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1500字傅雷家书
写读后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阅读和理解作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加以改进和提高。怎么写好读后感1500字傅雷家书?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读后感1500字傅雷家书,方便大家学习。
读后感1500字傅雷家书篇1
随着积雪慢慢融化,万物复苏, 春天再次来临了!在之前,这本该是我们这些学生回校上课的时候了, 然而却因一场新疾病——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而停课!
但我们依然坚持停课不停学,定要完成新学期面临的新任务!而阅读完《傅雷家书》不仅是我本学期的读书任务,还是这个春天,我最大的收获。
《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先生写给儿子的书信合集,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的100多封家书。它主要讲述的就是傅雷先生及其夫人通过家书的方式和长子傅聪的交流,指导和教诲。 它完全可以称 的上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阅读完这部著作后,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我的父亲及母亲.
每个人的父亲都是伟大的。无论这个父亲是满腹经伦,还是只会下地耕作的农民、工人,他们都 是伟大的父亲,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做过一个最伟大的事情——生育我们,养育我们!在读《傅雷家书》时,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一个父亲对子女浓浓的爱,读着读着就使我们对这种父子情深,深感钦佩!虽然他们的所在之地甚是遥远,但他们的心却是始终牵连在一起的!
家书中傅雷先生对儿子不仅有无微不至的关爱,还有对学业上的指导和在 孩子人生 路上的指引,在信不仅有的是关爱,还韵涵着人生的真理!至于能不能真正理解真理,只是看你有没有善于发现的眼睛罢了。
虽然在现代,没有写家书的习惯。但是当你离家很远时,父母每天都给你发信息打电话,心里也总会有温暖和牵挂的,涌上心头的不正是亲情的暖流吗? 方式有很多种,但感受总是最独特的。可能发消息,打电话就是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吧!当你在他 们身边时,每天早上的问候与无微不至的关心,虽然很唠叨,但那就是爱呀!他们在用言语去传递对 我们的爱,那么我们就要用心去体会,而不是厌烦他们,责怪他们。
傅雷先生在信中所涉及的很多,且极其耐心。我们的父母不也如此吗?确实,他们是我们人生的导师,也会询问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和我们交流校园趣事,和我们聊天,和我们打闹成一片,和我们一起唱歌,一起画画……
他们也总说我们长大了, 没有儿时乖了。确实,我们儿时都很听父母的话,但是越长大就越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间。我们对他们的态度改变了,但他们却仍把我们当小孩子。或许我们在他们心中永远是个孩子,但是我们总要独自去面 对世界的,也总要独自去踏入社会的。所以我们也更需要自己的空间,也需要父母去学会放手。
父母有时总会不理解我们的想法,但毕竟时代在变迁,他们在变老,我们也在长大。不能说总是他们的 错,因为他们总把对我们好的想法放在第一。或许也是我们太任性了,很多时候我们不相信他们, 一意孤行,却被伤的遍体鳞伤。这时候我们在后悔,而他们却还是第一时间去保护你,去安慰你 ,去拥抱你! 父母的怀抱总是最温暖的, 也是一定永远都会在的 !
无论我们是多么的任性,无论我们曾是多么重地伤害了父母,他们总是如既往地关心我们,有时 在打骂我们的背后,也是他们心疼、脆弱的内心。他们要忍住,因为他们在我们面前必须是强大且巨大的。他们在以身作则的告诉我们:要坚强,要努力,要勇敢!
他们从不会因什么事真正丢弃我们,总是在默默地付出,默默地辛苦,这就是 爱呀!
父亲是我们家的顶梁柱,母亲是我们家温暖的避风港。从我们出生的那刻他们就已决定了,你就是他们一生所爱的人了! 父亲认定了你永是他的小棉裤,母亲也认定了你是她永远的小棉袄。或许是因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 让很多父母不善表达,但你只需相信你是他们的挚爱就够了。
所以傅雷先生及其夫人是各位父母的榜样!做法不同,想法也就不同。每位家长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也要运用正确方法去教育孩子,与孩子交流。《傅雷家书》就是一本很有代表的书!
读后感1500字傅雷家书篇2
学着去体会爱 ——读《傅雷家书》有感
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的go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到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过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这是傅雷在给他儿子傅聪的信里说的一句话,当时读到这,还有些看不懂,就顺手做了下标记。当我看完全书是,再回到这里,我觉得这段话写得特别好,他要儿子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我想,这是任何一个父亲想对自己孩子的期望!
记得看到这个书名时,觉得这无非是一个叫傅雷的父亲写信给他的儿子,信里说些家常话,然后唠叨几句话。但当我开始阅读时,发现这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样。他同儿子一起探究音乐,将自己所经历的东西全部用信的方式传到孩子的心中。他设身处地地去预想孩子在道路上可能会遇见的困难以及各种各样的情景,然后为他铺好路,向他说明该如何去对待这一切。让孩子在真正遇见这些时,能够冷静、沉稳、游刃有余地去解决它们。
这是什么?这是一本充满父爱的书;这也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苦心教导。傅雷是一位严格、严肃的父亲,而我的父亲也是如此。他不苟言笑,对我的教育更是严格。所以我一直认为他根本不爱我,但是这个暑假通过一件事,通过这本书,我好像看到了另一些东西。
暑假开始,爸爸妈妈因为一些事情要回老家,而我因为补课只能待在杭州不能和他们一起走。那时,我正在看这本书,当时我还在想,我老爸会不会也这样做?但这个想法马上被我否决了。现在这个社会,打个电话不就好了,写什么信,再说,像老爸那样的人怎么可能这样做,早把我忘了吧!这是我第一次和爸爸妈妈分开,一个人好孤单,好无聊,很不习惯。当天晚上,我洗好澡趴在床上看《傅雷家书》,突然手机响了一下,那是信息铃声。我拿来一看,惊讶地发现是爸爸发来的。他在短信里询问了我的补课情况、作业情况、生活情况,然后还嘱咐了我一些生活细节,并且和我分享了他们在老家发生的事情。看完短信我好感动,然后立刻回了过去。但是却没有再次收到,我刚打算放下手机,手机来电了,是老妈打来的,我还确定了一下是不是老爸本人发的短信,老妈说,老爸一直很担心我,说我一个女生……
然后,每天晚上,老爸都会发短信来,老妈也会在短信后打电话来。而我也一直坚持着看这本书,边体会书中的爱,也体会着爸妈对我的爱。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切切的感受到了父爱、母爱。当然我也回忆着和老爸的点点滴滴。我发现并不是老爸不爱我,而是我从来没意识到。爸爸的爱被我的潜意识里的严格遮住了,所以我只看见了表面,从未认真地去体会这其中所蕴含的浓浓爱意。
记得三年级刚开始学英语时,这门课我一点也不懂。当时连26个英文字母都不能完整背出,更别说默写了。所以第一次默写我之对了10几个。回到家,老爸非常生气,让我抄十遍,然后让我背,他在旁边看着我,然后再到他那背,我背了一边又一遍,默了一遍又一遍,终于到第五遍时,完整、无错误地全部默出,用了两个多小时。从那个时候我就会觉得老爸根本不在乎我,只在乎学习,看重学习。而现在想来,那晚后的第二天又进行了一次默写,我全部默出,还被老师再全班表扬。从那次后,我的英语成绩也慢慢提升,也有了现在的成绩。而这一切不是因为那晚么?因为老爸对我的严格,让我有了让别人羡慕的成绩。难道不是因为爸爸么?
我想,以后我会学着去体会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同学对我的爱、老师对我的爱;我想,以后我不仅只会看表面,更会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我想,这本书对我的影响会给予我很大的帮助;我想,我会继续努力的!
读后感1500字傅雷家书篇3
我对书中这样一段话感慨良深:“说到不完整……你提到的完美,其实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完美。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人的追求,无非是完美,但永远是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由此我想到一个故事。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镜子,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余的,以重新组成原有的镜子的面貌。一路上它由于自己有棱有角,滚得很慢,从而领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当它千心万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镜重圆”时,它成为了一个整圆,滚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风景在刹那间擦过。其实我们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们现在的不完整,把我们带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对的完整。而真正当有一天,所谓的完美在身上发生时,我们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傅雷教子是以严厉而着称,我以为他们父子的关系固然是不太好的,而读了此书之后,想法有了极大的改变。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
我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无法体会到那种互通家书时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的忧愁和丝丝的甜蜜。我很向往这种感觉,因此我拜读了这本《傅雷家书》。掩卷后对书回想起来,的感慨就是傅雷对艺术甚深的造诣。傅雷对于艺术尤其是乐曲的领会,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这便使我不禁想到,大凡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人,在艺术领域也有着较高研究。也许便是因为文学和艺术是相同的吧。不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人读完了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风格迥异的各类乐曲,也会带来相似的结果。秀美的散文,带来的是有如欣赏了欢快的咏叹调后的愉悦;沉重的小说,带来的便是如同悲恸的交响曲给人的震撼;诙谐的杂文,带来的会是歌剧般幽雅的场景和事后无尽的思考。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
傅聪先生,当今世界一流的钢琴演奏家,风度潇洒,多年来蜚声乐坛,饮誉国内外,他的演奏征服了世界各地的观众,被誉为“钢琴诗人”,是第一个在国际性重大钢琴比赛中获得大奖的新中国音乐家,为中国人赢得了莫大的荣誉。他的优雅的举止和付雷的家教不无关系。家中吃饭时,要求孩子食不语,不许随意讲话,咀嚼食物嘴里不许发出声响,舀汤时不许滴洒在餐桌上,饭后要记住把餐凳放入餐桌下;家里的物品用完后,要有规矩地放回去,非凡是书,不可以随意乱放;对人客气,尤其是师长或老年人,说话时态度要谦和,手要垂直放在身体旁边,人要站直,即或坚持真理也必须注重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等。从人的谈吐举止便会对这个人有一定的了解,有谁会喜欢和一个不修边幅,拉力邋遢的人交往。反过来,举止斯文,懂得礼仪的人是受大家欢迎的。为此每个家长在孩子小的时间便提出了不少做人的规矩。现在不是几百年前有着繁文缛节,可是最基本的礼仪人还是要做到的。
傅雷先生是一个优秀的父亲。他要傅聪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这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耕种个各样的困难。感情是人尤其是年轻人面临的重大问题,付雷先生在付聪出国留学的日子里也是花了极大的笔墨来指导他,不是家长教条的口吻和态度,而是平和的语气,自身的事例来诱导儿子。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孩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读后感1500字傅雷家书篇4
学着去体会爱 ——读《傅雷家书》有感
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的go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到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过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这是傅雷在给他儿子傅聪的信里说的一句话,当时读到这,还有些看不懂,就顺手做了下标记。当我看完全书是,再回到这里,我觉得这段话写得特别好,他要儿子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我想,这是任何一个父亲想对自己孩子的期望!
记得看到这个书名时,觉得这无非是一个叫傅雷的父亲写信给他的儿子,信里说些家常话,然后唠叨几句话。但当我开始阅读时,发现这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样。他同儿子一起探究音乐,将自己所经历的东西全部用信的方式传到孩子的心中。他设身处地地去预想孩子在道路上可能会遇见的困难以及各种各样的情景,然后为他铺好路,向他说明该如何去对待这一切。让孩子在真正遇见这些时,能够冷静、沉稳、游刃有余地去解决它们。
这是什么?这是一本充满父爱的书;这也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苦心教导。傅雷是一位严格、严肃的父亲,而我的父亲也是如此。他不苟言笑,对我的教育更是严格。所以我一直认为他根本不爱我,但是这个暑假通过一件事,通过这本书,我好像看到了另一些东西。
暑假开始,爸爸妈妈因为一些事情要回老家,而我因为补课只能待在杭州不能和他们一起走。那时,我正在看这本书,当时我还在想,我老爸会不会也这样做?但这个想法马上被我否决了。现在这个社会,打个电话不就好了,写什么信,再说,像老爸那样的人怎么可能这样做,早把我忘了吧!这是我第一次和爸爸妈妈分开,一个人好孤单,好无聊,很不习惯。当天晚上,我洗好澡趴在床上看《傅雷家书》,突然手机响了一下,那是信息铃声。我拿来一看,惊讶地发现是爸爸发来的。他在短信里询问了我的补课情况、作业情况、生活情况,然后还嘱咐了我一些生活细节,并且和我分享了他们在老家发生的事情。看完短信我好感动,然后立刻回了过去。但是却没有再次收到,我刚打算放下手机,手机来电了,是老妈打来的,我还确定了一下是不是老爸本人发的短信,老妈说,老爸一直很担心我,说我一个女生……
然后,每天晚上,老爸都会发短信来,老妈也会在短信后打电话来。而我也一直坚持着看这本书,边体会书中的爱,也体会着爸妈对我的爱。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切切的感受到了父爱、母爱。当然我也回忆着和老爸的点点滴滴。我发现并不是老爸不爱我,而是我从来没意识到。爸爸的爱被我的潜意识里的严格遮住了,所以我只看见了表面,从未认真地去体会这其中所蕴含的浓浓爱意。
记得三年级刚开始学英语时,这门课我一点也不懂。当时连26个英文字母都不能完整背出,更别说默写了。所以第一次默写我之对了10几个。回到家,老爸非常生气,让我抄十遍,然后让我背,他在旁边看着我,然后再到他那背,我背了一边又一遍,默了一遍又一遍,终于到第五遍时,完整、无错误地全部默出,用了两个多小时。从那个时候我就会觉得老爸根本不在乎我,只在乎学习,看重学习。而现在想来,那晚后的第二天又进行了一次默写,我全部默出,还被老师再全班表扬。从那次后,我的英语成绩也慢慢提升,也有了现在的成绩。而这一切不是因为那晚么?因为老爸对我的严格,让我有了让别人羡慕的成绩。难道不是因为爸爸么?
我想,以后我会学着去体会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同学对我的爱、老师对我的爱;我想,以后我不仅只会看表面,更会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我想,这本书对我的影响会给予我很大的帮助;我想,我会继续努力的!
读后感1500字傅雷家书篇5
随着积雪慢慢融化,万物复苏, 春天再次来临了!在之前,这本该是我们这些学生回校上课的时候了, 然而却因一场新疾病——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而停课!
但我们依然坚持停课不停学,定要完成新学期面临的新任务!而阅读完《傅雷家书》不仅是我本学期的读书任务,还是这个春天,我最大的收获。
《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先生写给儿子的书信合集,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的100多封家书。它主要讲述的就是傅雷先生及其夫人通过家书的方式和长子傅聪的交流,指导和教诲。 它完全可以称 的上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阅读完这部著作后,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我的父亲及母亲.
每个人的父亲都是伟大的。无论这个父亲是满腹经伦,还是只会下地耕作的农民、工人,他们都 是伟大的父亲,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做过一个最伟大的事情——生育我们,养育我们!在读《傅雷家书》时,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一个父亲对子女浓浓的爱,读着读着就使我们对这种父子情深,深感钦佩!虽然他们的所在之地甚是遥远,但他们的心却是始终牵连在一起的!
家书中傅雷先生对儿子不仅有无微不至的关爱,还有对学业上的指导和在 孩子人生 路上的指引,在信不仅有的是关爱,还韵涵着人生的真理!至于能不能真正理解真理,只是看你有没有善于发现的眼睛罢了。
虽然在现代,没有写家书的习惯。但是当你离家很远时,父母每天都给你发信息打电话,心里也总会有温暖和牵挂的,涌上心头的不正是亲情的暖流吗? 方式有很多种,但感受总是最独特的。可能发消息,打电话就是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吧!当你在他 们身边时,每天早上的问候与无微不至的关心,虽然很唠叨,但那就是爱呀!他们在用言语去传递对 我们的爱,那么我们就要用心去体会,而不是厌烦他们,责怪他们。
傅雷先生在信中所涉及的很多,且极其耐心。我们的父母不也如此吗?确实,他们是我们人生的导师,也会询问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和我们交流校园趣事,和我们聊天,和我们打闹成一片,和我们一起唱歌,一起画画……
他们也总说我们长大了, 没有儿时乖了。确实,我们儿时都很听父母的话,但是越长大就越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间。我们对他们的态度改变了,但他们却仍把我们当小孩子。或许我们在他们心中永远是个孩子,但是我们总要独自去面 对世界的,也总要独自去踏入社会的。所以我们也更需要自己的空间,也需要父母去学会放手。
父母有时总会不理解我们的想法,但毕竟时代在变迁,他们在变老,我们也在长大。不能说总是他们的 错,因为他们总把对我们好的想法放在第一。或许也是我们太任性了,很多时候我们不相信他们, 一意孤行,却被伤的遍体鳞伤。这时候我们在后悔,而他们却还是第一时间去保护你,去安慰你 ,去拥抱你! 父母的怀抱总是最温暖的, 也是一定永远都会在的 !
无论我们是多么的任性,无论我们曾是多么重地伤害了父母,他们总是如既往地关心我们,有时 在打骂我们的背后,也是他们心疼、脆弱的内心。他们要忍住,因为他们在我们面前必须是强大且巨大的。他们在以身作则的告诉我们:要坚强,要努力,要勇敢!
他们从不会因什么事真正丢弃我们,总是在默默地付出,默默地辛苦,这就是 爱呀!
父亲是我们家的顶梁柱,母亲是我们家温暖的避风港。从我们出生的那刻他们就已决定了,你就是他们一生所爱的人了! 父亲认定了你永是他的小棉裤,母亲也认定了你是她永远的小棉袄。或许是因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 让很多父母不善表达,但你只需相信你是他们的挚爱就够了。
所以傅雷先生及其夫人是各位父母的榜样!做法不同,想法也就不同。每位家长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也要运用正确方法去教育孩子,与孩子交流。《傅雷家书》就是一本很有代表的书!
读后感1500字傅雷家书篇6
前不久读完了傅雷家书。直到读到傅雷夫妇的遗书时,内心不免有点痛惜,即便这个事情已经过去了五十年。最近一直在阅读傅雷夫妇的文字,难免出现一种错乱。多亏作者对傅雷一家的书信费心收集,能有幸一瞥傅雷这一家人的思想,实属珍贵。
我也曾有过几年的书信来往。所以十分明白写信、寄信、等信、拆信的心情。书信中,人们多半会吐露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以及一些在生活上所理解的东西。而父母给孩子的信,则更多是寄托着思念与望子成龙的心情。傅雷家书里,满是傅雷夫妇对儿子的牵挂与孜孜不倦的教育。在了解了傅雷的教育后,我才得以增长我的见识,见识到一个真正有艺术追求的人对生活的看法,对艺术的态度,对感情的思考。
其实让我写傅雷家书的读后感,我肯定是写不好的。因为有很多语句还未能深刻的理解。虽然能明白句子的意思,但并没有切身经历以及感悟。平时的书也读的少,里面提及的部分文学作品,我也没有涉猎过。所以也只是在仅有的认知范围内尽可能的去理解,必然会狭隘许多。
关于自由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思考最多的是做人这一个问题。觉得人生当中,做人是最难的。因为感情牵动或是生存环境,都难让我们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以前我一直在想何为真正的“人”,觉得人的定义应该是勇于追求自由。真正自由的人不会牵制自己的感情,真正自由的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真正自由的人不会被阻挡去路。只是这个自由是要建立在人人平等这个基础之上,否则自由将会变成放纵,成为罪恶的摇篮。所以,我一直认为追求自由的人是真实的人。在我心中艺术家就是这样的一种人,他们追求着自然,追求着自由。在生活中,在作品里,无不表现出纯粹又不乏内涵。好似自由存在于自然之中且不留下痕迹。
关于自然
人也是属于自然的一部分,那在自然中表现出自我,也不失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而现在的人一直妄想超越自然,这也许是人畏惧孤独的一种表现。我们无法超脱自然而活,但是能为尽可能的接近自然。不断的超越着自我,追寻着自然的过程,应该是我们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至于自然是什么?我认为是趋向于完美的事物。人不可能完美,但可以完全,人也不可能成为自然,但可以无限接近于自然。
回到傅雷家书里,傅雷教育傅聪。“先要为人,再为艺术家,最后是钢琴家或演奏家。”这里我认为是傅雷对人生三个层次的看法。一个钢琴家,可能后天的勤奋就可以完成。而艺术家,则多多少少需要天赋和对自然的感知。而成为人,这里的人肯定是指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由的人是最繁琐最难达到的。钢琴家最易,艺术家次之,学会做“人”最难。而现在的人为了达到目标、某种名誉不择手段,却恰恰忘记了如何先成为一个人。“超凡脱俗是自由,沉淀于自然,是追求着完美。”这才是我对如何成为一个“人”的理解。
而傅雷对艺术家的理解,也颠覆了我原来的认识。傅雷说艺术家要控制情感,要理智。之前我一直以为艺术家是充满了情感,然后把情感舒展出来。而傅雷说要控制情感,演奏的时候(艺术创作的时候)要保持理智。我想理智的东西如何打动人呢?后来才明白这是我的逻辑错误,其实艺术家依然是富有情感的,只是高度的情感需要高度的理智来控制。这样才能将情感更好的表现出来,来感染感知的人。这么一想,艺术家确实不是一般人能为之。一般人能有一个高度的情感已经是不容易,更别说高度的理智来控制这些。
我很喜欢傅雷家书,里面可圈可点的太多,我没有办法一一赘述。需要丰富自己的见识后,再来品读,应该会有很多更深层次的理解。读完傅雷家书的第二天就买了一本克里斯多夫,这是家书中多次提及的一本书。此外,我在这一次的阅读中,对人生也有了新的见解。只是觉得自己稍微一读书,就一堆的感触。不知道是情感上的敏感还是我见识太少。可能这本书真的很优秀吧,而我最近很少读到这么优秀的作品了。尤其是夹杂着这么多思想的作品。想必是十分诚意的,傅雷夫妇也没有想到这些书信有一天会汇集成书,供后人去学习吧。
读后感1500字傅雷家书篇7
“车一开动,大家都变成了泪人儿,呆呆的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冗长的列车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出站时沈伯伯再三劝慰我。”
这是《傅雷家书》的第一段话,讲述了全家送傅聪时的离别场面。傅雷作为一个文艺评论家,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冷静,甚至有些过于理智。在外人眼中,傅雷好像那孔圣人一般,总是那么儒雅中正。但送别那天,傅雷他终于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足以说明他对儿子孤身去欧洲求学的担心。在那有些冷漠的外表下,充满了对傅聪的关爱。
傅雷对傅聪的爱是深沉的、无微不至的。比如在54年十月十九日夜的长信中,傅雷写到:“大照片中有一张笑的,露出牙齿,中间偏左有一个牙短了一些,不知是何道理?难道摔过一跤撞折了一些吗?”那时的照片还是黑白的,在这种情况下,傅雷还能发现儿子的一颗白牙有一点点短,只能说明傅雷在反复端详儿子的照片。傅雷作为一个著名的翻译家,平日里有无数篇等他翻译的作品,以及无数登门拜访的来宾,常常忙得不可开交。即便如此,他还愿意花大把时间看傅聪的一张照片,对儿子的关爱溢于言表。在截取的文段中,傅雷并没有直接表达对儿子的思念。但这股思念之情,充满了整篇文章,无处不在。
正应了那句“支支吾吾是真情”。傅雷这个大文学家,在给自己儿子写信时,语言也显得没有那么含蓄优美了,而是生硬的平铺直叙,甚至令人感觉有些啰嗦,想必傅聪见了也会因父亲的过度担心而有些无奈吧。傅雷平日里翻译作品时,总是再三斟酌、反复推敲,才会交付出版社。傅雷写家书时,却把这些斟酌全省掉了,只嫌自己写得慢——这大概是傅雷想让傅聪尽早收到家书尽早回信的缘故。傅雷这有些生硬的语言,恰恰象征着他那不善言辞的、深沉的父爱。
这份父子情,不仅表现在对儿子身体状况的关心,还有对傅聪生活上的照顾。比如54年八月十六日晚,傅雷教导傅聪那些西式礼仪。“围巾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傅雷曾在欧洲留学,又从事翻译工作,几乎是一辈子都在和外国人打交道,深恐儿子在国内的行为习惯将遭到重视礼节的西方上流人士反感,从而给傅聪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傅雷在“很忙的情况下”,还要硬挤出时间,告诫傅聪一些生活上必须遵守的礼仪。这篇家书看上去甚至没有一句关爱傅聪的话,可在那苦心孤诣的教导背后,却流淌着浓浓的亲情,浓浓的关爱。
1954年的傅聪,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留学生,毫无名气。可他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收获了肖邦国际比赛第三名的好成绩,资历最浅却成绩斐然。取得如此引人瞩目的成绩,和傅雷的支持教导是分不开的。正是这连通两地的家书,正是这深沉、无微不至的父爱,支持着傅聪在音乐道路上不断前行,最终成为了享誉世界的钢琴家。
记得我上次去邮局,还是小学四年级的事情。一进门,邮递员就笑着问我:“是语文老师留了寄信的作业吧?”正当我佩服他的料事如神时,听他叹了口气,说道:“现在,除去为了完成作业的小学生,已经很少有人来这里了。”
是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通信变得方便迅捷:相隔万里的两人通过手机也能立刻相见。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几人会跑到邮局寄信呢?这是好事,也未必是好事。倘若杜甫生活在当代,可能就少了“家书抵万金”这样的千古名句;倘若傅雷有了手机,也许这世上就缺了“车一开动,大家都变成了泪人儿”这样动人的句子。
如果出远门的游子和家人不再用家书交谈,如果缺少了家书这样的艺术载体,损失的不仅仅是许多优美的语句,更会让浓浓的亲情得不到淋漓尽致的表达。为了保住这流传千古的两地书,为了表达血浓于水的父子情,我们应当把家书传承并发扬下去。
读后感1500字傅雷家书篇8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而一对父之间的通信,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得到如此多的认同,这就是《傅雷家书》不同于普通家信之处。
我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无法体会到那种互通家书时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的忧愁和丝丝的甜蜜。我很向往这种感觉,因此我拜读了这本《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摘编了1954年-1966年傅雷暨夫人写给儿傅聪、傅敏等的中外家信185封,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出洋在外并最终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傅聪的信件。洋洋万言,字字意涌动,阅者无不为傅雷教的精神感动。信中有对过去教过于严格的悔赎,有对儿进步的表扬和鼓励,有对音乐和艺术的指导和探讨,有对党和国家建设及运动的看法和意见,有对儿生活的嘘问和关心,“贯穿全部家书的情义,就是要儿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看一部家信录,就是看一片傅雷的“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冰心世界,我们不光明白了傅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翻译名家的原因,更会从中学到如何育成才的人生真谛。
我对书中这样一段话感慨良深:“说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实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我们一辈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由此我想到一个故事。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镜,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余的,以重新组成原有的镜的面貌。一路上它由于自己有棱有角,滚得很慢,从而领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当它千心万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镜重圆”时,它成为了一个整圆,滚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风景在刹那间掠过。其实我们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们现在的不完整,把我们带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对的完整。而真正当有一天,所谓的完美在身上发生时,我们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傅雷教是以严厉而著称,我以为他们父的关系固然是不太好的,而读了此书之后,想法有了极大的改变。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
掩卷后对书回想起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傅雷对艺术甚深的造诣。傅雷对于艺术尤其是乐曲的领会,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这便使我不禁想到,大凡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人,在艺术领域也有着较高研究。也许便是因为文学和艺术是相同的吧。不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人读完了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风格迥异的各类乐曲,也会带来相似的结果。秀美的散文,带来的是有如欣赏了欢快的咏叹调后的愉悦;沉重的小说,带来的便是如同悲恸的交响曲给人的震撼;诙谐的杂文,带来的会是歌剧般幽雅的场景和事后无尽的思考。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
《傅雷家书》全书是一个父亲在循循善诱,读来很亲切,既饱含了对儿的深情,也有着父亲独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
读《傅雷家书》,感受的是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父之间的感情因为艺术的崇高而得以升华,成为一份取之不尽的人类精神的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