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网 > 作文素材 > 读书笔记 >

《希腊罗马名人传》读书笔记

时间: 廖威2 读书笔记

  《希腊罗马名人传》读书笔记篇一

  从《名人传》看普鲁塔克;英国诗人、政论家约翰·弥尔顿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籍;我今天要谈到的这本书——《名人传》,是普鲁塔克在;我想,这种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方法也可以用来观察;普鲁塔克出身于希腊中部彼奥提亚地区的喀罗尼亚城,;普鲁塔克的第一手资料十分有限,加之所写的许多人物;《名人传》中,首先对比的是两个开基创国者——雅典;可是他做的便是一个追溯的事,于是在有

  从《名人传》看普鲁塔克

  英国诗人、政论家约翰·弥尔顿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籍并不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它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与作者同样地活跃。不仅如此它还像一个宝瓶,把作者生机勃勃的智慧中最纯净的精华保存起来。

  我今天要谈到的这本书——《名人传》,是普鲁塔克在文史领域的扛鼎之作,它的内容反映了作者颇为成熟与深刻的感悟。书中用一个希腊人对一个罗马人的方式,对比了46位名人,并且运用历史心理分析方法,将注意力集中于这些历史人物的心理活动、性格特征、言谈举止、人事关系上,从一些琐事来观察他们的品性与德行。

  我想,这种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方法也可以用来观察作者的习性。也就是,通过《名人传》这个宝瓶,窥探一番其中作者的思想精华。

  普鲁塔克出身于希腊中部彼奥提亚地区的喀罗尼亚城,他的父亲亚里斯托布鲁斯就是一位传记作家和哲学家。在这样一个富饶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里,普鲁塔克养成了对知识的爱好。长大后他游学雅典,曾受业于名师逍遥派哲学家阿摩尼乌斯,受过数学、哲学、修辞学、历史学以及医学等方面的训练。还曾遍游希腊各地,到过爱琴海诸岛,访问过埃及、小亚细亚、意大利。这是他能够撰写一部涉及那么多历史著名人物的史书的重要原因。

  普鲁塔克的第一手资料十分有限,加之所写的许多人物对于他也非常遥远,所以看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有许多不一定可靠的材料。

  《名人传》中,首先对比的是两个开基创国者——雅典的忒修斯和罗马的罗慕洛。在第一篇讲忒修斯的文章里,开篇作者就表明了史料的可靠性有待考证。书中说:“在那些推理所能及和确实有史可稽的时代之后,超过这个范围,再上溯到更加遥远的时代,那就惟有种种传说和杜撰的故事了,那里是诗人和传奇家活跃的领地,虚无缥缈、荒诞不经,令人难以置信。”就如同古时候将地理上毫无所知的地方称为“干涸无水、猛兽出没的荒沙大漠”或者“”无法穿越的沼泽”一样。

  可是他做的便是一个追溯的事,于是在有限的条件下,普罗塔克加入了他的想象和推理将一个个人物写得极为生动细致。

  在接近罗慕洛时代的同时,普鲁塔克说:“但愿我能将虚构的传说予以澄清,使之合乎情理,具有历史的容貌。但是,如果有些荒诞无稽之处实在难以更动,毫不足信也就只好请求宽厚仁慈的读者,对古人的故事姑妄听之了。”

  不过,没有做到去伪存真并不阻碍普鲁塔克经世致用的目的。他写这本书,为了人们能通过他刻画的人物获得人生经验,树立起道德的榜样。我觉得,他着眼于伟人的一句话,一件小事,有教育人们从细节体现美德的用意。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感受,我发现,它不是把一个极其完美的人和十恶不赦的人进行对比,而是被对比的两个人都有美和丑的一面。赞扬忒修斯和罗慕洛丰功伟绩的同时,也指出,“他们都有劫持妇女的行径,都未能避免家庭的不幸和亲属的憎恨,而且据说他们的生命将结束之时,都曾和自己的同胞发生冲突。”所以,在普鲁塔克的笔下多为圆形人物,这样的眼光让这本书更为丰满,我觉得从正反两面来揣摩也更有利于表达他的主旨。

  普鲁塔克非常在意一个人的心灵,即灵魂、思想,鄙弃不纯洁的心灵。他认为心灵和道德血脉相连,因此具备美德的人,其心灵是纯洁的。我在书中看到这样一个插曲:“当凯撒看见某些富有的外国人在罗马抱着小狗和小猕猴在怀中玩

  耍爱抚的时候,他就问,是不是他们国家的妇女不能生育,他极威严地斥责他们不应该把一些本应该用在人类身上的天生的温情和慈爱滥用在动物身上。”而普鲁塔克认为这种斥责无可厚非,甚至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觉得我们的心灵具有好求知,爱观看的天性,把这种美好的天性用在不值一看,不值一听的东西上,而不去注意美好有用的事物是不对的。他觉得,我们的心灵很强大,可以指引我们,运用我们的心灵,只要自己愿意,在任何情况下都有避而不视的能力,都可以毫不费力地转向自己决定要观看的事物。

  我觉得这样的观点有些夸张,不见得每个人在每个时刻都有避而不视,视而不见的能力的。普罗塔克从人的精神世界出发,有这种对心灵、性格的关注,应该跟他所受的教育有关。然后,他也运用这种心理学的知识去研究名人,虽然不见得真实,但的确增加了这本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是的,普罗塔克非常在意人的道德,他如此苦心孤诣地给人物“加料”,便是希望给我们一个生动的道德的范本。他在书中写道:“一件作品虽然完美,使你喜欢,但作者并不一定就值得受到尊重······而道德的行为则不然,它能立即对人产生影响,使一个人在赞美它的同时,马上就希望成为做这个行为的那个人。”用更直白的话讲,就是榜样的力量。

  说实话,我只看了这本书的一部分,但是明显感受到史料的模糊和文学的魅力。作者在书中频繁使用“据说”、“据大多数人说”,让人觉得很多事例也只能听一听,不能当真。但是作者加入了自己的看法,事物不论真假,总有“依我看来”这样的评论,这些评论中都带有一定的哲学思想,文字叙述功底也很深,让你读起来并不会觉得乏味无趣。

  光从《名人传》来看普鲁塔克,多少是狭隘的。而且就如他推测伟人一样,推测终究是推测。要更全面的了解他,还需要阅读他更多的书籍作品,甚至可以去他生活过的地方走一走

  《希腊罗马名人传》读书笔记篇二

  普鲁塔克是古罗马著名的历史学家,《希腊罗马名人传》被称为是西方的《史记》。我手上这套书是台湾学者席代岳2009年出版的译本,吉林出版集团引进时沿用了席的翻译,但把书名从《希腊罗马英豪列传》改为现名。按照普鲁塔克的观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算不得“英豪”,因为“就历史的价值和不朽的名声而言,无法和建立事功的英雄豪杰媲美”。就这一点,书名“名人传”反倒不如“英豪列传”贴切。

  第一章 忒修斯(Theseus,席译为帖修斯)

  1、忒修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传说中的雅典国王。普鲁塔克把他和罗马城的建成者罗慕拉斯放在了第一篇里面,有点像史记先写尧舜禹,而希腊神话比中国古代神话更加系统(参看《诸神的底裤》),忒修斯的故事也比尧舜禹的故事更加曲折精彩。

  2、按照普鲁塔克的说法,忒修斯把阿提卡地区的居民集中在一起,解散了各地的政府机构,建造了一个公共的议事厅,同时将整个城邦取名为“雅典”。这里没有提雅典娜和波塞冬争夺城市命名权的典故,看来历史学家还是比较严谨,分得清哪个是神话,哪个是传说。下面这张是海神波塞冬,你知道他手里的三叉戟去哪儿了吗?答案是变成了你每天都能见到的USB符号。3、忒修斯统一了雅典的货币,他铸造的钱币上面印着牛的图案。说起这个牛可是大大有名,它曾经作祟于克里特岛的米诺斯王宫,生下一个半人半牛的怪物米诺陶尔Minotaur。传说中英雄赫拉克勒斯把它赶跑,最后又在马拉松被忒修斯降服,使忒修斯第一次得到民众的拥戴。下面的金杯上浮雕是描述怎样抓牛的一幕。3、忒修斯统一了雅典的货币,他铸造的钱币上面印着牛的图案。说起这个牛可是大大有名,它曾经作祟于克里特岛的米诺斯王宫,生下一个半人半牛的怪物米诺陶尔Minotaur。传说中英雄赫拉克勒斯把它赶跑,最后又在马拉松被忒修斯降服,使忒修斯第一次得到民众的拥戴。下面的金杯上浮雕是描述怎样抓牛的一幕。4、使忒修斯获得更大名声的是他自愿作为献给米诺牛的祭品七名童男七名童女中的一员,前往克里特岛,结果被困到了米诺斯国王著名的克诺索斯迷宫里面,多亏国王的女儿Ariadne用一个线团指引他走出迷宫,杀死米诺牛。普鲁塔克同时引用了另外一种说法,克里特人认为被忒修斯杀死的其实是米诺斯的侍卫官陶鲁斯Taurus。1900年,考古学家在克里特岛上发现了克诺索斯迷宫的遗址。4、使忒修斯获得更大名声的是他自愿作为献给米诺牛的祭品七名童男七名童女中的一员,前往克里特岛,结果被困到了米诺斯国王著名的克诺索斯迷宫里面,多亏国王的女儿Ariadne用一个线团指引他走出迷宫,杀死米诺牛。普鲁塔克同时引用了另外一种说法,克里特人认为被忒修斯杀死的其实是米诺斯的侍卫官陶鲁斯Taurus。1900年,考古学家在克里特岛上发现了克诺索斯迷宫的遗址。不过,就像史记中尧舜禹的生卒已不可考一样,忒修斯的生平年代也语不甚详。一般认为,克里特文明毁于公元前1500年前后的一次火山爆发,而普遍认为特洛伊之战大概发生在前1220到1210年左右,那么忒修斯岂不是活了300多岁?按照书上的说法,西蒙找到忒修斯遗骨是公元前476年,这么说忒修斯大概生活在公元前9世纪?如果按奥运会是忒修斯的设计,那他至少活了700多岁。。。

  也许忒修斯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在游吟诗人的传颂中逐渐加入了人们的想象,最终成为一代雅典创基者的形象。

  《希腊罗马名人传》读书笔记篇三

  我读完第一篇的感受是“囫囵吞枣”,事实上,这也是我阅读第一篇的方式。 也许因为自己之前对希腊神话鲜有涉猎,一直只是道听途说一些元素而已。读这本书,第一次比较直观地感受到了希腊神话元素的无所不在。 席版的注释很详尽,初看觉得信息量很大。好处是见识了普氏征引史料的强大能力,“坏处”就是我前看后忘,很难入戏。同意Lach的说法,也许继续阅读更多篇章后,会适应他讲故事的节奏和路数。目前我感觉自己还没有进入一个比较好的阅读状态吧。看完整个第一篇后,我因为一些个人事务把阅读本书的任务搁下来一周左右的样子。结果发现一周后什么也不记得了。事实上,在分别读完贴修斯和罗姆拉斯,读第三章“评述”时就发现自己对前两章内容的记忆很成问题,就是说,远没有达到自由调度史料理解评述内涵的程度。这里面有我自己的问题,比如看书时间和精力上的配置。希望接下来能有进步,感觉还是应该整章整章一气呵成比较好,中间不要有断裂。 因为忘得快,加上离第一次报告阅读进度的节点尚有时间,我开始了第二遍阅读。这一次就略过所有注释直接看了。好像好读了很多。今天刚完成了贴修斯部分。对于罗幕拉斯会再如法炮制。 读第一篇,收获还是很大的: 第一,有感于普氏对于史料、神话、传闻的调度;有惑于他讲述某一人物人生历程时的拿捏和取舍。如果他一直在回答“著史如何采信?”,那么我们大概也要回答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如何理解古人笔下的古史?”。 第二,有感于希腊人多姿多彩的信仰世界(神谶、宗教仪式、各种风俗的由来、政治生活的组织及其各种关于其是否足够正义的议论等等);有惑于如何去理解普氏笔下各种概念、观念的内涵和外延—— 比如,第一章第1节末“顺从‘理性’的净化程序”,如何理解这里的“理性”一词。 第25节先后出现了“外乡人”、“土著”、“阶层”、“民治政府”、“人民”、“市民”。暂时略过译者的处理问题,这些词汇在我们的观念世界的投影,和当时的人的理解会不会有所差别呢?

32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