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网 > 单元作文 > 九年级上册 > [第六单元]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

初三第六单元同步作文话说陶渊明

时间: 莉莎2 [第六单元]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陶渊明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位非常优秀的田园诗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初三第六单元同步作文话说陶渊明,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初三第六单元同步作文话说陶渊明篇1

  陶渊明的世界那么迷人,令我陶醉。

  一杯香醇甘洌的美酒,一篇沁人心脾的菊花,一座晚霞飘逸的南山,这就是陶渊明隐居乡间的那个世界。一座茅草屋是他的栖身之所,屋后的那五棵平凡的柳树是他的伙伴,平淡的菊花是他的知音,云雾飘渺的南山是他的憧憬。品读他的诗文,欣赏他的风景,寻访他的世界,我陶醉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采着鲜黄的秋菊,远望平静的南山,谁人不沉醉在这幽静、自然而又一尘不染的地方。

  春日里,几棵柳树在屋后摆动着身姿,门前的桃树李树花儿正艳,花香阵阵扑鼻,陶渊明兴奋了,笑吟“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欣欣然地把自己称为五柳先生。秋天中,菊花开满了院子,一望无际,淡淡的清香几乎弥漫了整个世界,远山那边,成群的归巢之鸟从天际划过,于是先生发出了“群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感叹。也许正是因为对家乡的眷恋,才使他辞官归隐田园吧!

  沉醉在陶渊明的世界里,正如“醉卧东篱下,梦笔写人生”,充满了对淡泊人生的迷恋。在陶渊明的世界里,自己早已经与菊花、柳树、鸟儿、风儿,以及山山水水融为一体,分不清你我。灵魂早已被大自然的景色感染,一草一木总关情,“心共白云远,桃李情谁传”?

  “采菊酿诗酒,悠然下千言”,菊花是灵魂的香味,是五柳先生灵魂的栖息地,醉卧东篱下,把酒就菊花,美酒和着清新的秋菊,让人半醉半醒,迷离,悠然自得,乐此不疲,“秋菊有佳色,回首笑落英”,有秋菊日夜相伴,而高官厚禄、富贵荣华又算什么?

  陶渊明,做了个小官就看破了红尘,逃离了世俗的烦恼,远离喧嚣,41岁,正是大有作为的年龄,可是他选择了归隐田园。他喜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生活,正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醉倒在菊花里,醉倒在南山下,醉倒在柳树旁。我沉醉于他的笔下,沉醉在他的灵魂里。

  陶渊明先生早已仙逝,可是时过境未迁,今天的我们,置身在车水马龙之中,生活于高楼大厦的密林下,被甚嚣的世尘所包围。此时此刻,品读陶渊明的诗句,与先生的灵魂共舞,就对先生的情境向往不已。一片净土的世界,怎能不令人陶醉呢?

  初三第六单元同步作文话说陶渊明篇2

  在我的梦中,常出现他的身影:他站在种满菊花,溪水半绕的庭院当中,俯身轻嗅菊花。牵牛花绽放、盘绕在东边的篱笆上。一声鸡啼,微微惊扰了他,和静静的菊花,他抬起头,望向深远的南山……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依为伴,乐在其中。所有的尘喧往事,纷纷扰扰,他都置之不理,虽然“结庐在人境”,但是“而无车马喧”,仿佛生活在一个“世外桃源”。

  酒,是他的钟爱;诗,是他的精神寄托;菊,是它的品质化身。他,就是我心中的陶渊明。

  有人说,陶渊明的忘世不是隐逸,而是逃避;有人说,他不是“性嗜酒”,而是借酒消愁;也有人说他不是“居陋室而不悲”,而是无能为力,或已经麻木。但依我看,并不是这样。在如此腐败的统治下,每个文人才子“初出茅庐”时,哪个不是怀着书剑报国的远大理想,去叩击朝廷的大门,可真正落的好下场的又有几个?!现已“世人皆醉”,只靠几个人的“我独醒”又有什么用?倒不如陶渊明,远离繁杂的社会,不与贪官同流合污。下地耕耘,自给自足,衔觞赋诗,自娱自乐,闲庭信步,自由自在。

  他之所以“居陋室而不悲”,是因为那里没有污浊;他之所以“箪瓢屡空”,还能“晏如也”,是因为他有精神食粮;他之所以不因庄家“草盛豆苗稀”而急躁惋惜,是因为他始终“愿无违”。

  我,深深地为他“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之闲情所羡慕;我,深深地为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所折服;我,深深地为他的“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所感慨……他,已深深印在我的心中。

  在我的心中,他,远离尘世,内心是满载的纯洁;他,没有繁杂的思想,只有单纯美好的小幸福……我也要像陶渊明那样,用一颗真挚、纯真、属于自己的心去面对他人,面对生活,面对未来。

  初三第六单元同步作文话说陶渊明篇3

  陶渊明,字元亮。渊,意为深,明,意为明智;元,意为善良,亮则为正直,明亮。

  渊

  生活是现实的的,因此培养了人们现实的性格。极力追求名和利,把物质的享受看得异常重要,在名利中挣扎,“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这样的思想——虽然浅薄,虽然庸俗,却在,很多人心里扎下了深根。

  而陶渊明是如何呢?他曾为官两次,结果却都是辞官回家。第二次仅为官83天。一切都是因为他的渊。他的思想性格从及观念皆超出常人。即使“环堵萧然,不避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他也从来想过再入尘网,为“丝竹耳乱耳”,为“ 案牍劳形”。

  也许有人说陶渊明傻,做官有没有什么坏处,况且还有生活的经济来源,何乐而不为?

  可陶渊明不为衣食住行,为的是自己的身心的快乐。他抛却了物质的迷惑,于是获得了心灵宇宙的自由,与自然万物息息相通。

  明

  陶渊明闲静少言,不幕荣利且好读书。是因为他明白了读书的含义,看透了官场的险恶。

  读书是要读出自我,而不是考书法去最求名利。陶渊明是一个明智之人,自然早就明白了这一点。多年在官场做着身不由己的事,陶渊明深感痛苦,与其以心为形役,让心为形体所役使,倒不如忘怀的失归隐山林。当然,他也为自己的抉择感到无比快乐。“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便是他的明智与高于世人之外。

  元

  与他子中的“元”(即善)相符。陶渊明也是一个善良的人。从《桃花源记》一文中便可看出。

  这篇作品是陶渊明的最高成就,写于59岁。从对桃花源生活的描写,表现了陶渊明的美好理想,每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贫富差距;人人都热情好客;路不拾遗,老有所终,又有所养。这也是孙中山提到的“大同社会”。没有战乱,和平共处。

  由此可见,陶渊明的反对战争。渴望永久和平的思想感情。

  亮

  魏晋时一种“纵酒”的社会风尚。人们将豪爽地喝酒当成一种风尚。因此,当时出现了很多以酒为友的士人。

  陶渊明自然也是酗酒之人,虽然家中贫困,不能经常得到,但他的老朋友经常邀他去喝酒。“即酒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换做常人,若客人要走,总会“客套”性地挽留一下。而陶渊明与朋友们的交往时直爽、正真、率真,没有半点虚情假意,足见其“亮”。

  于是,渊、明、元、亮四字组合在一起,也就成了我眼中的陶渊明。

  
看了初三第六单元同步作文话说陶渊明

323582