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蜜蜂的作文500字5篇
今天,我又读了一篇秦牧写的《蜜蜂的赞美》。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蜜蜂的辛勤劳动和令人称道的酿蜜方式。鲁迅先生曾对一位年轻人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非常有限``````”的确,我们需要像蜜蜂一样,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勤奋学习,才能有收获。记得在我刚刚升三年级时,文章水平很一般,常常不会用好词好句,也写不出什么东西来,而且总以为只要学好课本里的内容就行了。一天,李老师说:“要想写好文章,就必须做到3点。①博览群书,不耻下问。②多动笔墨,多做笔记。③多加思考,学会运用。”后来,我每天晚上抽出10-20分钟来看课外书,边看边做笔记,积累了不少好词好句,就因为这样,我的文章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事实证明了,如果你想成绩好,写作好,须如蜜蜂一样勤劳努力,才会有“丰硕”的收成,正如蜜蜂为了酿一公斤的蜜,还要绕着赤道飞行11圈呢!所以,大家在少年时期要博览群书。
同学们,让我们像小蜜蜂一样勤劳,在无涯的“书山”上努力攀登吧!我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赞美蜜蜂的作文500字2:
《蜜蜂的赞美》这一文讲的是人们赞美蜜蜂,充满了哲理的情趣。因为它有独一无二的酿蜜方法,给人以重要的启示。培根,鲁迅都高度赞美过蜜蜂,它神奇而又普通,它采回花蜜,又酿出蜂蜜,难道不令人赞美,称道吗?
可不是,我们要向它——这一神奇而又普通的小昆虫学习。它用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这种东西的重要部分,因此,蜂蜜就会浓郁而甜美。我们的学习,也需要这种方法。我们学习知识时要学会总结内容,那就是“花中最甜美的东西”。我们学习知识,也不能只听老师讲,自己抄。我们要灵活运用,把知识记在心中,那就是自己“卓越的创造”。
当我读到“一只蜜蜂要酿造1公斤……差不多要绕地球赤道飞行11圈”我愣住了,11圈,才能酿出1公斤蜜!而我写作业很慢,能写到9点半10点,回家也很晚。我还不如一个比我小很多的昆虫。蜜蜂可以博采.提炼,并十分的团结,他们称得上是大自然中的艺术家。
赞美蜜蜂的作文500字3:
人们对于蜜蜂的赞美,不仅仅因为蜜蜂能酿造蜂蜜,而且也由于蜜蜂酿蜜的方法。
蜜蜂,它能博采,又能提炼,终于,黄澄澄,香喷喷的蜂蜜酿造出来了。其过程可以说是一种卓越的创造
蜜蜂采蜜的辛勤,可以从这么个有趣的统计中看出:一只蜜蜂酿一千克蜜,必须在一百万多花朵上菜及原料。假如蜜蜂采蜜的花丛与蜂房的平均距离是一公里半,那么它们采一千克蜜,就得飞上四十五万公里,差不多绕地球飞行十一圈,这是项多么伟大的工程啊!看过这样的资料,唱过那味道浓郁的甜蜜,你怎能不对世界上这种神奇的小昆虫感到由衷地赞美呢?
由于广泛的汲取,来源就更丰富了:由于接受每朵花中最精的东西,所以材料就上乘了。
采集来的原料经过自己的重新酿造,蜂房就比一般鲜花的甘汁更甜美精纯。“蜜成花不见”是蜜蜂辛勤劳动和创造的见证。
蜜蜂,这小小的昆虫,人们给予它们多少赞美之词都不过分——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的奉献自己!给人们以启示:人类多么需要这种精神啊!
赞美蜜蜂的作文500字4:
《蜜蜂的赞美》读后感从我记事起,我就认识了蜜蜂,也知道那味道浓郁的蜂糖是蜜蜂酿成的。今天我读了《蜜蜂的赞美》这篇短文,我才真正知道蜜峰采蜜时的艰辛,蜜蜂这小小的虫儿为了酿蜜,花费了多少心血啊!一只蜜蜂要酿造一公斤蜂蜜,必须在100万朵花上采集原料,假如花丛与蜂房之间的距离平均是1.5公里,蜜蜂差不多要绕地球赤道飞行11圈。啊!这是一种力量,这是一种勇气。通过学习这篇短文,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想到了很多很多……首先我想到了自己平时在学习上不专心,一些题似懂非懂就不再学习了,遇到稍微难点的题就不做了,数学本来就应该多做不同类型的题,可是我每次除了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别的题我就不愿再理会。如果我有蜜蜂这样的采蜜精神,成绩还会不好吗?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非常有限……”,这句话说得真好。倘若我在学习上能够多看书,多做题,取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我的成绩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通过《蜜蜂的赞美》这篇短文的学习,给我学习上有很大的启发:在写作文时,要博览群书,积累知识,不能只“叮”在课本上;在学数学上,我要有毅力,不会的题一定要钻,不能不动脑筋,蜜蜂的精神一直会激励着我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赞美蜜蜂的作文500字5:
蜜蜂,一个多么渺小的生命,一个多么勤劳的生命!每天清晨,我起床后,总是看见一群美丽勤劳的蜜蜂姑娘们,振动翅膀,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传授花粉,酿造蜂蜜。
蜜蜂它不像那些花朵那样招人喜欢,可是那些美丽的花朵都是经过勤劳的蜜蜂们传授花粉,才会盛开。蜜蜂它不像蜂蜜那么甜滋滋的,可它是勤劳的蜜蜂们一点一滴酿造出来的。所以,它在我心中是最美丽的。
它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祖国的花朵,它就像我们的老师,为了培养祖国的栋梁,伏案在灯下夜以继日的工作,把毕生的心血都滴在孩子们心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