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读书笔记
《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四世同堂》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参阅。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篇一
暴动,即使失败,也是光荣的。像他这样默默的等待着剥皮剁指,只是日本人手中玩弄的一条小虫,耻辱是他永远的谥号!
出来,他几乎不认识了东南西北。找了棵古柏,他倚着树身坐下去。他连想象都没有想象到过,世界上会能有这样的无耻,欺骗,无聊,与戏弄。他没法不恨自己,假若他有胆子,一个手榴弹便可以在大殿里消灭了台上那一群无耻的东西,而消灭那样那群东西还不只是为报仇雪恨,也是为扫除真理的戏弄者。日本军阀只杀中国人,井田却勒死了真理与正义。??
冠晓荷躺在了床上。他以为一定睡不着。可是,过了一会,他打开了呼。
《四世同堂》是老舍最著名的长篇小说。虽然将近80万字,厚厚的一大本,可内容精彩、情节紧凑,是那种想要一口气读完的好书。全书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小说描述了日本人占领北平,侵略中国期间,四世同堂的祁家人和居住在小羊圈儿的普通市民的生活和命运。反映了那个年代中国的黑暗,老百姓的苦难,以及中国人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这部书里的人物众多,有英勇抗日的热血青年,有文雅的诗人、有普通老百姓、有与世无争的贵族、有无良汉奸、更有无耻的卖国贼。在老舍的文字中,他们充满个性,是活生生的人物。但这些人物并非是通过直接描述才体现,而是从小说中属于他们的一行行文字中表露出来。每个人的性格、精神、言语都那么的不同,比如耿直的常二爷、胆小怕事祁老人、看似狡猾却有良心的白巡长,莽撞的小催,还有无耻的蓝东阳......老舍把他们写活了。我仿佛来到了当年的北平,走进毫不起眼的小羊圈儿胡同,看到他们每个人,听到他们的说话,这真是奇妙,老舍的文笔太好了,他把人物写进我的心中,让我倾听他们的故事,关心他们的命运。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祁家老大——瑞宣,充满文人气质。他虽不像瑞全或是钱老人那样勇猛地和日本人对抗,但是,在那样的年代和环境,他是个老师,更知道亡国奴的耻辱。他虽有爱国精神,可是他还要养家,还要保护家人,所以他不可能像瑞宣那样毫无顾忌地冲锋陷阵。但是,就是这样的爱国精神也是宝贵的。
我最同情的是那位学时渊博的钱老人,他的命运真悲惨。先是被冠晓荷出卖,进了牢,受劲折磨拷打,出来后只剩下半口气。大儿子为国捐躯,二儿子气病身亡,太太碰死在墓碑上。这么一个只会舞文弄墨的老人,被日本人折腾得家破人亡。我看到了日本人的狠毒,同时更佩服这位钱老人的骨气,一个中国人的骨气。他没有被吓倒,没有屈服,反而去抗争、去拼命!他敢做地下党,写传单,发情报,还往日本人堆里扔手榴弹。虽然最后他还是被日本人抓进去了,可是做为一个老人能有这样的勇气,令人钦佩。???我最痛恨讨厌的是冠家人,特别是那个大赤包,“大!赤!包!”瞧这几个字就够让人恶心的,像个大肿瘤。人呢,更丑,水桶身材,满脸红斑,胖的没脖子,不论她涂多么厚的粉,烫什么样的头,看上去还是像个“丑八怪”。她是最不要脸的人,想尽办法巴结日本人,或是有点儿权势的军人,甚至连英国使馆的富善先生她也抓住机会,前去“拜访”。富善先生满脸惊愕地说:“这也是中国人?”看看,她哪里配做一个中国人,她不过就是一条狗,仗着日本人的走狗!
在这部小说中,我第一次知道了“共和面”,这是日本人给中国人的粮食。里面混杂着泥沙,用水根本和不成面团,更蒸不成馒头。可怜的妞妞就是吃了“共和面”死的。这是日本人的罪恶!他们根本不把中国人当人看,这“共和面”是连猪都不吃的食物。这是中国人的耻辱!
日本人的罪恶是数不清的,他们在街上随意杀人,胡乱扫射老百姓,到处挖盗古墓。不过随着中国人的奋起反抗,小日本的日子也不好过了。别看他们表面上拿个刺刀,威风凛凛,半夜也会偷东西,连祈家的门栓他们都偷。
??日本人没有人性,是野兽!就连最巴结他们的走狗冠家也被他们收拾了。冠晓荷最后被活埋,大赤包下狱发了疯。日本人用他们的时候,给他们钱和官职,利用他们去害有良心的中国人,一旦大势已去,就连这些走狗他们也不放过。这也是冠家的罪有应得。
这部书让我深切地了解了那段历史,那段中国人屈辱的历史。也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真正意义!
??此书以点带面的描述抗战年代人们的生活,有抛头颅洒热血的(祁家三儿子瑞全为代表),有满腔热血但困于家庭未能报国的(祁家大儿子瑞宣为代表),有自甘当走狗汉奸的只求自己过上好日子的(祁家二儿子瑞丰为代表)。书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处事之道,有不理国事但关心他人的,有明哲保身的,还有极端自私的,甚至有发国难财的。书里有关于家庭和睦的(初为人妇,开始有意无意地开心此事,尤其是夫妻相处之道),为人处世的(还有一年就要正式步入社会,很多想法已是形成,但总归有许多需要改善,甚至转变之处),保家卫国的(来了香港,虽还是一个国家,但是看到了那份对立,体会到大陆的那份好。学会分析了,而甚少发愤青似的评论了)。一个人可以知道家庭和睦之法,为人处世之道,保家卫国之理,但没有人能三个方面都做好,甚至连一方面能做到极致也是不可能的。
家庭:
在父子兄弟之间,他知道,沉默有时候是最保险的。
天佑知道长子的一举一动是有分寸,也知道一个人在社会上做事是必定有进有退的,而且进退决定于一眨眼的功夫,不愿意别人追问为了什么原因。?
瑞丰晓得夫妻间的和睦是仗着丈夫能含着笑承认太太的不懂事而维持着的。
没有别的办法,她只能用“尽职”去保障她的身份与地位——她须教公婆承认她是个能干的媳妇,教亲友承认她是很像样的祁家少奶奶,也教丈夫无法不承认她的确是个贤内助。她只能消极的不招丈夫生气,使夫妇相安无事。在思想上,言论上,和一部分行动上,瑞宣简直是她的一个用不可解的谜。她不愿费她的脑子去猜破这个谜,而只求尽到自己的责任,慢慢的教“谜”自动的说出谜底来。是的她有时候忍无可忍的和他吵几句嘴,不过事后一想,吵嘴便相隔越远;吵嘴会使谜更难猜一些。她看清楚:不急、不气,才会使日子过得平安。
韵梅很爱孩子,也很肯管教孩子。她没受过什么学校教育,但从治家与教养小孩子来说,她比那受过学校教育,反对做贤妻良母,又不幸做了妻与母,而把家与孩子一齐活糟蹋了的妇女,高明的多了。她不准小孩子有坏习惯,从来不溺爱他们。他也晓得责罚有时候是必要的。
在表面上,她(尤桐芳)使媚眼,她歌唱,她开玩笑,而暗地里她却以泪洗脸。没有父母,没有兄弟姐妹亲戚;睁开眼,世界是个空的。除了她的媚眼无法一式更正——假如她遇上一个好男人——她愿意立刻改掉一切的恶习。
一个女人就像一个风筝,别看它花红柳绿的,在半空中摇摇摆摆,怪美的,其实那根线儿是在人家手里呢!不服气。你要挣断那根线儿,好,你就头朝下,不是落在树上,就是挂在电线上,连尾巴带翅膀,全扯得稀烂,比什么都难看。要嫁人的话,就嫁个老老实实的人;不怕穷点,只要小两口子儿能消消停停的过日子就好。
祈老人几乎永远没盼望过子孙们去做官;他晓得树大招风,官打招祸,而下愿意子孙们发展的太快了(瑞丰当了教务部庶务科科长)。他知道家道爆发,远不如慢慢的平稳的发展;爆发是要伤元气的。做官虽然不比就是爆发,可是“官”在老人心里,总好像有些什么可怕的地方。现在瑞丰的做官既已成了现实,老人假若不表示欢喜,就有些不近人情了——一个吃素的人带地不能不觉到点骄傲,当他用鸡款待友人的时候。
社会: 在冠晓荷心里,生命就是生活,而生活理当奢华舒服。为达到他的理想生活水准,他没有什么不可以做的事。什么都是假的,连国家民族都是假的,只有他的酒饭,女人,衣冠,与金钱,是真的。
也许因为瑞丰他的头小,所以脑子也不大,他所注意的永远是最实际的东西与问题,所走的路永远是最省脚步的捷径。他没有丝毫的理想。瑞宣和瑞全都看不上老二,可是祈老人、天佑和天佑太太都相当的喜欢他,因为他的显示主义使老人们觉得他安全可靠,不至于在外面遭灾惹祸。
期待时最令人心焦的事情,他的心已飞到想象的境界,而身子还在自己的屋里,瑞全不知如何处置自己。
瑞宣常常想象:假设他是单身一人,那该多么好呢?没有四世同堂的锁镣,他必会把他的那一点血洒在最伟大的时代中,够多么体面呢?可是,人事不是想象的产物;骨肉之情是最无情的锁镣,吧大家紧紧地穿在通以的命运上。
一会儿,瑞宣觉得自己是有最高文化的人——爱和平,喜自由,有理想和审美的心;不野调无腔,不迷信,不自私。一会儿,他又以为自己是最没有用处的废物;城亡了,他一筹莫展;国亡了,他还是低着头去做个顺民;他的文化连丝毫的用处也没有。
瑞丰说完还觉得不甚满意,因为只陈述了事实,而没拿出足以光耀自己的理由来。
小文是贵族。在幼年时,他有意无意的学会这种既不忙着发表意见,而还能以极天真的态度使人不至于因为他的话头而起反感。
蓝先生是专会打死老虎的。他想明白:一个人必须教日本人知道自己怕打,而绝不能教中国人知道。他必须极怕日本人,而对中国人发威。
瑞丰的确喜欢热闹,爱多事,可是不愿独当一面的去负责人,他的胆子并不大。
小崔是不会由一件事的各方面都想到而后在下判断的。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篇二
这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是老舍先生正面描写抗日战争,揭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讴歌弘扬中国人民伟大爱国精神的不朽之作。
作品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辅以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和反抗斗争,刻画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伟大历程及生活画卷,可歌可泣,气度恢弘,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是一部感人的现实主义杰作。
一口气看完了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仿佛置身于那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古老的北平城中那处小小的小羊圈,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动,漫长的八年,发生在小羊圈的人们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争,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那段历史,那些从历史教科书上获取的比较抽象空泛的认识,仿佛有了血肉,而激发出无比的责任感、爱国心;虽然没有正面去描写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却仍然能使人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无穷的灾难,这部书堪称得上是中国版的《战争与和平》;无悔这近乎不眠不休的一日一夜。老舍先生是我非常欣赏的中国作家,之前也不过看过他的话剧茶馆和几个短篇,‘马裤先生’、‘抱孙’、‘眼镜’?...?他那不着痕迹的幽默让我彻底折服,他笔下的人物仿若一幅幅漫画肖像,看似夸张滑稽,可是琢磨之下却又发现如此神似。
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人物也许是那个年代特有的产物,可是却也会一代代遗传到今天的我们身上;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塑造了中华民族这一特殊的民族,在先生的笔下,总会看到活生生的自己,让人掩卷深思......
我慢慢吁了一口气,轻轻合上书的最后一页,背负着历史的厚重,仿佛自己正置身于这个颠倒是非,硝烟弥漫的北平
随着整本书临近尾声,心中不禁感叹人的本性在经历那样一个年代,承受如此多的磨练后,展现得如此真实,区区一个小羊胡同,形形色色的人物却已代表了当时千千万万不同心态的中国人,已成为了那个年代整个中国的一个缩影,有年过半百只求享清福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迫害而家破人亡,放弃知识而立志报仇的钱老人,有受过新中国教育却被旧中国古老陈旧的封建思想紧紧缠住的祁瑞宣,有没受过多少教育却很真很纯一心为国的市井小民孙七和小崔,也有为了升官发财,虚伪的卖国贼大赤包、祁瑞丰??还有很多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征,但最终,经历了这么多震惊、愤怒、喜悦,老舍先生使我仍然相信,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四世同堂》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而期间人们经历的便是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己的时光,其中一个关键词自然是被中国人民深恶痛绝的日本鬼.,他们所做的种种令人发指的事以及他们近乎变态的心理,使每一个描写他们的作家不得不咬切恨齿、紧缩双眉,但使我钦佩的是,老舍先生并没有用非常激烈的语言去深批日本人,一方面他用一种冷幽默表面上轻描淡写、若有若无,蜻蜓点水般描写,但就是这么几滴水,已足以揭示出他们令人恶心的心态,通过这些文字,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老舍先生轻蔑的眼神和淡淡地冷笑;另一方面,作者也没有全盘否定日本人民,这从书中小羊胡同1号门的一位日本老妇的言行举止便可看出。可见,对于日本人,作者还是很理智的。
书的另一个重点,便是汉奸了。老舍先生笔下的他们让人读后对于他们的行为不禁咬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书中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无法用只言片语来判断他们。他们因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来而死。这些汉奸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大赤包在狱中仍一直让别人称她冠所长,仍一直相信日本人一定会就她出去,一直做着风光无限的梦,但梦终究还是梦,最后她还是惨死在狱中。冠晓荷,我一直觉得他对日本人照了魔,无论何时何地,他对他们永远是必恭必敬,鞠大于九十度的腰,对他们笑脸相应,他对日本人就像当初臣民对皇帝,就连提起都会心惊肉跳。直到临死,日本人要将他活埋的时候,他也没有任何异议,就连日本官宾查他档案的时候,对于他的这些态度都称之为“良民”。祁瑞丰,蓝东洋,胖菊.,这些都是中国人的败类啊!而当我读到几位汉奸的惨状后,我开始对他们的行为慢慢感到疑问,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及至死亡的边缘仍执迷不悟,硬要把自己向死亡的陷阱里推呢?或许这是源于他们对金钱、权利的渴望,当中国没有被侵略的时候,他们无权无势,而日本人的目的是吞噬中国,俘虏中国,他们知道只有凭借汉奸的贪婪以及中国腐朽的封建思想才能达到目的。这样便给了汉奸们升官发财的机会,而汉奸们又意识到了是日本人给他们带来了钱与权,理所当然他们更加拥护日本人,而还没得到这些的,便更会使劲各种手段去讨好日本人,这样便奠定了中国汉奸前赴后继的情况。“君.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汉奸们对利益的贪婪和渴望,自然使他们直接通向了死亡之路。其实不仅是汉奸,当今社会那些腐败官员都是对自身的放纵,仅一“贪”字,便可至人于死地!
如果说汉奸是那个时代所造就的,那么我想招弟、野求更是当时的牺牲品吧!作为大赤包的女儿,她注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个极其虚伪、极其自私,不知荣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性如何善良、纯洁,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变了,变成了一个只会享乐,没有思想,不懂正义、使命、.国的女人!在妈妈的引导和妓女们鬼魂的日.中,她堕落了,她不在懂得.惜自己甚至引以为荣!在妈妈的惨死和爸爸的落魄中,她不在是那个纯洁的善良的少女了,“珍珠港事变之前,招弟的任务是监视西洋人,她干这种事很在行。她,不光能盯住美国人、英国人,还能弄得德国人、意大利人、法国人、俄国人,一古脑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的肉体已经国际化了。?”正所谓“时代造英雄”,时代也可以灭英雄,多少所谓的.国者,心地善良的人都因为金钱权利的诱惑而失去了自己,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一点一点地堕落!野求,曾几何时他也是一位有知识的.国志士,可为了维持生计,给日本人做事,不得陷入了两难境地,家离.散,自我堕落,钱先生说得好,他是自己给自己挖了坟墓。就连金三爷这种打过汉奸的人,就因自己的生意渐渐好转而喜欢起日本人
钱与权对人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老舍在揭示当时一些人性的堕落的同时,也反思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为什么拥有几千年灿烂文明的泱泱大国会被日本欺辱?作者把问题的根源指向了中国古老的家族文化。家,在中国是礼教的堡垒,而这个堡垒却容纳了包括等级观念、宗法思想、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在内的家族文化的诸多内容。祁老人、韵梅他们都是受这种观念毒害最深的,祁瑞宣虽然是个博士,但在这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思想不免会受之波及,这应该就是他后来一直生活在自责与痛苦之中的原因吧!
容易满足的人有时候比贪而不厌的人更容易走到邪路上去。
祈老人不愿为国家担忧,因为他以为宰相大臣才是管国事的,而他自己不过是个无知的小民。但是,对于孙子,他觉得他的确有关切的权利;没人能说祖父惦记孙子是不对的!??
捧人是需要相当的勇气的。
瑞丰后悔,悔不该这么无聊,把家事都说与蓝东阳听,为了表示亲密。不过,后悔也没用的,他需想应付困难的办法。他非常着急,甚至于忘了先搪塞一下,往后再去慢慢的想办法。急与气是喜欢相追随的兄弟,他瞪了眼。
你不要以为我(瑞宣)是要赶你走,我是要把弟弟放出去,而独自奉养着祖父与父母。这个责任与困苦并不小,有朝一日被屠杀或被饿死,我陪待着老人们一块儿死;我有两个弟弟在外面抗日,死我也可以瞑目了。
国家:
整个北平就像一只失去舵的孤舟,在野水上飘荡!舟上的人们,谁都想做一点有益的事情,而谁的力量都不够拯救他自己的。人人的心中有一团苦闷的雾气。
耻辱的外衣是静寂。
瑞宣恨那些华北执政的人们,平日把百姓偶读装在罐子里,一旦遇到危难,他们甩手一走,把那封得严严实实的管子留给敌人!凭着几千年的文化和历史,民企是绝对可用的,可是
瑞全一来无聊,二来要看看到底为什么线装书可以保险,所以顺手拿起以本来。看了半天,他才明白是一本《大学衍义》。他纳着气儿慢慢的看那些大字。字都印得很清楚,可是放佛都像些舞台上的老配角,穿戴着残旧的衣冠,在哪儿装模作样的扭着方步,一点也不精神。当他读外文的或中文的科学书籍的时候,书上那些紧凑的小字就象小跳蚤似的又黑又亮。他皱紧了眉头,用眼去捉它们,一个个的捉进闹钟。他须花费很大的心力和眼力,可是堵到一个段落,他便整个的得到一段知识,是他心中高兴起来,而脑子也仿佛越来越有力量。现在,这本大字的旧书,叫他摸不清头脑,不晓得说的到底是什么。他开始明白为什么敌人不怕线装书。
人要是没有点劲儿,跟整天低着头拣食的鸡有什么区别呢?至于能维持多久,倒难说了。
五分钟的热气能使任何人登时成为英雄,真正的英雄却是无论受多么久,多么大的困苦,而仍旧毫无悔意或会心的人。
你的美丽是有自己吸取水分,日光,而提供给世界的。可是,你缺乏着保卫自己的能力;你越美好,便越会招来那无情的手指,把你折断,是你毁灭。一朵花,一座城,一个文化,恐怕都是如此!玫瑰花的智慧不仅在乎它有色有香,而也在乎他有刺!刺和香美的联合才会使玫瑰安全、久远、繁荣!中国人都好,知识缺少自卫的刺!想到这里,瑞宣的心中光亮起来;他认清了自己的长处,不再以自己为废物;同时,他也认清,自己的短处,知道如何去坚强自己。他的心中有了力量。
日本人的刺刀是并不躲开有年纪的人的。祈老人可以故意的拒绝相信别人的话,但是没法不相信钱先生的脸。那张脸便是残酷的活广播。
军阀的烦恼永远是“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
二三十年代的军阀混战,“教育”成象晓荷的一大伙苍蝇。他们无聊、无知、无心肝、无廉耻,因为军阀们不懂得用人,而只知道拳养奴才。在没有外患的时候,他们使社会腐烂。当外患来到,他们是国家亡得快一些。
日本的“中国通”并不通。他们不晓得怎么给北平人留面子。假若他们呢一声不出,若无其事的接受胜利。北平人是会假装不知道而减少对征服者的反感的。但是,日本人的“小”心眼里,既藏不住狠毒,也藏不住得意。
学生,不管他们学了什么,不管他们怎样会服从,不管他们怎么幼稚,年轻,他们知道个前人所不知道的“国家”。
学生没有出声,沉默有时候就是抵抗。北平特有的秋晴里走着一对对的男女学生——以他们的小小的,天真的新,去收容是上上未曾有过的耻辱!他们没法子抵抗,他们知道他们的父兄师长都不打算抵抗,他们只能低着头为敌人去游行。这最大的耻辱使甚至于不过十岁的小孩也晓得了沉默,他们的口都被耻辱给封严了。
学生,只有学生,才是爱国的先锋队。他们有血气,有知道。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反抗帝制,反抗旧礼教的束缚??都是学生;学生在五十年来的中国革命史上有过光荣的记录——这记录有好些个地方是用血写下来的,那么,难道今天,北平的学生,就忘了自己的光荣,而都乖乖的拿起“中国亲善”的小纸旗,一声不出吗?
壮烈不是算盘上能打出来的。再退一步,及时大家不肯做无益的牺牲,那么严肃的沉默也不予表示出大家的不甘于嬉皮笑脸的投降。
老一辈的东北人永远是中国人。在九一八的时候才十几岁的,像你打的那个兵,学的是日本话,念的是日本书,听得是日本宣传,他怎能不变呢?没有人愿意做奴隶,可是,谁也招架不住一天一天的,成年论月的,乐亭别人告诉自己:你不是中国人!
爱国心是很难得不有所偏袒的。
有英雄的民族是不会被征服的。
中国在忍无可忍的时候,便不能再因考虑军备的不足,而不去抗战,而不想去报复。
亡城之苦不是脆快的一刀,而是慢慢的,不见血的,冻死与饿死。
老二应该稍微关心点国事,及时没有舍身救国的决定,也应该有一点国荣民荣,国辱民辱的感觉,知道一点羞耻。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篇三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最著名的长篇小说。虽然将近80万字,厚厚的一大本,可内 容精彩、情节紧凑,是那种想要一口气读完的好书。
《四世同堂》通过芦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时期小羊圈胡同里几户人家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日寇铁蹄沦陷区人民的悲惨生活,揭示了愚昧的顺从、麻木的忍让只能任人宰割,用血和泪反抗才有出路这一道理,批判了传统文化尤其是北平文化中丑恶、麻木、愚昧、忍让等方面对民众的毒害,歌颂了慷慨救世精神高扬下人们为维护民族自尊而血沃沙尘的人格魅力。小说通过几类人的不同表现及不同结局,建立起一种新的文化值批判体系,应该说这种试是很成功的。
《四世同堂》全书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
小说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
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侵略中国期间人们经历的那个最黑暗,
描述了日本人占领北平,最痛苦最磨练自己的时光正如老舍先生所说
患难是最实际的,无可倖免的;但是,一个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设法在患难中找缝子,逃了出去——尽人事,听天命。总之生在这个年月,一个人须时时勇敢的去面对那危险的,而小心提防那「最」危险的事。你须把细心放在大胆里,去且战且走。你须把受委屈当作生活,而从委屈中咂摸出一点甜味来,好使你还肯活下去
小说以四世同堂的祁家人和居住在小羊圈儿的普通市民的生活和命运为蓝本,
反映了那个年代中国的黑暗,老百姓的苦难,以及中国人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这部书里的人物众多,有英勇抗日的热血青年有文雅的诗人有普通老百姓
有与世无争的贵族、有无良汉奸、更有无耻的卖国贼。在老舍的文字中,他们充满个性,是活生生的人物。但这些人物并非是通过直接描述才体现,而是从小说中属于他们的一行行文字中表露出来。每个人的性格、精神言语都那么的不同,比如耿直的常二爷、胆小怕事的祁老人用心良苦的白巡长,莽撞直率的小催,还有厚颜无耻的蓝东阳老舍把他们写活了。
我走进当年的北平,发现了毫不起眼的小羊圈儿胡同,看到他们,听到他们,这真是奇妙, 老舍的文笔太好了,他把人物写进我的心中,让我倾听他们的故事,关心他们的命运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祁家老大——瑞宣,充满文人气质。文中说这样写他的只有瑞宣,不知从何处学来的,或者学也不见就学得到,老是那么温雅自然。同他的祖父,父亲一样,他作事非常的认真。但是,在认真中——这就与他的老人们不同了——他还很自然,不露出剑拔弩张的样子。他虽不像瑞全或是钱老人那样勇
猛地和日本人对抗,但是,在那样的年代和环境,他是个老师,更知道亡国奴的耻辱。他虽 有爱国精神,可是他还要养家,还要保护家人所以他不可能像瑞全那样毫无顾忌地冲锋陷阵。但是,就是这样的爱国精神也是宝贵的。
我最同情的是那位学识渊博的钱老人,他的命运真悲惨。先是被冠晓荷出卖,进了牢,
受尽折磨拷打,出来后只剩下半条命。大儿子为国捐躯,二儿子气病身亡,太太碰死在墓碑上。这么一个只会舞文弄墨的老人,被日本人折腾得家破人亡。我看到了日本人的狠毒,同 时更佩服这位钱老人的骨气,一个中国人的骨气。他没有被吓倒,没有屈服,反而去抗争、 去拼命!他敢做地下党,写传单,发情报,还往日本人堆里扔手榴弹。虽然最后他还是被日 本人抓进去了,可是做为一个老人能有这样的勇气,令人钦佩。
对汉奸的描写算是书的重点之一。老舍先生笔下的他们让人读后对于他们的行为不禁咬 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书中没有绝对的善与恶,
无法用只言片语来判断他们。”正所谓时代造英雄,时代也可以灭英雄,多少所谓的爱国者,心地善良的人都因为金钱权利的诱惑而失去了自己,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一点一点地堕落! 野求,曾几何时他也是一位有知识的爱国志士,可为了维持生计,给日本人做事,不得陷入了两难境地,家离子散,自我堕落,钱先生说得好,他是自己给自己挖了坟墓。
就连金三爷这种打过汉奸的人就因自己的生意渐渐好转而喜欢起日本人,大赤包,
对于人性的丧失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了她想尽办法巴结日本人,或是有点儿权势的军人,甚至连英国使馆的富善先生她也抓住机会,前去“拜访” 实在是太大了。富善先生满脸惊愕地说:“这也是中国人?”钱与权对人的诱惑在这部小说中,我第一次知道了“共和面” 这是日给中国人的粮食。里面混杂着泥沙,用水根本和不成面团,更蒸不成馒头。可怜的妞妞就是吃了“共和面”死的。这是日本人的罪恶!他们根本不把中国人当人看,这“共和面”是连猪都不吃的食物。这是中国人的耻辱!日本人的罪恶是数不清的,他们在街上随意杀人,胡乱扫射老百姓,到处修机场,刨坟盗古墓。不过随着中国人的奋起反抗小日本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别看他们表面上拿个刺刀,威风凛凛,半夜也会偷东西,连祈家的门栓他们都偷。
日本人人性丧失的表现在于就连最巴结他们的走狗冠家也被他们收拾了。冠晓荷最后 被活埋,大赤包下狱发了疯日本人用他们的时候,给他们钱和官职,利用他们去害有良 的中国人,一旦大势已去,就连这些走狗他们也不放过。当然这也是冠家的罪有应得。 但使我钦佩的是,老舍先生并没有用非常激烈的语言去深批日本人,一方面他用一种 冷幽默表面上轻描淡写、若有若无,蜻蜓点水般描写,但就是这么几滴水,
已足以揭示出他们令人恶心的心态通过这些文字,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老舍先生轻蔑的眼神和淡淡地冷笑另一方面,作者也没有全盘否定日本人民,这从书中小羊胡同1号门的一位日本老妇的言行举止便可看出。可见,对于日本人,作者还是很理智的
这部书让我深切地了解了那段历史,那段中国人屈辱的历史。轻轻合上书的最后一页, 背负着历史的厚重,仿佛自己正置身于这个颠倒是非,
硝烟弥漫的北平„„这也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真正意义! 说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汉奸形象。“汉奸”,这个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他们只是目光短浅的爱财小人,为了财出卖了国家和自己的灵魂。他们风光,人们看着恨;但他们死,人们看着却不是想象中的痛快。“汉奸”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了对国家的爱对自己的尊重,他们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怜人。其实,他们因为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却没有因为日本人的撤离而亡,他们存活在很多人的潜质里,只是后来的社会不同了,“汉奸”不流行了,不流行并不代表就不再存在了。
钱默吟老先生是全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是忽略书中如此坚强的一个老人。撇开他的政治观点不说,单单他的坚强勇敢,就足以是全书一抹不容忽视的风景。钱老是个有知识有文化懂事理的人,这在那个年代是个不可多得的革命战士。在全书缓慢的节奏中,钱默吟是一个紧凑的神秘的形象,俨然为书增加许多铿锵之力。中国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钱先生这样的人,才终于站起来走向光明。
中国人是痛恨日本人的,看着《四世同堂》,你会更加确信自己对日本人的恨。然而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又是无助的,新旧社会的交替给人带来的迷茫是无尽的,人像是迷了路,是
不知所措的可悲。所以有的人革命了,牺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惨死了,没有一个人是完整的存活了下来。
战争结束了,没有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悲壮。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一个悲剧。人们一直疑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要给大家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人们诧异于故事的戛然而止却不知结局。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结局的,结尾一句“起风了”,我想就足以表达老舍先生的意思了。历史的车轮辗转向前,历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风了,但不一定吸沙,或许打雷,或许下雨,渺渺茫茫。中国始终推着大车前进,泥泞和伤痕总是有的,但回首过去悲壮的一页,除了记忆和叹息,我们应该看见预示着的光明的未来。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最著名的长篇小说。虽然将近80万字,厚厚的一大本,可内 容精彩、情节紧凑,是那种想要一口气读完的好书。
《四世同堂》通过芦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时期小羊圈胡同里几户人家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日寇铁蹄沦陷区人民的悲惨生活,揭示了愚昧的顺从、麻木的忍让只能任人宰割,用血和泪反抗才有出路这一道理,批判了传统文化尤其是北平文化中丑恶、麻木、愚昧、忍让等方面对民众的毒害,歌颂了慷慨救世精神高扬下人们为维护民族自尊而血沃沙尘的人格魅力。小说通过几类人的不同表现及不同结局,建立起一种新的文化值批判体系,应该说这种试是很成功的。
《四世同堂》全书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
小说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
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侵略中国期间人们经历的那个最黑暗,
描述了日本人占领北平,最痛苦最磨练自己的时光正如老舍先生所说
患难是最实际的,无可倖免的;但是,一个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设法在患难中找缝子,逃了出去——尽人事,听天命。总之生在这个年月,一个人须时时勇敢的去面对那危险的,而小心提防那「最」危险的事。你须把细心放在大胆里,去且战且走。你须把受委屈当作生活,而从委屈中咂摸出一点甜味来,好使你还肯活下去
小说以四世同堂的祁家人和居住在小羊圈儿的普通市民的生活和命运为蓝本,
反映了那个年代中国的黑暗,老百姓的苦难,以及中国人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这部书里的人物众多,有英勇抗日的热血青年有文雅的诗人有普通老百姓
有与世无争的贵族、有无良汉奸、更有无耻的卖国贼。在老舍的文字中,他们充满个性,是活生生的人物。但这些人物并非是通过直接描述才体现,而是从小说中属于他们的一行行文字中表露出来。每个人的性格、精神言语都那么的不同,比如耿直的常二爷、胆小怕事的祁老人用心良苦的白巡长,莽撞直率的小催,还有厚颜无耻的蓝东阳老舍把他们写活了。
我走进当年的北平,发现了毫不起眼的小羊圈儿胡同,看到他们,听到他们,这真是奇妙, 老舍的文笔太好了,他把人物写进我的心中,让我倾听他们的故事,关心他们的命运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祁家老大——瑞宣,充满文人气质。文中说这样写他的只有瑞宣,不知从何处学来的,或者学也不见就学得到,老是那么温雅自然。同他的祖父,父亲一样,他作事非常的认真。但是,在认真中——这就与他的老人们不同了——他还很自然,不露出剑拔弩张的样子。他虽不像瑞全或是钱老人那样勇
猛地和日本人对抗,但是,在那样的年代和环境,他是个老师,更知道亡国奴的耻辱。他虽 有爱国精神,可是他还要养家,还要保护家人所以他不可能像瑞全那样毫无顾忌地冲锋陷阵。但是,就是这样的爱国精神也是宝贵的。
我最同情的是那位学识渊博的钱老人,他的命运真悲惨。先是被冠晓荷出卖,进了牢,
受尽折磨拷打,出来后只剩下半条命。大儿子为国捐躯,二儿子气病身亡,太太碰死在墓碑上。这么一个只会舞文弄墨的老人,被日本人折腾得家破人亡。我看到了日本人的狠毒,同 时更佩服这位钱老人的骨气,一个中国人的骨气。他没有被吓倒,没有屈服,反而去抗争、 去拼命!他敢做地下党,写传单,发情报,还往日本人堆里扔手榴弹。虽然最后他还是被日 本人抓进去了,可是做为一个老人能有这样的勇气,令人钦佩。
对汉奸的描写算是书的重点之一。老舍先生笔下的他们让人读后对于他们的行为不禁咬 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书中没有绝对的善与恶,
无法用只言片语来判断他们。”正所谓时代造英雄,时代也可以灭英雄,多少所谓的爱国者,心地善良的人都因为金钱权利的诱惑而失去了自己,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一点一点地堕落! 野求,曾几何时他也是一位有知识的爱国志士,可为了维持生计,给日本人做事,不得陷入了两难境地,家离子散,自我堕落,钱先生说得好,他是自己给自己挖了坟墓。
就连金三爷这种打过汉奸的人就因自己的生意渐渐好转而喜欢起日本人,大赤包,
对于人性的丧失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了她想尽办法巴结日本人,或是有点儿权势的军人,甚至连英国使馆的富善先生她也抓住机会,前去“拜访” 实在是太大了。富善先生满脸惊愕地说:“这也是中国人?”钱与权对人的诱惑在这部小说中,我第一次知道了“共和面” 这是日给中国人的粮食。里面混杂着泥沙,用水根本和不成面团,更蒸不成馒头。可怜的妞妞就是吃了“共和面”死的。这是日本人的罪恶!他们根本不把中国人当人看,这“共和面”是连猪都不吃的食物。这是中国人的耻辱!日本人的罪恶是数不清的,他们在街上随意杀人,胡乱扫射老百姓,到处修机场,刨坟盗古墓。不过随着中国人的奋起反抗小日本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别看他们表面上拿个刺刀,威风凛凛,半夜也会偷东西,连祈家的门栓他们都偷。
日本人人性丧失的表现在于就连最巴结他们的走狗冠家也被他们收拾了。冠晓荷最后 被活埋,大赤包下狱发了疯日本人用他们的时候,给他们钱和官职,利用他们去害有良 的中国人,一旦大势已去,就连这些走狗他们也不放过。当然这也是冠家的罪有应得。 但使我钦佩的是,老舍先生并没有用非常激烈的语言去深批日本人,一方面他用一种 冷幽默表面上轻描淡写、若有若无,蜻蜓点水般描写,但就是这么几滴水,
已足以揭示出他们令人恶心的心态通过这些文字,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老舍先生轻蔑的眼神和淡淡地冷笑另一方面,作者也没有全盘否定日本人民,这从书中小羊胡同1号门的一位日本老妇的言行举止便可看出。可见,对于日本人,作者还是很理智的
这部书让我深切地了解了那段历史,那段中国人屈辱的历史。轻轻合上书的最后一页, 背负着历史的厚重,仿佛自己正置身于这个颠倒是非,
硝烟弥漫的北平„„这也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真正意义! 说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汉奸形象。“汉奸”,这个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他们只是目光短浅的爱财小人,为了财出卖了国家和自己的灵魂。他们风光,人们看着恨;但他们死,人们看着却不是想象中的痛快。“汉奸”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了对国家的爱对自己的尊重,他们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怜人。其实,他们因为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却没有因为日本人的撤离而亡,他们存活在很多人的潜质里,只是后来的社会不同了,“汉奸”不流行了,不流行并不代表就不再存在了。
钱默吟老先生是全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是忽略书中如此坚强的一个老人。撇开他的政治观点不说,单单他的坚强勇敢,就足以是全书一抹不容忽视的风景。钱老是个有知识有文化懂事理的人,这在那个年代是个不可多得的革命战士。在全书缓慢的节奏中,钱默吟是一个紧凑的神秘的形象,俨然为书增加许多铿锵之力。中国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钱先生这样的人,才终于站起来走向光明。
中国人是痛恨日本人的,看着《四世同堂》,你会更加确信自己对日本人的恨。然而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又是无助的,新旧社会的交替给人带来的迷茫是无尽的,人像是迷了路,是
不知所措的可悲。所以有的人革命了,牺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惨死了,没有一个人是完整的存活了下来。
战争结束了,没有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悲壮。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一个悲剧。人们一直疑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要给大家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人们诧异于故事的戛然而止却不知结局。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结局的,结尾一句“起风了”,我想就足以表达老舍先生的意思了。历史的车轮辗转向前,历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风了,但不一定吸沙,或许打雷,或许下雨,渺渺茫茫。中国始终推着大车前进,泥泞和伤痕总是有的,但回首过去悲壮的一页,除了记忆和叹息,我们应该看见预示着的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