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网 > 作文素材 > 读后感 >

国富论的感悟

时间: 新华 读后感

国富论的感悟篇1

《国富论》是一本经典的经济学著作,是每个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的必读之书。在还未翻阅《国富论》时,经常能听教师们对它的高度评价和看到一些网友对它的赞赏,当时就在想这是一本怎样的书?为什么能让阅读它的人都能够爱不释手呢?在寒假期间,我也翻阅了《国富论》一次,看后心生四个字“佩服、敬重”。

在还没看《国富论》之前,看了一些网友对它的评价,就像“有一千个莎士比亚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一样的人对这本书的读后感是不一样的。我们公认的评价有“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经济学的百科全书”、“西方经济学圣经”等。当这些荣耀冠之《国富论》的头上之时,其内涵和本质也不会有任何的变化。如果一个人想了解经济学,想研究经济学,那么《国富论》是他的必读也是首选之书。

刚看《国富论》时,我是真心佩服本书的作者亚当·斯密。首先,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对“劳动分工”、“商品价格”等这些经济学的名词是比较难理解的,可是作者却用好几个生活当中的实例向我们阐述什么是劳动分工,怎样进行劳动分工,什么是商品价格,其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简单的举例能让我们印象深刻。其次,本以为经济学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可是读完这本书后却不以为然,异常是当论到罗马帝国崩溃后这一章节的资料时,感觉自我不仅仅是在研究经济更是在研究历史。或者说其实经济和历史本来就不分家,经济是基础,历史的发展进程是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最终,“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位高尚的人交流”。我对亚当·斯密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可是当我阅读他这本花了八年的时间全心著述的《国富论》时,我感觉到他不仅仅是一位细致渊博的经济学家,同时也是一位集哲学与历史于一身的学者。我几乎在书本的每一章节都能够看到他细致的讲解,并且他也是一位谦虚的学者,学术永无止境,在提出不一样观点时,他都能够谦虚谨慎。

《国富论》中大部分的观点都是经典的经济理论,可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着实践的发展,书中的一些观点也得到社会发展的不断丰富与完善。阅读完《国富论》后,我对以下两个方面有自我的想法:

(一)城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尽管时代不一样,尽管社会背景不一样,可是书中城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三方面的贡献在如今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值得借鉴的,异常是我们此刻要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那么我们就需要借助城市发展的商业力量带动农村的发展。第一,农村由于地域的局限,市场远没有城市广阔,可是农村的原料和气候条件却比农村好。所以两者能够优势互补,利用城市的市场、技术和交通运输方式,利用农村充足质优的原料和廉价充足的劳动力实现农村与城市的有机结合,进而发展城乡一体化。

第二,中国人的宗族观念根深蒂固,落叶归根几乎是每个中国人都会有的心态。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在城市获得财富后的居民在年迈时都会在乡间购置土地,异常是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相比较而言,农村的环境则更适宜养老居住。异常在近几年,不仅仅城市房价涨了,乡间的房价也涨了。企业期望在农村投资建房获取利润,这一方面会带动房价的攀升,另一方面也是在经过投资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三,新农村的建设也需要加强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本事,政府起的是引导的作用。加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与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引进工业城市先进的管理经验再辅之农村的特点,才能真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国富论》一个很大的优点在于其预见性,书中很多经济学的理念和观点都能与实践相结合,都对实践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可是,实践的不断发展又要求我们要不断突破理论而创新不断追求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二)对外贸易的公平性

采取高关税或绝对禁止的手段对从国外进口的产品实行限制,在必须程度上或许能够保护本国的产业,可是长久下去则是对本国产业的一种“溺爱”。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证明,闭关锁国只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的企业本身自主创新本事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处于劣势,可是我们企业仍要坚持迎难而上,坚持屹立于世界市场之中。对外贸易需要公平性,需要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的同时也需要必须的市场机制的规则。并且,这些规则的制定需要贴合绝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在国际市场上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运用些非正当的手段谋求不正当的利益,此时我们就需要毫不保留的运用市场规则保护自身利益,不能向霸权主义妥协。

“每一个人都不断努力为自我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诚然他所研究的是自身的利益,而不是社会的利益。”的确,利润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可是,经济的全球化已经与旧时代的地区分散不一样了,旧时代的经济是经济发展势头好时就合作愉快,一旦发生经济危机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全球化的发展需要全体经济参与者共同努力,趋利避害,孤立谁,少了谁都是不完整的经济发展,都会有损自身的利益。

初读《国富论》时觉得它晦涩难懂,可是越读越起劲,可惜的是到了书的后半部分自我只是略读了一次,并没有像刚开始那样仔细阅读,想必也少了许多新的感悟。有一个讲师曾说他已经读了《国富论》好几遍了,每一次的阅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所以,这本书还是要继续捧在手心,细嚼慢咽。

国富论的感悟篇2

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此书初版于1776年,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那一年。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国富论》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国富论》的编者马克斯勒纳评论说:"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地混合在一齐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说起国富论真的是经济学当中的开山之作,至今200余年仍有很实际的经济指导思想与教育意义。

先说说这本书产生的时期。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刚刚结束的时候,我们明白英国是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时代较早,资产阶级革命也相对不够完善,实现了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妥协,议会至上,王在法下的君主立宪制。在这种情景下,当时的英国还拥有着很多的封建残余,很多的封建主还拥有着土地,仍然能够在经济上和资本家一较高下。而资本家都是一些新兴的资产阶级,仍然看不到商业的发展前景,也不明白该怎样做。从微观的资本家的角度来看既是如此,那么对于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来说,商业发展的影响更是巨大,东南面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开辟出了新航路,并且经过殖民掠夺的方式夺得了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绝大多数殖民地,也所以获得了很多的资本积累,东边的法国已经夺得了西欧的陆上霸权,掌握着西欧的经济命脉,而长期居住在北欧的以海牧维生的荷兰人,又霸占着国际的海路贸易。在这种四周环敌的地理位置与贸易格局之下,大英帝国如何崛起,新兴资产阶级如何生存,在他们的面前是一片黑暗。而在这个时候,先知诞生了,他不是救世主耶稣,也不是佛祖释迦牟尼,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活生生的人,一个在海关任职的专员,而就是他教会了英国的资本家们该怎样做,使大英帝国在百年之内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一强

国,这个人就是英国著名思想家,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先生,〈国富论〉的独家作者。

为何这本书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呢?阅读过本书后我们不难发现,本书虽然为经济学的开山之作,而当中的经济学思想却十分缜密,确实能够称的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里面的很多思想仍为我们此刻所用,经久不衰。

劳动分工思想,分工思想我们最早上在高中学政治时期提到的社会三次大分工,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人类社会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三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原始社会中期的原始农业与原始畜牧业分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促进着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发生在奴隶社会中期的农业和手工业分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促进着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当时的英国所处的时代,商业与手工业的分离,促进着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这些思想虽然都是马克思具体提出的,而这些思想的雏形却是亚当。斯密的提出。一个资本主义思想的开山鼻祖,一个社会主义思想的无上宗师,似乎是两个势不两立门派的绝顶高手,却在社会发展与历史研究这门武学中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与感悟。三次社会分工是生产力的三次飞跃使亚当。斯密充分明白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劳工分工能够充分提高劳动效率。例如平时资本家们生产产品,都是让工人一人对一台机器的生产,而到了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时候,汽车的生产首次利用上了流水线作业的方法,每个工人都有属于自我零件的任务分工,他们不用在一个人或几个人对着一辆车子工作,每个的工作似乎都是一拧螺丝那么简单,可是分工后出来的效果却是企业效益的高度暴涨,这

就是劳动分工思想的魔力。

剩余价值论,这似乎又是马克思提出的,而这也是亚当。斯密最先提出的,可是他们所处的角度不一样,亚当。斯密站在资本家的角度,提出了利润从何而来,就是从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中来,仅有这样才能不断的积累资本,扩大生产规模,进行再生产,这样资本家们就会越来越富有,而资本主义国家也会所以而积累很多的财富而称霸世界。马克思是站在工人的角度,提出资本家取得利润的实质就是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工人们站起来,用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来推翻资产阶级。

阶级论,首次提出了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关系,属于生产关系之间相互矛盾却又相互依靠的关系,地主为了取得高额利润而抬高地租,资产阶级又要为了减少成本和提高利润而与地主讨价还价和降低工人工资或提高工人劳动时间。而工人的目的就是少干点活以及提高自我的工资而与资本家进行交涉,甚至罢工与暴力革命。这生产关系的三环一环套一环,缺一不可。其实这个思想在我国的现实社会也是有很大的意义,我国最大的地主就是国家,因为土地是国有的,在可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今日,国家不得不将地租抬高,卖给有竞争力的房地产商,而代表资本家的房地产商为了支付高额的地租而抬高房价,而作为类似于三环中工人阶级的消费者,就要和房地产商讨价还价,甚至不断变幻东家,以取得贴合自我经济实力的住处。而在很多人因为买不起房子而担忧的时候,国家又要研究消费者的实际情景下条文说如果房价再不下调,就对城市一二把手进行惩办。所以说,三环之中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互相影响,这种思想用在今日,用在中国也是完全适宜的。

而〈国富论〉当中最为重要,也最有意义的思想莫过于自由主义了,也是我们高中政治经常提到的价值规律与市场调节,俗称“看不见的手”,在当时的世界局势当中,唯有英国敢于消除世界上任何的贸易壁垒而公开的和任何国家进行贸易合作,英国以自我对其他国家的贸易优惠来换取其他国家对自我的优惠。甚至在英法战争中,英国运用自我的财富采购着先进的武器来消灭法国部队,而这些财富都是经过英国卖给法国军队用来做军服的棉纺织品而赚来的。

当然,一味的自由主义虽然能使资本家取得高额的利润,可是另一方面却会使资本家过于的盲目对待市场,投资市场,为了高额的利润哄抬物价,结果会出现生产出很多的剩余产品,资本家为了不使物价下降,公然违背价值规律,宁可把商品扔掉也不降价卖给消费者。而消费者由于消费不起干脆不消费,甚至游行示威,这导致的最终结果只能是资本家破产,国家的统治不牢固。于是在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后,诞生了凯恩斯主义,即我们今日说的国家宏观调控,俗称“看的见的手,看不见的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只凭市场调节,就会出现经济危机,只凭宏观调控,就会使市场失去自由与活力,止步不前。

斯密死后,人们把《国富论》奉为经济学的圣经,把他关于利己的人受“看不见的手”引导增进了社会利益的思想,作为市场经济千古不变的基本原则,却把《道德情操论》几乎忘得一干二净。于是,市场经济缺少了道德,引发了许多罪恶,在个别地方甚至成为灾难。

国富论的感悟篇3

《国富论》是一本怎样的书呢?雅各布·维纳曾指出,“好的教科书的功绩在于对理论的综述、生动相详实的说明,以及把仅有学者才能明白的材料以简明易懂又系统化的方式进行重新表达。”按照这种定义,加文·肯尼迪认为:《国富论》不是一本经济学教科书,也不是现代经济学家心目中的那样经济学理论著作。

《国富论》的全称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它是以英国为案例的个案研究,体现的是亚当·斯密的世界观在更为宏大的历史上的应用,如:是什么原因使得英国经济在缓慢而稳定的增长中出现了持续改善的迹象;如果改变了对待同邻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国际贸易问题的政治立场,英国经济能够好到什么程度;与此相比较,是什么妨碍了它,使它不能做得更好,等等。

《国富论》有五编构成。在第一编和第二编中,亚当·斯密追踪了社会从人类最“粗野”的时代(狩猎时代,以北美的印第安人部落为代表),最终发展到“商业”时代(经过劳动分工获得发展,而劳动分工实际上是由人类“互通有无、物物交换和商品交易”这一习性引发的)历史情形,这是亚当·斯密阐述政治经济学时的主要特特征。他解释了市场的基本活动,解释了货币的演化如何促进了已存在的交换方式(并在必须的时间地点促进了被市场程度所限制的劳动分工),解释了那些商业合作维持生计的人们之间的关系,也解释了他们分享共同劳动所得的不一样方法。

《国富论》的中间部分(第三编和第四编)篇幅较长。亚当·斯密批评了一些错误观念并将其概括为“重商主义的政治经济思想”,并说明了它如何扭曲、妨碍和阻挠了本来能够实现的增长,从而减缓了繁荣富裕的传播,让社会,尤其是社会中最贫困的人付出了实实在在的代价。

《国富论》的最终一个部分(第五编)探索了什么样的政府行为和政府干预(如国防、司法、公共工程和公共机构,还有维护君主尊严等)适合于激发经济的增长,其中包括对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和宗教机构进行投资,以及设计何时的税收体系。

《国富论》总体上强调的是经济增长的问题。

国富论的感悟篇4

《国富论》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交换时的经济行为,认为经济行为的出发点是利己心,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这是人性的自然现象。茅于轼先生曾举《镜花园》里君子国里的故事加以说明人的利己行为,小说第十一回里描写了君子国里一名隶卒买物的情况:隶卒﹒﹒﹒手中拿着货物道:“老兄如此高货,却讨恁般低价,教小弟买去,如何能安!务求将价加增,方好遵教。若再过谦,那是有意不肯赏光交易了。”卖货人答道:“既承照顾,敢不仰体!但适才妄讨大价,己觉厚颜,不意老兄反说货高价贱,岂不更教小弟惭愧?况货并非‘言无二价’,其中颇有虚头。俗云‘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今老兄不但不减,反要增加,如此克己,只好请到别家交易,小弟实难遵命。”只听隶卒又说道:“老兄以高货讨贱价,反说小弟克己,岂不失了‘忠恕之道’?凡事总要彼此无欺,方为公道。试问哪个腹中无盘算,小弟又安能受人之愚哩。”谈了许久,卖货人执意不增。隶卒赌气,照数讨价,拿了一半货物。刚要举步,卖货人哪里肯依,只说“价多货少”拦住不放。路旁路过两老翁,作好作歹,从公评定,令隶卒照价拿了八折货物,这才交易而去。

茅于轼先生讲完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两点思考。第一,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矛盾,都是各方偏袒自己利益引起的。因此,我们常常地错误认为,如果关心别人的利益胜过自己的利益,争论就不会发生。而君子国里发生的事情,恰恰说明了把关心别人利益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同样会有争论。我们同样得不到一个和谐的社会。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在现实的商业交换中,买方和卖方通过讨价还价,最终会达成协议。而在君子国这个人人为他的社会里,讨价还价根本不可能存在。小说不得不借助两个过路老翁来调解矛盾。这里包含着一个极为重要的道理:以自利为目的谈判双方同意的均衡点,而以利他为目的的谈判则不存在能使双方同意的均衡点。所以利己是可以达到一个和谐的社会,而利他则是一个纠纷不断的社会。

国富论的感悟篇5

有位名人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知识水平,思想道德不近相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方式不一,自然就会有不同的观点。接下来,我就这本书中所涉及的内容谈谈我的观点。首先,我对斯密提出的自然权利与自由思想表示赞同。自然权利是自然秩序赋予我们的权利,而自然自由作为一种经济自由,则是自然权利的一部分,为人们所享有。自然,是《国富论》中倡导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也是它的核心概念。但是,亚当·斯密将自由理解为完全自由,这是不对了,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里的自由也应该理解为相对自由,这也是今天在中国倡导发展的经济理念,当然,这是后话了。其次,与自由秩序一致的理念还有平等观念。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始终把公平,平等,平等对待作为理想。他解释道:“两个性格极不相同的两个人,一个是哲学家,一个是医生,他们的差异,不是起因于天性,而是起因于习惯,风俗与教育。”他关于平等观的思想是超越了几个世纪,与当代所倡导的平等自由相呼应,我想这大概就是伟人的独特之处,他们永远快于时代的步伐,他们永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同时,让我不禁感叹,思想是自由的,只要你敢想,亚当在那个黑暗的,被宗教思想所控制的时代都敢想公平自由,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另外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并没有把追逐个人利欲的行为排除在道德领域之外。他不仅承认出于同情、仁爱动机的行为具有商业价值,而且也认为出于自利动机的行为同样具有道德价值。他重申了资本主义的商业精神能够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而商业的本质中也有道德的基础,会对社会习俗和道德风尚起到促进作用。我认为他的这种思想恰恰与“无奸不商”的说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符合我国的一句俗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由此可见《国富论》不仅仅是一本只供商人获得利息的指南,它还是一本具有思想内涵的书籍,在给予人经济学领域知识的同时,还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长处,达到优劣互补的效果,共同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其中市场经济中所涉及的自主经济、竞争经济、效益经济、服务经济、网络经济、开放经济等内容都能在《国富论》中找到源头。由此可见,一本著作的影响之大,影响之广,对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国富论的感悟篇6

第一次看到《国富论》这本书,只看了第一章的论分工,身受震撼。相恨见晚。200多年前就有这思想,使我对西方国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其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影响人类文化100本之一果然名不虚传。原先我们此刻所学的很多资料几百年前西方就有了。以前看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的价值劳动市场的一些概念,对马克思真是佩服。呵呵。原先很多的思想在《国富论》里就已经提出来了。我想马克思是吸收了亚当-斯密的思想。

17世纪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也是亚当-斯密写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了人类长期以来传统农业社会,步入了现代社会。其之前普遍是靠人的双手及简单的工具劳作,生产力十分极其低下。整个社会发展及生活节奏十分缓慢,而人的思想相对也是呆滞不前。

第一次工业革命典型的代表就是蒸汽机,才有比较现代的工具。如火车,轮船,蒸汽抽水

机等大幅度提高生产率。大批的工厂开始出现。至此世界的发展节奏明显加快,大踏步的发展。而人的思想也大踏步的提高,也才有牛顿等那个年代的很多伟大人物。

亚当-斯密提出的影响深远的思想就在这大背景下产生了,他的观点跟第一次工业革命有相当大的影响。所谓生为逢时。

自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其当时的思想水平及生产率远远高于其他各国。综合国力无人能敌。也难怪称日不落帝国。单纯的说英国的财富完全建立在掠夺殖民地人民血汗的基础之上,那是片面的。

那时候我们的中国呢正是清朝,谈不上发明。满族是在草原靠骑射的一个民族,相对的起知识很原始。偶想那时候他们觉的马是最好的交通运输工具了,有马就够用了。虽然发明了火药也有火炮,这只单单在军事上单纯占有一些优势,可是社会的提高需要更多的是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

技术能够提高生产力,思想也能够提高生产力。很有可能其影响力远远胜过技术,思想和技术应当是相互的,思想的提高都能够推动技术,反过来技术的发展也能够推动思想的提高。比如分工的概念,亚当举了一个很好的以扣针制造业例子。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要做圆头,就需要有二三种不一样的操作。装圆头,涂白色,乃至包装,都是专门的职业。

这样,扣针的制造分为十八种操作。做出来的数量远远高于每个人单独做完全部工序的多的多。

亚当-斯密在1773年也就是236年前系统提出了分工这个概念。其实分工这个概念在亚当-斯密提出之前就已经无意识存在。只是没有系统的科学提出分工的概念。此刻在社会的各个组织普遍存在。能够这么说,分工改变了世界。

分工有很多优点:

第一,劳动者熟练程度的增进,势必增加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提高生产绿。

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常要损失一些时间,因节省这种时间而得到的利益,比我们骤看到时所想象的大得多。这能够使管理方面压力大大减小,

第三,更容易发明新的机器。分工后会研究用利用适当的机械能在什么程度上简化工作中某个环节的劳动和减少人的因素。亚当看来机械的发明,也可能起因于分工,

分工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力,以及产生新的思想。以至此刻的政府机构、科研机构、企业团体、军队系统、教育机构都有各组织的分工。将来分工还要占有重要的统治地位。有了提高的思想再加上先进的技术,社会提高与发展水到渠成。一个国家的强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想与科学技术,思想更重要。

国富论的感悟篇7

英国亚当·斯密所着的《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此书初版于1776年,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那一年。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国富论》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国富论》的编者马克斯?勒纳评论说:“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地混合在一起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这个人有强大的分析能力,能对他的笔记本中所有的材料进行筛选;又有强大的综合能力,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将其重新组合起来,斯密对他当时的学术领域的各种思想是极为敏感的。他像后来的马克思一样,不是一个关在自己房子里的与世隔绝的学者,他仿佛全身装着天线,能收到并吸收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信息。他在封建欧洲解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之时写作,在这个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团经常表现的顽固性在坚持。他正是为反对这种利益集团而写作的。结果是,他的书不只是为图书馆架藏而写的,它对经济意见和国家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形成了我们今天住在其中的整个生活环境。”

斯密在《国富论》中要回答的最后问题是,(读书笔记)感情与“公平的旁观者”之间的内在斗争,在社会的长期演进中究竟是怎样在历史本身的大舞台上发生作用的。这个问题的答案见第五编,他列举了社会发展的四个主要组织阶段,除非由资源的匮乏、战争或政府的坏政策予以阻止,否则这些阶段是会连续进行的。这四个阶段是:猎人的最初“野蛮”阶段,原始农业的第二阶段,封建或庄园“耕作”的第三阶段,商业上相互依存的第四阶段。每一阶段伴有与它的需要相适应的制度。例如,在猎人阶段中“没有任何财产……因此,也就没有任何确立的行政长官或正规的司法行政”。随着牛羊群的出现,产生了比较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不仅包括“可怕的”军队,而且有不可缺少的法律和秩序堡垒。斯密思想的核心是:这种制度是保护特权的工具,不能用自然法为之辩护。他说,“文官政府是为了财产的安全而设立的,实际上是为保护富人反对穷人而设立的,即为了保护有些财产的人反对根本没有财产的人而设立的。

国富论的感悟篇8

亚当·斯密在本章第二段说:“在土地尚未私有,资本尚未蓄积的原始社会状态下,劳动全生产物,皆属于劳动者,没有地主分配,亦没有雇主坐享。”

我认为这并不能完全描述人类原始社会的状态,这只是相对原始的社会里的一种现象,必须还有其他许多值得追溯及补充的地方。可是,出于本章的论述要求,其它的东西此处就不再多言了,以免累赘。

按照亚当·斯密的描述,当土地未私有,资本未积蓄的时候,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东西是全部属于自我的。他们拥有劳动的全部价值。

如果这种状态一向持续下去,随着生产的熟练以及技术的提高,产品会越来越多,人们的劳动工资也会越来越高。其实就是说,劳动者可支配的生存资料变多了。

再加上分工的确立,社会生产力越来越增强,伴随着,人口也将越来越多。那么,生产资料的稀缺性就会逐渐体现出来。人们便会开始占有、争夺各种资源、材料,以求更大规模的生产,从而获得丰厚的回报。如此一来,便需要寻得一种维持稳定的方法,这种方法应当就是确定所有权。至于所有权如何确定,想必得经历诸多曲折,此处也说不清了。

并且,有的人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的积累资本,最终,他们又会把资本投入再生产中。

这表现出,社会上开始出现一部分有势力的群体,他们具有必须的生产控制力。那些处于弱势的群体,想要劳动、生产,却没有土地和资本,或者说依靠于他们,能够更简便地获得生活所需,能够让生活相比以前有所改善。这就使他们选择依靠于地主和资本所有者。在这种情景里,地主、资本家所具有的势力更大,他们能够要求劳动者让出一部分生产价值。劳动者为了生计,只能妥协。在这种情景下,劳动者就无法独自享有全部劳动生产物了。

可是,地主、资本所有者的权力却也不是无限的。这同样需要与劳动者之间达成一致,他们必须给予劳动者基本的工资。尤其在初期土地、资本其中并非十分显著地情景下,社会要到达稳定,就要有一种让各方都能够理解的协议。在这种情景下,分工的优势便更加体现出来,社会上的产品也会越来越丰富。

可是,随着这种发展的趋势,土地、资本便会越来越集中,其所有者的权力也越加膨胀,他们控制了社会的生产,他们能够向劳动者提出更苛刻的要求,如此,劳动者与地主,资本家之间也就难免发生争执了。

接下来的资料中,讲到维持劳动支付的基金以及劳动工资和食品价格的关系,我看得实在不很明白,那就大致了解一下吧。

所谓“维持劳动的基金”应当指现下的物质积累,这些积累中有一部分要维持生活,有一部分要投入再生产。那么,劳动的多少就应当与这部分基金的多少相对应了。按照这样的理解,其实就是,不一样时代,劳动者数量不一样,因为维持这部分劳动者生存及生产的物质积累不一样。

至于劳动工资和食品价格的关系实在伤脑筋。留待以后再看。

国富论的感悟篇9

当读了这本书的速读之后,我了解了很多很多,就是重新认识了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和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这本书十分微妙地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他并不是一个把自己关在房子里的与世隔绝的作者,而是经过大量的调查实践论证分析,所以,我们在少年阶段必须要珍惜时间,抓好机会,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为自己学习专业做辅助。

1、分工合作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在开始就讲了分工,所以读了这本书之后,对劳动分工的印象比较深。劳工分工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劳动分工是劳动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其实我们在社会中感受非常深刻。针对分工的好处,我认为工作时间会缩短很多,工作效率也便提高了,还可以扩大影响力,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我们要懂得分工合作,取别人的长处来补充自己,这样才能在以后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中立足。

2、劳动价值

我认为这本书比较受重视的还有劳动价值,在这里作者基本阐明了资本家和工人自己的劳动关系就是吸收工人身体里面的体力,当工人自己的创造的价值和他们的劳动所得持平或者低于自己所创造的价值的时候,资本家肯定会裁员,作者把这种劳动关系理解成衡量一切商品的尺度,这也最贴切不过了。

3、三个阶级

这一部分主要讲的是人一般分为三个阶级,工人阶级,地主阶级,资本家,他们构成了工业时代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就是劳动收入——工资,资本的收入——利润,地主的收入——地租,三个阶级是一个生产力统一的整体里面肯定是相互制约,相互斗争的。首先资本家雇佣工人都想减少劳动价格,加大劳动时间,提高劳动效率。但是工人希望标准的工作时间和丰厚的利润,资本家和地主之间地租的相互磋商,这看似是独立的整体无形中有了矛盾。

4、资本、劳动生产和再生产

资本家通过榨取工人的生产价值来积累自己的资本,加上劳动用的土地,工厂,机器等等,这个资本就叫固定资本,有类资本有野心的资本家还会“侵略”更多的资本,就这样循环往复,只有不断的生产,来吸收资本。

国富论的感悟篇10

《国富论》是一本经典的经济学著作,是每个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的必读之书。在还未翻阅《国富论》时,经常能听教师们对它的高度评价和看到一些网友对它的赞赏,当时就在想这是一本怎样的书?为什么能让阅读它的人都能够爱不释手呢?在寒假期间,我也翻阅了《国富论》一次,看后心生四个字“佩服、敬重”。

在还没看《国富论》之前,看了一些网友对它的评价,就像“有一千个莎士比亚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一样的人对这本书的读后感是不一样的。我们公认的评价有“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经济学的百科全书”、“西方经济学圣经”等。当这些荣耀冠之《国富论》的头上之时,其内涵和本质也不会有任何的变化。如果一个人想了解经济学,想研究经济学,那么《国富论》是他的必读也是首选之书。

刚看《国富论》时,我是真心佩服本书的作者亚当·斯密。首先,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对“劳动分工”、“商品价格”等这些经济学的名词是比较难理解的,可是作者却用好几个生活当中的实例向我们阐述什么是劳动分工,怎样进行劳动分工,什么是商品价格,其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简单的举例能让我们印象深刻。其次,本以为经济学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可是读完这本书后却不以为然,异常是当论到罗马帝国崩溃后这一章节的资料时,感觉自我不仅仅是在研究经济更是在研究历史。或者说其实经济和历史本来就不分家,经济是基础,历史的发展进程是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最终,“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位高尚的人交流”。我对亚当·斯密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可是当我阅读他这本花了八年的时间全心著述的《国富论》时,我感觉到他不仅仅是一位细致渊博的经济学家,同时也是一位集哲学与历史于一身的学者。我几乎在书本的每一章节都能够看到他细致的讲解,并且他也是一位谦虚的学者,学术永无止境,在提出不一样观点时,他都能够谦虚谨慎。

《国富论》中大部分的观点都是经典的经济理论,可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着实践的发展,书中的一些观点也得到社会发展的不断丰富与完善。阅读完《国富论》后,我对以下两个方面有自我的想法:

(一)城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尽管时代不一样,尽管社会背景不一样,可是书中城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三方面的贡献在如今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值得借鉴的,异常是我们此刻要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那么我们就需要借助城市发展的商业力量带动农村的发展。第一,农村由于地域的局限,市场远没有城市广阔,可是农村的原料和气候条件却比农村好。所以两者能够优势互补,利用城市的市场、技术和交通运输方式,利用农村充足质优的原料和廉价充足的劳动力实现农村与城市的有机结合,进而发展城乡一体化。

第二,中国人的宗族观念根深蒂固,落叶归根几乎是每个中国人都会有的心态。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在城市获得财富后的居民在年迈时都会在乡间购置土地,异常是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相比较而言,农村的环境则更适宜养老居住。异常在近几年,不仅仅城市房价涨了,乡间的房价也涨了。企业期望在农村投资建房获取利润,这一方面会带动房价的攀升,另一方面也是在经过投资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三,新农村的建设也需要加强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本事,政府起的是引导的作用。加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与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引进工业城市先进的管理经验再辅之农村的特点,才能真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国富论》一个很大的优点在于其预见性,书中很多经济学的理念和观点都能与实践相结合,都对实践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可是,实践的不断发展又要求我们要不断突破理论而创新不断追求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二)对外贸易的公平性

采取高关税或绝对禁止的手段对从国外进口的产品实行限制,在必须程度上或许能够保护本国的产业,可是长久下去则是对本国产业的一种“溺爱”。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证明,闭关锁国只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的企业本身自主创新本事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处于劣势,可是我们企业仍要坚持迎难而上,坚持屹立于世界市场之中。对外贸易需要公平性,需要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的同时也需要必须的市场机制的规则。并且,这些规则的制定需要贴合绝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在国际市场上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运用些非正当的手段谋求不正当的利益,此时我们就需要毫不保留的运用市场规则保护自身利益,不能向霸权主义妥协。

“每一个人都不断努力为自我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诚然他所研究的是自身的利益,而不是社会的利益。”的确,利润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可是,经济的全球化已经与旧时代的地区分散不一样了,旧时代的经济是经济发展势头好时就合作愉快,一旦发生经济危机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全球化的发展需要全体经济参与者共同努力,趋利避害,孤立谁,少了谁都是不完整的经济发展,都会有损自身的利益。

初读《国富论》时觉得它晦涩难懂,可是越读越起劲,可惜的是到了书的后半部分自我只是略读了一次,并没有像刚开始那样仔细阅读,想必也少了许多新的感悟。有一个讲师曾说他已经读了《国富论》好几遍了,每一次的阅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所以,这本书还是要继续捧在手心,细嚼慢咽。

347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