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炮》读书笔记
《四十一炮》读书笔记篇一
最近几天利用闲暇断断续续读完了莫言的几部小说,感觉莫言的写作手法打破了惯常的小说叙事手法,摆脱了时间 空间 现实 虚幻等一切的束缚,作者的思绪如奔马,云山雾罩,初读起来好似一团乱麻,杂乱无章,没有什么衔接可言,恰如把百十上千段文字凌乱地摆在读者面前,让你去理出头绪 分类排序成一篇小说,比如《红高梁家族》《四十一炮》就是这样的。
而当你忍着烦躁,静下心来阅读几个章节,就会发现貌似一团乱麻,其实却有一根若有若无的主线惯穿整篇小说,《四十一炮》就是这样的。
《四十一炮》的写作手法是把现在和过去、真实与虚幻,梦幻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诉说,粗读起来云里雾里晕头转向,不知是真实的还是魔幻的,烦躁之下就按惯常小说的阅读方式,只拣诉说者(也就是小说的主人公)罗小通对他的父亲母亲的人生经历的叙说去读,其它的粗略浏览而过,按照这一条主线读下去,就感觉顺理成章了,其它穿插的段落文章也就豁然开朗。
《四十一炮》是以第一人称“我”(罗小通)对大和尚诉说自己过往的人生经历把故事情节铺展开来,着重讲述了父亲和母亲之间的情感变迁,从而使这个家庭从合到分,又从分到合,最后父亲在村长老兰妻子的葬礼上用斧子把曾经勤俭持家泼辣能干后来当上村肉联厂办公室主任兼财务会计因与村长有染的母亲砍死,从而家破人亡,使故事情节达到高潮从而急转直下。
这个结局有些始料不及地唐突和意外。在没读这节时,我设想了几种结局,一种是在罗通察觉到妻子张玉珍与村长老兰有染并捉奸在床时,愤而杀死老兰,然后琅铛入狱,张玉珍羞愧服毒自杀。
另一种结局是罗通作为堂堂男人,不愿窝囊地戴绿帽子,愤而把老兰和妻子张玉珍一起杀死…
还有一种结局是罗通去杀老兰,在搏斗中因老兰有其爪牙相助,罗通寡不敌众而被打死,妻子张玉珍受不了舆论的压力羞愧服毒而死,而颇有势力的老兰仍然生意兴隆官运亨通…
而莫言却出人意外地设计了这样的结局:在老兰妻子的葬礼上,在老兰的小舅子大闹灵堂并骂老兰和张玉珍这对奸夫淫妇害死了他姐姐,并指着罗通大骂他“绿帽子”,以妻子与老兰通奸的关系换来了肉联厂厂长的职位……
罗通在角落里沉默良久,然后起身拾起老兰小舅子扔砍老兰而被张玉珍一拉老兰从而砍空落在地上被张玉珍用脚踢到一边的带着鸡血的斧子,走向老兰小舅子,走向姚六,走向一众平时有恩怨的人,这些人吓得慌忙躲避……罗通最后走向老兰,老兰对罗通说:“罗通,我高看了你,你配不上野骡子,也配不上张玉珍。”
罗通紧握斧头,举在半空,猛砍下去,然斧子在中途转了个角度,砍向了妻子张玉珍的头部,张玉珍一声没吭,身子前倾倒在罗通的怀里……
不知莫言这样构思小说有何用意,按照常理罗通那举起的斧子不应拐弯。自己的老婆被人勾搭成奸,理应先砍老兰 再砍张玉珍。而放过奸夫不砍却砍死平时勤俭持家因一念之差或环境变迁受不住引诱而出轨的妻子张玉珍,于情于理说不过去。
然这一斧子却似乎另有深意。老兰作为一村村长,代表地方势力,甚至在村民眼里就象征着代表政府,再强悍的平民百姓也无力与执政者为敌。在老兰没执政前,几次与罗通较力打赌,都败在罗通手下,至多势均力敌,就连俩人同时喜欢上的风情万种性感风骚的女人野骡驼最后也没选择老兰而跟罗通私奔了。俩人作为对手,没当村长前的老兰总是败在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却有一手估牛好本领被人尊称“现代疱丁”的罗通手下。而老兰自从当上村长后,强悍的罗通显然不是他的对手,只能屈就依附于他。在罗通因杀妻而双手戴着手铐被警察押上警车时,罗通对儿子罗小通 女儿娇娇说的话深含意蕴:“孩子,以后有啥困难就去找老兰,他会照顾你们的……”
这让罗小通大惑不解,其实罗通好似对儿子说“有困难找政府…”
通观全篇,作为叙述者罗小通并没明确描述母亲张玉珍与老兰的通奸情景。小说上半部分详细描述了父亲罗通与开酒馆的风骚的女人野骡驼私奔后母子俩的艰辛生活。要强的母亲张玉珍发誓要凭自己双手辛勤劳作,盖上全村最好的房子给他们看看,用以证明没有丈夫她们母子俩也能过上好生活。小说用大部分章节,通过故事情节的铺展,一位勤劳持家,节衣缩食,强悍泼辣,要强能干的农村妇女形象~~张玉珍~~呈现在读者面前。从她平时对儿子的打骂,对丈夫与野骡驼女人私奔的诅咒、愤怒和无奈的哀嚎中,却蕴含着对丈夫深深的爱恋和思念。当五年后丈夫衣衫褴褛地抱着一个扎着白头绳的小女孩出现在她面前时,她震惊 激动 委屈 愤怒,跑进屋里痛哭,与丈夫说了一通狠话后,平时为了节俭盖房子几年没沾肉腥味儿的张玉珍悄无声息地去买了个丈夫最爱吃的猪头。当她提着猪头回家听儿子说愧疚的丈夫抱着小女孩又走了,她慌慌张张提着猪头领着儿子去几里外的车站把丈夫追回来,这样苦苦等待那出轨并私奔五年的丈夫归来的女人后来怎么能背叛丈夫而出轨了呢?然从某些情景与细节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她确实在情感上出轨了。最鲜明的一个细节是在围追堵截来肉联厂暗访“注水肉”的记者时,老兰与张玉珍从办公室出来,张玉珍面色潮红 眼色迷离……而后来发现老兰办公室里设有一个专供其幽会淫乐的密室。
作者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彰显了在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的形式下,随着时代的变迁,金钱权势物质利益的侵蚀下,人们对物质生活的崇尚,精神世界和个人情感的迷茫困惑和身不由已……
作者始终没有叙述罗通与野骡驼两人私奔那五年的生活,只叙述五年后罗通独自一人抱着长得很象野骡驼的小女孩回来,而小女孩头发上扎着白布条,说明野骡驼已死。从衣衫褴褛的罗通在车站捡拾地上的烟头抽来看,罗通在外面混得不咋地,性格上有很大变化,与五年前那具有男人的勇武豪爽豁达今日有肉今日醉的罗通判若两人,沉默寡言畏畏诺诺地只能依附于村长老兰麾下。
村长老兰不能简单地用好坏二字评说,他与罗通既是朋友又是对头。老兰有勇有谋,头脑灵活,能审时度势,当上村长后他上下勾结,拉帮结伙,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甚至私卖耕田中饱私囊,生活上也有点腐败。但他讲义气,从对罗通一家的做法上可以看出他不是小肚鸡肠的人。也在村里做出了不少的政绩,比如修路建学校等。建肉联厂的思路也是正确的,具有企业家的高瞻远瞩,虽然后来在企业生存问题上以及利益的引诱下改变了初衷,没有把肉联厂领上正确的发展道路。但他比现实中的那些只顾敛财而不问老百姓死活的村官和基层干部不知要好上几多倍。
至于小说最后那个章节罗小通为复仇放的四十一炮,纯属阿Q式的幻想中的精神胜利法。从变成孤儿的罗小通和妹妹娇娇对老兰的复仇历程中,隐含了平民百姓对某些腐败而势力强大的执政者抗争的无力无奈。
莫言的小说常把“性”融入故事情节中,以性来表述小说中人物的性格 人性 尊严 命运 人生观价值观社会理念的变化以及时代的变迁。
总之他的小说有一种初读时有点摸不着头脑,耐着性子读完几章后又有一种让人想一探究竟地阅读下去的欲望,读完后又能让人意犹未尽地掩卷深思。没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和文学功力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四十一炮》读书笔记篇二
跨年在家读莫言,每天读十万字左右。古人说,三日不读书,觉得自己面目可憎。是说不读书有罪恶感,后来我觉得读书而不读好书也有罪恶感。我现在读莫言的书,就明显感觉到这种罪恶感。
因为冗长的叙述之后那种阅读体验跟他之前的《酒国》,以及中篇小说《狗道》是类似的。是一种繁复的,累人的重复。
我查了查百度——《四十一炮》以九十年代初农村改革为背景,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折射出了农村改革初期两种势力、两种观念的激烈冲突,以人性的裂变,人们在是非标准、伦理道德上的混沌和迷惘。
对改革开放时期农村的混沌和迷茫,此书的叙述是风格化的,不精确,不深刻。其实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了叙述而叙述,并没有感动人的东西被吐露出来。不深刻也不感动,只有风格。
莫言是贴上魔幻现实主义标签的作家,此书中也一样。特别是其中提到了“五通神”。我连夜翻了《聊斋志异·五通》一篇,据说曾经有“北狐南五通”的说法,江浙一带,五通神经常幻化成美男子的形象到人家中奸淫别人妻女。一夜奸淫赵妻阎氏,“那话儿”奇大无比,阎氏吃不消。来过一次还要经常来。赵家的表弟万生是个勇者,夜伏偷袭,砍死了一通,脑袋落地是个马头。又一连射杀了其他前来复仇的五通,杀了一马二猪。大家知道万生厉害,都要他去除妖,最后他又砍掉一通的手,砍下来是个巨爪,沿着血迹追赶,跳进了江里。
这个故事之后还有“又”,又继续了一个很有童话色彩的故事。剩下的最后一通继续作恶。美少年金生与一神奇的女子相爱了,问那女子到底是什么,人家不说。后来金生求他的小甜心为民除害,去除掉最后那只五通神。那女子说,五通是他们家奴才的奴才,她跟五通接触就是丢人。于是派了个丫鬟去处理,丫鬟还真厉害,回来说已经把那个五通给阉割了!还详细描述了过程。没想到之后这位小姐就不出现了,金生以为她变心了,几乎绝望,到年底美女突然出现说了实情。原来她是金龙大王的女儿,跟他相好那是命定的姻缘,但是因为除五通的事情,给家族蒙羞,她老爸差点没杀了她,现在把她丫鬟杖责一百,还要囚禁她。要三十年后再相见。金生说,三十年后你还是美人如故,我就是六十的老头了。龙女留下一个方子就飘忽而去了。果然三十年后的金生还是三十岁的样子,不老,一日过河,看到一巨大的莲叶漂来,上面坐着位丽人,就是他朝思暮想之甜心,于是也跳上去。人与莲叶都变小不见了。
后面的故事多美好,像《柳林风声》。可是莫言的审美只会看中前面的故事。五通估计是五个牲口,都是生殖能力很强,“那话儿”巨大的动物,原也体现民间的生殖崇拜。可怜五通最后只剩下“半通”了。
《四十一炮》是我目前读的最后一本莫言的书了。
《四十一炮》读书笔记篇三
《生死疲劳》是莫言最新的长篇小说,四十五万字的篇幅,即使以莫言的多产健笔,也算得上是近年来野心极大的尝试。莫言自谓为了写这部书,他弃电脑而回归稿纸,使用「一次性的软笔」(或许是咱们所谓的中性笔?),一鼓作气、每天只睡两三小时,连续拼了一个半月便告完工,并谓他重新从「手写」的动作中,得到了莫大的乐趣和成就感。他也不忘强调,这个故事在他心里已经琢磨了几十年,这次只是时机成熟,终于决定一古脑儿把它写下来。
尽管苦了编辑和校对,但想到那厚厚一沓的手稿,诚然令人神往。迭有作家自谓,写长篇小说不仅是对个人精神与生活习性的大挑战,也必须有极好的体力,莫言写《生死疲劳》的过程,或许又可作为一例。这部书据云在2006年春初版即有十二万册的印量,并且很快再版,尽管和动辄百万册计的畅销书无法相比,一本纯文学的创作,以其厚重篇幅和较高的定价,能有这样的回响,也算是中国作家之中极为难得的「高标」了。
这部小说延续了《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的「大河式家族史诗」主题。在叙事技巧上,莫言以堕入「六道轮回」、屡次转生为畜的地主「西门闹」的叙事观点作为第一人称的主轴,从1950年一路写到2000年,加上后设式的「蓝解放」与「大头儿」倒叙的对话,再穿插故事中角色「莫言那小子」的叙事角度,来补足第一人称叙事所不能及的观点。这样既能收全知全能之效、得以有效地推进情节,又以真假莫辨的多重视角尽量地避开了全知全能「说了算」的限制,是一套非常精巧复杂的叙事结构,然而读起来并不吃力。
早期《红高粱家族》(1987)「我爷爷、我奶奶」的叙事角度让人耳目一新,《天堂蒜薹之歌》(1988)和《檀香刑》(2001)对民间戏曲、民间音乐的融合挪用,更是他在「小说语言」开疆拓土的试验。这次莫言借用「六道轮回」的观念,以畜牲的眼光叙说故事,继《檀香刑》「多人轮流独白」的形式之后,再次找到了全新的「说故事腔口」,确实别出心裁。至于跳跃的多重视角,则是诸前辈小说家搬弄多年的「老哏」,也是莫言在前作反覆展演的招数,也算是玩入化境、举重若轻了。
寻找到「正确的」叙事方式、掌握小说的整体结构,确实至关重要,这让莫言得以「顺当地说故事」。但私以为真正重要的,仍然是「语言」和「角色」。
莫言的语言仍然酣畅淋漓,无论是白描或人物对话,在在生动无比,是第一流小说家的示范。不免可惜的是,这回他又重蹈了《丰乳肥臀》(2000)的覆辙,到了最后一部,节奏乱了,收尾收得有些潦草,「小说家之声」忙不迭地跑出来,把许多原本可以留著点儿余韵的场景情节添上了注脚和教训,通通讲白了,意思就小了。
我们未必会介意莫言的乱跑野马、无休止地岔题、以及许多为炫技而炫技的写作表演。这些喋喋不休、芜蔓庞杂的枝枝节节,其实是阅读莫言作品不可分割的乐趣。然而,《生死疲劳》结构上的头重脚轻、匆促收场,还是不禁让人若有所失。多么希望莫言在最后一百页能坚持前面四百多页的叙事节奏,夹沙带泥地,把那些重要角色纷纷退出舞台的极度戏剧化场面,就像百老汇舞台剧终幕管絃齐鸣的大高潮那样用力交代完,或者换个方式,干脆让这部书在四百八十页以内收尾,或许都比现在这样留著个「兔子尾巴」好些。
不过,《生死疲劳》无论如何都还是一部精彩的大书,写得最好的段落,足以催人泪下。比起前作《四十一炮》(2003)的不知伊于胡底,《生死疲劳》回归「章回体」的精神,回过头来「好好从头说一则故事」,无论如何都是可喜的。理智上我明白这部书的结构有著无可回避的缺陷,然而情感上我全心拥戴它,并且感谢它。
在我心目中,莫言「完美的长篇代表作」似乎还没写出来──我是说,像马奎斯《百年孤寂》、巴加斯.略萨《酒吧长谈》、葛拉轼《锡鼓》那样的钜制,在人物、结构、语言各方面的平衡,使它能兼顾雄大的野心与细节的讲究。以莫言的才华和活力,五十岁出头的壮年,他的体内应该藏著不只一部同等级的精彩作品吧,我们很愿意继续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