志归来,终日朝思暮想,最后却没有盼来归人,阿九会恨吗?这些恐怕都无从知晓了。一部小说的魅力可能也就在于此,当你合上书本的时候那些情节那些疑问总是困扰着你,而这些困扰却无法解决,只能在头脑当中编制一个幻境,在幻境当中编写着自己心中的结局,然而不管这个结局是好是坏,你都心有不甘,因为作者已经完成了作品,他的结局似乎再也无法改动。就像一个人选择了一条道路,他就无法知晓另一条道路上的风景。想要美好的结局,那就由自己去书写吧,在生活当中经营自己的故事,为自己的生命创造美好的结局!
《碧血剑》读书笔记篇二
《碧血剑》果然是金庸武侠里不太出色的,情节没什么意思,大大小小的出场人物几乎都没什么个性,不够吸引人,看完印象清晰的很少很少。记得看《射雕》和《神雕》时好多好多人物都特别可爱有趣,譬如黄蓉、周伯通、洪七公、黄老邪、杨过、郭襄、陆无双…哪怕是坏人或小人物,都各不一样,很有意思,令人难忘。情节也是环环相扣,跌宕起伏,一会儿回忆,一会儿设伏,出场各异。所以读了会让人很向往那样的江湖,热爱那些个儿女,很喜欢那些份情感,甚至很迷醉于那些风景。
而《碧》读完,首先小说情节衔接比较松散,上次打架闹事跟下次打架闹事没什么关系,每次遇到的人也没什么特别。全篇没有一条可以串起来的主线。之前本以为小袁和青青寻宝是主线,结果他们一到南京几经巧合,没费多大周章就找到了。找到了要运到北京也行,可运着运着,到了北京,五毒教的事一闹起来,这条线就莫名其妙消失了,最后也没搞清楚东西是捐了呢还是换成钱了呢,还是怎么地了。这样想想,或许《碧》该算是个悲剧,因为到最后他们什么也没有拯救决定,什么也没有扭转改变,本可以利用的财富力、号召力、威望、武功、谋断,等等,最后全都不了了之,一事无成。结局戛然而止,特别突然,余音回味什么都没有。
其次,在人物方面,袁承志在书里是十几省武林盟主少年英雄,但除了武功好、讲仁义尚且值得钦佩以外,其他并没有什么更具吸引力、表现力和号召力的大行为、大想法、大气概了。人物没有成长,没有作为一个个体人的独特性格,表现出来即是没有什么特别的脾气、想法、情貌甚至缺点,所以毫无特色,更别说迷人了。直到读完我对袁承志的形象依然感觉很模糊,想象不出他的样子。如果拍剧的话,我更想象不出能让谁来演他。书中说他“皮肤黝黑,相貌平平”,我想了半天就想到王宝强,后来百度一搜发现前些年的电视剧里扮演小袁的是窦智孔——一个和小袁淹没在金庸武侠男主角群众一样淹没在茫茫娱乐圈的男演员。所以说金庸对这个人物的塑造可以说是比较失败的。而书中的大多数其他人物也都像他这样,甚至更加苍白。怪不得翻拍《碧血剑》的影视少,我要是选角导演也会很头疼的,因为几乎每一个角色我都想不到应该找谁来演,来了我也会难以确定怎样的定妆照,因为一切都太模糊了。就这一点上说,所以我也不太喜欢温瑞安的四大名捕,觉得他写的人物也都比较苍白,面目模糊。
温青青作为女主角,刚出场时,女扮男装在船上骗抢金子和袁承志刚进温家还金子时,本来感觉还挺可爱的,刁蛮而又聪明,挺有个性的,感觉有点点黄蓉的邪气,也有点点像赵敏。但自打跟了小袁,到后来就成了大丈夫背后任性不懂事的小女人了,黯淡到如影子一般,只剩下耍小性子说酸话儿的缺点了,美貌也早被阿九的芳华楚楚跟何铁手的艳丽娇媚所盖住,毫无出彩可爱之处了。就好像我窗台上的花儿,本来娇嫩鲜艳令人疼惜的,一个假期里搁外面就变得灰头土脸黯淡无光,我都懒得搬进屋了。这也让我联想到《红楼梦》里宝玉说的,女儿是水做的,但一嫁人就浊成泥了。温姑娘虽说当时还没嫁给小袁,但状态基本也是这样了,附庸男人,丢失自我,缺乏安全感(这也跟她的身世和成长经历很有关),对感情不够自信,所以常常吃醋了。
不过,后来看文章评论说,这是继《书剑恩仇录》后金庸写的第二部作品,不如后来那些部成熟,所以也是可以理解的。金老在这里就开始尝试用回忆倒叙的手法来引出另外的主人公,并且也着实做到了,这样的双线结构就已经非常难能可贵、极具创造力了。何况,即便要想写出《碧血剑》这样的武侠长篇,也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将整个武侠世界无中生有,将那些招招式式无中生有,仅从这一点上,金先生也是令人难以望其项背的。
倪匡说金庸说袁承志其实就是个线索人物,起发现体、回忆机的作用,他想写的主要角色是袁崇焕和金蛇郎君。就我个人阅读体会而言,比较惭愧。第一惭愧的是袁崇焕的内容好多都跳过了,尤其他的那些表忠心慨国事怀壮志的抒情文章。毫无疑问他是那种为国为民的大英雄,但书里的他并非有血有肉,凡人与他距离太遥远了。第二惭愧的是金蛇郎君我不太喜欢,确实他的形象个性比小袁丰满很多,但他太邪了,甚至是有些自私的。报仇、寻金、残害无辜妇孺、利用他人、欺骗感情…虽说他也帮人证明过纠纷,但总的感觉他仍然是冷酷甚至比较漠然的,他有小心思但无大眼光,所以称不上英雄。金蛇剑法固然厉害,但小袁每次都混在别的功夫里用它,用它打败人时往往也因为招式的突如其来和令人陌生,所以也没觉得有多神。
书里我最喜欢的反而是何铁手,觉得这个毒姑娘是一大堆灰暗苍白人物里最亮彩的一个。她长得美,出手毒,武功很特别,打斗时还笑眯眯地跟人说话,一说还都一直温声细语得“像在安慰人一样”,太有趣了。又聪明又率真,性格极可爱。当教主时对教众毫不手软,遭遇叛变毫不退却,喜欢一个人时可以洒脱地改弦易辙,不能喜欢时也并不任性地狂怒变脸。毒扫江湖一教之主不做就不做还诚恳地跟小袁拜师,拜了就一心一意地跟着他,还替他照顾阿九,拿得起放得下,说到做到,不计较得失,说话还特好玩,老调戏打趣小袁,但也觉不惹是生非瞎掺和,是一个活得特别明白所以十分可爱的女人。
我看金庸武侠时,对那些打斗中的过招描写通常看得非常快,因为这方面的想象力和脑还原力总不太够,所以往往只跟着语言读得过瘾就行了。《碧》里的斗武过招就看得更快了,因为觉得招式没有别的小说里新颖多样有意思,打斗得不够灵动有趣,缺少美和艺术,也不如《神雕》《射雕》《天龙八部》这些厉害。这可能也跟金老当时手法还不太熟有关吧,可见大家也不是一开始就写得好的。以前没查过金庸作品年表时,还总以为金老故意这样把武学境界与年代顺序设置成反比呢。年代越往后,人们对武学的智慧、创造力和继承发扬能力也都越来越弱,大家都渐渐地不比招式不论心法而改斗脑力拼手段了,就像古人在某些方面的思考力和创造智慧在现代越来越退化一样的。所以《越女剑》里的阿青那么厉害,一度被排到金庸小说高手榜前列,到《鹿鼎记》却几乎都快不是武侠了,韦小宝用坑蒙拐骗加化尸水也能把江湖玩了个遍。或许是我想多了,也或许这就是金老的暗喻,不然为什么近现代再无武林故事了呢,与其说是因为火枪大炮响了,倒不如说是英雄难敌颓势,近现代的中国革命狂澜岂是江湖好汉们仅凭拳头就能力挽的呢。不过,也不是说武林后来就消失了。相比于国事与现实社会,武林更像一座梦幻岛,规则更简单,游戏更直接,人更纯粹。所以,此岸与彼,孰更净土呢?我相信,时至今日,武林依旧存在,就像彼得潘一直存在一样。
《碧血剑》读书笔记篇三
读完了《碧血剑》,总的来说,觉得还是不错的。
当然,这是我读了第一遍之后的感受。
最后一回没有读完,觉得没有什么意思,就不读了。看了下网上介绍的结局。
我对这本书的评价和传统的评价大相径庭。这本书好是好在里面明写的主人公还是很有意思的。
大家都说袁崇焕和夏雪宜是这本书的主角。还说首次建立了亦正亦邪的夏雪宜的形象。可是我觉得夏雪宜就是个反面角色啊,至少读完本书我是对他没有任何好感。
要说袁崇焕和夏雪宜是这本书的主角吧,我也可以说他们不是这本书的主角呀。说他们是这本书的主角主要是因为他们出场的次数比较多,整本书的故事又都是由他们所起,可是,我完全也可以把他们看成是故事的背景啊。很多背景也都是以倒叙,这样的手法在书中慢慢揭开的吧。那《射雕英雄传》这本书我还说真正的主人公是黄药师和忘了那人叫啥了,反正华山论剑中拿到《九阴真经》的那个人了呢。反正,总的来说,我还是把主角更多的着眼于故事中提到的现实存在的人,而不是死去的那两个人。虽然夏雪宜为故事埋下了很多铺垫,袁崇焕又是整本书的起因,但是,我还是不认同他们是本书的主角。
另外一个点,别人都说这本书建立了夏雪宜这样一个又可恨又可爱的人物性格,使得武侠小说中的主人公不再都是正义的,善良的。可是,依我看,当然,我刚看完本书,对夏雪宜的情节总觉得还没有梳理清楚,等会将要再查一下夏雪宜的生平经历的。但就我接收到的信息来看,我是看不到他为人又什么可爱的。如果有一个爱的人就可爱了的话,我真的不知道这是什么破评判标准。没有爱过人的人就不可爱了吗?一个人不管他平生做了什么好事恶事,只要他真心爱过一个人就可爱了吗???我真的觉得很奇怪。我一点都不觉得夏雪宜可爱。他做事那么阴暗狡诈。还有那个五毒派,这种出手阴暗毒辣的人物,出手就要人性命,蛮不讲理,莫名其妙,不知书达理的人,我真的一点都不喜欢。以至于何铁手,什么的人物虽然长得美丽,我任然很是不喜欢。倒是袁承志,在这本书中被推崇的他的理智,我倒是很欣赏。虽然可能说仁义道德,始终是武侠小说主人公,被(作者引导而)推崇的这样一种品质。但,你要说性格诡谲,行事怪异,不按常理出牌,或是如老顽童这般像小孩一样不讲道理都没有关系,只要你遵守了“义”这个道理,我总认为这是正派人物应该具有的品质。而像你这篇小说中写道的金蛇郎君夏雪宜,他性格实是怪癖得很,但是我总是看不出他有什么义在他身上,所以自然不认为他是什么英雄好汉。
如果说艺术作品中塑造的主人公是要人去爱他的话,那么即使是负面人物,总有那么几个闪光点让人觉得为之一动,以至于他做过的一些坏事都能够理解若干。如果是这样,那么我是半点不对夏雪宜有好感。他自称玩弄过无数的女人,只真正放在心上的只有温仪一人。这有什么之好?又有他制作那么多巧妙、恶毒的机关,不过说明心思缜密罢了,如果为人品行不端,我也看不出这有什么好。另外,原来他所有的那么多武功啊,暗器啊,乃至兵器,原来都是从五毒派那么偷来的!如果说前面两点都不足以让我欣赏他,唯一让人欣赏他的理由就只有高明的武功了,没想到还是偷来的!!呵呵!原来也不是什么真才实学,偷别人的东西有什么了不起?即使在江湖上名声那么大,别人都知道他武功高强,可是不行侠仗义又有什么用??另一种可能,就是艺术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并不是要人去怜惜他,去理解他,去爱他的话,那也就说的过去了。以一个负面人物为主人公,反正我是不爱,不同情,也不怜惜他。
这是亮点常人评价这本书好的地方,我都不以为然。然而常人评价这本书查的地方,倒是我觉得这本书好的地方。百度百科说“失败之处:一是金庸说此书的主角是明末的忠臣袁崇焕,但袁崇焕未出场,虽补《袁崇焕评传》一篇,终归与武侠脱节,这是不成功之一。其二,本书主角袁承志,写得与陈家洛一样叫人失望。这位袁公子东奔西走串戏,不伦不类。又莫名其妙爱上一个撒娇胡闹的温青青,实在丢男人的脸。”我听了甚是不服。且说这本书在武侠中写的如何?我觉得在武侠和人物情节,就一起讲了吧,在我眼里就是一样的。一本书的武侠好不好你总不能去评价每个打斗的场面究竟如何,当然,要评价这个,那是细功夫,自然不是我的兴趣,看到打斗场面,我往往只想跳过看个结局就好,只想看这本书的总的情节脉络,而对一场架到底是怎么打的有多少兴趣。这本书在人物设定和故事情节中可比《射雕英雄传》要好的多了。《射雕》那本书,我强行看到第三本(一共有四本)实在看不下去了。太暴戾了,一言不合就出手,真是觉得很无语啊,跟我们现在的生活也甚是脱节,只在理解不了为什么他们成天价里就是大家。更理解不了为什么,明知打不过人家,还暗想,败在这小毛孩手下,以后传出去名声怎么办啊。于是抄起家伙打的更拼命了,也更紧张,反而容易疏漏了。——诺,我真的不懂,最后的结局往往是输的更惨,或者受伤更重……他们这种明明打不过还非要上的精神……我真的是不懂啊……而且,加之我有有了读了两本书的经验,知道不管遇到什么危险和困难,郭靖总能化险为夷,打败别人,唉,反正他的武功是最高的就对了。还知道,反正什么密谋的事情,都能正好被他们听到,不管在哪里密谋,即使是墓地,他们也能因为别的一件什么事碰巧到了那里,偷听到别人的密谋。(墓地是《碧血剑》的梗,说的这个不足却是每本武侠书都有的)他们已经不知道多少次以两三个或很少的人被很多人围攻而脱险的了。总之,这种战无不胜的主角光环,让我觉得甚是没意思,而故事情节嘛,基本上打完这一架,没隔几段话,就能打上下一架,总之,大的情节也不能说没有,可是跟武打的场面和过程比起来,实在感觉故事里的人物,刚打完这一架,就接着打下一架的感觉。而我前面也说了,我并不喜欢看武打的场面,真的只想知道每次武打谁赢谁输,造成了什么后果就好了,可是,我又不能不看武打的场面,这是我看得第一本武侠小说,总得看仔细了,可不能哪里疏漏了,说不定就是这本书,或武侠小说的精髓所在呢。所以,武打场面嘛,自然不敢松懈。
所以啊,看了这两本书,虽然《碧血剑》里也不缺这样的主角光环和动不动就在打架,还有就是总能以少胜多。还是不得不说,《碧血剑》里单打独斗的情况总还是多些,不像《射雕英雄传》里那么夸张。
这是其一,故事设定中的其二就是主角的武功是怎么来的。《碧血剑》里还算自然的,至少这种先学会了一身上乘功夫,20岁了再下山来要比郭靖那种边打边学,小小年纪,还从来只被那种天下数一数二,一辈子不教几个人武功的人,结果比年纪大的还厉害几倍的要可信吧。我就看着天下功夫最好的几个人,别人都碰不到,就郭靖黄蓉碰得到,就郭靖黄蓉能让他们教给他们功夫,还不是三脚猫功夫哦,不是只交三天那种,一教就教三个月,还都是看家功夫的那种,别人都得不到传授,就他们讨人喜欢,得到了传授。我真的是受不了了,这把我们凡人往哪放,是,你先天敦厚,先天聪颖,品行好,行了吧,我们这种天不赐予这种技能的人自然学不到。这样相比,自然是,有一个很厉害的师傅,在山上医学学到了20岁再下山能够打赢很多人自然,可信的多了吧。
这是故事情节说完了,再说人物构造。我最是不喜欢《射雕》里面郭靖和黄蓉不管怎么样从来没有吵过架,从来没有闹翻过脸的时候。一开始的相见恨晚我也就罢了,可是之后无论黄蓉怎么蛮不讲理,无理取闹郭靖都没有不开心过(知道到我看到的地方)这就让人很不爽了,一个故事凡是让人不爽那就是因为太假了。我看着这两个从不生间隙的人,世间又有这样的夫妻吗?而且郭靖和黄蓉性格、背景等那么不配,所以他们的不生间隙更是让人觉得很没有道理。而《碧血剑》中,袁承志和青青倒是时好时坏,非常真实。青青不讲理时,袁也面露不满,也正色指责她,(讲真,这样让我感觉袁是个很理性的人)我觉得才比较真实。还有一个论点说,青青只是个撒娇胡闹的小姑娘,袁公子爱这样的小姑娘很丢男人的脸。(??)我真是大跌眼镜了对这样的评判。确实,青青非常的胡搅蛮缠,蛮不讲理,可是她跟何铁手谁更胡搅蛮缠??为什么因为她胡搅蛮缠就不能喜欢她啦??一定要父亲是个黄药师那样的赫赫有名的人物的女儿才值得爱??爱这个东西本来就是说不出道理来的,感觉对了,那就是对了。别的条件一律不管。而且,袁一路上和青青打打骂骂的,也是很投机啊!再就是,虽然到了后期,袁受到很多女子的青睐,就比如青青身份地位等等就比不上阿九,可是,书中也写到了,袁感到青青对自己的一番情义,怎么能辜负?是啊!爱情,难道是一个人走到不同人生阶段,看到不同风景(更高级的风景),就要换爱人了吗?!不啊,有了爱人之后的生活,(不是指马上)眼界的改变是必然会发生的,也可能会遇到更好的人,可是爱,不就是因为一路一起走来的风景吗,不就是因为那些记忆和一起经历的事情吗??!是啊,爱应该是因为以往的经历而互相珍惜,希望能一直陪伴下去,如果到了人生不同的境界就爱不同的人,那才是见一个爱一个呢。而且,有了青青,见到公主这样的美色,有这样的把持力不是很好,不是应该的事吗?哼,反倒受你们诟病。所以,我觉得袁和青青的爱真的是很好,也是很真实的,绝没有什么不妥。
不过这本书也有一些遗憾,比如青青虽然是金蛇郎君的女儿,却似乎与他一点关系都没有,至少在技能,或者能力别的任何方面。很多情节都是瞎拼硬凑,比如他们正好到墓地的那一段,这种情节数不胜数,但因为每本武侠书都有这一问题,所以不特地陈述。还比如何铁手知道青青是女子就那么快的转变心态了?总觉得不近人情。这个故事和史实结合,还是很有意思的。(我表示我并不懂历史(意思是所以才会觉得结合的很好,但无论如何,都不必搬弄知识,钻牛角尖说和史实有多么多么不符,顺便,这勾起了我去了解这一段真正的史实的兴趣了,不过只怕没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